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时间:2019-05-15 00: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

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种蜂场九年制学校

闫雪珊

2013.6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历史评卷小组

2011-7-8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山中学 柴新秀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

本套历史试卷考试包括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0道,20分,判断题6道,6分,填空题6道,6分,材料与问答题3道,18分,总分50分。

2、试卷特点

就试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通过对本套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本套试题包括四种题型,即: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其中选择题占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其它三道题占60%,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套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

/ 2

二、学生试卷存在的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不能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

3、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4、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历史考试答题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题目超边了。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试卷满分100,需用时60分钟。本张试卷为开卷试题,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II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有20个小题,共60分,第二大部分为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问答题,共40分。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考查能力提升的试题增多了,考生只有在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主干知识基础上,理解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答好试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总体注重考查分析能力,个别题目难度较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稍难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14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平行班平均分68.2分,及格率为75.9%,七年级实验班平均分80.7分,及格率为99.2%。平行班和实验班各方面差距较大,平行班优秀率普遍很低,其中全年级不及格为180人。各班平均分为:一班68.45,二班67.31148,三班66.09,四班69.06,五班67.98,六班67.40,七班73.09,八班67.33,九班69.14,十班65.67,十一班67.38,十二班69.7,班十三80.36,十四班80.73。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历史时间和相应的事件不清,把“魏晋南北朝”各时期混淆,把“南朝宋”写成“南宋”。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较多,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如:选择题1、9、10、12、14,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审题不仔细,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未能正确地加以判断和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不从课本中查找,仅凭主观印象答题。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抓好后进生。同时,要抓好各班的教学质量。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条理化、序号化。

五、考后心得体会

纵观本张试卷,再结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需不断的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紧跟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断用课程改革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钻研教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

下载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作者:艾凡 2010---2011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按县教育局、教研室对2010--2011年冬全县期末调研考试的要求和部署,在规定的时......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东关中学、维新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是维新中学与东关中学二校统一考试,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城关镇胡营中学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

    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下面我对7年级历史学科做出以下质量分析: 一、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 最高分:最低分: 优生率:及格率: 待及格率:差生率: 总分......

    2015-2016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5—2016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陈方永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题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刘义富 今年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试卷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打破了传统的26道题的题量数目而是坚持了中考改革理念设置了24道题。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