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有感
读《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有感
今日读《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关键时刻敢于“亮
剑”》,文中称“中国微博情绪令人看不懂,在互联网上,越是偏激的、攻击性的言论,越有人叫好,越是理性和正面的表达,越有人起哄甚至围攻。”文章更是指出这种一边倒的网上舆论倾向,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关键时刻不敢亮剑,更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偏激思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电视剧《亮剑》
中,主人公李云龙曾以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解释“亮剑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是畏手畏脚、左右摇摆,还是敢抓敢管、积极作为,这是我们党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的重要方面。说到底,舆论引导水准,宣传思想水平,是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党性原则的反映。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发表观点最重要的不是为个人博
得喝彩、赢得赞许,而是以党性原则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最大程度地消除分歧、凝聚共识。敢于亮剑,也意味着对那些侵犯群众利益、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要态度坚决地表明立场。回应公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本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提高舆论的引导能力,是新时期新形势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说起容易做起却难,而变难为易的关键,就在三个“尊重”——尊重舆论、尊重民意、尊重真相。
一是尊重舆论,不做“打酱油的”。当今社会,舆论借
助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特别是21世纪以来,网络舆论已成为“重要的日常工具”、“重要的大众媒体”、“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敌我舆论斗争的主阵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民众宣泄情绪、表达诉求的聚合平台”。对此,领导干部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尊重,要克服对网络舆论的偏见和抵制情绪,从而主动用网、上网,成为网络舆论的一分子,而不是网上“打酱油的”。
二是尊重民意,不“躲猫猫”。领导干部应有的义务之
一,就是倾听和尊重民意,其中也包括网络民意。越是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回避、就越是给不法分子提供发表不良舆论的机会,我们是党的干部,是老百姓健康生活的领路人,在某一个事件或事故发生后,我们要力争第一时间发布主流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和首发权,并关注事前、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不断发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各级领导干部要改变对舆论民意不屑一顾的态度,切实尊重舆论的各种声音,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正面回应民意,因为这些都是老百姓所期盼的。
三是尊重真相,不“切香肠”。舆论引导的根本,就是
要还原真相,化解各种分歧、矛盾、冲突,解决各种问题。以往许多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时,最习以为常的方式就是
不吭声,不披露消息,不提供解释。在网络社会,这种堵、闭、封方式不仅过时,而且会给谣言提供肥沃的土壤,让许多本来不大的事件酿成大的冲突,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恶意攻击、造谣生事,制造错误言论,发表偏激、恶劣的舆论以误导老百姓。个别领导干部不回应,或者是少回应,该表态的不及时表态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反应不迅速,态度欠诚恳,不仅损伤党和政府公信力,更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对那些恶意攻击、造谣
生事的错误言论以鲜明的态度主动发声,帮助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绝对不搞含糊其辞、退避三舍,敢于亮剑,带头和不良言论作斗争,敢于亮剑,敢于担当,冲锋在前。问题出来了,判断清楚了,就要迅速拿出态度,让人民群众看到诚意和决心。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民意回归平静、理性,让
舆论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体会人:XXX
2013年9月11日
第二篇:学习《关键时刻敢于“亮剑”》体会心得
学习《关键时刻敢于“亮剑”》体会心得
一、《关键时刻敢于“亮剑”》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在当前信息开放的时代,个性表达和思想解放体现了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随之社会上也产生了许多极端、偏激的言论,而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关键时刻不敢亮剑,一定程度上也放纵了这些言论。所以学习和实践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通过学习《关键时刻敢于“亮剑”》这篇文章,我也深刻认识到了信息时代形式的复杂。身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敢于“亮剑”,以党性原则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对那些偏激、极端的言论和观点,主动发出我的声音,帮助人民群众认清真相,不信谣、不传谣。
三、通过学习《关键时刻敢于“亮剑”》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身为一名领导干部,对那些侵犯群众利益,违反党纪的事情,要严明立场,敢于亮剑,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应该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这是党和人民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身为一名共产党人应具备的素质。
第三篇:读《亮剑》有感
读《亮剑》有感
“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亮剑》一书的封面语。
《亮剑》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也有气势磅礴、颇为壮观的场景刻画,更有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的人物塑造,其中尤以对灵魂人物李云龙的刻画最为细腻逼真。李云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出身草根阶层,在战火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虎将、一名抗日英雄。他身经百战,在与敌人的嗜血拼杀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怕牺牲、敢于压倒一切的霸气;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嫉恶如仇,是个有强烈正义感的血性硬汉;但李云龙又绝非一介武夫,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对百姓的疾苦也有着一颗滚烫的心。作为一名军人,也许最好的归宿是在战场上倒在前进的方向,李云龙不是,他是自杀的,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社会的正义,他自杀了,但至死也没有放弃真理和信仰,他坚硬的头颅使子弹都变了形„„。
有人曾批评,李云龙被描写得过于“匪气”,与正面人物的形象不相匹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思维定势,难道正面人物非得仪表堂堂、品格崇高?李云龙是个大字不识半个的,又难道非得粉饰成满腹经纶的高才生不成?不错,李云龙是“匪”,但他粗暴言行中的“匪”是对战争残酷的呐喊、是对鬼子凶残的吼喝、是对祖国忠诚的呼唤,这种“匪”,“匪”得真诚,“匪”得实在。以前,我是不太喜欢看战争体裁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因为无法忍受敌人的残暴行径,也不太喜欢正面人物被过度夸大的英雄气概。而《亮剑》却以它独特的视角与真实的人性描写吸引了我。“匪”,但“匪”得真实,又何妨呢?
“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李云龙最喜欢的格言。观其一生,他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亮剑精神”。
什么是“亮剑精神”呢?“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是小说中定义的“亮剑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在与对手交锋时,在面对挫折时,能勇敢地面对,无论艰难险阻,都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和自信。
“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哪怕对方是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勇气可佳,虽败犹荣;“亮剑精神”是一种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能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增强信心;“亮剑精神”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所畏惧、逆流而上的气势——“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也许,拔刀相助、挺身而出的义举会遭受流血负伤、牺牲生命,可那是一种荣耀、一种尊严,世人会传颂,历史会铭记,丰碑会镌刻。
战争年代需要“亮剑精神”,和平年代依然需要“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因为,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所不能或缺的精神。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胆怯退缩,不能畏惧逃避,而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有“亮剑精神”。和平年代的“亮剑精神”具体表现在思想信念上坚定不动摇,在权钱面前保持高尚的情操,在商场的斗智斗勇中寸利必争,在攀登科学高峰时永不气馁,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征程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放飞思路联想我们公司全体人员,为了公司早日投产发电,明知在这巨大的工程中困难重重,明知在工程面对多方压力,我们毅然向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亮剑精神”呢?施工现场、办公现场,一样需要“亮剑”,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迎接的不是炮弹而是狂风,搏斗的不是敌人而是困难,但展现的同样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面对艰难险阻不言退缩的豪情。对于“亮剑精神”,我们有自己的解释,那就是奉献自我、照亮人类——“把光明和热量送给别人,把困难和麻烦留给自己”,正是这种精神,公司员工的“亮剑精神”,激励着我们乘风破浪,不断谱写公司新篇章。
“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四篇:读《亮剑》有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读《亮剑》有感风雨同路,誓死相随,如生命,扎入尘土,也无非化成一缕青烟。
——题记
深夜,捧着一本书,仰头观望着星空,仿佛将要被吸入那浩瀚的空虚之中,也许,人可以很伟大,指天问地,也可以很渺小,如沧海一粟,低下头来,看着堆满尘埃的书面,那赫然刻着两个大字——“亮剑”。
看完这本书,费时一个月又一个星期,总想着要精读细读,即使曾经对它提不起什么兴趣,但如今,英雄的种子早已播在了心中,我只能夜夜“浇水”,滋润那棵嫩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震撼人心的故事早已在我心里落地生根,今夜,月色正好,何不来谈谈那番薄见呢?
《亮剑》以我军将领李云龙的个人命运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自杀,到1980年予以平反为止的人生传奇故事。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军人、作为开国将领、作为共产党员所体现出来的忠诚,勇敢,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特别是作品所体现出的亮剑精神,更是让人深入骨髓的崇拜和敬仰,即使如此,却有着和其他英雄故事不一样的地方。“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句话曾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像初生的藤蔓纠缠不休,那是一种品格,一种生命的标志,世上,终究有这样一种人,是以这样的风姿活着的,他在渺小的自己心中,筑起了高大的围墙,保家卫国,风吹不倒,雷打不动,如此努力着,奋斗着。“逢敌必亮剑”——在晋西北面对拥有先进武器的山崎大队,在敌众我寡形式下,李云龙率领着“独立团”亮剑了;在解放战争中,面对武器精良,军事理论过硬的老对手楚云飞时,他毅然亮剑了,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多的只是面对不同对手时灵活运用的战术和策略,也正是他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使得他全歼了山崎大队,取得了最后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正是对他骁勇善战的真实写照。我喜欢李云龙,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我想,不仅是我,很多人都盼望着能成为像他这样的人。“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魄力,所
以,同样“亮剑”精神不只属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工作。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何谓勇者,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在战争年代,两军对峙,双方争夺的是阵地,退一步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阵地让给了敌人,也等于是把胜利的希望让给了敌人。正因为解放军在敌人面前的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才将鬼子赶出了中国,把******赶出了大陆,成为真正的勇者,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同样,在商海中也是这样,商场如战场,战场上争夺的是阵地,商场上争夺的则是市场的占有率,利润最大化。在战场上我们的战士要有“亮剑”精神,明知不敌也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同样作为商海中弄潮的成功企业家们也应具备这种“亮剑”精神,不能把自己的任何一块“阵地”拱手让给我们的竞争对手。对商海弄潮的成功企业家们来说敢不敢是态度问题,能不能才是能力的问题,只要勇往直前不能也会变为可能,犹犹豫豫、唯唯诺诺能也变为不能。我一直认为,亮剑亮的并不只是剑,而是亮的一种勇气和魄力,一种大气、豪气,一种壮志豪情,一种威信,一种精神气概。在如今这个时代,谁能拍着胸脯,义正言辞的说,“我不需要这种„亮剑精神‟”。就是因为拥有了这份人格魅力,李云龙才会如此受欢迎,感受到那份深层次的热情和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获得勇气,勇敢的闯荡生活,未来一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夜深了,倦意袭来,抬起头望着窗外,朦胧的月色拥抱着夜幕,安静的沉睡着,这一片和谐宁静,谁都不愿去打破。我抚着跳动不已的胸口,深深地叹了口气,希望,一夜好梦,醒来后,世界依然一片美好,而我,也将好好地过我的生活,为我的高考而好好奋斗。
第五篇:读《亮剑》有感
读《亮剑》有感
《亮剑》,一个响亮的名字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便情不自禁翻开这本书,一睹《亮剑》完整的故事情节。品读后,做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感想由衷而发,并拿起笔随手记下。
《亮剑》主要叙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将领李云龙面对强大的敌人,不畏困难,不惧失败,带领士兵弟兄们与敌人斗智斗勇,浴血奋战,并取得胜利的精彩故事。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军人,作为开国将领,作为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忠诚爱国,勇敢自信,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特别是作品所点出的亮剑精神,是一种全新观点,很值得学习。
亮剑精神就是,“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它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勇气,更是下决心解决困难的一种魄力。在晋西北面对拥有先进武器的日本山崎大队,虽然我军的装备,火力,后勤供应都不如小鬼子,但李云龙率领着“独立团”亮剑了,并全歼了山崎大队,取得了最后胜利。在与国民党优秀将领楚云飞的较量中,虽然武器装备落后对方,军事理论不如对手,但李云龙毅然亮剑了,而且灵活运用战术和筹备战胜了对手。这些胜利的取得靠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赶走侵略者,解放新中国的军人职责,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血沸腾,视死如归,顽强拼搏的中国军魂。
亮剑精神给了我许多启示,合上书本,回归现实,我觉得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有这种亮剑精神。首先,要自信,有胆识。做一个自信的人,很多问题在你面前会显得很渺小,做一个有胆识的人,你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李云龙就是有了战胜对手的信心和敢于亮剑的胆识,才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其次,要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很多挫折,只有不畏缩,不惧怕,才能战胜困难,度过难关。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更不
能退让,只有直面困难,寻找方法,问题才能解决。第三,要不怕吃苦,不怕失败。成功不会轻易得来,只有经历了艰辛、努力,甚至失败,才会有所收获。《亮剑》中,李云龙所取得的每一次战争胜利,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和多少次的失败换来的。最后,要有智有勇,有计划有步骤。面对敌人,李云龙不是毫无方法,不讲计谋的蛮干,而是既斗智又斗勇,既不畏惧又不冒进,在认真分析敌情后,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并运用丰富的作战经验,才一举歼灭敌人。运用到实际中,我们做每项工作,都要事先制定好计划,不能想到哪做到哪,只有按照计划和部署要求,有步骤进行,才能很好的完成目标任务。
我想在当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在面对各种工作困难、坎坷时都要厚积薄发,适时“亮剑”。“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为此,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和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