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员制度的通知
关于建立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员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更好的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有效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产品采取控制和干预措施,保证人民群众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依据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医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建立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员制度。各科室主任或护士长为该科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设一至二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报告员负责该科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的收集及报告工作。报告员及联络员工作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制度和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要求,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
2、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认真学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文件精神,并传达到本科室每位医务人员。
3、报告员发现或接到医务人员报告可能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不良事件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同时上报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联络员。联络员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处理程序,经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网上直报并及时反馈至生产厂家。
4、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禁隐瞒事实、弄虚作假,严禁漏报、瞒报、虚报。
医院设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监测站在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设备科医用耗材库,XXX、YYY任监测站联络员。
附件一: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员名单 附件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处理程序 附件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附件四: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
主题词:不良事件 报告员 通知 发:各科室
第二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
(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 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
(一)报告时限
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科室报告员应在24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并送达院级监测员。院级监测员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汇报医院相关领导。
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科室报告员应1个工作日内应报告;院级监测员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汇报相关领导。
一般的或较重的不良事件:科室报告员3个工作日内应报告;院级监测员必要时可进行调查处理。
导致死亡及群发事件:院级监测院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除了及时上报医院相关领导外,应3个工作日内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
(二)报告流程
1、各临床科室设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医院设置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并设置院级监测员与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账号。
2、各临床科室报告员收集本科室不良事件的信息,按报告原则完整、准确、详细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按时限要求上报院级监测员。院级监测员进行网络直报。
3、院级监测员要每月定期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特别是要加强高风险产品、国家重点监测产品以及已发生不良事件产品的跟踪监测。
4、医务科及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将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反馈给相关科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
在院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自觉性,克服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观念。对相关临床科室报告员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主要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法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表现形式、近期不良事件监测情况、新产品进入医院的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培训,以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视和实效开展。
第三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二、医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工作由器械科具体负责,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标明的使用期后2年,但是记录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5年。
三、器械科应当定期监测并及时报告涉及医院各科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
四、报告程序和方法:
1、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当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经主管院长审核后,报送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上报纸质报告表原件,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上报。
2、报告时限: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其他事件30日内报告。
3、器械科在向上级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报告的同时,要告知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但应及时告知被越过的监测机构。
五、器械科应当在每年1月底之前对上一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并保存备查。
附件: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第四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
(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 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
(一)报告时限
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告; 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器械科报告。
(二)报告流程
1、各临床科室设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器械科、药剂科设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联络员,属于设备不良事件的上报器械科联络员;属于其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药剂科。
2、各临床科室报告员收集本科室不良事件的信息,按报告原则完整、准确、详细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按
时限要求上报器械科联络员。
3、联络员要每月定期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特别是要加强高风险产品、国家重点监测产品以及已发生不良事件产品的跟踪监测。
4、器械科、药剂科及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将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反馈给相关科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
在院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自觉性,克服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观念。对相关临床科室报告员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主要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法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表现形式、近期不良事件监测情况、新产品进入医院的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培训,以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视和实效开展。
五、奖惩:
医院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科室有义务配合器械科及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对不及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使用科室,医院每发现1例,扣使用科室绩效考核0.1分;
2、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时发现使用科室存在瞒报、漏报的,一切后果由科室承担。
郏县人民医院
第五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
一、设备科负责协调、指导全院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负责全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调查、核实、评价和上报等工作。
二、各科室、病区均应认真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按规定报告发现的所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指定专人即不良事件报告员负责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并填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
三、各科室、病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应及时收集并报告本科室、病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调查、核实,不良事件经医院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核审后网上直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四、设备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定期检查各有关科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汇总、评价、分析。
五、实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奖惩制度。每个监测点每月至少向医院监测站上报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科室或个人每报1例一般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确认后,医院奖励科室或个人8元,市药监局奖励8元;科室或个人每报1例严重伤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确认后,医院奖励15元,市药监局奖励15元。每少报、漏报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经相关部门确认后扣相关科室及责任人32元,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科室考核。
六、实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通报制度。每月以科室为单位对全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进行通报。医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开展较好的前三名科室给予奖励。
七、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