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0160418(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016041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0160418》。

第一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0160418

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渗透财商教育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执教:南山区前海港湾小学 杨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4—86页第一课时。设计理念

“财商课程”是我校根据前海金融自贸区特点,着力打造的数学教育特色之一,主要是结合各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容特点,随机进行财务知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本课在调研五年级学生对“房价”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制作了不同地点的近年房价走势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研究特定地点房价情况的过程中,达到既认识、了解、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又渗透财商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地点房价走势情况的研究,认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变化数量中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3.在房价走势图的研究中,渗透财商教育。教学重点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变化数量中相差最大的数量、最小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等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教师妥善把控房价变化的社会属性与学生经验背景之间的教学活动关系。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课堂学习用纸。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略)

一、引入 1.读对联。

同学们,前不久杨老师去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苏无锡去学习,在参观一个叫东林书院的地方时,被书院里的一副对联吸引住了,这幅对联写得挺有意思。你们想知道这幅对联的内容吗?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谁来说说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咱们啊,既要认真读书,又要有关心国家大事,可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研究研究一件国计民生的大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则新闻,从新闻中,你知道了什么?(房价涨得很高,特别是深圳。)

2.回答问题:关于“房价”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随机指名学生说,以说到“涨”“贵”等关键词为止。)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课前,我们也填了调查问卷,对房价感兴趣的同学居然超过了90%,师:其实,“房价”知识里面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要来好好研究一下。

二、新课

1.认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深圳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房价单式折线统计图。师:老师将深圳从2010年至2015年的平均房价做成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2009年至今,深圳的房价是怎样的变化趋势?(一路飙升)

师:深圳的房价哪一年最高,哪一年房价最低?哪一年上涨得最快?也就是变化的趋势最大?

师:你还可以知道什么?(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2)出示深圳和北京房价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是不是全国的城市都跟深圳一样有这样增减变化呢?这就需要比较了。(板书:比较)

这里还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2010年以来的房价情况折线统计图。先来看看北京的房价情况折线统计图,与深圳的一样吗?粗粗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仔细看还是有很多不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更容易比较这两个城市房价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可以把这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板书:合并)

(3)认识、了解深圳和北京房价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

师:现在这个统计图还能叫“北京平均房价统计图”吗?(应该叫深圳、北京平均房价折线统计图)

师:这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折线的我们就叫它“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师:现在这个复式折线图上有两条折线,为了区别,我们要增加图例来说明。比如这一幅,蓝色表示的是北京房价,红色呢,表示的是深圳房价。图例还可以是实线或虚线,还可以变换折点的形状等等。不管是什么样的图例,作用就是方便我们区分。

(4)阅读深圳和北京房价复式折线统计图。师:现在可以回答问题了。

哪一年两地房价相差最多?(2012年)哪一年相差最少?(2015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两市房价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是哪一年至哪一年?

北京和深圳的房价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有涨有跌,但涨的时间多,并且涨幅很大)

师:两种比较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呢?(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更容易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找准事物之间的变化趋势。)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深圳与上海,深圳与广州的两份房价复式折线统计图。师:下面还有深圳与其他两个城市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幅统计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读图。

师:合作读图要求:第一,选图; 第二,读图,看到哪些数学信息,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第三,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上来汇报。(汇报时,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请大家认真倾听,汇报时前面同学说过的信息就不要再说了。)(3)“深圳与上海”“ 深圳与广州”组的各选1名学生上台代表本组做读图汇报,其他组的做补充发言。

3.读图要求小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怎样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获取信息过程中,主要是获得变化数量之间相差最大的数量、相差最小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变化差别等数学信息。

三、应用 1.在哪里买房?(1)读信息。

(出示学校周围两个小区雍景湾与文竹园两个小区2012年以来的房价变化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来看看,我们学校旁边的两个小区,很熟悉吧。文竹园是个比较有历史的小区,1992页就竣工入住了,当时的房价是 雍景湾是2012年开盘的,开盘价大约是35000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读懂了什么信息?

师: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楼房周边环境,交通是否便利,购物是否方便等等。这两个楼盘,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购物环境基乎都一样,连学位都在育才二小,什么原因让它们的价格差距这么大?

(2)在哪里买房?

师:我现在想买一套房子,你建议我在哪里购买?

(学生回答:①直接说出两个小区房价最明显的变化差别。②选择在哪里买房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师提示:考虑因素,文竹园是楼梯房,实用率很高,且价格便宜,雍景湾是新楼,高端大气上档次。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其实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用来表示房价信息,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作用,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玩一玩。

(1)龟兔赛跑。

师:这幅统计图表示的是什么?

师:老师提示一下,这个是所有同学小时候都可能听过的故事。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乌龟,哪条表示的是兔子呢?你能不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师:学习乌龟看准目标,恒持刹那,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成功的。

(2)飞行统计图。

师:猜一猜,这幅折线统计图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情况?

师:这幅统计图描述的是两架飞机在进行滑行练习,你猜对了吗?实线表示的是甲飞机,虚线表示的是乙飞机。一起来回答问题。

师:你说得真不错!看样子,统计图也很好玩呢。(3)三线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里还有一幅“身高统计图”,这回要猜的,是它们分别描述的是谁的身高?(提示:一个是大名人;另一个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还有一个是每天跟你们相处,关系密切的人。)你猜对了吗?杨老师好骄傲哦,我居然也有跟姚明同样高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1岁)时,可见“不能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可能”。

从这幅统计图里,我们知道,原来统计图不但有单式的,二线复式的,还可以有三线的,甚至是四线的„„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觉得有意思吗?哪里有意思?原来,看折线统计图也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今天课上,你们的智慧,你们的表达,你们的积极都深深打动了我,感谢大家。课后,请大家在网站上查找你老家近5年有关房价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把你看到的房价变化信息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

第二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作出合理推测。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2.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的统计图表格、中国和韩国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那次亚运会各国的获奖情况你们知道吗?咱们看一下当时的报道。

(出示课件:一段录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中国获金牌总数第一名,韩国获金牌总数第二名。

师:今年9月份将在韩国仁川举行第17届亚运会,哪个国家会获金牌总数第一呢?谁来预测一下?

生:中国

师:这正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呢?那么就要看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一些数据,我们通过分析、预测看一看我们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请看大屏幕(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这是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师:你说的非常准确。谁还想说一说? 生2:中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师:如果我想清楚的看出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呢? 生:描点、标数、连线。师:就这么简单,你会吗? 生:会。

二、合作学习

师: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接下来让我们进行合作学习。请看合作要求:

1、同桌分工合作,分别绘制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2、利用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比较两国各届的金牌数量。

3、想一想:怎样比较更快更方便?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合作要求。师:同桌合作学习开始。生: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

生1:绘制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生2:比较两国各届的金牌数量 生3:把两幅统计图合成一幅统计图。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你的这个想法很棒!那就请大家试着把这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吧!

生:作图

四、作品展示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作品展示

师: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 生:他的题目名称写错了?

师引导:怎么写才是正确的?你能帮助他改正吗? 生: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师评价:说的非常好,他说的这一点大家都要注意。

生:我看不出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中国的?哪条折线表示的是韩国?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谁来帮助他? 生: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

师评价:你的方法真不错,作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应该像以前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两组数据。

生:我来给你补充,在题目名称的右下角上标上图例。

师评价:你说得对,作这样的统计图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标图例。图例和折线表示方法必须相对应,保持一致。

师:谁还想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作品展示

师:谁能给他的作品评价一下 生:评价作品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讲述把画的不完整、不正确的地方修改过来。

五、教师讲解

师:刚才大家看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制作成的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思考: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课件)

生:

1、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看出一组数据的变化;

2、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

3、便于两组数据的比较。

4、单式没有图例,复式有图例。

师: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1.题目名称要正确。2.标上图例。3.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两组数据。师:请认真观察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

2、哪一届亚运会上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

3、根据统计图,你能简单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国的体育事业在亚洲已成为强国,今年第17届亚运会,你认为哪个国家会获金牌总数第一呢?

生:中国

师: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今年9月的亚运会,为我们的运动员加油、助威。也从而检测一下我们的预测情况,运动员用他的行动证明了祖国的强盛,同时他也弘扬了运动精神,可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从小就要热爱运动,多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

六、学以致用

师:接下来咱们就来看一看这样的统计图。(李欣和刘云1分钟跳绳测试统计图)大家先自己看图,然后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师:谁来汇报一下第一题? 生:1次 2次 师:你同意吗? 生:同意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达? 师:谁来说?

生:上升。。。下降。。。。(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师:谁来预测一下? 生:刘云

(李欣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比刘云好,刘云不如以前的成绩,李欣可能会超过刘云。)(4)你还能发现什么?略

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且自己能够解决。说明都大家非常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体育锻炼不但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它还能促进我们的骨骼生长,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有关身高的统计图。(出示7—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比较男女的身高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结论? 生:。。。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谁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生:。。

师:建议大家要加强体育锻炼,其实复式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评价: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对于生活你观察的很仔细。

七、学习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

1.我从复式条形统计图想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种颜色表示两个国家的金牌数。

2.这节课我学会了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了,应该画图例,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3.我会画折线统计图,我认为我自己完成的很好。

4.在小组合作时,别人说我认真听了,以前没做到,今天做到了。5.我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折线画错了,是××帮我改正的,我要谢谢他!6.在这多老师面前课上我敢发言了,我觉得我有进步了!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老师为你们高兴,今后希望你们都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下课!

第三篇: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厚德学校 王昉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出示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三、独立学习

自学提示:

1、自学课本第126、127页例2,请你在127页图中画出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的折线图。

2、你知道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3、回答127页图下四个问题。自学时间:6分钟

四、展示讨论:3分钟

和你的同桌探讨你的探究结果

五、师生总结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练习7分钟

内容:第128页“做一做” 对改要求:

细致批改,将你发现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七、堂清、对改 2分钟

组长检查对“做一做”的修改情况,进行指正。

八、盘点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缺失?

九、统计各小组得分,表扬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第四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 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 追问: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瓦房店市实验小学 邓玲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 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是踊跃发言);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一下子就安静了)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

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我的内心当时真的很激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旨在锻炼能力,增强统计意识。

第五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找到青岛了吗?瞧,那是个很漂亮的城市(课件出示青岛城市漂亮风景),同学们去过青岛吗?你们想知道那儿的降水情况吗?请看屏幕。

二、学习新知。

1、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课件出示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

提问: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作用?(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课件出示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谈话导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两张分开的折线统计图,师提问:看了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分着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两幅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比较方便。

课件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师指出这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有两条折线;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个城市的图例。

(2)比较两个城市每月的降水量。

找:在图中找出降水量相差最多和相差最少的月份。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如果出现两个组点的距离差不多,还需要算一算。(同桌一起算)验证找出“降水量相差最多的月份”和“降水量相差最少的月份”的正确性。

(3)感悟图中的其他信息。

全年降水量:(独立计算,班级交流)青岛市全年降水量811毫米,昆明市全年降水量833毫米。(悟:相差不大。)

月平均降水量:(学生说算式,教师计算器计算)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约67.6毫米,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约69.4毫米。(悟:相差不大。)

变化情况不同:(学生交流变化情况,教师概括总结)青岛市的降水量是一个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的过程;昆明市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4)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折线图相比,又有优点呢?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三、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除了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某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等等。它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用!

1、完成“练一练”:让我们来了解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学生看图理解。

(2)组织全班交流:

①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②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

①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在6—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要快,10—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过了男生。)

②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样?

③教育低于平均身高的学生:不挑食,使营养均衡,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一起来看看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1)指明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

第一,可以怎样确定表示每个数据的点的位置?

第二,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①统计时间;②图例;③描点、标数;④连线。)

(5)提醒学生: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

(6)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7)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①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③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下载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0160418(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0160418(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镇完小 刘景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P126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4-8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

    复式折线统计图123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P126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根据要求制作(补画)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1.2过程与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模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 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哪? 2.如何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渗透“数据分析的观念”? 课前思考: 1.教材设计“最南、......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