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注意事项
2015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填表说明
一、PS1《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总数:上年末单位个数要与去年年末数一致,不能更改。
2、“单位类型”:编制文件中,已经明确了“公益一类”就统计到“公益一类”;已经明确了“公益二类”就统计到“公益二类”;其他的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到“其他”。海量轨道在线cn.goforrail.com
3、“制度推行情况”(这是多选项)(1)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备案的单位:指岗位设置方案已经通过市人社局核准的单位(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也填写此栏);
(2)已完成岗位设置的单位:指岗位聘用结果已经通过市人社局备案的单位(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也填写此栏);
(3)实行聘用管理制度的单位: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4)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
4、“行业”:没有详尽所有的行业,根据改革的需要,比较重点的统计了几个行业,没有对应的就填写到“其他”。
5、“退休人员”:单位目前的所有离退休人员总数(与PS3表甲19乙1栏一致,与工资报表一致)。
6、“单位总数”、“单位类型”、“制度推行情况”、“行业”、“层次”:需要填写的是单位个数;
7、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机关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8、与工资表对应的3个公式: PS1甲24乙5=RW14甲1乙1;
PS1甲26乙1=RW31甲7乙17+甲7乙32; PS1甲26乙5=RW31甲1乙32。
9、“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填写PS1表。
二、PS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这张表格中个别地方如果出现数字,需要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随报材料》报送名单,这些地方主要有:
1、“管理人员三级职员(厅级正职)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人员”:甲12乙7;
2、“管理人员三级职员(厅级正职)的年龄在40岁及以下人员”:甲13乙
7、甲14乙7;
3、“管理人员四级职员(厅级副职)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人员”:甲12乙8;
4、“管理人员四级职员(厅级副职)的年龄在35岁及以下人员”:甲13乙8;
5、“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一至四级人员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人员”:甲12乙
21、甲12乙
22、甲12乙
23、甲12乙24;
6、“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一至四级人员的年龄在35岁及以下人员”:甲13乙
21、甲13乙
22、甲13乙
23、甲13乙24;
7、“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人员”:甲1乙
21、甲1乙22。
8、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三、PS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度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不能改动。
2、公开招聘来源中的“应届毕业生”,与公开招聘的范围统一起来,包括择业期内的毕业生。
3、招聘方式中的考试、考察:采取笔试、面试方式招聘的,计入考试;考察是指仅使用考察未经过考试方式招聘的人员;考核一栏不应出现数字。
4、在同一个事业单位中岗位变动的人员,不做增减统计。
5、“年末实有退休人数”应该与PS1号表中的“退休人数”一致起来,就是指离退休人员数量(注意与工资报表一致)。
6、本年度增加中的:任命指未经公开招聘,直接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到本单位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任职性的挂职工作人员。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的人员。
四、PS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情况》
1、根据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进度,目前的单位可以分成下面几种:(1)尚未核准岗位设置方案的,这张表格不需要填写;
(2)只是核准了岗位设置方案,未组织岗位聘用的,只需要填写各类岗位的“数量”栏目。
(3)既核准了岗位设置方案,又组织了岗位聘用的:这张表格都需要填写(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也要填写此表,“岗位数量”和“在岗人数”按目前单位人员实际情况填写)。
2、岗位“数量”,有两种特殊情况:
(1)七级以下的管理岗位、十一级以下的专业技术岗位:在核准岗位设置方案时候,很多单位都没有核准具体等级岗位设置数量,填写的时候,请单位根据在不突破岗位设置总量的情况下,根据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具体到各个等级岗位。(2)岗位设置总量没有明确的单位:请根据单位上报岗位设置方案时候的岗位设置总量确定。
3.在岗人数:按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聘用在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
4、特岗一栏不应出现数字。
五、PS5《聘用合同签订情况》
1、签订聘用合同:本类型人员中已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此处填写到“新签订聘用合同”)。
2、“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都是对正式在册人员的统计,全部应签订聘用合同。如没有签订聘用合同(指机关工勤人员),就填写到“未签订聘用合同”中的“原固定用人方式”,不能在“签订劳动合同”、“其他”中出现数字。
3、“其他从业人员”:只会在“签订劳动合同”、“其他”中出现数字。
六、PS6《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1、PS6甲
5、甲
6、甲
7、甲8列=PS3号表中甲
2、甲
3、甲
4、甲5列。
2、其他岗位不能出现数字。
3、报名人数请在合理范围内自行掌握。
七、PS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
1、关于“教育”里面,特别统计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高等教 育”,现在有些单位里面可能没有这么细化,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一起的单位,在统计时,应该根据从事的工作和岗位,细化出来,填写到表格中。
2、有些行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国际组织”之类的应该很少,或者没有,在这些地方出现数字的一定要仔细核对。
3、请务必仔细看一下各行业的指标解释。
八、PS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系统情况》
1、系统:指事业单位隶属部门所在的系统。
2、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有行政系统机构设置的,填入行政系统。
3、一些合并在一起的局,如文广新局和开发区的事业单位,填写的时候,可按事业单位的隶属系统尽量分清楚, 确实分不清楚的,在相应的几个系统中平均分开。
九、PS9《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1、这张表格只统计“正式在册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不算,并需要在随报材料中提供名单。
2、“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是指国家的,不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本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在此栏只填写一次(避免重复计算),但在表内所列人员对应的称号栏要分别填写一次。
十、PS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1、只统计正式在册工作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不用体现。
2、“兼职人员”只统计为管理人员。
十一、几点注意事项
1、关于统计工作体制问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由人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按最高职务统计
2、关于岗位兼职人员,在PS2、PS3、PS4、PS5、PS7、PS8号表,既统计为 管理人员,也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在PS10号表中仅统计为管理人员
正式在册人员总数=管理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工勤技能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数量
3、关于统计工作体制问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由人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4、关于两个单位兼职的问题: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按最高职务统计。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的单位按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5、“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是指事业单位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如省社会保险事业局。“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只需要填写在PS1表中,其他表格不再填写。
6、“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中的部分人员是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如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1)在PS1表中,横排第2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需要填写相关内容;(2)在后面的若干张表格中,“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就统计在“管理人员”中。
市直各单位请同时上报《2014年威海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情况登记表》和《2014年威海市机关工勤人员情况登记表》。登记表表样与统计软件包一起挂在市人社局网站,或者在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专题专栏-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表-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栏目中下载。联系人:王一兴
电话:5190828 5
第二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填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 00九年十一月 f 指标解释
1.单位个数 z 是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2.职工年末人数 z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 z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 fl 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职 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 z 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 以 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 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叫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去之和被 4除求稳
5工资总额 z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 'F户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 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 d、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岳阳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
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
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5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7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6.基本工资 z 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
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7.绩效工资 z 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 z 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 位津贴等。
(2规范的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
(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
(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
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交通补贴等。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的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之外发放的奖励性补贴和根据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 于印发(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2号规定发放的奖金。
(5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8号规定向 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
9.1类事业单位=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10.2类事业单位 z 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1.3类事业单位 z 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z 是指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13.行业 z 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本表事业单位行业分组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为依据, 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将事业单位的行业按性质分组为:(1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
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传输服务业、工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
(4金融业:包括事业单位性质的银行保险管理部门、国家政策性银行。(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z 包括研究与实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及地质勘查业。
(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包括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包括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
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社会保障业、干部休养所、收养收容服务。
其中卫生事业是指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 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
(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和娱乐业。
其中新闻出版业是指新闻业和出版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是指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制作。文化艺术业是指文艺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与档案馆、文物及文 化保护、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其他文化艺术。
体育是指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
(1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只包括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团体(专业性团体和行业性团体和宗教组织。
(11其他行业是指上述行业未涵盖的单位。
14.任职年限 z 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15.年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退休费和补贴以及退 职人员的退职费。
16.基本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体人员的基本离退休费和退职人员的退 职费(离休人员含国发 [1982J62号文件规定增发的一至两个月生活补贴。其中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人退发 [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按国办发 [1993J85号文件规定 计发的离退休费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
17.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r、•....• w、-' 11 r、口 J、υ
1、-' r 叫 市 咀 it 古 r、←-、~ V r、~、-' 黯 茹 〉体 协 1
油$刻 tt ••.:i!H-~ >f中 妇 H 〉 辫 剖 4 H 泪汪 JDHt 汩
卢--一一 ".....飞 第二表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一、校核关系 表内校核式: 乙 1= 乙(2+3 表间校核式: RW2 乙 1 甲(41+ … +47 RW2 乙 1 甲 1=RW4 乙 l 甲 2 RW2 乙 l 甲(2+ … +5 RW2 乙 1 甲(6+ … +10 =RW4 乙 1 甲(3+...+6 =RW4 乙 1 甲(7+ … +10 RW2 乙 1 甲(48+ …+54=RW4 RW2 乙 1 甲(55+ … +61 RW2 乙 1 甲(62+ … +69 RW2 乙 1 甲(70+ … +78 RW2 乙 l 甲(79+ … =乙(4+ …+18 甲 1= 甲(2+ … +88 =RW4 乙 1 甲(31+ …+34 乙 1 甲(35+ … +38 =RW4 乙 1 甲(39+ …+42 =RW4 乙 1 甲(43+ RW2 乙 1 甲(11+...+ 15 =RW4 乙 1 甲 01+ … +14 RW2 乙 1 甲 06+ … +21 RW2 乙 l 甲(22+ … +27 RW2 乙 1 甲(28+ …十 …+46 十… =RW4 乙 1 甲 05+ …+18 =RW4 乙 1 甲 09+ … +22 =RW4 乙 l 甲(23+ … =RW4 乙 1 甲(47+ …+50 =RW4 乙 1 甲(51 +54 +87 33 +26 RW2 乙 1 甲 88=RW4 乙 1 甲 55 RW2 乙 1 甲(34+ … +40 =RW4 乙 1 甲(27+ …+30
第三表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人数情况
一、校核关系 表内校核式: 乙 1= 乙(2+ …+21 甲 1= 甲(2+8+9 表间校核式: RW3 乙 1 甲 1=RW4 乙 1 甲 56 甲 2= 甲(3+ … +7
第三篇:2014年盐城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2014年盐城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人社统PS1-14号表以及附表1-5填报要求:
1.第1表:统计事业单位全部职工,第2-附表3统计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2.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14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3.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4、上报时间:2015年2月20日前。上报内容:本部门汇总的2014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须盖章)、填报说明,纸质文件及电子文档各1份。上报地点:市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联系电话:86668304,***;QQ:1281937907,QQ群:121187081。第一表 人社统PS1号表
1.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5.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新进人员:指本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其中,其他方式新进人员的“其他”项报说明。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全额拨款: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9.差额拨款: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0.经费自理: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1.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12.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3.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截止日,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第二表 人社统PS2号表
1.“上年末总数”与去年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在市县乡层次上应保持一致。但要注意这个“上年末总数”和“10年表中年末数”有区别。注意关系:
“上年末总数总计”、“上年末管理人员数”、“上年末工勤人员数”与10年表中数字相等 但“上年末专技人员数”=10年4表中“专技人员总数”+10年5表“总数”(双肩挑人数)。
2.调入: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办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工作的人员。
3.本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的人员。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报政策性安置、增加“其他”的具体增加途径及人数。
4.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5.解除合同:指依法与事业单位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6.开除:指由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7.调出:指从本单位办理了调出手续,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员。
8.本减少“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离开本单位的人员。包括:参军、死亡、单位整建制划出等。请报具体减少途径及人数。
9.本年末实有数:指统计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1日)的实有人数。
10.终止合同:指依法终止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11.本年末实有人数:指现有退休人员总数(包括退休干部、退休工人)。
第三表 人社统PS3号表
1.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肄业生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2.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2014 减去 出生年份。
3.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第四表 人社统PS4号表 港澳台及外籍人士请报姓名、单位、出生年月、国籍等
根据行业标准填写,一个单位从事多种经营活动的,按其所从事主要行业填写。与主管单位行业无关。“所属行业”不能有采矿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即表中第8,10,11,14,16,17行不能有数字。
1.农、林、牧、渔业: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2.采矿业: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
3.制造业:指农副食品加工业、,工业品及其他制造业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指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指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电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计算机维修,公共软件服务和其他软件服务。
8.批发和零售业:指农畜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贸易经纪与代理,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和其他零售。
9.住宿和餐饮业:指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服务,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等。
10.金融业: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
11.房地产业:指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指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及日用品出租,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其他商务服务。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指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矿产、基础地质勘查业和地质勘查技术服务。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指防洪管理、资源管理,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旅游景区管理。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指家庭服务、托儿所、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摄影扩印等居民服务业及修理与维护,清洁服务等其他服务业。
16.教育: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及其他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指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社会保障业,社会福利业。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指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组织、体育场馆等体育业;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娱乐业。
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及国际组织。若有数字,报单位及人数。第五表 人社统PS5号表
1.专业技术人员:指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2.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即双肩挑人员。
3.职业资格: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职业准入资格和职业水平认证资格。
4..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第六表 人社统PS6号表: 岗位等级和专业类别与第5表数据相同,行业划分参考第四表, 第七表 人社统PS7号表 :基本情况与第5表数据相同,行业划分与第六表数据相同 第八表 人社统PS8号表
1.本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 是指本单位特殊人才的数量,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在此栏只填写一次(不得重复计算),但在表内所列人员对应的称号栏要分别填写一次。
2.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指根据中组部等四部门关于《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中组发[1984]3号)要求,以“在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公认的;在生产、技术、教育、管理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在专业工作中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并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为条件进行选拔,经人事部审核批准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中发[1990]10号)的有关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上报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等人选,人事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进行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的人选。
4.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指根据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关于印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人专发[1995]147号)的有关规定,为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在各地、各部门推荐上报人选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报“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导小组批准的人选。
5.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指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任何一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6. “四个一批”人才:指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宣传
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03]26号)的有关规定,为适应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选拔的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大的专业成就、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
第九表 人社统PS9号表
即“双肩挑”人员,仅指单位领导。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兼任技术职务的,统计在专业技术人员中。
1、管理岗位最低级别不低于九级职员;
2、兼任的专技岗位最低等级不低于十二级。第十表 人社统PS10号表 切记:高级技师与高级工不混淆
第十一表 人社统PS11号表 统计层次(市、县、乡)不要填错
第十二表 人社统PS12号表
1.参加培训人员合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或工勤技能人员)总数,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2.出国出境培训:指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参加的经各级组织人社部门组织或批准,在国外(境外)正式培训机构的培训。
3.参加培训总人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人次,一个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一年内参加几次培训,就作几人次统计。
4.政治理论:指对管理人员进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5.专业知识:指对管理人员进行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以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6.学历、学位教育:指经各级组织人社部门批准,由单位(个人)出资到高等学校进行提高学历、学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教育的培训。
7.党校: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在县级及以上党校的培训。
8.行政学院: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在各级行政学院的培训。
9.其他培训机构: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社部门认可的管理干部院校、培训中心、普通高等院校等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
10.参加继续教育人员合计:指本内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11.出国出境继续教育: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各级组织人社部门组织或批准,在国外(境外)正式培训机构的培训。
12.参加继续教育总人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次,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年内参加几次培训,就作几人次统计。
13.学历、学位教育:指经各级组织人社部门批准,由单位(个人)出资到高等学校进行提高学历、学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教育的培训。
14.高校、科研机构:指专技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培训。
15.其他继续教育机构: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社部门认可的管理干部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各类继续教育机构的。
第十四表 人社统PS14号表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社统PS附表1:行业划分更细。编30其他行业:有数字请报单位及人数。
人社统PS附表2:不含“双肩挑”人员。主栏专业划分以最高学历所对应的专业为准。
人社统PS附表3、4、5: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总数”:指经公开招聘、暂未进编的人数。“招聘次数”以公告为准,由主管部门统计。
2014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审核要点
PS1 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1)本单位从业人员总计=[实有人数]+[劳务(人事)派遣人员]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实有人员数: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5)本新进人员:指本单位新招用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不含临时用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其中,“其他方式新进人员”需说明。
PS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与去年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各层次应保持一致。但要注意这个“上年末总数”和“10年表中年末数”不一致。注意下面关系:
“上年末总数总计”=10年表中“管理人员+专技人员总数+工勤技能人员”
“上年末管理人员数”=10年表中“管理人员”
“上年末专技人员数”=10年4表中“专技人员总数+10年5表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岗位上人员总数”
“上年末工勤人员数”=10年9表中“工勤人员总数”
(2)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本年末实用数]-[上年末总数+增加数-减少数]
(3)“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项需加说明,包括上年漏报、错报、多统、统计层次调整等。
(4)本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的人员,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需要具体说明。
(5)本减少“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离开本单位的人员,包括参军、死亡、单位整建制转出等,需要具体说明。
PS3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1)注意审核各职务层次人员的学历、年龄等情况。
(2)市直四级、县(市区)六级及以上职员报名单(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PS5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具有职业资格的”按上年统计口径进行统计。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中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请注意审核。
(1)“正高级职务人员”学历在“高中及以下”或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请报人员名单(单位、姓名、性别、职务、学历、年龄)。
(2)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工艺美术人员和政工人员中没有设正高级职务。
PS8 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在本表统计的人员均需报人员名单(单位、姓名、性别、职务、学历、年龄、属于哪一类特殊人才)。
PS4、6、7、1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
根据行业标准填写行业情况,注意审核行业填写是否正确。事业单位行业划分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划分标准填写,一个单位从事多种经营活动的,按其所从事主要行业填写。与主管单位行业无关。
“所属行业”应该没有采矿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
PS1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其他培训机构”、“其他继续教育机构”需说明。
××(单位)二○一一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年报填报说明(提纲)
(一)统计范围方面的变化情况: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00人,其中管理人员00人、专业技术人员00人、工勤技能人员00人,较上年增长00人,增长0.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较上年减少00人,减少了0.0%。
2、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地方税务系统、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全省已实行条条统计,其所属事业单位统计的层次归属不变。
(二)各表有关情况的说明
第一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1、“其他方式新进人员”为00人,其中:其他00人,系××情况„
2、“其他人员”为00人,其中:00人,系××情况„
第二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管理人员”为00人,“上年末专技人员为00人,“上年末工勤人员”为00人,“上年末总数”(以上三数合)为00人,“本年末人数”为人,较上年增加(减少)00人,增加(减少)了0.0%。增减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2、“政策性安置”项00人,军转干部00人,退役士兵00人„
3、本增加“其他”项00人,系单位整建制转入00人,单位领导体制变化增加00人,××原因00人„
4、本减少“其他”项00人,系单位整建制转出00人,单位领导体制变化减少00人,上学00人,提前离岗休养00人,死亡00人,劳动教养00人,判刑00人,××原因00人„
5、“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00人,主要为上年漏统00人(系××原因00人„),上年误统00人(系××原因00人„),××原因00人„
5、“本年末实有退休人员总数”00人。
第三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副厅级职务”的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00人,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
“副厅级职务”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00人,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
市里副厅级及以上职务00人,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
县里副处级及以上职务的人员00人,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 港澳台及外籍人士00人,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
第五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1、“正高级职务”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00人,系×××,性别,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出生年月,学历„
2、“正高级职务”为“35岁及以下”的00人,系×××,性别,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出生年月,学历„
3、港澳台及外籍人士00人,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
第八表:《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00人,系×××(性别,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出生年月,学历),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或“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又是„„
第十表:《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基本情况》
1、高级技师年龄在 “35岁及以下”的00人,系×××,性别,单位,类别,出生年月,学历„
2、研究生学历的人员需要报名单(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单位及技术等级、任职时间)。
四、年报统计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2、。
(二)建议和想法
××(单位)
二○一二年月日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工作总结
收藏该范文到自己的文库
2010 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工作总结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 年 11 月 28 日)
按照《江苏省 2010 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年报说明及要求》和《 2010 年事业单位人员统计年报软件更新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区 2010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及时召开业务培训会
事业单位人员统计年报是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载体。全市召开统计工作会后,我们及时向局领导汇报,进行安排布署,做到职责、任务明确,为统计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人员统计及时与组织部门联合召开业务培训会,传达全市统计工作会的主要精神和任务要求,并就具体工作业务进行培训,建立起了全区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基础数据台帐,确保了年报和定期报表的统计质量。
二、认真完成各项统计工作,规范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做到统之有据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根据广力统计软件的特点,基础报表是关键,基层数据是重点,必须从基层把住统计数据的质量关。因此,我们对在年报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答,做到统计范围一致,统计口径一致,统计指标解释一致。
三、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审核,严把数据审核关
局主要领导对做好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不仅把统计工作列入了工作目标,...
第五篇:统计报表
固定统计表
人力资源报表划分为固定统计表、动态报表、卡片、花名册、综合分析五种类型。
【操作流程】
1、进入固定统计表功能,从〖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
2、选择〖增加〗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报表相关的业务、查询分类、报表周期。
3、设计报表:格式设计、设置统计区域、定义统计条件、公式。
4、保存表样。
5、统计:选择报表(表样),点击〖统计〗按钮执行报表统计。
6、从〖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数据表〗,双击鼠标打开数据表。
7、汇总。
8、归档。
【操作说明】
如何新建报表?
新建报表支持两种模式:空白报表和复制已有报表。
点击〖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切换到表样模式;
选择?参照已有报表?模式,可选择一张报表,确认后复制该表样,进入报表设计界面。选择?空白报表?,需要设置报表的数据来源(在U8HR中数据按查询分类方式组织),选择业务及查询分类。
业务:从业务下拉框中选择当前定义报表的业务属性。
查询分类(对象):从查询分类下拉框中选择当前定义报表的业务对象。
周期类型:如果是周期型报表,可以按选择的周期进行归档。如周期类型是月,则按月将数据表归档;如周期类型是年,则可按年对数据表归档;如周期类型是无周期,则这类报表的数据表不能进行归档,下次执行统计操作将覆盖以前的数据表。
确定后进入报表设计界面。
报表设计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报表编号、报表名称,并选择报表存放的目录。确认后保存表样。
如何修改表样?
1、窗口切换到表样:点击〖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
2、选择要修改的报表,点击〖修改〗按钮进入表样设计界面。
3、如果已经存在该报表的数据表或归档表,则不允许修改报表的全表条件、行条件、列条件和单元条件。如果想要修改报表条件,则必须新进入数据表、归档表窗口,删除该报表的数据表、归档表。
4、报表修改完毕,点击〖保存〗按钮保存。
报表格式设计
如何定义统计条件?
如何快速生成报表行、列条件?
870HR改进版中增加了快速生成报表行、列条件的功能(菜单中增加了“参照设计”子菜单,包括两个功能:插行(条件)、插列(条件))。
行、列条件快速生成功能仅对参照型字段有效,在表格中选择要插入条件的行或列,从“参照
设计”菜单中选择“插行”或“插列”,进入“参照定义条件”界面。
界面左侧的列表中显示查询分类包含的所有参照型字段,选择一个字段,在界面右侧显示该字段对应参照档案的内容。每选择一个,生成一个行或列条件。对于多级档案,选择“包含下级数据”表示统计条件为“包含”,而不是默认情况下的“等于”。如生产一部下有三个车间,统计生产一部的人数,选择“包含下级数据”,则统计生产一部及其下属三个车间的人数;如未勾选“包含下级数据”,则只统计生产一部自身的人数。
各类条件之间的关系
如何利用CELL自带的公式计算功能?
如何批量打印报表?
如何进行统计?
点击工具栏上的〖统计〗按钮,从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要统计的报表(可多选);确认后,如所选择的报表可以按部门统计,则弹出部门选择对话框,选择部门,确认后执行统计功能并生成数据表。
选择部门:只能选择用户有权限的部门,统计结果包括下级部门的数据。
统计后需要从〖窗口〗菜单转到数据表,才能查看统计结果。
如何进行报表汇总?
报表的发送与接收
如何将报表配置到业务模块?
人力资源每个产品都有统计分析子模块,可以查看分配到该产品的报表:包括固定统计表、动态报表和综合分析。
选择一张报表,点击工具栏上的〖设置〗按钮,进入报表分配功能。
从产品列表中勾选,可多选。
确认后该报表将分配到相关产品的统计分析子模块。
如何对报表授权?
【相关主题】
报表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