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

时间:2019-05-14 05: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

第一篇: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

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国学渗透的有效尝试

山西太谷师范附属小学 秦志亮 ***

【摘 要】:近几年国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改革的一个倾向。这一点到具体落实上就应该体现为让孩子多吟诵古文,多背诗词, 我们应该结合现在孩子的实际,将国学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争取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能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国学有个基本认识,可以借此进入国学这扇大门,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培养孩子们的国学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

重温经典,触摸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生命有更多的自信,更多的快乐。

——作者心语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既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自豪感。”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由此可见,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清晨,课间时间、学校广播就会传出悦耳的声音.渐渐地从众多孩子们都传出相同声音,汇集一起,响彻校园。诵经典、唱经典已成为我们太师附小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学校领导结合我校实际,将国学教育纳入特色教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和领悟而真正爱上我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完成早期的文化积淀,以利终身并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及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国学渗透的有效尝试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将国学教育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国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国学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独成一家之言。这些人往远有郑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细数每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因此我想我们应该让孩子

从小就开始有这方面的基础,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牵强附会。

一、正确理解、认识国学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说,小学语文中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有大量国学内容遍布在课文后面的“日积月累”部分;再有,国学的内容分布面较广,除古典诗词与经典名著等外,还涉及到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书画建筑等内容,这些国学内容分布于课文及课文后的知识部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

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可见,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何其重要,它能为学生点燃一盏智慧心灯,能雕琢孩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塑造孩子知书达礼的童年,能奠基孩子德行高尚的一生!

二、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

1、名言警句,让教学更精彩。

古今中外的诸多名人,在他们为人类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它是无价的教育资源,能给人们以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陶冶;是精彩的语文资源,能给人心空的拓展,智慧的引路。

如在六年级上册第17课执教《孔子游春》一课时,我设计一问题:从此以后,孔子会怎么跟老师学呢?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师: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生:学而时习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走进名言警句的宝库,能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精彩。

2、唐诗宋词,让教学更有情趣。

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加充满情趣。

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我这样设计课前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秋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到处是一片的美丽金色,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秋天,歌颂秋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怎样描绘秋色的?(学生背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杜甫在《绝句》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牧在《山行》的诗中又是怎样写秋的呢?(学生背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种情境,来也古诗,行也古诗的意境怎能不令学子陶醉呢?几年的实践证明:教材与阅读材料有机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是能够实现耗时少、效率高,开开心心学语言的理想境界。

3、妙用古诗词,习作因国学而飞扬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国学渗透,既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及经验得到丰富,也使学生语言仓库得以夯实,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如一篇题为《美丽的秋天》的习作,一个名叫梁心怡的学生在文中这样写到:来到山林间,满眼都是红红的蝴蝶,黄黄的小鸟,在空中飞舞。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什么呢?是红叶舞,不禁让我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胜景。让我忘记了叶落满地,繁华凋落的凄凉。我反而觉得秋天也是个火红的季节,她的硕果累累,让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收获的欣喜当中……。

还有个学生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松柏、小草、落叶和残花这些典型事物,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所蕴含的力量和生机,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与其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还不如说金黄是生命的象征。因为,生命的孕育从金秋开始……。

还有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习作,一个学生情感真挚,文笔酣畅,引用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子深情跃然纸上。……这些千古美文,就像一位位承载文化和文明的信使,关怀、孝敬之风飘遍班里的每一个角落!

4、绘画经典,创意因国学开阔

国学渗透,书香相伴。画经典,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目前我将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的另一方式。根据学习的内容,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延伸拓展的环节中,这样设计:

《望天门山》一词一句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同

学们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快快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吧!孩子们的兴趣浓厚,乐在其中,画得可认真了。

自语文教学中开始对国学进行有效渗透以来,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班级变了,我们的孩子变了……

积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需要国学的熏陶,让国学进入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不正是我们所追求更具魅力的教学吗?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掘井及泉,让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让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为习惯铺路,为生命奠基。

第二篇: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有五千年之久。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才有现在人们所知的文学常识。它不仅是中国人们的一大骄傲,还是祖国的瑰宝。

例举妇孺皆知的《唐诗三百首》:黄河遇见了李白,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辞章;明月遇见了诗人,才会有数不胜数的千古流传的诗篇。一切皆归于巧合,但只要细心发现,才会有现在人们熟读的唐诗、宋词、元曲。历史的长河上,许多诗人、作家、革命家等甚至已牺牲生命,才留下了让人赞不绝口的美文。也正因这些文化,历史上才出现了文化巨子,并且凝结成文化结晶传给后人。就这样借鉴于前人,流传于后人的方法,书库中呈现出了数百万本的著作。民族文化历经变化,它是令全世界中国人民所骄傲的,历史由我们谱写,文化由我们传承。

中国汉字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乃至于世界,都深受于各国的喜爱,甚至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对它赞不绝口,并学习了书法。一个简单的文字,也是经历了千年而演变而来的,从每一个文字中,我们都能读出古人的心血,每一个文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国书法更是渊源流传。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欧阳询、柳工文,更有家喻户晓的王羲之等。这些书法大家也都留下了名作《多宝塔碑》、《大麻姑仙坛记》等,颜书书法更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三字经》、《论语》、《礼记》等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无不惊叹。从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人们的劳动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留下了国学经典。当如今我们坐在教师里读着课本时,我们好似就可以看出作者著作时的全过程。当代青少年发奋图强熟读国学经典时,又一颗文化新星就冉冉升起,传承着千古文化。

民族文化已不再是文化,它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发展的全过程。国学经典时千古流下的一段佳话,如果民族文化是精神食粮,那么它就是民族精神的饮料。

学校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太平村七组 邮编:628014 指导教师:刘千钰

第三篇:传承国学经典

内容: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国人素养

班级:关兴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谢昭雪 时间:2010年11月13日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民族魂。然而多少年来,我们一味的从洋媚外,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竟忘得一干二净,使国人长期以来得接受不到传统教育,以致于出现了传统教育的大滑坡,大人的我行我素,孩子的唯我独尊,社会群体中的尔虞我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对道德的践行早已不复存在。为了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为了校正变性的人文道德,提高国人的人文素养,对民族精髓发扬光大,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开展国学经典的学习,让民族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活动目标

1、国学经典中《弟子规》是德行教育的最佳典范,以弟子规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培养划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并深刻领悟其中道理。践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勤奋进取,自强自立。

4、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活动准备:

收集资料

排练节目 古琴曲、感恩的心 活动形式:

朗诵 讲述 音乐《感恩的心》《劳动号子》 小品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导语

华夏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国人良好情操和行为规范的需要。《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更是道德教育的典范,今天,我们在这里特意召开《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国人素养》主题班会,目的是让道德还原于生活,现在请两位主持人上场。

二主持人 :

男:草木为了感谢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 女:鲜花为了感谢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男: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互动交流。

女:我们诵读圣贤经典,做孝子贤孙,聆听先辈教诲,以传承华夏文明,要做中华好儿女。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国人素养》主题班会,探讨做人的真谛。

合:下面,我宣布《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国人素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女:今天我们的班会将分三组进行活动,第一组:古韵新风诵经典。

(一)1 诵读(全体起立,齐背《弟子规》总叙。)2一人背多人合〈入则孝〉

3挑选四个男生摇头晃脑择段朗诵.主持人:女:背得真好,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教 须敬听;恩欲报,怨欲忘,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男:司马光曾说过:“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

女:现在,大圣人、大教育家孔子爷爷在这儿为我们讲解《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学习、怎样做人?请欣赏视频《弟子规》。

男: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静静立在时光的河流中。

女: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座能变化色彩的大山,不同的时光有着不同的色彩。

男:如此精妙的《弟子规》,光诵读真不过瘾。女:那就演呗!甲:演?怎么演?

乙:当然是演小品啊,可有意思啦。

第二组:德行孝道两不全

男:人人常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小羊喂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双膝跪地,跪在母亲面前表示感恩。

女: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履行遵守孝道知恩图报呢?让我们先看一个发生在西部农村的真实故事吧!

小品表演《不该推诿的责任》(剧情介绍:有个老汉,七十多岁了,老伴死得早,生活由三个儿子家轮月负责,三个儿媳都不是省油的灯,推来推去,最后只好公路边倚坎搭一个小棚渡日。)附剧本

(预备音乐:古琴曲《劳动号子》)

画外音:老汉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儿子,劳碌奔波替三个儿子成了家,历尽千辛万苦给三家都建起了新房,老了,该是享乐的时候了,可是却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音乐停)

大儿子:爸,你在我家差两天就满一个月了,我们明天有事外出,没人在家照顾您,你去老二家吧。

二儿媳:(叮咚――,二儿媳赶去开门)爹,还是还有两天才轮到我们家么?怎么今天就过来了,大哥道真会算计。(顿时拉下脸来)老汉木然,站在门口片刻才进到怀里。

三儿媳:指着丈夫说:“这回老头子得让他在二哥家多往些日子,上回就提前来我们家的,要是这回又来早了,我跟你没完。”还是不放心,干脆直接电话告诉老头子,爸爸么,这个月您就在二哥家多住上几天,我们没人在家,就算您过来也进不了屋。

旁白:老汉在老二家如坐针毡,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因为超期而让二儿子为难,不久,老二家真的开始争吵不休,可怜的老人只好搬了出来,说是去老三家,结果哪家也没去,就倚着公路搭了个临时住所。

男:这一幕,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你对此,想说点什么?

学生甲:我觉得这三家人太不像话了,简直是忘恩负义,谁家养了这样的儿子谁就倒霉。

学生乙:这种人的修养太差,一定得让他学学《弟子规》,教他怎样做人。

学生丙:看到这种现象谁不生气?我觉得我们的道德教育抓得很不够,要加大力度,不仅光在我们学生之间抓,还要把大成年人一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学生丁:这次开展的这个活动对我的启迪最深,以前我对父母不理不睬 很不对,从今以后我再也不那样对他们了,我要争取做一个有修养懂礼貌的人。

女:同学们说得太深刻了,我们做人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学习《弟子规》让我们齐唱那支《感恩的心》,做一个感恩的人吧。一个学生领唱,十个学生齐唱。

男:在学习弟子规的过成中,我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请同学谈谈你的变化 主持人:

女: 其实《弟子规》里的每一篇都蕴含着许多大道理,相信只要你认真阅读、认真领会,那么你的言行举止将变得更加文明有礼。

男:有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弟子规》这本“人生字典”,不仅给了我知识,更多的是一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女: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只有按《弟子规》中的规范条例去做事做人,长久坚持,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第三组:国学宝典金光闪

男:《弟子规》这本人生宝典,不仅给了我们知识,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生做人的道理。除了《弟子规》,你还知道哪些国学经典故事? 现在请四个小组同学竞答,看看哪组同学见识最广。

A 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诗经、左传、论语、孟子 B 组:尚书、史记、汉书、周易、战国策 C 组:魏书、宋书 徐霞客游记

D组:道家、法家、历史演义、儒家全唐诗、文心雕龙 千家诗、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楚辞、三字经

女: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你们的知识真渊博!

男:光知道得多不算,那要看谁遵守得好才是关键,下面有两个短剧,你能用《弟子规》中的理论去解释吗?

(一)小品:1.短剧1 演出 剧情:

快开饭了,妈妈在厨房喊小林小强正吃饭,两兄弟正在打游戏,声音开得很大,他们两人非常投入.忽然门开了,进来的是小姨.妈妈马上说:“小林小强,你看谁来啦!你们怎么不叫姨呢?

两人头也不回地回答:“哎呀, 你不看我们正忙着呢!”等一下我们快要并不理会。

女: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没有马上让位给父亲)

(二)、短剧2演出张红和马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张红递过一支漂亮的水笔说:“这枝笔送你”。马云感激地说:“谢谢。”

(一个星期以后两人因玩皮球闹翻了)张红:“还我的自动水笔。”

马云:“你不是给我的吗 ?干吗又要收回呢?。” 张红:“还我,谁叫你惹我呀?”

男:剧中人物犯了弟子规的哪一项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结束语:

女:家里的灯熄了,爸妈每天在我睡觉前总叫我朗诵一遍《弟子规》,我在梦里还在温习着做人的道理。

男: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响起大家诵读《弟子规》的声音,在诵读声中,我如孔子般践行着“君子日三省吾身”

女:下课了、放学了、回家了„„无论何时何地,《弟子规》的朗诵声总在耳边响起。

男:诵读《弟子规》,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诵读《弟子规》,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诵读《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父母,感谢老师!

女:感谢这所有的人间美好!

班主任总结: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个感恩人。感谢父母把我们养育,感恩老师培养之情。是《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感谢先贤们谆谆的教诲,这所有美好凑成了这节精彩生动的班会。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一次质的升华,每一次感动提高了我们的品德修养,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和谐美好。

男:今天,我们的才艺展示真不错,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弟子规》的虔诚与热爱。

女:同学们,让《弟子规》伴随我们走过童年金色的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理想的风帆在经典的海洋中所向披靡乘风破浪。

合:本次班会到此结束。再见

第四篇: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而国学经典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是对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其文化内涵。孔子与《论语》是国学的最佳体现。孔子关于学习态度讲解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借鉴的。“温故而知新”这是《论语》中给我启迪最深的一句话。温习你学过的东西,就会从中学到新的东西。这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不仅从《论语》中的学习态度中受益,也从孔子对于教学的见解中感知。《孔子论学》中提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后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为下矣。”孔子提出人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等:生来就知道为上等;学习知识后知道为次等;遇到困难再学习,又再次一等;遇到困难不学习为最下等。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班级。我们六年级即将面临小学毕业,学习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我们“困而不学”、轻言放弃就会累积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就会变成“最下等”。虽然我们不是“生而知之者”,但我们可以做“学而知之者”,可以做“困后学之者”。

虽然我知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用一颗勇敢的心去斩杀一切困难。

国学经典,给予我们太多力量。他的大智慧拨开了我们眼前雾霾,使我们前进的路更加清晰、更加开阔。所以,让国学经典在我们的口中悠悠传颂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传承国学经典(范文)

国学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几千年。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自强的力量源泉!其实,也就是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

还记得一代奸雄曹操曹孟德,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发渐斑,却壮志未减,仍旧慷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引那日月入怀;还记得那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将国仇家恨砌成柳烟,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仍旧婉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悠悠天地,巍巍华夏。炎黄绵延八百代,国学流传五千年。历史的长河自盘古起,就源从风骚。苍凉悲壮,当推建安七子;平易流畅,尽在唐宋八家。引壶酌酒尚五柳,横槊赋诗传阿瞒。三千里赤壁,独词双赋,尽览江东儒将风流。

阅《红楼》,看宝黛钗殇情大观园;吴晋魏蜀,《三国演义》任我豪气驰骋;经史子集,《四库全书》由他风流纵横。萤辉竹素,蠹去芸编。国学者,文化也。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卷《孙子》鼎中原。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

如果将中国古代文学比喻为一朵花的生命历程,那么诗经便是种子,汉赋是芽,唐诗是蓓蕾,宋词是花朵,元曲是果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有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很多是在写爱情;写爱情,也算是到了某种极致;但是诗经被无声地遗忘了。对于诗经,我们去寻找,去看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赋是我大汉的骄傲。“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一篇洛神赋,惊艳两千年,无数人为之沉醉,心驰神往,无限遐想。

而唐诗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之一——大唐时期的产物,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了。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国学吟

画中有诗。李白的《月下独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宋词,是唐诗的绽放。柳永、李清照、晏殊用婉约的文笔,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在秋风萧瑟时,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而晏殊“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是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当然,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多彩而绚烂。

元曲是十分独特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都熟知。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从马致远一人,就可以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光彩。

我心中的国学,是古代文学这株摄人心魂的美丽花朵。从清雅的诗经,到瑰丽的唐诗宋词,缠绵的元曲,无一不诠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国的四大名著,就更能映射出古代文学的吸引力了。且不言水浒红楼的忠义与酸辛,单说三国里曲折的情节,令人惊叹的韬略,就是如此引人入胜。何等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其艺术程度之高。因此,古代文学无疑是国学中尤为突出的传统学术文化。它罩着迷离唯美的光环,溢出清淡纯粹的芬芳,却又不失历史沉香的气息。

但是国学也曾遭磨难,饱受浩劫。秦皇有焚坑之举;汉武怀罢黜之心;明重八股之风;清尚文字之狱。然而西方文学来势汹汹,国民惶惶:歌手放歌,不知琴室七声;书生读书,难明文房四宝。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崇洋媚外;对外开放,西学嚣张;五星旗下,书声琅琅,尽是西洋音调;圣贤书旁,文笔洋洋,皆为拉丁文,阿拉伯数字。虽欲效女娲,只手补天;奈何如诸葛武侯,独木难支。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赞春之酒,唯憾春归;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残月照人时。恨夷文之猖狂,叹国学之衰微。

嵇康曾伏地哀号:“《广陵》一曲,于今绝矣!”岂知国学不会成为下一曲《广陵散》?!

下载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悟国学 传承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兴泉小学学生在......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培植文化校园 ——安溪县第十一小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系由原城厢土楼小学于2009年9月升格为县直小学。规划重建后的学校,按50个班,2250人......

    国学传承

    国学该如何传承?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以《三字经》为代表的国学著作推到风口浪尖。对待传统文化精粹,批判性的吸收自无过错,但令众人费解的是,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这......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争当有志青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