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陈龙
教者简介:陈龙,男,1970年出生,小教高级教师,1990年毕业于江西省修水师范,2000年取得自考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文凭,2005年透过函授又取得小学教育管理的本科文凭。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的数学教学,成绩较为突出。现任教于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中心完小,担任付校长任职务。
本节课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投影片出示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价值?然后:
①让学生自主分组讨论提出一些问题。
②教师从一些列题中选择六个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列式解答并板书出来。以旧带新,促进迁新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③通过教师小结出比较两个数量的情况而引出还有另一种情况,即新援内容。
④出示另一条信息,经比较他们必须运用的第七个问题。
⑤针对第七个问题,教师讲解;重点让学生找准单位“l”的量,即用什么作被除数和除数
2、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先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反又采用尝试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
①计算另一条信息,修水县的造林情况后,得出结论:我们县的造林情况好于修水县,借此渗透爱家、爱国、争当好学生教育;
②让学生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⑨结合多(少)多少、多(少)百分之几比较这四种情况的异同!由此突出这节谍的主题:即解题规律。
④通过一组只提问题,不给具体数字的题目,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高度概括,既突出重点,又巩固解题规津。
3、通过练习,更进一步巩固了解题规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辨能力。
4、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综合化、系统化。
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十一页第116页例3及“做一做”
中的题目、练习三十的第l—4题
(百分数的—般应用题)
教学目标;l、使学生掌握解答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通过迁移类推,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及归纳能力。
.
4、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投影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抓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即把谁看作单位“l”,也就是用什么
作被除数和除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刨设情境,激活旧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从学校档案中获得两条信息,第一条:我们县前年造林200亩,去年造林250亩(投影片一)。
教师口述信息,同时在屏幕上显示从档案中反映数据的画面。
教师:根据这条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后,从学生的问题中选择几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l、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多少亩? 250-200=50(亩)
2、前年造林比去年少多少亩?250-200=50(亩)
3、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几分之几?(250-200>÷200=1/4
4、前年造林比去年少几分之几?(250-200)÷250=1/5
5、去年造林是前年的百分之几?250÷200=1.25=125%
6、前年造林是去年的百分之几?200÷250=0.8=80%
教师小结: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概括起来有两类情况:
①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与少:②是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但我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与少,同时还要比较他们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比如:(用投影仪出示第二条信息)。
修水县前年造林250亩,去年造林300亩,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多少亩?(投影片二)
300一250=50(亩)
引导学生同前一题进行比较后,教师指出:我们县与修水县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的亩数是相同的,可是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哪个县造林成绩更好呢?大家能单独用比较多少来说明吗?(不能)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于是根据第一题提出第七个问题:我们县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针对这个问题提问:
①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意思?要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呢?把谁看作单位“l”?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求什么?(求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的亩数是前年造林亩数的百分之几?
④怎样算,即用什么作被除数和除数?(增加的亩数÷前年的亩数)
⑤怎样列式?250 ÷200)÷200=1/4=0.25=25%
⑤为什么要用前年的亩数做除数?与以前学过的求去年造林比前年造林多几分之几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⑦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250÷200—100%(让学生讲一讲,减去l00%的道理)
教师小结:两种解法都是对的,前一种解法比较简单,而且有利于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所以提倡用第一种解法。
二、尝试练习
1、我们县去年造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5%!那么修水县情况如何呢?
把前面投影片上的题目改为:求修水县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百分之几(投影片三)
让学生计算,指名学生演板并讲题(300-250÷250=1/5=0.2=20%,然后师生共同观察两题中两个县的造林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并小结出:我们县与修水昙去年造林的亩数都比前年增加了50亩,但它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哪个增加得多呢?我们县增加了25%,修水县增加了20%,显然,我们县成绩比修水县要好(在此,可以借此进行爱国、爱家、争当好学生教育)
2、让学生结合刚讲解的例题分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求我们县前年造林比去年少百分之几?
①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意思?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把谁看作单位“l”。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求什么?(求前年造林比去年少的亩数是去年造林亩数的百分之几?
④怎样算,用什么作被除数和除数?(减少的亩数÷去年的亩数)
⑤怎样列式计算(250-200)÷250=1/5=0.2=20%
完成后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以上几题的结果:
①我们县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50亩。
②前年造林比去年少50亩。
③我们县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了25%。
④前年比去年少20%。
设问:
①这四道题的异同点是什么?(两个数进行比较,增加或减少的具体数量是相同的,而增加或减少的分数和百分数是不同的。
②为什么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的分数、百分数和前年造林比去年少的分数、百分数不相同呢?(因为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是用增加的数同前年造林数比较,而前年比去年少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是用减少的数同去年造林数相比较,尽管增加或减少的亩数相同,但比的标准(即单位“l”的量)不同),也就 是被除数相同,除数却不同。
③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与同类分数奕用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说出下面每个问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投影片四)
①现在所用的时间比原来缩短百分之几?
②今年产量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③成本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几?
④教师的年龄比你们大百分之几?
三、思维训练(投影片五)
l、判断列式的正误:
①我们班有男生12人,女生14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14-12)÷14
②我们学校的校舍,原计划投资20万元,结果只投资16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20-16)÷20
2、选择正确算式
①我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由来原的125人,增加到现在的325人,原来比现在少了百分之几?
A、325-125
B、(325-125)÷l25
e、(325-125)÷325
D、325÷125-100%
②我们班上学期期末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为92.7分,全镇平均分为82分,高出全镇平均分的百分之几?
A、(927-82)÷92.7
B、(92.7÷82)-100%
C、92.7÷82
D、(92.7-82)÷82
3、半辅导性练习(学生可以自由讨论)
乙数是25,甲数比乙数多l00,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四、小结
l、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回忆老师刚讲过的内容后,再加以综合:
综合小结: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是一般的百分数应用题,它们是我们前面所学的两种应用题(指黑板上比较多少和比较倍数关系的六个小问题的继续和发展,它不仅比较了两个数量的多与少,而且用比较出来的相差数再次进行倍数关系的比较,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问题入手,弄清这类题是要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即找准谁是单位“l”的量,从而找到解答问题的规律;两个数量的相差数÷单位“1”的量。
五、思考题:甲数是乙数的25%,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六、作业:课本32页,第七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我们县前年造林200亩,去年造林250亩,提出下列问题: l、去年造林比前年增加多少亩?250-200=50(亩)
2、前年造林比去年少多少亩?250-200=50(亩)
3、去年造林是前年的百分之凡?250÷200=1.25=125%
4、前年造林是去年的百分之几?200÷250=0.8=80%
5、去年造林比前年多几分之几?(250-200)÷200=1/4
6、前年造林比去年少几分之凡?(250-200)÷250=1/5
7、去年造林比前年多百分之几?
①(250-200)÷200=1/4=0.25=25%
②250÷200-100%=125%-100%=25%
8、前年造林比去年少百分之几?
①(250-200)÷250=1/5=0.2=20%
②(1 00%-250÷200=100%一80%=20%。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学习后,成功之处:l、多数学生掌握了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规律:两个数量相差数÷单位“1”的量。
2、讲谋时牢牢地围绕了基本规律,使新旧知识得到很好的结合;
3、没有就题论题进行教学,而是尽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逐步加大难度,但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解题规律。
不成功之处,没有照顾到全面、个别学生对于哪个为单位“l”的量抓不牢固,理解得不够透彻,有的还无法确定。
第二篇: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权印小学 王续红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1、复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用投影出示)(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4.板书应用题。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呢?
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3。
例3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4比较,有什么异同?(两道题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4求的是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教师在例3中用红笔画出“多”字。
(3)在这道题中,谁是单位“1”?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教师用双引号画出单位“1”。
(4)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意思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板书: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5)根据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句话,怎样列文字表达式? 板书: 实际比计划多的÷计划的
(6)怎样列式计算呢? 板书:(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问:14-12是在求什么?
问:为什么除以12,而不除以14呢?(7)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
14÷12-1 ≈1.167-1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14÷12得到的是什么?再减去1又得到什么?
2.把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问:你怎样理解“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这句话的? 问:谁做单位“1”?(实际公顷数)问:怎样用文字算式表达? 板书:少的÷实际的 问:怎样列式计算? 投影订正:(14-12)÷14 =2÷14 ≈0.143 =14.3%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4.3%。问:14-12得到什么?为什么再除以14呢? 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板书:1-12÷14 问:为什么例3与改变后的题得数不同?(单位“1”不同。)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解题思路完全一样。)3.把例3的一个条件改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2)指名说解题思路。(3)板书算式: 多的公顷数÷计划的 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4.把3题的问题稍作改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1)学生只列式不计算。(2)说解题思路。
板书:实际比计划少的÷实际的 2÷(12+2)(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四)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问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电视机的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6)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提高了百分之几?(7)十一月份比十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4)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题。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抓住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使学生很自然地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两个知识点连成一线,融会贯通。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一题多变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区别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三篇: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书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列式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3
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什么意思?
教师板书:多出来的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3.列式计算
(14-12)÷12
=2÷12
≈0.167
=16.7%
5.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14÷12-1
≈1.167-1
=0.167
=16.7%
提问:为什么要减去1?
(二)反馈
1.把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思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少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2.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3.2014年的电视机价格比2015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二)只列式不计算.
1.育红小学有男生400人,女生2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育红小学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三)思考
男生比女生多10%,女生就比男生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作业
1.某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2.某校上期优学生500人,这个学期比上期减少了10%,这个学期有学生多少人?
五、附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关键:找准单位“1”.
第四篇: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情感目标
体验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3.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呢?
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3。
例2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1)学生默读题。
(2)例2与复习题3比较,有什么异同?(两道题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求的是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例2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教师在例2中用红笔画出“多”字。
(3)在这道题中,谁是单位“1”?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教师用双引号画出单位“1”。
(4)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意思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板书: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5)根据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句话,怎样列文字表达式? 板书:多的÷计划的(6)怎样列式计算呢? 板书:(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问:14-12是在求什么?
问:为什么除以12,而不除以14呢?(7)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 14÷12-1 ≈1.167-1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14÷12得到的是什么?再减去1又得到什么?
2.把例2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问:你怎样理解“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这句话的? 问:谁做单位“1”?(实际公顷数)问:怎样用文字算式表达? 板书:少的÷实际的 问:怎样列式计算? 投影订正:(14-12)÷14 =2÷14 ≈0.143 =14.3%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4.3%。问:14-12得到什么?为什么再除以14呢? 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板书:1-12÷14 问:为什么例3与改变后的题得数不同?(单位“1”不同。)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解题思路完全一样。)3.把例2的一个条件改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2)指名说解题思路。(3)板书算式: 多的公顷数÷计划的 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此题和例2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4.把2题的问题稍作改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1)学生只列式不计算。(2)说解题思路。板书:少的÷实际的 2÷(12+2)(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四)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问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电视机的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6)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提高了百分之几?(7)十一月份比十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计算。(投影出示)(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4)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题。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抓住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使学生很自然地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两个知识点连成一线,融会贯通。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一题多变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区别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维水平。
论文、课题均可安排,需要的可以与我联系,确保最低价。
联系:1261783279(QQ/微信)
第五篇: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
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5—86页 例1、2,练习十九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CAL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显示: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肖像。贝多芬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份的灵感加上九十九份的汗水”
2、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成功来自不易等等)
3、从这句名言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例如:把“成功”看作是100份,那么“灵感”就占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灵感”占“成功”的几分之几?“汗水”占“成功”的几分之几?等等。)
【设计心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熟悉的名言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交流:学生说说各自的解题思路、解答情况,并说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心得: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灵感”占“成功”的百分之几,“汗水”占“成功”的百分之几,这些可称谓“灵感率”、“汗水率”。像这些“灵感率”、“汗水率”等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
产品的合格率= ────────
× 100%
产品总数
3、思考:为什么百分率都要乘以100%?结果能带名称吗?
【设计心得:由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分率作基础,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如在教学时学生就从他们期末考试这一事实,想到了合格率、优秀率,由体育课上的集队、检查人数想到了出勤率、缺勤率,由体育运动中的投篮想到了命中率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任由他们举出生活中例子,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尝试解答例题:(课件显示)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 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学生根据这两道例题的条件,想一想,分别可以提出怎样的百分数问题?
【设计心得:打破了课本中的两个例题都是既有条件又有问题的“标准应用题”形式,而是让学生根据条件想问题并解答,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课件显示)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
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 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
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
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
流,然后解答。
3、课本练习二十九 第3、4题。
【设计心得: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
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电脑,算一算有电脑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独生子女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四、全课总结
1、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对老师的教学、自己、同学的学习有何评价?
2、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设计心得: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与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属,让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也真是体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总的设计心得: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运用于数学课堂学习中,使学生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