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4: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

第一篇: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

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

【摘要】作为唯一远离美国本土的联邦州,夏威夷在很多方面都独具特色,特别是其多元的民族文化。而日裔在夏威夷的规模、影响都不容小觑。除了当地和谐的族裔关系及蔗糖生产的劳动力需求,日裔移民强烈的定居心态也是使其成功扎根美国的关键。

【关键词】夏威夷移民文化日本人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5-0173-03

一 背景介绍

夏威夷,作为美国50个州中最后一个加入合众国的成员(1959年),在许多方面都与其他各州截然不同。以人口组成为例,尽管它和美国一样,均由移民及其后代构成。但当你亲自来到夏威夷,接触到的并非是一个典型的白人社会;相反,你会看到土著居民、波多黎各人、亚洲人等。

在夏威夷多样化的人口中,日本人最为突出。早在1896年,日本劳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24407人,占当时夏威夷人口总数的1/4。①在接下来的40年中,日本人在夏威夷的数量持续攀升,到1950年,占夏威夷总人口的36.9%,远远高出白人人口比例的23.0%。②此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少日本企业纷纷来到夏威夷投资。他们开设豪华酒店,兴建办公楼、高尔夫球场和开发其他商业地产。③这些动辄数亿的投资毫无疑问增强了夏威夷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这些事实,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夏威夷不像其另外的49个州一样,是一个以白人为主导的社会?为什么这座遥远的太平洋岛屿能吸引如此多的少数族裔,并发展为当地社会的主流?在多样复杂的各国移民中,为什么日裔数量最盛,而并非一同以劳工身份前往夏威夷的中国人、菲律宾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日本移民选择夏威夷,而不是其他联邦各州?这一连串问题极大地勾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而本文也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回答:首先是夏威夷自身的独特性,其次是日本移民身上强烈的扎根心态。

二 夏威夷的独特性

1.夏威夷当地的民族关系

乔纳森•冈村教授在其著作《论夏威夷各民族及其不平等》中提出,在夏威夷,构成社会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民族(文化),而非人种或阶级。这是因为岛内人口的主要族群,如:菲裔美国人、波多黎各人、萨莫人等,都是按照各自的民族文化来构建的。可以说,夏威夷居民区分彼此更多的是依赖文化差异,并非天生的肤色区别。④

而不同的民族在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交往后形成的“大熔炉”文化也推动了夏威夷各族群间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繁荣。⑤克里斯丁•英格丽斯教授解释道:“夏威夷岛内的多元文化主义有助于各个族群间找到文化契合点,推动形成共同文化,接受共同身份――夏威夷居民,从而带来夏威夷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稳定。”⑥

这种和平稳定的民族关系首先反映在夏威夷较高的种族通婚率。在夏威夷,各种族、民族间相互通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风俗。早在19世纪初,夏威夷土著妇女就已经和岛上的欧洲、亚洲男性建立家庭。不仅如此,在二战结束后,“白人同亚洲人、白人同夏威夷人,甚至是在亚洲系居民中,中日、中韩的婚姻模式都在急剧增加。”⑦到1986年,夏威夷的半数婚姻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组成的。⑧相比之下,其余的美国各州在历史上都先后出台过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案。

不同种族间通婚之所以得到支持是因为最早的夏威夷当地居民,即塔希提移民,坚信土地、空气、水等均是公共资源,属于岛内的一切生灵,包括人和动物,自己只是一个使用者。因此,他们应该用尊敬和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岛上不同的民族,和他们共同分享这些上天的恩赐。⑨库克船长一到达夏威夷,便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盛情款待。他们把库克船长视作重生的上帝,把他的船队看作海上漂浮的岛屿。而库克船长也热情回应,和原著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⑩1861年,劳拉•费舍尔•贾德爵士就评论道:“夏威夷是一个与多数世俗间政府不同的小王国。不同的民族间平等相待,和

睦共处,遵守同一种法律,执行相同的政策。尽管肤色不同,但并不影响其相互交往,更不会衍生种族忌恨,甚至爆发种族冲突。”○11纵观夏威夷的历史,首先岛内各族间从未发生过任何明显的民族冲突;其次,没有哪个种族被政府明令禁止进入公共场所。而在遥远的美国大陆,种族不平等、种族隔离、种族冲突此起彼伏,严重阻碍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2.夏威夷当地颇具特色的“夏威夷英语”反映着岛内和睦而多样的种族关系

罗纳德•高木教授在《来自不同海岸的陌生人:亚裔美国人的历史》一书中描述道:“在多年的种植园生活中,当地逐渐形成了一种吸收了夏威夷土语、日语、葡萄牙语、中文和其他语言的独特的‘夏威夷英语’。”“这极大地推动了来自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并且帮助他们创造了一种与夏威夷紧密相关的共同身份……操着夏威夷英语的各族移民,不论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是菲律宾人,现在都接受了一种与原有身份截然不同,在夏威夷当地形成的新的共同身份――夏威夷居民。”○12

夏威夷除了和睦的多元民族文化之外,其自身单一的以甘蔗生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同样要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外来劳动力。但是岛内的原著居民人口数量却持续下降,这使得夏威夷不得不考虑大量雇佣国外劳动力,来支持岛内的经济发展。首先,夏威夷在地形上以山地为主。适宜开垦的土地面积仅有300000公顷,并且难以种植各类粮食、经济作物。○13其次,缺水灌溉和高昂的岛内运输费用也阻碍了多样化农业生产的发展。面对这种不利的实际情况,夏威夷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于单一的甘蔗生产。与此同时,伴随着加州“掘金热”而来的西海岸人口激增,也带动了对蔗糖的需求。从1860~1865年,夏威夷的甘蔗出口量在短短五年间翻了10倍,从722吨猛增到7659吨。○14但是,甘蔗生产要想获利,必须拥有可靠、充足的廉价劳动力。然而,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夏威夷本地人口的数量已经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血统纯正的夏威夷人和有部分夏威夷血统的人总共只有39656人。○15因此,雇佣国外劳动力来支持蔗糖生产势在必行。1864年,夏威夷政府专门成立了移民署,开始全面招募并大力雇佣国外劳动力。截止到1890年,人口普查显示在夏威夷的各国劳工数量为:中国劳工(15000),日本劳工(12000),葡萄牙劳工(9000)○16,这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劳动力匮乏的局面。

此外,夏威夷1900年颁布的《州建制法》正式废除了合同雇佣劳动力制度,这使得工会无法再任意驱逐国外劳动力。相反,在美国大陆,各工会正以合同制劳工不合法为由大肆驱赶外国劳动力。工会报纸《木匠报》编辑彼得•麦奎尔就认为:“如果他们,比如:中国劳工,是自愿来到美国(打工),那么我们不会有任何异议。但是,我们绝不同意,也无法容忍,他们成群结队以合同劳工的身份大规模来到美国。”○17然而在夏威夷,远离了被工会驱逐的危险,许多外国劳工开始在此生根,逐渐形成了夏威夷的多元文化社会。据日本外务省的历史资料显示,61%的日本劳工在合同期满后均选择了继续留在夏威夷。○18

三 日本移民的扎根心态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强行打开了日本国门。在此之前,腐朽的德川幕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停止了一切对外交往,几乎没有日本人离开过本土。但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承担高昂的税费,尤其是普通的农民。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窘迫,于是便产生了离乡的想法。同时,日本由长子继承家业的习俗(由于日本耕地面积较少,为了保持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家中年纪最大的孩子通常可以继承家业,同时承担照顾年迈父母的义务)也迫使不少年轻人(非继承者)离家出外谋生。1881年,夏威夷卡拉卡瓦国王访问日本,同日本政府就雇佣日本劳工一事达成一致。1884年,明治政府正式批准夏威夷农场主雇佣日籍合同制劳工。至此,大量的日本人开始动身前往夏威夷,从1884年的116人迅速增长到1900年的61111人,占外国移民总数的46.7%,○19这使日本移民一跃成为夏威夷规模最大的族群。

起初,大部分的日本移民都认为自己只会短期停留,即到国外暂时工作一段时间,努力挣钱(夏威夷的工资水平普遍比日本本土高),然后光荣地回到日本,改善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然而,190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绅士协定》,禁止新的日本劳工前往美国,这使得日本移民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短期停留到扎根美利坚。“留下来,把美国建设成为自己的国家”成为当时日本移民中的流行语。1909年,在夏威夷瓦胡岛的日本劳工爆发了要求“涨工资,同工同酬”的大规模罢工。他们高喊着“我们已经决定永久地留下来,我们要积极地融入夏威夷的主流社会,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夏威夷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和岛内的其他各民族共享夏威夷的兴衰。”○20毋庸置疑,在日本劳工的眼中,夏威夷此时已然成了他们的家。

除此以外,日本移民很早就意识到,如果只做一名短期寄居者,一心只顾挣钱后回家,根本不想服务于美国社会,很容易激起美国反对日本人和驱逐日本人的情绪。他们吸取了中国移民的失败经验。后者只想短期停留,赚钱返乡的心态被美国人视为不想融入美国社会,不愿接受同化,因此被明令驱逐。所以,要想顺利地留下来,日本移民必须对美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衡量一国移民是永久居住还是短期逗留时,是否在移民对象国成家立业是一个可信赖的经济指标,因为它反映了移民对移入国的忠诚度。○21日本移民决心效仿欧洲移民。欧洲移民通过开垦土地、兴办农业、建立家庭的方式成功获得了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因此,许多日本移民把能够拥有土地看作是自己在美国生存的一个目标。他们决定“走入田间,拿起锄头,拥有土地,发展农业,扎根美国。”到1909年,已有6000名日本人从事农业生产。○22到1913年,仅在爱达荷州,日本人种植甜菜的面积就达8000多公顷,占到整个州的二分之一。○23然而,根据美国《1790年移民同化法案》,日本移民由于没有美国国籍,无权购买土地。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土地租赁,或者以自己美籍子女(美国执行落地国籍,即只要在美国出生,便可获得美国国籍)的名义购买土地,或者以参股的方式同美国公民分享土地。据日本人协会提供的数据,在1914年的科罗拉多州,500多公顷土地为日本移民(二代)所有,近9000公顷为现金租赁,更有16000公顷以上为以参股方式租赁。○24

然而,要想在美国真正地站稳脚跟,仅拥有土地还远远不够。为了帮助日本移民尽快组成一个稳定团结的社会族群,日本政府积极鼓励日本女性移民美国。到1920年,日本妇女已经占夏威夷日侨总数的46%。○25

与其他的亚洲女性不同,日本女性首先普遍接受过义务教育。明治天皇曾在诏书中明确提出:“日本正经历着我所非常盼望的新思想的大变革。日本的年轻人――男孩和女孩应该了解世界,这样才能更加开明。”许多日本女孩都在明治政府开设的学校学习阅读、写作和常识。○26因此,日本女性文化程度较高。同时,日本社会提倡“开放”的氛围还给日本女性提供了离家在外工作的自由。早在19世纪,已有日本妇女离开家乡,到酒店、旅店和工厂中打工挣钱。到1900年,女性占到日本劳动力的60%。○27由于具备劳动能力,种植园主也乐意雇佣日本女性到种植园耕作。据统计,1894~1908年,上千名日本妇女作为劳工来到夏威夷。其中,72%的妇女被种植园主派到田间做活。○281915年,H.A.密里斯在对日本人的调查报告中写道:“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已结婚,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由于农场中的农活劳动量大,妻子是田里很好的劳动力。”○29

同时,日本社会的婚嫁习俗“照片新娘”也促使不少日本女性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建立家庭。由于远离家乡,许多在美国的日本人只好把自己的照片寄回国内,通过媒人物色一个与其家庭背景、健康状况、年龄合适的人做新娘。随后新娘便凭借男方合法妻子的身份前往美国与丈夫共同生活,这种素未谋面便确定婚姻的女性即“照片新娘”。

日本女性的到来,很快就提高了日本家庭的组建速度。在《1924年移民法案》颁布之前,日本移民已成功地在美国繁衍出了第二代具有美国国籍的日裔。二代日裔移民的数量从20世纪初期的269人猛增到1920年的29672人。○30至此,日本移民开始在美国全面生根。他们不但拥有了土地,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还建立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越来越坚信一定要永远留在美国。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主要的亚裔移民――中国人和菲律宾人,都未能成功留下。来美时间最早的中国移民始终把自己视作美国大陆上一个短暂的寄居者。尤其是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以及对自己祖籍的依恋,都阻碍了中国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同时,封建的孔孟文化规定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中国女性出洋人数较少,使得中国移民社会性别失衡,缺乏稳定性。单一的男性移民社会也使得中国移民想尽快回国,实现家庭团聚。而困扰菲律宾移民的则是菲裔移民社区的流动性。自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菲律宾交由美国托管。从此,菲律宾人便可拿着菲律宾的护照,自由地在两国间穿梭,难以在美国定居。同时,菲裔移民社区同样由年轻的单身男子构成。在结束了苦闷、烦琐的种植园工作后,他们经常光顾各个赌场、舞厅,把辛苦挣来的钱挥霍一空。这种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使得菲裔移民无法积攒下足够的经济资源,来建立一个稳定的移民团体。

四 结束语

概括起来,夏威夷之所以成为除日本本土以外,日本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夏威夷自身与众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和睦而多元的种族关系,以及单一的甘蔗生产模式对劳动力的需求;二是日本移民自身想要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强烈欲望。为了实现自己留在美国的心愿,他们购买土地,发展农业,积极建立家庭,在美国土地上繁衍生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移民把夏威夷建设成了自己的家,成功实现了“美国梦”。

注 释

①②⑪⑬⑭⑯Gerrit P.Judd IV.,Hawaii: An Informal History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1961:119、141、143、136、108、111

③④Jonathan Y.Okamura,Ethnicity and Inequality in Hawaii [M].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8:127、6

⑤Romanzo C.Adams,The Peoples of Hawaii[M].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33:11

⑥Christine,Inglis,“Multiculturalism: New Policy Responses to D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December 26,2010

⑦武尚清.夏威夷人种、民族沧桑谈――哈罗兰•芙美子《火奴鲁鲁书简》述评[J].世界民族,1996(2)

⑧陈鸿斌.日裔在夏威夷的世代变迁[J].国际展望,1991(18)

⑨Haunani-Kay Trask,From a Native Daughter: Colonialism and Sovereignty in Hawaii[M].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9:5

⑩⑲Eleanor C.Nordyke,The Peopling of Hawaii[M].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77:

13、37

⑫⑳ 222527 Ronald Takaki,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 A History of Asian Americans[M].Boston:Liitle Brown and Company,1989:167~169、151、188、46

⑮“Posted Mon.Economic History of Hawaii” retrieved from http://eh.net/encyclopedialarticle/lacroix.hawaii.history,December

26,2010

⑰Andrew Gyory,Closing the Gate[M].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8:246

⑱Katsuhiro Jinzaki,“The Process of Acculturation of the Japanese and the Japanese-Americans in Hawaii,1895~1925,” retrieved from http://hdl.handle.net/10069/9501,December 26,2010 Clarence E.Glick,Sojourners and Settlers[M].Chinese Migrants in Hawaii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0:2 24Roger Daniels,Asian America: Chinese and Japa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850[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0:132、133

2628吴藜.夏威夷的早期移民与美国大陆的华人和日本妇女[J].八桂侨史:1993(3)

29H.A.密里斯.美国的日本人问题[M].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15:86 Toyotomi Morimoto,Japanese Americans and Cultural Continuita: Maintaining Language and Heritage[M].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s,1997:24

〔责任编辑:高照〕

第二篇:历史与现实视野中的依法治国

历史与现实视野中的依法治国

于志刚 《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2日02 版)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一年后,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10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依法治国的历史经验是什么?现实意义在哪里?又将如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报特开辟“依法治国系列谈”专栏,纳专家建言,听百姓心声,共同迎接“法治中国”的到来。

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议题,因此备受瞩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法制建设: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将革命胜利成果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政方针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54年宪法则全面规定了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等等。然而,我国此后在治理国家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在一段时间付出了惨重代价。在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总结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与凝练。我国改革首先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没有有序的市场秩序。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既是对改革路线的延续,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中国在初步实现了从“无法之治”到“有法之治”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到从“静态法制”到“动态法治”的转变中。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再次体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理念质的提升,由此,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说,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从“法治国家”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对“依法治国”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

法治是推进改革最稳定、最有效的保障力量,因此是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构想,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如何形成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等,恐怕都需要全面统筹和规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能否最终固定下来,要看法治改革的成败,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能否实现,也要看法治改革的成败。法治改革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法治国家,将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法治改 革的成败。法治改革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法治国家,将夯 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第三篇:读《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有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有感

赖秋艳

读完《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想到的第一句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百度一下: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会有如此感慨,原因如下:

(1)本书给人以享受之感。本书的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数学与文化概览》,首先以强有力的证据论述了“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读来大快朵颐!从本书中,我们了解到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文化,而我们的作者则从“数学对象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并且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一面论述了数学是一种文化。而当现代文化研究中,人们将文化看作成套的行为系统,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组成时,作者亦将数学家构成的群体看作是数学共同体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来论证数学与文化的关系。很好的论证了数学是一种文化,更体现了数学家的辩证思想,据理力争,让人不得不深信数学就是一种文化。同时,作者还揭示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拥有文化的某些普遍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的本质独有的特征。让人不得不惊叹数学之美,数学之妙!接着,在第二节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如:“数学:科学的语言”让人认识到数学语言的精确性、简约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感悟到数学——世界通用的语言的原因之一。而“数学思想方法”则告诉我们数学并不仅仅是由一个个问题堆砌而成的,在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一种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分析对象间数量关系的一种逻辑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培养,是我们将数学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际的一种能力培养。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能让我们收获外显性的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也能让我们收获内在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数学教师如果能体会到这一点,从而能重视每一个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并能很好的把握,相信无论在提高自己课堂反应能力、应变能力还是在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培养相关能力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本节中作者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有理论更有例子,全面并具有说服力,让人真正由心底欣赏到数学的文化价值。然后,在第三节中,作者深化了数学文化价值,从数学与艺术的关联探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体的例证,生动的图画,耐人寻味的理论依据,让读者深深欣赏到数学之美!最后,作者在接下来的几章中,选取了数学中部分精华知识,立足于数学教育的现状,紧扣数学课程标准,让读者了解到本章知识点背后的数学史,认识到其所凸显出的数学文化,更不自觉地思考这类知识该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更生动地体现,其背后的数学教育价值何在?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完本书后,思考:该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呢?如本书第六章的《多元文化下的勾股定理》在其第一节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西方的不同证法。而在第二节中,作者紧扣数学教育改革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勾股定理的教育价值,并凸显其背后的数学思想。通过具体事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传统的精髓——割补定理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我国数学文化中追求直观、实用的倾向,而且欧几里得证法更给读者们展示了西方数学文化传统的另一侧面——严谨的逻辑和理性的推理。中西结合,如此好的教材,教师该如何利用呢?根据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学生第一次接触勾股定理是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而《课标》中表示:7~9年级学生在数学思考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

推理能力。在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数学目标是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足见,勾股定理内容的学习是一项很好的依据课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好素材。而从同学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看来,同学们在多年的数学学习中,已有进一步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依靠图形等自主验证相关猜想的能力以及根据三角形相关性质证明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结合教材以及本书中的“多元文化下的勾股定理”,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A、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交流的数学教学模式学习“勾股定理”的新知识

a、教师可借助各国邮票等素材,或结合生活中的情景事例,提出疑问:图中的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学习、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b、让同学们自主画多个三角形,并合作、观察、推理、归纳概括出相关结论。c、教师可借助相关的电脑软件如几何画板等向学生展示其结论的正确性。

d、进一步地,教师可进一步补充数学史上勾股定理的赵爽证法让同学们感受数形结合的简洁明了的同时,体会传统数学重视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数形结合等数学史;并介绍《几何原本》中勾股定理的证法(此时的学生已在7年级下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笔者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此证法,只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感受西方演绎推理的数学方法下的严密逻辑,并初步感受中国数学在现代乃至当代对世界数学并无多大贡献的原因实质,给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个教学体验。书中,作者表示:用历史来丰富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早期数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来了当时人们所关心的数学主题,让学生回到问题提出的时代。学生在解决源于数世纪以前的问题时会经历某种激动和满足。相信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教师引入一些数学史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世界观的同时,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探索数学兴趣的,但教师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数学史的知识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能接受的!B、采用引导探究的数学教学模式,进一步巩固“勾股定理”的知识

证明勾股定理的剖分法、拼补法、拼拆法等,都渗透着进与退、分与合、变与不变、正向与逆向、一与多等的辩证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勾股定理的知识为基础,借助勾股定理证明过程中的割补法等相关数学证明方法提出新的猜想,从而自主探究证明新的数学公式等。如平方差公式的探索。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的定理,其背后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是数学史上数形的完美结合,并且许多数学家在寻找其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探究出更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多这一部分史有一个全面而且具体的理解,并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合学生的勾股史,让学生在惊叹古人解决数学问题的强大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数学知识,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其他的几个章节的数学知识,无论是看似简单的还是复杂多变的,作者都在数学文化视野上让读者在了解其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给予了读者数学之美的享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数学文化底蕴的深厚,更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数学知识的背后蕴藏着的是作者对数学的喜爱之情,真正从骨子里对数学的一种欣赏。同时,本书不断引领着读者去欣赏数学,不断地去思考数学与文化的关系,去感悟数学知识背后非凡的美妙!

第四篇:潍坊历史与文化

第一章忆昔话今赞家乡

一、先秦历史

1.东夷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2.夏商时期:大禹后人建立斟灌国和斟国、寒浞建立寒国、商代的逄国。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潍坊地区属于齐国管辖,周代的齐国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此外还出现过杞国、纪国、莱国等。少康复国的战争发生在潍北大地。3.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鲁班制鹞。

二、秦汉 —明清的历史

1.秦: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当时潍坊大部分地区属于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秦驰道的开发,对打破当时潍坊地区的封闭隔离状态、实现同外部世界的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汉: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州”的称号开始在我国出现。潍坊大部分县市属于青州,只有诸城属于徐州管辖。2.三国:潍坊地区属于魏国属地。

3.隋唐至元:隋朝在潍坊设立北海、高密、琅琊3郡。唐朝,潍坊地区主要属于青州、密州管理。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潍坊直属中书省管辖。4.明清:潍坊属青州、莱州管辖。

三、近代潍坊新发展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潍坊境内共设9个县,有潍县、昌邑、高密、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

2.1948年,潍县攻坚战胜利后,成立了“潍坊特别市”。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撤县设市。最早撤县设市的三个县:益都县改为青州市,诸城县改为诸城市,寿光县改为寿光市。

4.走进新时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潍坊人口共计8495300人,有50个少数民族。

5.潍坊是风筝的故乡。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风筝会使潍坊找到了一条 “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成功之路。近年来,把潍坊的对外开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三台大戏”是:国际风筝会、蔬菜科技博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

6.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例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品牌展会。王乐义被誉为“中国蔬菜大棚之父”。

7.今天的潍坊拥有公路8000多余米,境内分布着济青、潍莱、东青、威乌、青兰5条高速公路,津汕、青红、潍日3条高速公路正在和即将开工建设。308、309国道横穿东西,206国道纵贯南北。胶济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除胶济铁路外,益羊、青临、大莱龙、胶新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到沿海,潍坊先后建成了羊口、下营、潍坊北港3个地方小港,后又改造扩建潍坊港。海陆空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在潍坊形成。

8.全市教育系统推出了多项教育民生实事,在“普九”教育基础上,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规范了高中办学体制,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第二章奇才俊杰贯古今

一、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郑玄

1简介:郑玄 字康成 ,北海郡(今高密)人, 东汉晚期 著名的经学大师,也是古代一名杰出的教育家。

2最大贡献:编辑、注释了“三礼”,被后世治理学者奉为典范,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3代表作: 《毛诗笺》, 《三礼注》.4曾参与的战役: 官渡之战.5纪念物: 郑公祠(峡山区郑公街办).其弟子将其言论编成《郑志》。

二、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刘墉

1.人物简介:刘墉,字崇如,号石庵,绰号 “刘罗锅” , 今高密人。清朝,乾隆年间的政治家, 书法家。

2.主要事迹:①乾隆年间,奉旨查办山东巡抚 国泰 贪污库银案;②嘉庆年间,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 和珅 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③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

3.书法:(1)特点: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2)地位:与 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铁保 等齐名.(3)其子刘鐶之将其部分墨迹加以整理,以 《清爱堂石刻》 刊行.4.代表作:著有 《刘文清公遗集》 和 《刘文清公应制诗》.三、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郑板桥

1.人物简介:郑板桥, 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代 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2.主要政绩:在任潍县县令期间 赈济灾民 ,被称为 “郑青天”.3.政治抱负:“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4.郑板桥“三绝”: 诗 , 书 , 画.他一生只画 兰 , 竹 , 石.其书法艺术别具一格,极具个性,自称“六分半书”。

5.诗文书画成就:①1751年,作 《难得糊涂》 横幅;②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 《城隍庙碑记》;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代表作: 《潍县竹枝词》40首.四、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

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潍县城里(今潍城区)人,他将收藏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宝的楼命名为“万印楼”自号“万印楼主人”,万印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收藏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所作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十钟山房印举》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成为篆刻学家的必备之书。

第三章圣贤巨著煊古城

一、天下第一农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被誉为“天下第一农书”,与《农政全书》等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并冠以“中国五大农书之首”的美誉。唐宋时期到日本称“贾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作参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一部最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

2.作者:贾思勰,北魏著名农学家,古益都钓台里(今潍坊市寿光)人。著有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农学文化名人,被人们称为“农圣”。

3.《齐民要术》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齐民”,即平民,“要术”,指谋生的方法。“齐民要术”就是为平民百姓提供谋生的主要方法。内容:

《齐民要术》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日用品的生产等等。不仅总结了当时及以前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下了各兄弟民族宝贵的生产经验,以及各民族间生产经验相互交流的情况。体现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农学思想:(1)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从事农业生产;

(2)重视选育良种;

(3)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达尔文的人工选择思想就从《齐民要术》得到启发。)

二、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

1.作者简介:张择端,潍坊诸城人,北宋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有风俗画《清明上河图》。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北宋末年东京汴河沿岸 街道的繁华景象(城市生活),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俗画。此图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最突出代表。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3.典故传闻:有诗云:“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画线部分各指什么?

三、金石第一录——《金石录》

赵明诚,密州诸城(今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与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是研究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四、天下第一卷——《状元卷》 1.发现:1983年,在山东益都县(青州)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图:P42第一甲第一名)

2.地位:状元卷属于典型的明代科考八股文样式,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政治、文化尤其是科举制有重要意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件归青州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老人。3.状元卷的试题是: 《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状元卷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法治和德治主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古迹名胜耀北海

一、云门献寿——云门山景观群

云门山,是古代青州的象征;“寿”字则是云门山的象征。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云门山是佛、道两教文化胜地。它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共同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齐鲁石窟之冠。

二、鲁东明珠——十笏园

1.简介: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此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被潍县文人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光绪十一年改建为私人花园。

2.地位:“十笏园”的精巧之处,就在于设计家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精华于一体,以小巧精致著称,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是潍坊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园林建筑。它也为我们研究明清园林建筑、金石学及潍坊历史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绚丽奇葩——杨家埠木版年画

1.杨家埠(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

2.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为省级保护单位。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3.走出国门:改革开放后,年画重获新生。杨洛书老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杨家埠木板年画列入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4.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为我们研究古代印刷术及潍坊地区的风土民情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潍坊城市名片——风筝 1.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也成为当今潍坊市的一张名片。青州西南的鲁山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翟在鲁山制造的“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潍坊风筝兴起在宋代,至明代更加普及,清乾嘉年间遍及民间,潍坊风筝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色彩淡雅的文人画风格,一类是色彩艳丽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为其代表作。

3.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1988年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国际风筝会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国举行了第2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2013年,将举行30届。

第五章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革命发端——五四运动在潍坊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因山东问题而起,山东的反应强烈而迅速,5月9日,以益都(今青州)县5 城的省立第十中学、省立第四师范为先导的数千名师生,联合举行游行点燃了潍坊地区五四运动的烈火。

2.5月24日,以益都为中心,潍坊地区的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了高潮。这天,游行队伍在益都城西的法庆寺,举行万人大会,历数帝国主义及卖国贼的罪行。省立第十中学杨同照咬破手指在白绫上写了“赤心报国,身死志存”八个大字。进入6月后,山东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王统照等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运动。给潍坊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为潍坊地区建立中共党组织奠定了基础。二、一大代表——王尽美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山东代表王尽美(诸城人)、邓恩铭回到山东后,积极发展党组织,多次到潍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成立后了潍坊最早的地方党组织--寿光支部干事会。后又建立起了以庄龙甲为书记的中共潍县县委,(这是齐鲁大地的第一个中共县委)张玉山任书记的中共寿光县委,宋伯行任书记的中共益都县委,尚鲁民任书记的中共高密县委等县级党组织。

三、抗日名将——马保三

1.马保三,是寿光牛头镇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被捕。经过党组织营救,于1934年保释出狱。

2.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保三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创建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建立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领导了潍坊抗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五井战役(被誉为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

3.解放战争时期,由八支队扩编的部队成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1949年3月,中央任命马保三为青岛市市长,1956年担任省委统战部部长,1958年,马保三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2月15日病逝。

四、潍县攻坚战

1.潍县攻坚战,是潍县战役(又称昌潍战役或胶济路中段战役)的攻坚战斗,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作战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潍县素有“胶东走廊”之称,是济南、青岛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潍县守敌有国民党整编第96军军长兼整编第45师师长陈金城的4个正规团,加上两个保安旅和其他土顽。1948年4月2日,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直接指挥下,打响了潍县攻坚战。27日,占领全城。陈金城被生俘,保安司令张天佐被击毙。潍县攻坚战胜利结束。2.潍县攻坚战结束后,我军又一举消灭了安丘、昌乐等地企图撤逃的残敌。5月8日,潍县战役宣告结束。

3.在潍县战役中,步兵是主要作战力量。我军采用了一套攻坚战术:连续爆破;坑道作业;近迫作业;抛射炸药包;集中兵力和火力突破一点,实行穿插分割等“尖刀战法”。潍县攻坚战历时25天,共歼敌4.6万人余人,为解放济南和青岛创造了条件,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潍县攻坚战战,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

4.在潍县攻坚战中,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79团,首先突破城堤,攻入城内,对潍县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授予“潍县团”光荣称号。

2011年潍坊历史与文化提纲概要

1、新石器时代,潍坊的“东夷人”创造了“青州桃园遗址,诸城呈子遗址,寿光边线王遗址,安全景芝遗址”,在明清时期潍坊属于青州莱州二府管辖。

2、鲁台经贸洽谈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性对台、对外招商活动,是山东省的三大经贸活动之一。每年的鲁台经贸洽谈会成为海峡两岸企业界沟通的桥梁。潍坊的三台大戏指的是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菜博会。

3、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是我国“蔬菜生产革命”的发源地。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了日光温暖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塑料大棚技术),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革命。王乐义被誉为是“中国蔬菜大棚之父”。1992年,寿光又在全国率先推行无公害蔬菜。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蔬菜产业化的“二次革命”。2000年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寿光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蔬菜博览会。寿光市决定每年4月20日至5月7日举办一届国际蔬菜博览会。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蔬菜专业品牌展会。

4、经学大师郑玄,东汉北海郡(今潍坊)人,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无所不通,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三礼,”存世的作品有《三礼注》《毛诗笺》。郑玄平时和弟子们问答五经的言论编辑为《郑志》。

5、刘墉,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山东诸城逄戈庄(今高密)人,曾编撰《四库全书》《西域图志》等书,刘墉为官清正廉明,《诸城县续志》:“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是对刘墉为官清正廉明,雷厉风行的真实写照。刘墉的墨迹有《清爱堂石刻》。

6、郑板桥,江苏扬州人,清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分别列为“楚阳三高”“雍嘉七子”“潍县三贤”之一,曾担任潍县县令,他为官期间,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赈济灾民。他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最喜欢画兰、竹、石,做《难得糊涂》横幅。

7、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家,潍县城里人,他将收藏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宝的楼命名为“万印楼”自号“万印楼主人”,万印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收藏的毛公鼎,驰名中 外,所作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十钟山房印举》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

8、《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与《农政全书》等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并被冠以“中国五大农书之首”的美誉。《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是北魏著名农学家,今寿光人。这部书不仅总结了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了各兄弟民族宝贵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就是为平民百姓提供谋生的方法。唐宋时期,《齐民要术》传到本,成为“贾学”。明朝时人们称它是“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贾思勰被人们称为“农圣”。

9、张择端,诸城人,北宋画家,名作《清明上河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记录了清明时节宋徽宗时代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最突出的代表,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历史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清明上河图》成为集艺术性、历史性和思想性三者为一体的艺术珍品。“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这里的一代巨匠指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享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美誉。

10、赵明诚,密州诸城(今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与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物的史学名著。

11、赵秉忠(明朝万历间)的状元卷1983年在青州发现,状元卷是古代科学考试中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试卷,状元卷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法治和德治主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状元卷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2、“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古代青州的云门山,云门山是古代青州的象征,“寿”字是云门山的象征,云门山的“寿”字高7.5米,宽3.7米,为明朝嘉靖年间周全所作。云门山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共同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是齐鲁石窟之冠。云门山在1985年被山东省列为省级风景区。

13、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其主人原为清末潍县人丁善宝,十笏园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因而享有“鲁东明珠”之美誉。它建于明代,是潍坊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园林建筑。它为研究明清园林建筑、金石学及潍坊历史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1988年被列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4、潍坊的杨家埠以盛产木版年画而名扬四海,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成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乾隆年间杨家埠年画发展到鼎盛。2002年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潍坊历史上“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指的是杨家埠年画。

15、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木鸢”。1984年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国际风筝会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今天潍坊风筝已成为当代潍坊的文化象征物、城市名片。风筝会使潍坊找到了一条“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之路。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今年是第28届国际风筝会。2004年,潍坊风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从而成为国际文化品牌。16、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9日,益都县(今青州)数千师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点燃了潍坊五四运动的烈火,以青州为中心的五四运动达到了高潮,省立第十中学、省立第四师范学生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倭寇,打倒卖国贼”“收复胶济铁路,还我山东”等口号,山东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等领导了潍坊的五四运动。

17、王尽美,诸城人,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潍坊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董必武诗句“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的君指的是王尽美,恩铭指的是一大代表邓恩铭。

18、马保三,山东寿光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保三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创建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总司令,创建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领到了潍坊抗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五井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由八支队扩编的部队成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11月3日的《大众日报》誉为是“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就是指的八支队参加的五井战役。

19、潍县素有“胶东走廊”之称,是济南、青岛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潍 县攻坚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潍县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城市攻坚战,又称胶济路中段战役,潍县攻坚战是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1948年4月2日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指挥下打响了潍县攻坚战,4月27日潍县攻坚战胜利结束,历时25天。潍县战役胜利的意义: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的国民党军队,有力的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潍县攻坚战,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毛泽东高度评价了潍县攻坚战。潍县攻坚战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潍县攻坚战的攻坚战术:连续爆破;坑道作业;近迫作业;抛射炸药包;集中兵力和火力突破一点;实行穿插分割等“尖刀战法”。潍县战役是山东兵团从运动战向阵地攻坚战转变的开始,也是济南战役的一场预演。潍县的解放,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的国民党军队,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全国的解放。潍县攻坚战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潍坊的解放。

20、新中国成立后,潍坊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广泛开展体育运动。近年来,在潍坊市素质教育带动下,学校体育运动显示出勃勃生机,“阳光快乐大课间”等教育改革引起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况技体育发展迅猛,涌现出象林伟宁(27届奥运会举重冠军)、刑慧娜(28届奥运会中长跑冠军)等许多体育方面的杰出人才,他们在为祖国增光的同时也为潍坊人民赢得了荣誉。

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庄龙甲率先建立齐鲁大地的第一个重工县委—中共潍县县委,陈少敏投身革命,成为潍坊历史上的女革命家,毛泽东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当日寇侵犯山东时,马保三揭竿而起,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八支队威震敌胆。

第五篇:中文人的视野、责任与情怀

中文人的视野、责任与情怀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陈平原

也许你从小就喜欢文学,进入北大中文系,乃如愿以偿;也许你不是第一志愿进来的,一开始有点委屈。但这都没关系——四年乃至十年的熏陶,定能换来你一声“不虚此行”的感叹;而且,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你会以曾就读北大中文系为荣、为傲。因为,有些大学乃至院系的好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追求“惊鸿一瞥”时的“尖叫”,那不是我们的风格。中文系的好看与耐看,必须浸润其间,才能逐渐体会到。

不久前,东京大学荣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著名的中国戏剧史专家田仲一成先生来访,交谈中,提及一趣事。当初他本科读的是东大法学部,研究生才转为中国文学研究;很多人认为他明珠暗投,是头脑进了水。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法学部的同学毕业后当官,风光了一阵子,如今全都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只有他,今年满八十,还经常受邀演讲,兴致勃勃地东奔西跑。说起年轻时的固执己见,田仲先生非常得意——这是可以干一辈子的活,而且越干越来劲,越老越精彩。所谓“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也。有更多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写自己愿写的文,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

我在很多场合发言,从不掩饰对于文史哲、数理化等所谓“长线专业”的偏好。今人喜欢说“专业对口”,往往误将“上大学”理解为“找职业”;很多中国大学也就顺水推舟,将自己降低为“职业培训学校”。在我看来,当下中国,不少热门院系的课程设计过于实用化;很多技术活,上岗前培训三个月足矣,不值得为其耗费四年时光。相反,像中文系的学生,研习语言、文学、古文献,对学生的智商、情感及想象力大有裨益。走出校门,不一定马上派上用场,但学了不会白学,终归会有用的。中文系出身的人,常被贬抑为“万金油”——从政、经商、文学、艺术,似乎无所不能;如果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成绩,又似乎与专业训练无关。可这没什么好嘲笑的。中文系的基本训练,本来就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促成你日后的天马行空,逸兴遄飞。有人问我,中文系的毕业生有何特长?我说:聪明、博雅、视野开阔,能读书,有修养,善表达,这还不够吗?当然,念博士,走专家之路,那是另一回事。

在一个“金钱当道”的时代,要学会大声说出我们的好处。去年春天,为了劝说中学生报考中文系,我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专访。这篇访谈,原题为《写给可能的“中文人”》,在《中国青年报》2011年2月28日刊出时,改题为《北大陈平原:将求学与致富挂钩是对大学的误解/选专业别为虚名所累,要考虑自己的性格与才情》。这么一改,主旨是明确了,可文章缺了点韵味。想当初,谢冕老师听说我要去报纸上做“招生广告”,直表扬我“很伟大”。接着,给我讲了个相当无奈的故事:老朋友的孩子考大学,征求他意见,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孩子够不够聪明?若聪明,首选北大中文系。结果呢,人家笑他迂阔,“不知今夕何夕”。

我欣赏谢老师的坦率与执着,也认同他的基本判断;只是时代不同了,我将发言姿态尽可能降低。当被问及人文学科不再占据舞台中心,有心就读中文系的学生该如何自处时,我的答复是:所谓“占据舞台中心”,指的是比较能吸引公众目光,如此而已,不含价值评判。上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兴起后,人文学就不如社会科学吃香了。体现在大学招生中,以文科考生为例,80年代首选“中文”,如今则首选“经管”。变化的原因,不是知识类型,也不是师资水平,而是毕业生的薪水。这是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的,没什么好抱怨。

关键是个人志趣。切忌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因那不见得适合你的性格与才情,而且,今天热门明天冷门,不是你能预料的。很高兴诸位目光敏锐,志向远大,正确地选择了北大中文系,很好地兼及了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

如今,诸位已完成学业,即将走出校园。此时此刻,你们必定对未来充满憧憬,但也请稍为“顾盼”一下前后与左右:想想你的同学,想想你的老师,想想你的校园,想想你埋藏在燕园的青春记忆。很可能,因学业紧张或感情纠葛,你有过不太顺心的日子;也很可能,你对校方的管理以及老师的授课不太满意。但,这一切都过去了。为了轻装上阵,建议你将“羡慕嫉妒恨”全都埋葬在未名湖边,贴上封条。十年后,你自己来启封,并细细品鉴,那是很有意思的事。

各位,十年后归来,中文系的老师们,绝不会检查你是否腰缠千万。生活上过得去,精神上很充实,学术上有成绩,那是我们对于学生的期盼。是否发财,不应该是大学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起码,在中文系教授眼中,“贫穷”并不一定“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再说开去,若你一夜暴富,钱财来路不明,你想捐献,我们都不敢要。

请各位记得,在校时,你我是师生;毕业后,你我就是朋友——如果可以成为朋友的话。传统中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这古训都太可怕了,乃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在我看来,所谓辈分高低,只是过眼云烟。三百年后,若真的有幸被提及,除非是专门研究或铁杆粉丝,谁能分辨哪个是学生哪个是老师?最可能的提法是:他们是北大中文系的系友。

在大学当老师,有一个好处,每年一次参加毕业典礼,随着毕业生放飞自己的梦想。有幸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既需激励学生,也该警醒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怎么办?“前浪”不该过早停下脚步,还得尽量往前赶。在这个意义上,这毕业典礼,既属于朝气蓬勃的毕业生,也属于自强不息的指导教授。

但愿如此。

下载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夏威夷日裔移民[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摘要】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

    潍坊历史与文化测试题

    潍坊历史与文化测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周朝的时候,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是() A晋国 B秦国 C齐国 D 鲁国 2.西汉汉武帝时,“州”称号开始在中国出现,今潍坊大部分县市......

    新疆的历史与文化范文

    新疆的历史与文化 高二(19)班——周婵 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这片广裹的大地上,生活......

    地域文化天津历史与文化[精选合集]

    地域文化(天津历史与文化)y 过程性评测第一次 判断题:20道,每道2分,总分40 1.天津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正确 错误√ 2.明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北交通......

    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

    台湾历史与文化相关练习及答案一 1 . 康熙统一台湾的时间是哪一年?     A.1684年B.1685年C.1662年D.1683年 参考答案:D 2 .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病逝,继承他的人是谁?     A.......

    黄酒的历史与文化

    黄酒的历史与现状 引言:通过对本学期对酒的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加深了对各类型酒的了解,老师在课程提到的黄酒更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又因为我的家乡只有一区域性白酒,其酿造工艺......

    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地图历史与文化作业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西口,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地跨东经109°1′17″——109°45′58″, 北纬 30°29′19″——31°22′33″。据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