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2004年8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4]99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政策,简化减免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依法应予减免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实行申报管理制度。
申报耕地占用税减免的纳税人应在用地申请获得批准后的30日内,向与批准其占用耕地的土地管理机关同级的征收机关提出减免申报。
由国务院或国土资源部批准占用耕地的,由省级征收机关办理减免手续。
契税纳税人应在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生效的10日内,向征收机关提出减免申报。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由省级征收机关办理减免手续。
第四条 征收机关应指定专人受理、审核减免申报事项。
第五条 受理人应要求申报人如实填写减免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告知申报人若申报不实或虚假申报而应负的法律责任。
受理人一般应在受理当日内将减免申报表和相关资料移交审核人。申报人没有按照规定提供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够全面的,受理人应一次性告知申报人应补正的资料。
第六条 审核人应对申报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
对于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于审核的当日办理减免手续。
对于显然不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原因,并核定应纳税额,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情况较为复杂需向上级征收机关请示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手续。
第七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管理,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占用耕地1000亩(含1000亩)以上的减免,征收机关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契税的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减免,征收机关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八条 耕地占用税减免,应向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用地批准文件和减免申报表。
契税减免,应向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减免申报表。
第九条 占用耕地1000亩以下的耕地占用税的减免和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以下的契税减免,其备案办法由省级征收机关制定。
第十条 省级征收机关应根据备案情况定期组织检查。
第十一条 办理减免的征收机关应将办理情况,定期逐级通报基层征收机关。
基层征收机关应对减免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逐级上报至办理减免的征收机关。
第十二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申报应由征收机关受理,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受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规定无效,征收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征收机关报告。
第十三条 征收机关或征管人员,违反规定擅自受理、审核减免申报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征收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减免申报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实施时间】 2011/01/01【颁发文号】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占用税 契税减免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政策,简化减免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4〕9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办法》,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依法应予减免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实行申报管理制度。
申报耕地占用税减免的纳税人应在用地申请获得批准后的30日内,向占用耕地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报。占地面积在1000亩(含1000亩)以上的,由自治区地税局办理减免手续;占地面积在100亩(含100亩)以上1000亩以下的,由设区的市地税局办理减免手续;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由占用耕地所在地的县级地税局办理减免手续。契税纳税人应在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生效的10日内,持有关证明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报。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由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办理减免手续;计税金额在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由土地、房屋所在设区的市地税局办理减免手续;计税金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由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县级地税局办理减免手续。
第四条 农村烈士家属、残疾军人、鳏寡孤独以及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在规定用地标准以内新建住宅缴纳耕地占用税确有困难的,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前款所述情形以外的减免,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指定专人管理、审核减免申报 事项。
第六条 受理人应要求申报人如实填写减免申报表(表格式样附后)并提供相关资料,告知申报人若申报不实或虚假申报而应负的法律责任。
受理人一般应在当日内将减免申报表和相关资料移交审核人。申报人没有按照规定提供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够全面的,受理人应一次性告知申报人应补正的资料。申请办理耕地占用税减免需提供以下资料: 1.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占用耕地文件; 2.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书; 3.申请项目报告; 4.项目占地规划图纸; 5.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 6.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申请办理契税减免需提供以下资料:
1.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契约、协议、合约、单据、确认书等; 2.土地、房屋权属变更、过户文书; 3.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书;
4.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 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七条 审核人应对申报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
对于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自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办理减免手续。
对于显然不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原因,并核定应纳税额,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第八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管理,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占用耕地1000亩(含1000亩)以上的减免,自治区地税局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设区的市地税局、县级地税局办理的减免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上一级地税机关备案。
契税的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减免,自治区地税局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契税的计税金额在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减免,设区的市地税局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自治区地税局备案。契税的计税金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减免,县级地方税务局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设区的市地税局备案。
第九条 耕地占用税及契税的减免,应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备案用地批准文件和减免申报表。第十条 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将根据备案情况定期组织检查。
第十一条 办理减免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将办理情况,定期逐级通报基层地方税务机关。基层地方税务机关应对减免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逐级上报至办理减免的地方税务机关。
第十二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申报应由地方税务机关受理,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无权受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做出的减税、免税规定无效,地方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地方税务机关报告。
第十三条 地方税务机关或征管人员,违反规定擅自受理、审核减免申报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和县级地税局可根据本公告制定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申报指南,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契税征收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桂地税发〔2010〕34号)第六条“关于减免税的管理”的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篇: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4]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
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耕地占用税法定减免的审批属于其中的取消项目之一。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精神,规范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管理,总局制定了《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关于耕地占用税减免的暂行规定》((90)财农税字第56号)同时废止。
附:《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八月三日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政策,简化减免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依法应予减免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实行申报管理制度。
申报耕地占用税减免的纳税人应在用地申请获得批准后的30日内,向与批准其占用耕地的土地管理机关同级的征收机关提出减免申报。
由国务院或国土资源部批准占用耕地的,由省级征收机关办理减免手续。契税纳税人应在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生效的10日内,向征收机关提出减免申报。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由省级征收机关办理减免手续。
第四条
征收机关应指定专人受理、审核减免申报事项。第五条
受理人应要求申报人如实填写减免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告知申报人若申报不实或虚假申报而应负的法律责任。
受理人一般应在受理当日内将减免申报表和相关资料移交审核人。申报人没有按照规定提供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够全面的,受理人应一次性告知申报人应补正的资料。
第六条
审核人应对申报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
对于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于审核的当日办理减免手续。对于显然不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原因,并核定应纳税额,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情况较为复杂需向上级征收机关请示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手续。第七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管理,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占用耕地1000亩(含1000亩)以上的减免,征收机关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契税的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减免,征收机关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八条
耕地占用税减免,应向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用地批准文件和减免申报表。契税减免,应向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减免申报表。
第九条 占用耕地1000亩以下的耕地占用税的减免和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以下的契税减免,其备案办法由省级征收机关制定。
第十条
省级征收机关应根据备案情况定期组织检查。第十一条
办理减免的征收机关应将办理情况,定期逐级通报基层征收机关。基层征收机关应对减免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逐级上报至办理减免的征收机关。
第十二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申报应由征收机关受理,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受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规定无效,征收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征收机关报告。
第十三条
征收机关或征管人员,违反规定擅自受理、审核减免申报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征收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减免申报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吉林省耕地占用税 契税减免管理办法(2004年10月1日)
吉林省耕地占用税 契税减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严格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政策,简化减免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4〕99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依法应予减免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实行申报管理制度。
申报耕地占用税减免的纳税人应在用地申请获得批准后的30日内,向与批准其占用耕地的土地管理机关同级的征收管理机关提出减免申报。经国务院或国土资源部批准占用耕地的,由省级征收管理机关办理减免手续。
申报契税减免的纳税人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征收管理机关提出减免申报。计税金额在10 000万元(含10 000万元)以上的,由省级征收管理机关办理减免手续。
第四条
各级征收管理机关应指定专人受理、审核减免申报事项,并向纳税人公示办理减免手续的业务程序和减免税所需的相关资料(详见附件3、4)。负责受理、审核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第五条
受理人应要求申报人如实填写减免申报表(见附件1、2)并提供相关资料,告知申报人未在申报期内申报、申报不实及虚假申报而应负的法律责任。
受理人一般应在受理当日内将减免申报表和相关资料移交审核人。申报人没有按照规定提供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够全面的,受理人应一次性告知申报人补正的资料。
第六条
审核人应对申报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
对于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于审核的当日办理减免手续。对于不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原因,并核定应纳税额,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情况较为复杂需向上级征收机关请示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情况,在受理申请后的20日内办理手续。特殊情况经本级征收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经请示上级征收机关,对于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尽早审核办理减免手续;对于不符合减免规定的,审核人应向申报人说明原因,并核定应纳税额,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第七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减免管理,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占用耕地1000亩(含1000亩)以上的减免,省级征收管理机关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占用耕地1000亩以下的,由省级征收管理机关备案。
契税的减免,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由省级征收管理机关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以下,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征收管理机关应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征收管理机关备案。计税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由县(市)征收管理机关备案。
第八条
耕地占用税减免,备案资料为用地批准文件和减免申报表;契税的减免,应向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的,备案资料为减免申报表;应向省、市(州)征收管理机关备案的,备案资料为减免申报表、减免情况备案表。
第九条
各级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机关应根据备案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
第十条
由上征收管理机关直接办理的减免,上级征收管理机关要将减免办理情况,定期通报基层征收机关。基层征收机关要对减免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上报至办理减免的征收管理机关。经核实对于不符合减免条件的,由基层征收机关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第十一条
各级征收管理机关要将减免资料装订成册,按有关规定实行规范化、档案化管理。
第十二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申报应由地方税务征收管理机关受理,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受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规定无效,征收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地方税务征收管理机关报告。
第十三条
各级征收管理机关或征管人员,违反规定擅自受理、审核减免申报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各级征收管理机关应将本办法向社会公示,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
1、吉林省耕地占用税减免申报表
2、吉林省契税减免申报表
3、审核耕地占用税减免所需的相关资料
4、审核契税减免所需的相关资料
5、吉林省契税减免情况备案表
第五篇: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经验材料(经验稿)
夯实管理基础 创新管理方式 张家口市局“两税”征管成效显著
自2010年3月份接管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以下简称“两税”)以来,我局通过夯实基础、强化措施,优化管理,破解行业税收管理难题,以“两税”为抓手,全面构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控管体系,堵塞了税收漏洞,在“两税”精细化管理上摸索出了一些初浅的经验。
一、理顺征管权限,构建以集中管理为主的管理新格局。针对主城区范围内存在桥东、桥西和高新区局三个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弊端,从理顺征管权限入手,在管理权限交叉的主城区实行全部契税和“二手房”税收集中管理的办法,将主城区内的全部契税和“二手房”交易应纳的各税统一交由桥东区地税局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因征管范围不明晰、征管环节多而出现的重复征管或者漏征漏管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的问题。
二、以“两税”征管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虽然房地产业各税种的纳税人、计税依据等税制要素不尽相同,但房地产税收诸税种征管所依据的基础信息是一致的,因而可以利用契税纳税申报以及从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获取的信息,将房地产税收诸税种的税源控管联成一体,在提高房地产业税收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两税”规范管理。我局以契税征管为抓手,认真分析了房地产税收管理的现状,以信息共享、数据比对为依托,综合利用信息,加强跟踪管理,促进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诸环节的有机衔接,健全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体系。一是强化信息综合利用。按照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流程,在房管、规划、国土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健全了部门联动的税收监控网络。税务部门对房地产权属转移双方的名称、识别号码,房地产的位臵、面积、转移时间、转移价格等相关信息,输入微机形成电子税源信息,并及时传递、比对、整理、归集,初步建成综合税源信息库,逐步实现各管理部门之间、各税种之间最大程度的信息互通共享。强化信息有效利用:利用土地使用权交易信息,及时掌握承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土地坐落位臵、价格、用途、面积等信息,了解或控制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税源,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对占用耕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及时征收耕地占用税;利用契税征管中获取的房地产交易信息,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税源台帐和征收台帐,全面掌握有关房地产税收的税源变化和征收情况,将转让方名称、识别号码,转让房地产的坐落地点、面积、价格与有关纳税申报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漏缴税款的,及时进行追缴,严格实行以票控税,促使购房者主动向房地产开发商索取不动产销售发票,切实加强在房地产二级交易市场转让房地产的有关税收的管理,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3至9月,通过部门信息传递发现并对85户次在接管前已取得用地手续但未发证的单位和个人查补耕地占用税1296万元、契税1849万元,通过查验销售发票和前手契税,对1275笔无销售不动产发票和不能提供前手契税完税凭证的交易行为追缴各税1324万元。二是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以契税为抓手,从房地产有关信息的获取及处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台账登录及相关资料的传递反馈,对每个税种的征管环节和办理程序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征管岗位责任。为搞好征收管理,我们实行房地产税收跟踪管理:①通过建立管理台账,逐户分项目跟踪了解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投资、施工单位、出包合同或协议以及建设施工进度等情况,及时登记掌握从事建设施工的单位或个人应缴纳的各税费种的税源情况,目前已对全市278户有开发项目的房开公司建立税源台账,纳入税源监控的开发楼盘2962座、10772个单元、155780套商品房,市值470亿元。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关税收征管的信息从立项到用地建设到税款解缴等情况一目了然。②跟踪了解并掌握房地产开发商发生的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商品房预售和实际销售进度、收款方式、收款时间等情况,监控商品房的存量变化,适时开展纳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跟踪了解涉税执法程序,按照《税收管理员执法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落实执法目标责任制,规范执法文书,严格税收征管,对税收征管环节、岗位衔接环节、征纳事项告知受理环节实行全程监控,做到环环相连,程序公开透明,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管理的效能。
三、以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为依托,强化税收控管链条。部门之间协作控税,是搞好“两税”征管的关键环节。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密依托社会综合治税平台,积极争取各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发挥职能部门的最大管理优势,全面实行“先税后证”控管措施。一是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契税和耕地契税的征收,过去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部门联控不紧密。我们根据国土部门土地管理的特点,实施在土地权属转移环节控管全部土地税收的办法,即用地人在办理土地权属转移或申请用地审批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求其必须同时提供契税完税凭证,对征用耕地的,在发放用地批准文件环节由其提供耕地占用税完税凭证。地税部门在征收契税时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收一并征收,实现了土地税收的集中控管。同时国土资源部门在挂牌拍卖土地时,都会通知地税部门参加,确保地税部门提前介入掌握税源情况。二是加强与房产管理部门的协作。房屋交易和发证环节是房屋契税征收的核心环节。通过与房产管理部门联系,确定了联合控管的方式,房管部门对不能提供契税完税凭证或减免税证明的申请人不予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或变更。在市房产交易中心设立了契税征收机构,负责征收主城区内的契税和“二手房”的全部税收,各区、县地税部门也设立征收窗口,在征税的同时强化对交易价格、前手契税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有效堵塞税收管理漏洞。三是建立定期审核对账及联席会制度。建立定期审核对账制度,各县区局每季或半年到房管、国土部门审核房地产交易及相关各税缴纳情况,写出报告提交当地政府,由各级政府或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房地产税收征管联席会,听取各单位关于房地产交易及纳税协作情况的汇报,对有关部门存在的未严格履行“先税后证”控管办法的问题限期整改。各县区政府将“两税”“先税后证”管理制度的落实列入对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赤城县政府还特别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两税”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按季进行检查通报,对渎职和失职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了“两税”征管的社会化协作的有效实施。
四、“两税”及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成效
一是实现了“两税”顺利衔接和规范征收。建立了政策适用准确、部门协作到位、税源监控有力的“两税”征管模式,“两税”收入增收显著,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好评。自3月份接管以来的七个月内,累计入库契税231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7%,占09年全年征收额的76%,一至九月份两部门共计征收27153万元(其中财政部门征收4035万元),同比增长46%;三至九月份入库耕地占用税339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4%,占09年全年征收额的70%,一至九月份两部门共计征收4024万元(其中财政部门征收625万元),同比增长82%。
二是推进了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进程。紧紧抓住契税征管的关键环节,从整合征管资源入手,不断强化部门配合,诸税种统管,加强房地产各环节的税收管理,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取得较好成绩。今年3至9月份,全市共入库房地产业税收88470万元,同比增长118%,占同期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4.4%,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
三是有效堵塞了税收流失漏洞。通过部门信息传递和查验前手契税等控管措施,共追缴“两税”1360笔,合计税额达4469万元;对查补部门通过调整计税依据、强化政策界限管理等手段,对隐瞒交易价格的行为进行核定或评估200多次,调增计税金额650多万元,增收税款10多万元。
四是把税收服务贯穿于“两税”和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全程。整合管理资源,简化办税程序,实行“一窗式”管理。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向基层倾斜,筹措资金为各征收窗口购臵办公设备,部分较大的征收厅还配备了电子显示屏、排队叫号系统、对讲系统、等候区坐椅等人性化服务设施,抽调素质高、业务好工作人员充实到各征收窗口,提高了“一窗式”服务水平。同时针对开发商到地税部门办理契税涉及户数多、工作量较大的实际情况,为避免纳税人长时间排队等候,对房开办税人员提供预约服务,集中在某一个工作日或时间段由地税部门增派人员集中办理,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