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教案设计:小动物朋友
中班语言教案设计:小动物朋友
活动目标:
1、理解和学习儿歌,丰富关于问答式儿歌的经验。
2、在感受、理解儿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1、师:今天,有很多动物朋友要来我们中(4)班做客,它们是谁呢?师边说边出示小鸟图片提问:小鸟有什么本领?(会飞)小鸟是用什么飞的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师边学边说,小鸟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引导幼儿学说扑扑翅膀去又回。
2、看,谁来了?师出示图小鱼图片。提问:小鱼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我们来学学小鱼游吧。边学师边引导幼儿学说:摇尾巴点点头
3、接着,谁会来呢?小朋友猜猜看。(师做马跑的动作给幼儿提示)师出示小马的图片提问:马有什么本领呀?(会跑)马儿怎样跑?引导幼儿学说四脚离地身不摇。
4、最后,谁还会来呢?师出示小虫图片说,虫儿会……(引导幼儿说出会爬)追问:虫儿怎样爬?引导幼儿说:许多脚儿慢慢爬。
二、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念儿歌
1、师:现在,我们看着图一起来念一遍(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儿歌一遍)
2、师:刚才小朋友念得真好听,那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知道?(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小结:一个问一个回答,这样的儿歌就是问答歌。
3、和幼儿用问答的形式念儿歌,提高幼儿念儿歌的兴趣。
三、迁移已有经验仿编儿歌。
师: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会飞,是怎么飞的?(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四、延伸活动:
师帮助幼儿记录仿编的儿歌。
儿歌:谁会飞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摆摆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07级 姓名:张瑞 学号:40715041
中班语言——萤火虫找朋友
一,课程一般信息:
1.活动名称:萤火虫找朋友 2.活动对象:中班 3.活动类型:语言
4.教师基本信息: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年级:07级,姓名:张瑞,学号:40715041。
二,设计思路: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内容很好,不仅可以用它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借它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个活动首先用萤火虫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讲述故事《萤火虫找朋友》,在幼儿听完故事后让幼儿分角色扮演。演完后,教师提出问题,为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再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表演。我主要想运用这一故事启示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做到帮助他人。
三,活动目标:
1.幼儿能听懂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2.锻炼幼儿观察图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树立乐于帮助他人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
1.投影仪,和故事相配的图片。2.故事中角色的头饰。3.歌曲《找朋友》。
五,活动过程:
1.让小朋友看图片,引出故事。
幻灯片上显示出萤火虫的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是萤火虫。
师:对了,小朋友们真聪明。萤火虫有个了不起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大家仔细地看一看图,从图上能看出来吗?
生:我知道,萤火虫会发光。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对了,萤火虫的尾部到了晚上会发光。今天呢,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萤火虫找朋友。
2.讲述故事。
萤火虫找朋友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萤火虫提着绿色的小灯笼,飞来飞去,找朋友。
萤火虫飞呀飞,飞到灯光下,看见几只小飞蛾,就说:“小飞蛾,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小飞蛾说:“好吧!待会儿再跟你玩儿,我们要找小妹妹,你帮我们找找,好吗?”萤火虫说:“不,不,我要找朋友。”说完便飞走了。
萤火虫飞呀飞,飞到池塘边,看见了小青蛙,就说:“小青蛙,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小青蛙说:“好吧!待会儿再跟你玩儿,我要找我的小弟弟,你帮我找找,好吗?” 萤火虫说:“不,不,我要找朋友。”说完便飞走了。
萤火虫飞呀飞,飞到大树下,看见了一只小蚂蚁,就对小蚂蚁说:“小蚂蚁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小蚂蚁说:“好吧!待会儿再跟你玩儿,我迷路了,帮我照亮回家的路,好吗?” 萤火虫说:“不,不,我要找朋友。”说完便飞走了。
萤火虫到处找朋友,可是,它一个朋友也找不到。于是,他停在树枝上,伤心地哭了。大树公公听见了,就问萤火虫:“萤火虫,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萤火虫一边哭一边说:“我要找朋友,可是,一个朋友也没找着。”说完,它便对大树公公讲起了事情的前前后后„„
大树公公听后,对萤火虫说:“萤火虫,你不帮助人家,人家当然不会做你的朋友。”萤火虫听后,脸红了。
3.引导幼儿分角色扮演。
师:小朋友们,萤火虫都遇到了那些小动物呢?
生:第一次遇到小飞蛾,第二次遇到小青蛙,最后遇到小蚂蚁。
师:小朋友说的很对,萤火虫第一次遇到了小飞蛾(把小飞蛾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第二次遇到了小青蛙(把小青蛙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最后遇到小蚂蚁(把小蚂蚁的图片贴上去)。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哪个小朋友愿意扮演萤火虫?请举手!
幼儿举手。
师:好,xx小朋友。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扮演小飞蛾? 幼儿举手。
师:好,xx小朋友。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扮演小青蛙? 幼儿举手。
师:好,xx小朋友。哪位小朋友愿意扮演小蚂蚁? 幼儿举手。
师:好,xx小朋友。最后一个角色,大树公公,哪位小朋友愿意演?好,xx小朋友。幼儿表演故事。
师:他们演得好不好?给他们拍拍手。
4.提问并让幼儿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创编表演。
师:萤火虫最后找到朋友了吗? 生:没有。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飞蛾,你愿意作萤火虫的朋友吗? 生:不愿意。师:为什么呢?
生1:他没有帮小飞蛾找妹妹。生2:他只顾自己找朋友,不管别人。
生:那如果你们是小青蛙和小蚂蚁,你们会不会做萤火虫的朋友呢? 生:不会。
师:也不会?那小朋友们知道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了吧? 生1:他不帮助别人,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生2: 他只想到他自己。
师:萤火虫找不到朋友这么伤心,我们帮帮他好不好? 生:好。
师:那你们说,萤火虫应该怎么做,大家才愿意做他的好朋友呢? 生:去帮助他们。
师:如果你是萤火虫,你遇到小飞蛾的时候,你怎么做,小飞蛾才会愿意做你的好朋友呢?
生:帮她找妹妹。
师:如果你是萤火虫,你遇到小青蛙的时候,你怎么做,小青蛙才会愿意做你的好朋友呢?
生:帮他找弟弟。
师:那如果你是萤火虫,你遇到小蚂蚁的时候,你要怎么做,小蚂蚁才会愿意做你的好朋友呢?
生:帮他照亮回家的路。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想请几位小朋友把你们刚才说的表演出来,谁愿意? 小朋友表演。
师:他们演得好不好?给他们拍拍手。看来,萤火虫变得愿意帮助别人以后,他就找到了很多好朋友。小朋友们愿不愿意有很多好朋友呢? 生:愿意。
5.活动结束,放歌曲《找朋友》,让幼儿自由活动,自己找朋友。
师:那现在小朋友们就离开座位,自己去找朋友吧!老师放歌曲《找朋友》。小朋友们自由活动,找朋友。
七,活动建议:
这里采用图片导出故事,主要是因为我想以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图片上萤火虫身上的绿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外也可以让幼儿对图片进行排序。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手偶来让幼儿进行表演,手偶可以是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也可以用故事中没有出现的动物来让幼儿创造性地发挥。不仅可以表演其中一段,也可以请小朋友完整的表演故事,甚至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需要注意的是,萤火虫是在晚上活动的,在进行创编故事时不要犯知识性的错误,幼儿想象萤火虫遇到了在白天活动的动物,教师还加以肯定。如果时间允许应让每位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八,活动延伸:
让小朋友们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找了几个好朋友。
九,活动评价:
这个故事能很好的启发幼儿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教师设计的让幼儿表演的这一环节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当然,这其中必然会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十,板书设计:
在讲完故事后,向幼儿进行提问,根据幼儿的回答,先在黑板上贴上萤火虫的图片,再画出路线图,中间贴上萤火虫遇到的小动物的图片。具体设计如下:
萤火虫的图片
小飞蛾的图片→小青蛙的图片→小蚂蚁的图片
第三篇:幼儿中班语言教案设计(定稿)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设计
老师画一样东西,请你猜猜是什么?
1、你有伞吗?在什么时候用?用它可以做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提问:伞可以做什么?
3、展示儿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然后交换,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儿歌。
1、出示“避风雨”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谁能帮它找一个汉字朋友?
2、出示其他图片,请幼儿帮它们找朋友。
3、出示汉字卡片“伞”,提问: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图夹文儿歌。
1、讨论:伞可以避风雨、当拐杖,伞还可以做什么?
2、选择有代表性的用途画在纸上,编成儿歌,带领幼儿阅读。
1、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带上小伞去玩吧,如果遇上大灰狼怎么办?
2、游戏两遍。
活动目标:
1、图文匹配游戏,尝试根据伞的外形结构认读“伞”字,对阅读汉字感兴趣。
2、学习儿歌,知道伞的多种用途,并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仿编。
3、能愉快的参与识字以及儿歌仿编等活动。
活动准备:
1、小伞一把、相应的图片
2、在纸上写上儿歌。
无论阴晴,伞总有它的现实用处。
伞的用途一:遮风挡雨;这是发明者的初衷,有它没有落汤鸡。
伞的用途二:遮阳防晒;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美美们对自身容貌的保养,科技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伞越来越贵,使用范围广了,防什么的,轻便而且小巧。
伞的用途三:挡风沙;在北京内蒙到了一定季节经常有沙尘暴,没有穿风衣戴口罩时可以用伞先顶住。结实的它可以逆风保护你!
伞的用途四:遮丑;如果脸蛋上长了不雅观的小不点,或者头一天晚上哭过次日成“孙悟空”了,或者被人打到成“猪八戒”了,或者……只要不想让别人看见的,拿着雨伞都可以挡。掩得一时是一时嘛。
伞的用途五:挡脏物;如果走在大街上,忽闻远处飘来的恶臭,又不得不经过那条道时,摒住呼吸,闻就恶心了,看了简直要吐的。这时可以拿伞挡住自己的余光,眼不看为净。
伞的用途六:衬托;部分讲究搭配的爱美的女子,时尚的她已经不局限于只是衣裤鞋搭配,连伞也要和衣服色调和谐。故在街上看见打伞的不一定是为了保护肌肤或别的,而是为了配合整体效果。
伞的用途七:广告功能;现在超市有很多买什么赠伞,伞上边有着商品名称及广告语,超市也出自己的伞,作为赠品送给顾客为自己免费打广告,明智之举,一把伞的成本有多高不说,反正超市赠的伞一般质量有限,成本超低的,给人打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一传十,十传百。值!
伞的用途八:防御功能;曾经在一电视节目介绍,女子平时都可以用什么抵御逼近自己身边的“狼”,可以用胡椒喷雾,可以用尖锐的钥匙,可以用高跟鞋跟,还可以用伞。长伞可以相当于一根轻便的铁棒,“缩骨遮”可以直击欲抓住你的敌人的手腕,或者随便甩,来个快刀斩乱麻也比什么都没有无反抗之力强。
第四篇:中班语言教案:小动物和大灰狼
“小动物和大灰狼”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掌握“叽叽”“嘎嘎”“喵喵”“汪汪”“跳跳”的发音。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3.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有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小兔和大灰狼。2.大灰狼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评析:托班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直接进入课题比较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2.学一学,做一做
学习“叽叽”。教师:情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这是谁来了?我们一起向小鸡问好。
提问:小鸡是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后再听小鸡的叫声,一起学说“叽叽”。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做成小鸡尖尖的嘴巴,一起说“叽叽”。教师注意每一个幼儿的发声,及时纠正。
(评析:贴绒教具便于幼儿运用视觉直接感受对象,让幼儿动一动,亲自模仿小动物,满足了幼儿的好动特点,更是对所感知对象的进一步了解。)学习“嘎嘎”。教师:现在是谁来了?我们一起向小鸭问好。
提问:小鸭是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后再听小鸭的声音,一起学说“嘎嘎”,然后用手上下放好,做成小鸭的嘴巴,一起说“嘎嘎”。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发音,及时进行个别纠正。
一次学说“喵喵”“汪汪”“跳跳”,每次都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
(评析:以上几个环节没有反复的跟读,都让幼儿在看听做中练习发音,幼儿的兴趣非常浓。)
感受大灰狼的声音。教师:听,这是谁的声音?模仿大灰狼的声音)真可怕呀,这是谁?
提问:大灰狼真凶,你们害怕不害怕?(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做害怕的样子)大灰狼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呀?(提醒幼儿赶快端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以免让大灰狼发现。)
(评析: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突然插入了一个可怕的大灰狼,使幼儿的心里有所紧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做游戏,巩固所学语言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呀!我们来做小动物,一起出来玩。(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幼儿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突然,响起了大灰狼可怕的声音。教师引导幼儿马上做到小椅子上,用手臂紧紧的抱住身体,一动也不动。
这时,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上场,去捉没有坐下的幼儿。(如果没文档仅供参考
捉到就离开场地,如果捉到了,就引导幼儿一起赶走大灰狼。)
(评析:托班幼儿特别喜欢情节较强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但有鲜明的角色,还需要幼儿积极的参与,因此,幼儿各个即兴奋又紧张,即巩固了所学的发音,又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4.活动结束。教师:小动物玩累了,我们一起开汽车回家吧。
(评析:在比较激烈的游戏后,听一段柔和和舒展的音乐,能平缓一下幼儿的心情。)
活动延伸
1.教师制作小动物的卡片,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随时观看。
2.将““小动物和大灰狼”的游戏改编成音乐游戏,让幼儿听音乐做游戏,注意强调让幼儿模仿说出各种动物的叫声。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五篇:中班语言小动物过河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听听、看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讲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语言。
2、激发幼儿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背景图。
2、活动图片:小鸟、乌龟、刺猬、小鸭和木桥各一。
3、头饰:蝴蝶6个、青蛙6个、小兔6个、小鸭6个。
4、立体小房子一座、猫阿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又要给小朋友讲小动物的故事了,喜欢吗?看看,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呀?(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
二、分段讲述,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1、“雨越下越大,猫阿姨热情地留他们吃了晚饭,但是,雨还在哗哗地下。猫阿姨说:‘今晚你们就睡在我家,等到明天再回家吧!’”
提问:
(1)你们觉得小动物们会留下来吗,为什么?
(2)宝宝没回家,妈妈肯定会担心,会着急,想什么办法让妈妈知道呢?
师:你们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猫阿姨说:“我家正好有电话,那你们就打个电话回家吧!”
(3)小刺猬首先给妈妈打了电话,他会在电话里怎么说呢?谁愿意学做小刺猬给妈妈打电话。
(小乌龟、小鸟依次。幼儿按自己的意思请示妈妈)
2、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刺猬刺猬别着急,请到我的背上来。”
提问:你觉得小动物需要小鸭帮忙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分析)
过渡:(故事讲到这里停住,留下悬念)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小动物到底是怎么过河的?
三、演示图片教具,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并讲讲演演。
在故事中提问:
1、小鸭对小鸟说:“小鸟小鸟别着急,请到我的背上来。”小鸟会怎么回答?(集体练习对话)
2、小鸭看到乌龟会怎么说?乌龟会对小鸭怎么说呢?
3、小鸭会对刺猬说什么,刺猬又会对小鸭说什么呢?
四、师操作立体教具,幼儿完整欣赏。
师: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我把它们请出来跟你们见见面好吗?大家欢迎!(师从图片上请下小动物,贴在小积木上,变成立体桌面教具。)
五、延伸活动:
1、提问:你们喜欢小鸭子吗?为什么?
2、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要过河(出示蝴蝶、青蛙、小兔的头饰)让我们成立一个小鸭船队来帮助他们,好吗?
(幼儿表演,根据角色不同的本领,创造性地表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