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富源县老厂镇老厂小学 李卫仙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充实的、有意义的,更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质疑、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从生活事例引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观察来往 车辆的数据。边组织学生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边引导学生整理 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也来自生活中。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学习回忆生活经历与经验,带着好奇心主动探索,使学习有物可寻、有话可说,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程学习。
三、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用有关“分数、百分数”的知识来说明咱们班男、女学生人数的关系,同学们各抒已见: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在教学如何计算“百分率”后,让学生计算咱们班学生每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计算每次单元测试咱们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分别是多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当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学之所归。如: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让学生当一回爸妈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在学习了“工程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红星期天去佩佩文具店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她先买了4本笔记本,余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如果将8盒香烟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 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3、用数学的知识去创造现实生活
数学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由于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真正地学好数学。例如,许多学生都梦想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安排如下一道作业:设计你的卧室。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设计受到尺寸和价格的限制。他们必须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设计好图纸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和油漆价格,有的在网站上查找空调的型号、功率、价格„„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他们已经开始评价布局的合理性、物品的性能价格比、美观与实用的关系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从中了解了社会。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2]黄健华,林晓玲.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4(06)[3]张明.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鲜活——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河南教育.2001(12)
第二篇: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小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将小学美术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上认识“美”,这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方法,淡化一般教学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将美术课程生活化,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下是本文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理解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使学生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上认识“美”,这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方法,淡化一般教学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将美术课程生活化,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下是本文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1.让小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接触当今多彩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界,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扩展自身的视野,在接受生活中的艺术熏陶时,可以打下良好创造美的基础。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属于自然美,可以让学生去郊外进行绘画,发现自然界存在事物的美好,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联想。在学校课间活动时,会有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活动,可以对在操场上进行玩耍的学生进行描绘,感受到绘画的快乐。
2.让学生理解生活美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国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应把美术课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情感体验,进而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美好的理想,同时,需要为学生制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产生绘画兴趣,进而达到学校上的进步。
美在生活当中属于亘古不变的话题,美和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美好的艺术,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在网络当中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资料中的场景进行想象,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
3.走进自然生活,让学生对美进行创造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室内进行教学,美术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带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包括利用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把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相整合,解决美术中缺乏个性的教育体系,开发具有综合性的美术课程,通过对学生组织参加实践活动、个人思想演讲、室外写生等活动,激发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需要优化美术教学效果,以校园具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自身才艺展示的机会,通过对美术课程实践活动的策划,为美术的艺术宣传开辟出空间,构建起展示学生美术才艺的平台。利用生活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绘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美术教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创造性的学科,在创造性上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特点,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潜力,建造一个具有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创造的空间,因此,我们看出,让学生走出美术教学课堂,进行室外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了学生自身审美能力。
4.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自身人性美
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境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丰富,推动学生自身的高尚行为,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普遍性,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解读美术课程,净化学生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进而让学生发掘自身的人性美。利用生活形式来设计美术实践活动,这种方法是开展生活化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很好的培养,其中,美术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学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性,对生活形式进行浓缩,在活动形式上需要具有新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活动需要具有一定意义,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收获一些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
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出,通过活动实践证明了把美术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美无处不在,美术教学就会充满色彩,学生不仅是在教室中冥思苦想的进行绘画,而是在对自身的生活进行真实描绘,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具有强烈创造美的美好愿望,让学生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丰富与满足,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因此,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进步和思想的满足,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詹代发.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2]温迪安.谈美术教学的鼓励教学法[J].才智.2008(12)
[3]李智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0)
[4]李福雪.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青海教育.2008(12)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立成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