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T项目管理大作业-成本管理
IT项目管理大作业——成本管理
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
某软件公司决定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该项目技术任务繁重,进度要求紧并且成本要求尽可能地节省。该公司有着丰富的信息系统开发经验,项目主管工程师做好系统分析后,预计软件规模在二十万行左右,计划在160天内完成,预计平均每天完成代码1250行,每天花费成本2000元。
项目组在对系统的 设计开发过程中,花了10天时间进行了部分系统的开发,平均完成代码设计1300行,按项目组的设计成本,平均每天花费2100元。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求项目组在前十天的PV、AC、EV,并判断该项目能否在计划时间内完工?是否会超出原先成本预算?
2)根据前十天的开工情况(假设后面的开发仍旧按此进度与花费),求出项目完工时的总成本估算和工期估算。
3)针对这种情况,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既能保证时间预算又能保证成本预算。
1)已完成工作的计划费用PV= 2000*10=20000(元)
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AC =10*2100=21000(元)
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EV=1300*10*2000/1250=20800(元)
成本偏差cost variance:CV=EV-AC=20800-21000=-200
为负表示超支,为正表示未超支
进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 EV-PV=20800-20000=800
为负表示慢于计划进度,为正表示快于计划进度
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 =EV/AC=20800/21000=0.99
进度绩效指数schedule completion index:SCI =EV/PV=20800/20000=1.04
SPI>1,项目快于计划进度;CPI〉1,表示项目超出预算。
2)EAC=21000+(2000*200000/1250-20800)*(21000/20800)=323076.92(元)
根据题目可得,当前出现的偏差被视为具有典型性,可以代表未来偏差
3)由(1)可得AC>EV>PV,因此可以得出此项目开发过程中,效率较低,速度较快,投入超前的结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降低开发成本,稍微放慢一下开发进度,同时保证开发的质量,为此可以抽调出部分人员的,减少人员薪酬方面的成本,同时放慢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列出每项资源的使用数量限制,严格控制资源的使用数量,以避免浪费增加成本,及时调试每位程序员每天编写出的代码,保证代码的质量,提高效率
第二篇:成本管理作业
作业
1.期初库存甲产品50件,单位成本1062.5元,乙产品20件,单位成本940元。
2.本月发生费用如下:材料费用38000元,其中甲产品21000元,乙产品17000元,生产工人工资3650元,其中甲产品2250元,乙产品1400元,生产工人福利费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4%提取,制造费用总额1095元,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3.月末甲乙产品全部完工,甲产品20件,乙产品20件。4.本月销售甲产品40件,乙产品15件。
1)计算本期完工甲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已销售甲乙产品的销售成本(列出算式)解:
1、甲产品的总成本:21000+2250+2250*14%+1095*2250/3650=24240(元)则甲产品单位成本为:24240/20=1212(元)
乙产品的总成本为17000+1400+1400*14%+1095*1400/3650=19016(元)则乙产品单位成本为19016/20=950.8(元)
2、加权平均法计算:
材料月末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材料金额+全月收入材料金额/月初结存材料数量+全月收入材料数量
甲产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价=24240+1062.5*50/50+20=1105.2(元/件)则甲产品销售成本= 1105.2*40=44204(元)
乙产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价=19016+940*20/20+20=945.4(元/件)
则乙产品的销售成本=945.4*15=14181(元)
答:本期完工甲产品总成本24240元,单位成本1212元;乙产品总成本19016元,单位成本950.8元。甲产品销售成本44204元,乙产品销售成本14181元。
第三篇: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1一般规定
1.1 企业必须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有效管理与项目成本有关的过程和活动,确保实现项目成本目标。
1.2 企业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决策中心,决定项目的资源配置。项目经理部是成本管理的执行中心,按规定控制项目成本。
1.3 企业必须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按规定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
1.4 针对单个工程项目,企业必须明确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范围,规定其管理职责与权限,并建立两级成本管理责任制。
1.5 企业必须对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效果定期进行考核与评价。
1.6 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应做好以下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1)加强内部定额和预算管理。
2)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
3)搞好统计与保量工作。
1.7 项目成本管理应包括:
1)项目成本管理策划。
2)项目成本控制。
3)项目成本核算。
4)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
1.8 项目成本管理应采用挣值法。成本管理计划
2.1 项目开工前,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应该在项目管理策划时,对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策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2.2 项目成本管理策划的依据应包括:
1)工程项目情况。
2)合同及业主要求。
3)项目投标与设计有关的成本信息。
4)项目管理范围。
5)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6)施工图预算与工料分析表。
7)项目进度计划。
8)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9)项目资源配置方案。
10)项目管理策划的其他结果。
11)企业项目管理的其他要求。
12)历史经验与教训。
2.3 项目成本管理策划活动应包括:
1)通过标价分离,测算项目成本。
2)确定项目总体成本目标
3)编制项目总体成本计划
4)根据项目经理部与企业职能部门的责任成本范围,分别确定其成本目标,并编制相
应的成本计划。
5)针对以上成本目标和计划,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编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和职能部门管理目标责任书。
7)配备相应的管理资源,明确职责与权限。
2.4 采用标价分离方法,测算项目成本时:
1)严禁以投标时的技术方案作为成本测算的一句。比寻根据项目工作结构分解,重新
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
2)必须将项目成本分为工程实体性消耗和非实体性消耗两部分,并采用量价分离的方
法分项进行测算。
3)实行总承包管理的项目,应对分包工程价格进行调查和测算,确定分包工程成本。
严禁不经调查和测算,直接收取管理费。
2.5 确定项目经理则责任成本时:
1)严禁不经测算,将工程中标价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直接作为项目经理部的责任
成本。
2)应坚持项目经理部不承担企业投标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必须承担责任范围内的管理
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原则。
3)应确保项目经理责任成本范围的,企业必须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并分解落实到有关
职能部门。必要时,应与其签订部门管理目标责任书。
2.6 不属于项目经理责任成本范围的,企业必须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并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
部门。必要时,应与其签订部门管理目标责任书。
2.7 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更具项目成本管理策划的结果,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形成文件,并经过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
项目成本管理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项目成本管理目标与指标。
2)项目成本计划。
3)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及其管理范围。
4)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成本及管理范围。
5)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6)风险分析与对策。
施工过程中应保持项目成本管理计划的及时更新。
3.成本控制
3.1 企业只能部门和项目经理必须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根据项目成本管理计划,制定项目
成本管理实施计划。
3.2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精度计划,按月制定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有效组织实
施,并及时组织惊喜月度成本分析,对实施结果惊喜检查,制定改进措施。
3.3 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通过以下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施控制:
1)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及时办理各种签证,增加项目预算收入。
2)均衡施工,合理调度,加快工程进度,减少资源限制。
3)采用四新技术,加强技术官不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4)提高劳动力生产率。
5)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6)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损失和浪费。
7)降低施工管理费。
4.成本核算
4.1 企业必须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并按乐队项目成本进行核算。
4.2 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时,必须:
1)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和要求。
2)确保成本核算对象、核算方法与项目责任成本范围一致。
3)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接箱,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界限,未完合同成本
与已完合同成本的界限。真是准确,及时的反映当期成本的开支情况,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4)项目成本核算应坚持施工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的原则。
5)及时进行工程、物质、费用盘点工作。
6)应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
5.成本分析与考核
5.1 企业必须建立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制度,及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与考核,并根据分析
与考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5.2 项目成本分析应以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有关资料为依据。
5.3 项目经理部必须按月或分阶段进行成本分析。实施成本分析时,必须采取两家分离对以
下成本项目分析。
1)项目人工费。
2)项目材料费。
3)机械使用费。
4)项目其他直接费。
5)项目间接成本。
5.4 项目经理部在班里竣工决算之前必须进行项目成本分析,以确定项目结算目标和底线。
5.5 企业必须对项目经理和企业只能部门的责任成本情况及时组织进行考核。实施考核前应
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办法。
5.6 以下情况企业必须实施成本考核
1)项目完工或项目结束时。
2)项目跨施工时。
3)当项目出现重大问题时。
4)当企业认为有必要时。
5.7 成本考核内容应包括:
1)成本管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及归档情况。
2)成本责任制实施情况。
3)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目标实际情况。
5.8 企业必须更具考核结果按规定对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实施奖罚。
工程价款结算管理一般规定
1.1 企业必须建立工程价款结算管理体系,并按照规定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有效管理。
1.2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工程价款结算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并规定其职责与权限。
1.3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工程价款结算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价款结
算的第一责任人。
1.4 企业必须对工程价款结算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进行绩效考核和奖罚。
1.5 企业管理层应协助项目经理部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并指导、监督和检查结算情况。
1.6 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应贯穿项目投标、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管理全过程。
1.7 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项目管理策划时,对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价款结算与
管理进行策划,制定工程价款结算与管理计划。
1.8 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包括:
1)
2)
3)工程价款结算约定与调整。施工过程中的工程价款结算与管理。分包工程价款结算管理。
2工程价款结算约定与调整
2.1企业应就工程价款结算与收取与业主在工程合同或有关协议中进行约定。约定方式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确保约定清楚明确。
2.2对涉及工程价款结算的下列事项,必须在合同条款中约定:
1)工程价款所包括的工作范围和内容。
2)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
3)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4)工程施工中发生变更时,工程价款的调整方法、索赔方式。
5)时限要求及金额支付方式。
6)发生工程价款纠纷的解决方法。
7)承担风险的范围和幅度以及超出约定范围和幅度的调整方法。
8)工程竣工后的结算与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
9)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
10)安全措施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
11)工期及工期提前或延后的奖惩办法。
12)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
2.3当发生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调整情况时,项目经理部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同职业主。调整金额应作为追加合同价款,要求业主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
必要时应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明确工程价款调整。协议应形成书面文件。
2.4施工过程中,因工程设计变更需要调整工程价款时,项目经理部应按照经业主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及时办理工程价款调整手续。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3工程价款结算与管理
3.1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价款结算与管理计划,就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工程尾款以及分包工程款结算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并有效实验。
3.2项目经理部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要求业主支付工程预付款。当业主不按约定预付时,企业应及时与业主沟通,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3项目经理部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业主提交已完工程量报告,并办理工程进度款结算。对于业主要求完成合同以外的零星项目,项目经理部应及时提出施工签证。原则上,未予签证不得进行施工。
3.4项目经理部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和业主核实的进度结算报告及时提交进度款支付申请,并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收取应不低于规定的比例。
3.5如业主未能办理进度结算或支付工程进度款时,项目经理部应及时报告,并在授权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
3.6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部应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的同时,向业主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结算资料。竣工结算必须包括:
1)按照合同约定的工程合同价款。
2)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调整内容。
3)索赔事项。
3.7为保证工程结算及时完成,在递交竣工结算书报告的同时,必须按规定向业主提出审查时限要求。结算报告和资料应经过企业批准后报出。
3.8竣工结算审查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及时沟通并补充相关资料。当双方争议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则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和纠纷解决程序进行处理。
3.9企业必须及时按照确认的竣工结算书收取工程尾款。合同约定的工程保修期到期后应及时与业主清算。
3.10 如业主超过规定期限仍未能结算或支付工程结算款时,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11 项目经理部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竣工结算。当项目经理部需要解散而工程结算未能完成时,企业管理层应负责做好后续结算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结算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3.12 工程竣工结算报告报出前,企业必须组织对工程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以确定项目结算目标。
3.13 企业结算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应有效管理与工程价款结算有关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并确保准确、真实、完整。所有文件和资料应予保存。
3.14 企业必须建立工程价款结算考核与奖罚机制,并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和企业工程价款结算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考核与奖罚标准,对有关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实施考核与奖罚。
4分包工程结算管理
4.1所有分包工程(包括劳务分包)必须在施工前签订书面的分包工程合同。与分包工程结算与工程款支付有关的内容,均应在分包工程合同中进行清除明确的规定。
4.2应对分包工程价款调整和变更进行有效管理:
1)分包工程价款结算在分包合同中一经约定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必须调整和变更时,应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签订补充合同。
2)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分包商办理现场签证时,应经过相应的批准。与分包商办理现场签证应按照与业主签证相对应的原则,业主未确认的签证,不得与分包商办理签证。如业主确认后,其签证涉及的总价不能超过业主确认的总价。
4.3企业结算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按分包合同、实际完成工程量和工程进度进
行分包工程进度结算审查。
4.4企业结算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分包工程结算台账,及时掌握分包工程进度与结算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5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分包工程款支付流程,并对分包工程款支付进行有效管理。
1)分包工程款支付必须在分包工程结算审查完成后方可办理。禁止先付款,后结算。
2)如采取分包借款的方式支付分包工程款时,应经过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批准,借款人应提供担保或抵押,且借款手续齐备。
3)企业从业主收取相应工程款后方可支付分包工程款,且支付比例不得高于企业从业主收回工程款的比例。
4)采取总价包干、分段结算的分包工程,应严格做到付款与工程进度同步。
5)分包工程款支付必须履行企业规定的程序并办理相应的财务手续。
6)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建立分包工程款支付台账,及时掌握分包工程进度、结算和项目成本状况,并与工程款回收情况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6应对分包工程结算资料进行有效管理:
1)项目经理部应有专人负责分包工程价款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并确保文件和资料准确、真实、完整。
2)分包工程完工后,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应保存完整的分包结算资料。
第四篇:《项目管理》课程大作业
《项目管理》课程大作业
你所在的班级要到上海3日(72小时)游玩,每个班级成员有一千元的经费预算,该游玩要以项目管理的形式来运作。假如你是项目经理,组建一个由五人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代号分别是A、B、C、D,负责实施这个项目。
要求:你自己来设定旅游的目的,自己来构想,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目标;所有的构想设计要求越细化越好;应尽量使用图和表,并对图和表加以说明。
1)给出该项目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或者是项目活动清单;
2)给出该项目活动的责任分配矩阵;
3)给出该项目活动的排序(项目活动网络图或甘特图);
4)给出该项目活动的成本估算(详细到每项活动,以表格或甘特图的形式展示)。
5)该项目实施的质量如何保证。
第五篇:成本管理作业2
成本管理作业2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A.倒扣测算法 B.比率测算法 C.选择测算法 D.直接测算法2.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的方法是()。A.对比法 B.评分法 C.定性分析法 D.定量分析法3.完全成本法下保本量的计算公式是()。A.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B.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期末固定成本-期初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D.[固定成本-(期初固定成本-期末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4.在材料消耗定额变动的情况下,材料价格的变动对产品成本产生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A.材料消耗定额降低%×直接材料占成本的%B.材料价格降低%×材料费用占成本的%C.材料价格降低%×(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费用占成本的%D.[1-(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1-材料价格降低%)]×材料费用占成本的%5.半成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属于()。A.相关成本 B.无关成本 C.专属成本 D.机会成本
6.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工资费用定额是按下式计算的:()。A.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实际单价B.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计划单价C.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实际单价D.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计划单价7.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采用()。A.计划成本的比例 B.定额成本的比例 C.材料成本的比例 D.制造费用的比例8.作业成本计算法最重要的优点在于()。A.促进企业组织方式变革 B.作业的计量和分配较为客观C.促使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控制 D.简化了成本计算程序9.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A.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B.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高C.订购量越小,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D.无论订购量多少,计算出的单位成本都是相同的10.倒推成本法的应运而生是遵循了()。
A.成本效益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谨慎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企业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还需进一步分解,分解的主要方式有()。A.按产品组成分解 B.按产品结构分解C.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D.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E.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2.本量利分析在成本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A.保本点的预测 B.保利点的预测C.保利成本的预测 D.风险条件下的成本预测E.保净利点的预测3.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主要有()。A.高低点法 B.一元回归直线法C.移动平均法 D.简单平均法E.指数平滑法4.相关成本与产品成本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A.所属概念多样化 B.属于历史成本C.账簿中不反映 D.凭证中反映E.决策中考虑5.边际分析法主要适用于以下问题的决策()。A.产品组合规划 B.最佳采购批量C.最佳生产批量 D.最佳质量成本E.亏损产品6.确定最佳质量成本时,应考虑的成本有()。A.预防成本 B.检验成本C.内部质量损失 D.外部质量损失E.储存成本7.在定额法下,计算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时,需要的指标有()。A.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费用 B.产品原材料的计划费用C.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 D.原材料定额变动差异E.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A.数量差异 B.价格差异 C.品种差异 D.结构差异 E.工时差异9.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成本计算基础不同 B.成本计算对象不同C.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D.费用分配标准不同E.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同10.采用倒推成本法通常需要满足的条件有()。A.管理当局认为详细的成本记录是
多余的B.每种产品都有一套标准成本C.会计人员有较丰富的成本核算经验D.存货数量相对较少E.倒推成本法不会扭曲成本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成本预测有一个过程,只要依据相关信息建立起成本预测模型,即意味着成本预测程序的结束。()2.在产销平衡假定的前提下,利用倒扣测算法确定的目标成本即产品生产目标成本。()3.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
4.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其成本较低。()5.预防和检验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下降。()6.如果企业用同一生产设备轮换分批生产几种产品和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年调整准备成本和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原理来确定其共同的最佳生产批次。()7.成本控制的例外原则是指要对差异较大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8.在制定计划成本时,计划成本的口径与实际成本不同。()9.作业成本计算法是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10.作业按主次关系分类可分为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11.作业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12.成本动因与作业之间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13.作业的目的不同于某一项具体工作目的,作业的划分是循着成本动因展开的,这为按照成本动因分配费用提供了基础。()14.作业成本计算仅仅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并非是一种现代成本管理的方法。()15.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两者虽然在整体框架上基本相同,制造费用也分为归集和分配二个过程,但其成本的归集点及分配的方法存在着显著的差别。()16.传统成本计算法分配间接费用采用统一的总量标准进行分配,准确性较好;而作业成本计算法间接费用分配的基础是作业的数量,是成本动因。()17.传统成本计算法所有生产成本都将分配到产品中去,而作业成本计算法首先要确定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出各种作业成本,然后以某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18.作业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不多,各种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19.作业成本计算法通常能恰如其分地反映间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变动关系。()20.倒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核算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21.倒推成本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采用适时生产制度而使存货水平很低的企业。()22.倒推成本法有三种基本类型,其区别在于记账时所采用的账户有所不同。()23.在适时生产制度下,由于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直接人工成本很少,因此可将其与制造费用合并记入“加工成本”账户。()24.在适时生产制度下,由于在产品数量较多,应为其单独设置账户。()25.倒推成本法没有严格遵循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该方法没有确认在产品成本。()
四、计算分析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6分,第4小题5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5分,第7小题9分,第8小题10分,共55分)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10%,成本利润率为20%。要求:(1)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2)若该产品由A、B、C、D、E、F六种零部件组成,利用评分法各零部件的累计得分分别为:4、3、2、4、1、1,分解目标成本。(3)若该产品由3个工序加工而成,相关的成本结构资料如下表所示,分解目标成本。
成本项目成本结构直 接 材 料半 成 品直 接 工 资制 造 费 用第一工序成本结构第二工序成本结构第三工序成本结构 80% 75%85% 12% 15% 10%8%10%5%2.某企业预计计划继续生产甲产品,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如下:产品产量平均增长20%,原材料消耗降低5%,原材料价格平均降低
2%,生产工人平均工资增长10%,劳动生产率提高15%,变动性制造费用增加18%,废品损失减少10%。基期各成本项目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分别为:直接材料58%,直接工人25%,变动性制造费用10%,固定性制造费用5%,废品损失2%。要求预测计划期甲产品成本的总降低率。3.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单位:元 产品项目ABC合 计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00*********0000—******要求:(1)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不能用于其它方面,C产品应否停产?(2)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15000元,C产品应否停产?4.某企业每年需用某零件3000件,一车间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发生的成本如下:变动生产成本2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7000元,追加工具一套,价值4000元。如果外购,每件单价为8元,同时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2000元。要求做出外购与自制的决策。5.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该种产品由A、B、C三个部件组成。A部件由甲、乙、丙三个零件组成。各种零件有关的定额资料如下:(1)甲零件材料消耗定额8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5元;工时消耗定额为10小时。A部件需要甲零件数量为2个。(2)乙零件材料消耗定额5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4元;工时消耗定额为9小时。A部件需要乙零件数量为4个。(3)丙零件材料消耗定额3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3元;工时消耗定额为8小时。A部件需要丙零件5个。(4)装配A部件的工时定额为6小时。(5)每小时直接工资定额为2元,制造费用定额为1.5元。B部件的定额成本为600元,C部件的定额成本为835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产成品单位定额成本。6.某企业2000年10月份原材料定额费用及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如下:原材料类别材料编号计划单价定额费用计划价格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原 料96025858605530主要材料47685890920辅助材料35552380350合计----------------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原材料定额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并将计算的结果填入上表中。7.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10件,月初在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月初在产品资料成本项目产 量消耗定额计划单价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直接材料10120千克4.55400 800 150直接工资10140小时0.37518-120-制造费用10140小时0.28392-80-合 计---6310 600 150自本月初起,原材料消耗定额由120千克降低为115千克,工时由140小时降低为130小时。本月份甲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为2405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直接工资为2350元,制造费用为1700元。本月投产50件,月末完工45件。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定额法计算甲产品的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8.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项 目甲 产 品乙 产 品产量(件)20000040000定购次数(次)410机器制造工时(小时)400000160000直接材料成本(元)***直接人工成本(元)3000000600000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表项 目制造费用金额成本动因材料验收成本300000定购次数产品验收成本470000定购次数燃料与水电成本402000机器制造工时开工成本220000定购次数职工福利成本190000直接人工成本设备折旧300000机器制造工时厂房折旧230000产量材料储存成本140000直接材料成本经营者薪金100000产量合计2352000—要求:(1)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求出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分别按
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成本管理作业2答案第五章至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C 4.C 5.A 6.D 7.B 8.C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CD 2.ACD 3.ABCDE 4.ACE 5.BCD 6.ABCD
7.ACE 8.AB 9.BCDE 10.ABDE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四、计算题(一共8小题,共55分)
1、(1)企业的目标成本=产品预计销售收入×(1-税率)÷(1 成本利润率)=2 000×3 000×(1-10%)÷(1 20%)=4 500 000(元)(2)该种产品的目标单位成本=4 500 000÷3 000=1 500(元)A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4÷(4 3 2 4 1 1)]=400(元)B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3÷(4 3 2 4 1 1)]=300(元)C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2÷(4 3 2 4 1 1)]=200(元)D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4÷(4 3 2 4 1 1)]=400(元)E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1÷(4 3 2 4 1 1)]=100(元)F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1÷(4 3 2 4 1 1)]=100(元)(3)目标成本分解计算表成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三工序目标成本第二工序目标成本第一工序目标成本直接材料其中:半成品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1 500×85%=1 2751 500×10%=1501 500×5%=751 275×75%=956.251 275×15%=191.251
275×10%=127.5956.25×80%=765956.25×12%=114.75956.25×8%=76.50合 计1 500 1 500 1 275 956.252、①直接材料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1-(1-5%)×(1-2%)]×58%≈4.00%②直接工资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1-(1 10%)÷(1 15%)]×25%≈1.09%③制造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变动制造费用影响)= [1-(1 18%)÷(1 20%)]×10%≈0.17%成本降低率(固定制造费用影响)= [1-1÷(1
20%)]×5%≈0.83%④废品损失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10%×2%=0.2%甲产品成本的总降低率=4% 1.09% 0.17% 0.83% 0.2%=6.29%
3、(1)停产后利润总额分析表 单位:元
产品项目AB合计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贡献边际减:固定成本500 000300 000200
**00062 500 300 000 210 000 90 000 37 500 800 000 510 000 290 000 100 000 利 润 137 500 52 500 190 00062 500=500 000÷800 000×100 00037 500=300 000÷800 000×100 000亏损产品停产后,如果闲置的能力不用于其他方面,企业的利润比停产前下降10 000元,所以C产品不应停产。(2)差量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继续生产停止生产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200 000205 000190 00015 000 0 0 0 0 200 000 205 000差量损益-5 000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如果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比继续生产多获利5 000元,所C产品应停产。
4、相关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相关成本 自 制 外 购变动成本机会成本 20 000 4 000=24 000 2 000 3 000×8=24 000合 计 26 000 24 000从表中来看,外购零件比自制零件节约成本2 000元,故应外购。
5、零件定额成本计算表零件名称材料定额成本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
定额成本定额成本合计甲8×5=40 10×2=20 10×1.5=15 75乙 5×4=20 9×2=18 9×1.5=13.5 51.50丙 3×3=9 8×2=16 8×1.5=12 37 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 部件名称:A部件 零件名称需用数量材料定额成本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定额成本合计 甲 240×2=8020×2=40 15×2=30 150 乙 4 20×4=80 18×4=72 13.5×4=54 206 丙 5 9×5=45 16×5=80 12×5=60 185 装配成本 — —— 6×2=12 6×1.5=9 21合 计 — 205 204 153 562产成品定额成本=A部件的定额成本 B部件的定额成本 C部件的定额成本=562 600 835=1 997(元)
6、定额差异计算表 单位:元原材料类别材料编号计划单价定额费用计划价格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①②③④⑤⑥⑦原 料9602585 86046 8805 53044 240-330-2 690主要材料476858904 450 9204 600 30 150辅助材料3555 2380 760 350 700-30-60合 计——————52 090 —— 49 540-330-2 550③=②×① ⑤=④×① ⑥=④-② ⑦=⑤-③
7、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定额变动差异=(115-120)×4.50×10=-225(元)直接工资定额变动差异=(130-140)×0.37×10=-37(元)制造费用定额变动差异
=(130-140)×0.28×10=-28(元)本月投产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直接材料定额成本=115×50×4.50=25 875(元)直接工资定额成本=130×50×0.37=2 405(元)制造费用定额成本=130×50×0.28=1 820(元)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24 050-25 875=-1 825(元)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25 875-1
825)×(-1%)=-240.50(元)脱离定额差异合计-2 065.50(元)直接工资定额差异=2 350-2 405=-55(元)制造费用定额差异=1 700-1 820=-12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编制如下“产品成本计算单”:月初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本月费用费用合计分配率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成本项目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定额成本定额变动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实际成本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直接材料5400 800 150-225 225 25875-2065.50 31050-1265.50 375-0.04 0.012 23287.5-931.5 279.45 22635.45 7762.5-334 95.55 直接工资518-120-28 28 1820-120 2184-200 28-0.0915 0.0128 1638-149.88 20.97 1509.09 546-50.12 7.03 合计6310 600 150-290 290 30100-2240.50 36120-1640.50 440--27090-1211.25 328.13 26206.88 9030-429.25 111.87 完工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结果如下:直接材料定额成本=45×115×4.50=23287.50(元)直接工资定额成本=45×130×0.37=2164.50(元)制造费用定额成本=45×130×0.28=1638(元)
8、(1)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配率=2 352 000÷(400 000+160 000)=4.2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 000×4.2=1 680 0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60 000×4.2=672 000(元)作业成本法下①材料验收成本的分配率=300 000÷(10 4)=21 428.5714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验收成本=21 428.5714×4=85 714.2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验收成本=21 428.5714×10=214 285.71(元)②产品验收成本分配率=470 000÷(10 4)=33 571.4286甲产品应负担的产品验收成本=33 571.4286×4=134 285.71(元)乙产品应负担的产品验收成本=33 571.4286×10=335 714.29(元)③燃料与水电成本分配率=402 000÷(400 000 160 000)=0.7179甲产品应负担的燃料与水电成本=0.7179×400 000=287 16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燃料与水电成本=0.7179×160 000=114 840(元)④开工成本分配率=220 000÷(10 4)=15 714.2857甲产品应负担的开工成本=15 714.2857×4=62 857.14(元)乙产
品应负担的开工成本=15 714.2857×10=157 142.86(元)⑤职工福利成本分配率=190 000÷(3 000 000 600 000)=0.0528甲产品应负担的职工福利成本=0.0528×3 000 000=158 4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职工福利成本=0.0528×160 000=31 600(元)⑥设备折旧分配率=300 000÷(400 000 160 000)=0.5357甲产品应负担的设备折旧=0.5357×400 000=214 28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设备折旧=0.5357×160 000=85 720(元)⑦厂房折旧分配率=230 000÷(200 000 40 000)=0.958335甲产品应负担的厂房折旧=0.958335×200 000=191 667(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厂房折旧=0.958335×40 000=38 333(元)⑧材料储存成本分配率=140 000÷(2 400 000 2 000 000)=0.031818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储存成本=0.031818×2 400 000=76 364(元)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储存成本
=0.031818×2 000 000=63 636(元)⑨经营者薪金分配率=100 000÷(200 000 40 000)=0.416667甲产品应负担的经营者薪金=0.416667×200 000=83 333(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经营者薪金=0.416667×40 000=16 667(元)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85 714.29+134 285.71+287 160+62 857.14+158 400+214 280+191 667+76 364+83 333=1 294 061.14(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14 285.71+335 714.29+114 840+157 142.86+31 600+85 720+38 333+63 636+16 667=1 057 938.86(元)(2)传统成本法下:甲产品的总成本=24 000 000+3 000 000+1 680 000=28 680 000(元)甲产品的单位成本=28 680 000÷200 000=143.4(元)乙产品的总成本=2 000 000+600 000+672 000=3 272 000(元)乙产品的单位成本=3 272 000÷40 000=81.8(元)作业成本法下: 甲产品的总成本=24 000 000+3 000 000+1 294 061.14=28 294 061.14(元)甲产品的单位成本=28 294 061.14÷200 000=141.47(元)乙产品的总成本=2 000 000+600 000+1 057 938.86=3 657 938.86(元)乙产品的单位成本=3 657 938.86÷40 000=91.45(元)(3)作业成本法下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都要比传统成本法下的低;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则恰恰相反,作业成本法下要比传统成本法下的高。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方法的分配标准不一致,传统成本法按照统一的机器工时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甲产品所用机器工时多,相应分到的制造费用也大;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由于乙产品的订购次数远远多于甲产品,在以定购次数为成本动因分配时,乙产品所负担的制造费用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上升,而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