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添加剂小实验
1.实验原料:面粉厂提供的无任何添加剂面粉、馒头粉
检验人员在市场上找到的疑似问题面粉、馒头粉
问题面粉更白
检验人员先把无任何添加剂面粉A和疑似问题面粉B分别加水搅拌。
PK结果:
半小时后,经压面机分别压成片状后,两种面片对比色泽,面粉B明显要比面粉A白。
分析:
“专业比对,应该至少有两个白度的差别。”检验人员说,这两种面粉基本属于一个等级,正常情况下白度不应该差别这么大。
面条煮过后水不变色
这面条可能有问题
两种面片随即被比着尺子切成直直的面条,分别放入两个水滚开的锅中。
白白胖胖的馒头有问题
实验人员又分别称取无任何添加剂馒头粉C和疑似问题馒头粉D各100克,加水搅拌成面团然后发酵一个小时。取出发酵好的两个面团,馒头粉C明显不如馒头粉D白。
PK结果:放入蒸锅后20分钟,蒸好的馒头C明显泛黄,而馒头D则白得发亮。
掰开两个馒头,馒头C的气孔明显,而馒头D的气孔小而紧密。馒头C有淡淡天然的麦香,馒头D基本闻不到香气。
分析:检验人员说,从外观上看,馒头粉D的白度已经不正常,应该是添加了一些添加剂,但到底是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还是添加的非法添加物,需要专业的仪器分析。
对策:面制品放时间长了,会发生褐变(颜色会变深)。见到太白的面粉、馒头,你要躲得远一点。
疑虑 面粉增白剂可能卷土重来?
从5月1日起,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被我国彻底封杀。
不过,这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王先生预测,面粉增白剂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虽然大家一说都明白太白的馒头、面粉不好,但企业靠市场说话,太黑的面粉销量就是不如白面粉,企业咋办?”王先生说,合法的酶制剂成本高的用不起,一些黑心企业甚至可能选择吊白块等危害更大的有毒添加物。
此外,管住了面粉厂,一些馒头店或者面条店自行添加增白剂,谁来监管?这可能比直接添加增白剂隐患还要大。
PK结果:5分钟后,面粉A锅里,面汤呈淡黄色浑浊样,本来笔直的面条边缘有些模糊和不规则。而面粉B锅里水基本清澈,也不泛黄,面条边缘仍然非常清晰有型。
分析:检验人员说,正常的面条放进水中,淀粉会扩散,汤会发浑,面条容易变形,而面粉如果添加胶,淀粉不会扩散,面条就很难变形。
“如果煮过面条后,水还是那么清,可能有问题。”检验人员说。
2.纯天然黑豆也褪色
实验原料:
从老家带来的纯天然黑豆A 连锁超市买的散装黑豆B
PK结果:
两种黑豆分别泡入水中,5分钟后,水都很清澈。
30分钟后,水都开始泛浅黑色,90分钟后,水的颜色已呈黑红色,但并不浑浊,淘洗几遍,水仍然发黑。
分析:王先生说,黑米、黑豆这些深颜色食品,其实也含有色素,会溶解于水。所以,市民买回家的黑豆如果一泡水就发黑,并不需要担心。
综述:市民邓女士家从来不吃黑米、黑豆之类的,就是怕染色。
吴女士也非常担心,但这次她拿着妈妈种的黑豆做了实验,心终于放肚子里了,原来是我们过于敏感了。
对策:买黑豆黑米时,可以先用手搓一下,如果手被染黑,则可能是染色的,如果泡的水发浑,也要小心。
调查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安全背了黑锅
食用香精、柠檬酸钠、果胶、维果灵、三聚氰胺、维生素„„你觉得哪些属于食品添加剂?
5月19日,本地媒体联合我们河南一百度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97%的网友认为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92.4% 的人认为三聚氰胺是食品添加剂„„
调查表明,六成人认为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安全重大隐患。
在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韩萍看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是明令禁止不得使用的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其实是为食品安全问题背了黑锅,成了替罪羊。
郑州一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王先生说,目前每天每人都要接触八九十种添加剂。“如果不用食品添加剂,很多东西无法保存。”
食品安全问题主因是啥?
七成人认为是主管部门职责不明
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调查表明,69.7%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65.2%的人认为,因为不法企业和个人利欲;56.1%的人认为法制不健全,惩罚力度小是主要原因。
“国家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对不法企业加强处罚。”市民李铭认为。
调查显示,65.2 %的受访者认为应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59.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王先生说,利益是很大的驱动力。他举了个例子,以一个日产200吨面粉的面粉厂来说,每吨面粉需要1公斤添加剂,正规添加剂每公斤约25元,而一些小作坊生产的添加剂,15元一公斤就敢卖,算下来,面粉厂一天就能节约2000元。
国外也有食品安全问题,但惩罚措施很厉害。比如在韩国,故意制造、贩卖劣质食品的人,除了高额罚款,还要至少坐一年牢。
“严打才能严防。”王先生说,郑州总共有四五十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备案的也就一半。管好无证小作坊,监管部门需要更有效的措施。
对话
人物名片:郭茂华
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处处长
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没影响
媒体:现在各地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说问题食物很普遍?
郭茂华:大家千万不要有这种恐慌心理。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也有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发生,但没有被曝光。与过去相比,现在食品安全出现了问题之后能够及时曝光,说明在监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媒体:最近,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认为它是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你怎么看?
郭茂华:这是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其实,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一起因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只要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都没有什么影响,完全可以放心。
当然,政府严打的,除非法添加违法物质行为,还有超标过量使用添加剂的问题。
如果将食品添加剂一棒子打死,生活只能退回原始社会,比如,纯天然的食品没有添加剂,但易变质,进而易引发食物中毒。
省政府正在调研,就食品安全监管进行地方立法
媒体:此次《河南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中,公布了47种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但其中有很多显示没有检测方法? 郭茂华:安全的食品需要检测抽检,但检测是监管工作的一部分,不是万能的。公布这个名单是告诉食品生产经营者,这些物质是不允许使用的,这是政府一种威慑作用,而不是要对名单中每种物质都去检测。当然,如果有根据怀疑非法添加了某种物质,作为取证的一部分,有目标的检测也是需要的。
媒体:目前食品安全是分部门监管,比如生产属质检管、流通归工商管等。很多声音反映,多头管理反而容易造成管理真空。
郭茂华:应该说,现在这种食品安全分部门监管,没有大的漏洞,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摊、小贩、小作坊该谁来监管,就出现了管理真空。此次我省下发的专项整治方案,再次把各部门的责任细化强调,一旦出现问题,谁的责任谁领走。
媒体: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可能会贯穿几个环节,比如管住面粉厂不用增白剂了,而卖馒头的用上了,如何监管?
郭茂华:这就涉及如何做到无缝监
生活小妙招
米:陈化米有时会被涂上矿物油美容,用卫生纸搓一搓,纸上有油就要当心。颜色太鲜艳、长相太漂亮的东西买起来要当心。
油:首选大品牌,少买大瓶装,因为开盖后油容易被氧化,形成对人体不利的氧化物。
面:太白、太筋道的不要买。买的时候用手搓一搓,如果面质太滑,有可能是添加了添加剂,最好选择颜色适中、手感自然的面粉。
肉:买肉要买摸上去不黏、闻起来味道正常、颜色不太光鲜的肉,肥肉含量太少的瘦肉最好谨慎挑选。
菜:蔬菜卖相很好,而且没有虫子,多半是农药的作用,所以买到家之后用碱水浸泡5到10分钟,使农药分解。
豆腐:取一块豆腐在散射光线下直接观察,假豆腐比传统豆腐白得多;假豆腐切面处会比较粗糙,质地不细腻,无白色豆腐液体流出;在常温下直接闻其气味,假豆腐气味淡,有化学药剂的味道。
黄瓜:买黄瓜时,最好买花已经开蔫了或者完全不带花的。另外,应选择光滑的黄瓜,而不是带刺的,因为在黄瓜的生长过程中,种植者会喷洒一些农药来除虫,而带刺的黄瓜,农药的残存率就会高一些。
第二篇: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五专两公开”制度
“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一专人采购
食品添加剂必须由专人从有资质的专店进行采购,采购时查验、索取并留存相关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文件,建立采购票据和采购查验记录。
二专人保管
食品添加剂要由专人保管存放于专用橱柜中,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存。
三专人领用
食品添加剂要固定专人领取并使用,使用品种和用量要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四专人登记
餐饮服务单位要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台账,固定专人登记采购、出库及使用情况、安全检查情况等。台帐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五专柜保存
食品添加剂要有专柜保存,有专门使用工具,使用工具要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用后及时放回食品添加剂固定存放柜中。
九女集镇中心幼儿园
2013年9月1日
第三篇:常用食品添加剂
常用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
(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第四篇:食品添加剂总结(范文模版)
关于开展打击餐饮行业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工作
自查报告
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自查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昆食药监食2011年36号)文件的要求,《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街道此次专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今年以来,我街道按照区食安委的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周密组织,对全辖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集中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在自查自纠阶段,共排查工业油脂生产商1户、餐饮服务单位363户(含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企业)、出动车辆58辆次、人员合计210人次、张贴公告120张、宣传资料700余份、培训从业人员40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151份。通过自查自纠,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食品添加剂管理意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食品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维护了广大 1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了我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自查阶段,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按照“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方针,把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我辖区食品生产特点,结合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确定了餐饮业、糕点加工、肉制品为重点整治对象;非食用物质、食品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甜味剂、等为重点监控项目。要求商家进一步认识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及违禁添加剂禁止使用,增强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狠抓专项整治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形成专项整治合力,建立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二)履职尽职,督促食品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专项整治以来,我街道结合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人员少的情况下,按照《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求其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索取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告及经销单位经营食品添加剂资质证明后方可使用;监督企业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认真查找本单位否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在产品包装配料表上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
(三)加强宣传,营造整治效果氛围
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街道利用食品安全突击大检查等时机,大力宣传开展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工作目标、行动进展和成效,向商家及消费者公布举报电话,让大家了解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食品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登记不及时、采购索证索票台帐登记不全,记录简单。
二是个别食品企业工作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知识欠缺,在使用过程中使用量不规范,存在凭个人经验添加的现象。
三是落实添加剂专人专管职责没有全部到位,个别企业添加剂摆在生产现场随意添加。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及打算
二是按照边查、边纠、边整顿、边规范的要求,监督指导餐饮从业单位及食品企业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同时,继续
加强对重点产品的监督工作力度。
三是进一步指导餐饮从业单位食品企业建立健全原辅料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安全管理等制度,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登记造册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1、认真督促食品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的良好社会氛围。
3、对在专项整治中,发现非法滥用添加剂、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特别是使用非食品原料、化工原料从业单位,发现一起,没收查处一起,教育一起。
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第五篇: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专店购买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实行专店购买,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或复印件)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二、专账记录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三、专区存放
设立专区(或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区(或专柜)字样”。
四、专器称量
配备专用天平或勺杯等称量器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五、专人负责
由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使用台账以及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