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13: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

第一篇: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

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

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做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几十年来,方志敏这个光辉的名字为一代代革命者所敬仰.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心情格外激动.耳旁松涛英魂,烈士遗愿记在心.此时此地次景格外令人难以忘怀.方志敏烈士墓位于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陵园背依青山,面向东方.建于1959年8月,占地10余亩.墓前有台阶12层,170余级,两边青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墓为汉白玉砌成,大理石碑下面刻有方志敏简历.墓碑正中篆刻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走进纪念馆,迎面是在群山环抱下的方志敏烈士半身塑像,左边是方志敏烈士和《可爱的中国》的巨幅照片,右边是《清贫》的文稿.馆内陈列着方志敏烈士的革命历史资料.方志敏烈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1899年生于江西戈阳县,1924年3月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两条半枪闹革命”,为党为人民赤胆忠诚,为中国革命披荆斩棘,功勋卓著.他开创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24日,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在皖浙赣交界的陇首村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的生动教材.“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烈士的遗言在我的耳旁萦绕.方志敏同志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虽历经挫折,几经折磨,却毅然坚持着革命的道路.综观烈士的一生,从中透露出那种顽强的意志和斗志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血沃中华志更坚,有顽强的意志去面队坎坷,一切困难就在你脚下.艰苦困难算得了什么,流血砍头何所惧!起义者英勇献身,极其悲壮.方志敏同志永远的走了,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伟大的人格形象永远闪闪发亮,照亮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先烈的大无畏气概在期待九州新生的人们心中鼓荡.据爷爷奶奶讲,方志敏烈士就是在当时的心远中学(现南昌二中)读书,他刻苦学习,品学兼优,是校学生会的领袖.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将以方志敏烈士为榜样,好好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更大光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发进取.

第二篇: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

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

春游那天,天阴阴的,时不时就会下起毛毛雨,更加增强了我们去烈士陵园前顷怀革命先烈的敬仰、沉重之情!

走进烈士陵园,感觉这里很清静。同学门我,这里怎么什么都没有啊?我想:这里还需要什么呢?青山绿水已经足够了。而这里内容最丰富的是烈士们的精神。

在一片绿色的环抱之中,我们走进方志敏烈士墓地。墓碑最顶端有一颗粒用鲜血浇铸而成的五角星。雨水把“方志敏烈士墓”这六个金色的大字冲洗得更加透明,更为醒目,更像方志敏烈士那颗纯洁无尘的心!老师让我们围绕墓地走一圈,当我绕着墓地走的时候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在这儿沉睡的烈士。此时,我不知道方志敏伯是在看书,还是在休息;是坐着还是躺着,我们会不会惊扰了老前辈呢?雨越下越大,我知道,这是苍天在哭泣,是苍天在愤怒,是苍天在祭拜……

方志敏烈士一生清贫,一九三五年在江西玉山陇村被俘。当国民党搜身时,只发现了一只钢笔和一块怀表。他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原因。”一九三五年方志敏烈士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临死前,他使出全身力气大喊:“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要枪毙时,敌人命令他转过身子去,他却说:“我要亲眼看看法西斯分子的子弹是怎么刺穿我的胸膛的……”

庄重的歌声把我带回到现实,我环顾四周那一棵棵昂着挺立,坚强不屈的青松翠柏,那不正像是方志敏等先烈们的英雄形象吗?

安息吧,先烈们!胜利的火炬将永远燃烧下去!你们的精神将永远传承……

第三篇: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感想

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有感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4月7日在院团委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方志敏烈士陵园。走进庄严肃穆的正门是一座方志敏烈士的铜像——伟岸的身躯正高昂着头颅看着这片浸染过无数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那深邃的眼眸里透着的那股坚毅至今仍撼动着我的心灵。

狱中方志敏同志的牢房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一把椅子。从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同志被捕到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在南昌英勇就义,这190天中他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利诱、严刑,还要忍受牢房里黑暗潮湿、老鼠到处跑,臭虫爬满墙、虱子满被褥的生活。甚至每天只能用两碗水,吃的是混杂着谷壳、沙石发了霉的米饭。这样的条件下普通人生存都已经很困难了,更不要说著书立传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方志敏同志借着敌人让他写口供的机会忍受着肺病的痛苦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不朽之作。我想一个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很难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到底是怎样的信仰铸就了这钢铁一样的灵魂?

方志敏同志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员时曾激动地写道:“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也许这就是答案——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深,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是有的人不是很明确。在今天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坚定的信仰指引方向。关于信仰我觉得要建立在绝对信任的基础上,并且能为人们提供积极地引导作用,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撑。记得在上党课时老师曾经问过我们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想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共产党是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一个群体。共产主义是值得我们为之坚持的信仰,她不像宗教那样虚幻缥缈,却能像宗教一样让人积极上进;她不像科学那样让人感觉少有人情味,却能像科学一样让人理性、冷静。

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必将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是建立在扎实的立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可行的奋斗目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到一个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才能创造出不朽的事业!监狱中仍奋笔疾书的方志敏、渣滓洞中英勇不屈的江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无数的革命先烈已经用生命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方志敏烈士曾经掷地有声的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共产主义牺牲,为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愿意的啊!”发自肺腑的话总能让人为之动容,让自己这一滴水也融入共产主义的洪流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让我们的一生充满共产主义的光辉!

第四篇:方志敏烈士陵园参观讲话稿

赴方志敏烈士陵园参观见学活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学员: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烈士纪念日,我们怀着十分崇敬、肃穆的心情来到了方志敏烈士陵园,瞻仰方志敏烈士,参观烈士纪念馆,学习方志敏烈士的感人事迹和革命精神踏,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方志敏的一生,是为救国拯民而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伟大一生。方志敏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最可利用的生动教材之一。方志敏是清贫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清贫》遗著中写出了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的人生态度,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也写出了“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真理。“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赣东北根据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今天,我们在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让大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通过深入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来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希望大家通过参观学习,自觉领悟此次活动所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并做到以下几点:

1、忠诚于党,以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2、牢记历史使命,接好革命先烈们薪火相传的接力棒,为早日实现强军梦不懈奋斗。

3、坚定理想信念,将方志敏精神转化为携笔从戎的报国热情。

4、承前启后,将学习方志敏革命精神与日常学习、训练、生活相结合,争做一名优秀的海军国防生。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学员,回顾先辈们的征程,波澜壮阔、非同寻常;展望我们的未来,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我们深切缅怀革命先辈,就是要用伟大的苏区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力争为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富国和强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谢谢!

第五篇:方志敏观后感

《少年方志敏》 读后感

新烟街小学四四班:宋剑波

暑假时,我仔细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少年方志敏》。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讲述了方志敏的英雄事迹。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7岁开始放牛,8岁开始读书,1年就学完了3年的学业,1年读的书是其他学生的3倍。他还练就了一手好字,10岁就能写简单的文章。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2月20日,在江西农民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大会主席。我很佩服方志敏,小小的年龄,就胸有大志,一心想着自己的国家。他在生活上也很节约,棉被和棉衣破了,缝缝补补又用上。

方志敏在被捕之前,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可谁又知道,身为共产党的高层领导的方志敏,在被捕时竟身无分文。全身仅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方志敏临死都依旧昂首挺胸、精神抖擞。我用“视死如归”四个字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在方志敏的人生中,对待工作,他锲而不舍;对待理想,他坚定不摇;对待祖国,他更是坚贞不屈、舍生忘死。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学习;他的不为金钱所动,节约,爱读书,爱劳动这些品质更值得我学习。我们现在不会挣钱,但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爱护书籍和文具,帮助家长干点活,做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优秀少年!

《少年方志敏》 读后感

新烟街小学四四班:宋剑波

辅导老师:祝改焕

二零一零年八月篇二:方志敏读后感

方志敏《可爱中国》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篇令我十分感动的文章,它的名字叫《可爱的中国》,是伟大领袖方志敏烈士在牢狱中提笔的,记录了方志敏许许多多感人的事。1922年夏天,方志敏到了上海。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看到,洋人的警棍在黄包车夫的身上“飞舞”;喝得烂醉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他们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 方志敏站在“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面前热血沸腾脸发烧,感到一种奇耻大辱。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读到这,我的内心被震撼了。那时,方志敏烈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一个学生,但是他有那么大的抱负!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侮辱,它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气愤而没有行动,更不像部分人直接阿谀奉承帝国主义,只是坚定地想:“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 在《可爱的中国》里我知道了:清贫,是方志敏最大的财富。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于革命事业。妻子曾经从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马上被方志敏批评了一顿并要求立即送了回去。他被捕期间,朋

友出于仰慕送来钱物,他马上转送狱中病饿的难友。方志敏在被捕时,抓他的国民党的士兵还大叫起来:“哈哈,要发财了!”他们还以为能在方志敏身上搜出千八百大洋。还有金银财宝。但最后连一个铜板也没找到,除了一枝钢笔和一块手表外什么都没有。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不少,每月可以拿着零用钱,放学还有家人接送,但是也不能忘记方志敏烈士这种清贫的美好品质,要节约,不能浪费。方志敏烈士的精神令我感动,方志敏烈士的品质令我佩服,方志敏烈士的伟大令我骄傲,方志敏烈士的坚强令我折服......篇三: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

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 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好像白驹过隙一样,只有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烈士身上的精神。但自从参观方志敏烈士园以后,心底里面涌现出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受。反正是是一种对烈士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自走进烈士园,陵园里每一处,都显得格外神圣,每一捧空气,都弥漫着光辉人性的气息。很难想象平时嬉笑不停的我们在此时会显得格外的静谧。当我们不辞辛苦的来到方志敏烈士的陵墓前面,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油然而生,这不仅是祭奠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对烈士无比崇高的仰慕和折服。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 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 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烈士陵园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陵园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是参观烈士陵园的“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我们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我们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

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朴素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篇四:读《方志敏全集》有感

读《方志敏全集》有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跟随胜利一起走出来了。而有人,则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下沙窝被秘密杀害了。在他被监禁的1年间,他用笔书写出一片赤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其中《可爱的中国》最为有名。他将这些作品反复抄写了好几遍,托人带出监狱。这些作品在历经革命沧桑之后,成为见证英烈,激励后世的不朽之作。

在被捕之前,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革命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可谁又知道,身为共产党的高层领导的方志敏,在被捕时竟身无分文。全身仅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正如他《清贫》一书中所写的一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不仅于此。在敌人捉住方志敏的庆功会上,方志敏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大步的走着。虽脚戴脚铐,身着单薄衬衫,但却精神抖擞,目光炯炯。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台下观众。在他被捕后,蒋介石曾派多人去劝他“归诚”。可他却坚定不移,在最后通牒时,他在墙上写下了“视死如归”四个大字,而他,也真正做到了这点。

一八九九年,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戈阳县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他从小机智过人,好学上进,一九二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参加了大革命。方志敏靠两条半枪起家,团结各方力量,组织武装突击队,历经百战,开辟了赣东和赣北根据地,为驱除国民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不幸的是,1934年11月,正当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时,遭到国民党狙击,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不屈不挠,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可歌可泣的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年,年仅三十六岁的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命家,也是一名志存高远、忠直坚贞的伟大爱国者。他的狱中名作《可爱的中国》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正气歌》,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时代精神和原创意义的千古绝唱。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在方志敏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方志敏从中国国情的思考和自己从事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将爱国思想转化为爱国壮举,爱国之心构筑成救国之路。他遵照中共中央的指令,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率领抗日先遣队,驰骋纵横,血战东南,不幸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回答国民党高官劝降时坚定地说:“我们军事上是暂时失败,政治上是不会失败的。我们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的。”临死之际,方志敏心静如水,坦然自若,设想死后会在自己流血的地方长出一朵花,这朵花就是“我对于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革命敬礼!” 恪守清贫是方志敏精神的另一大特点。“清贫,洁白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因难的地方。”“我方志敏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方志敏的《清贫》闻名遐迩,影响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干部群众。方志敏的清贫理念,本质上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相融合的结晶。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人恪守清贫的杰出典范。他恪守清贫的内在动因,正如他所考虑、念想的:“苏维埃目前是处在残酷的国内战争的环境中,一切物质,一切力量,都付与战争,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为战争的领导者,自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刻苦耐劳,为着战争。”可见,方志敏恪守清贫,为的是苏维埃,为的是战争,为的是革命的胜利。方志敏被捕时,敌人希望从他这个共产党的“大官”身上搜出上千大洋和金戒金镯,可是“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惟一的财产”,就是放在深山坞里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方志敏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掌管大权,手握重金,但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常说:“当苏维埃主席,更要事事注意,一不留意,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他母亲迫于经济拮据向他要钱,他婶婶曾向他讨钱买盐,他妻子被捕妻兄向他要钱保释,都被他挡回去了。方志敏深明大义,不徇私情,让赣东北的红军将士、父老乡亲肃然起敬,赢得了苏区军民的衷心爱戴。方志敏公私分明,赤心向党,对中共中央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据《方志敏年谱》记载:方志敏提供给党中央的经费,数年累计共黄金1000余两。

富于创造是方志敏精神的又一亮点。方志敏是被毛泽东誉为“有很好的创造”,荣获“苏维埃模范省”,创造了“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卓越代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向何处去?全党都在探索,毛泽东在探索,方志敏也在探索。毛泽东将此总结归纳为四种模式,即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毛泽东曾说:“方志敏同志创造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向路线是正确的。我们

虽然不在一起,但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东北屏障。毛泽东对方志敏的“很好的创造”极为赞赏,1931年11月“全苏一大”特别授予方志敏“红星勋章”一枚。当年,在赣东北苏区大地上,到处都有“活跃跃的创造”。方志敏领导创造了“农民革命团”,创造了以《平债法》为核心的土地革命政纲,创造了英勇的红十军和一整套战略战术,创造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的“地雷战”,创造了苏维埃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创造了“苏维埃模范省”,创造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造了苏维埃政府的“五种精神”(即“苏维埃的民主精神”、“苏维埃的创造精神”、“苏维埃的进步精神”,“苏维埃的刻苦精神”,“苏维埃的自我批评精神”)。正是这许多方面的独特创造和骄人成就,在1934年1月全苏二大上嘉封赣东北为“苏维埃模范省”。“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方志敏的爱国情怀、清贫理念、创造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笔弥足珍贵、传之不朽的精神财富。他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崇高风范、人格魅力的“红根”,已经“深植”我的心中。

下载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志敏烈士陵园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有感(含5篇)

    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有感观方志敏烈士陵园的行动即是早已计划好的,然而出发又是不在计划中的。先撇下这次组织成功与否,这次活动的意义之重大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方志敏是何许人......

    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活动方案

    清明节方志敏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具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

    清明节——去方志敏烈士陵园扫墓

    清明节——去方志敏烈士陵园扫墓 清明节快到了,我和全校师生一起去方志敏烈士陵园扫墓。 一进大门,路旁两排笔直的松柏郁郁葱葱,再向前走远远看见一座方志敏烈士的塑像,巍然矗立......

    方志敏墓观后感

    观方志敏烈士墓有感 理学院 信计1201班 周汉君 20123215 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好像白驹过隙一样,只有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烈士身上的精神。但自从......

    方志敏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策划5篇

    方志敏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及意义 为了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继承先列遗志,帮助支部同学了解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支部同志进一步明确......

    清明节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活动策划书

    清明节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命精神二、活动目的: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以及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志愿者对中国革命历史的......

    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参观完烈士陵园的观后感一八年级(2)班刘美2012年3月31日,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骆校长和王辰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乘车来到了万埠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

    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时光却将烈士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