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演讲稿: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品读《菜根谭》有感
宋文华
中国人喜言修身养性,也往往有人著书立说,讲修身养性之道。诸多著作中又以《菜根谭》最为有名。传说旧时文墨世儒人家的子弟成弱冠之礼,先辈则贻赠他两件东西,一件是锦冠,另一件多为先贤集作、四书五经,但偶也有以《菜根谭》或诸如此类者代替,寓意学后能明心净性,得其真谛。《菜根谭》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商人可以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从中发现博大和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书中的修身篇和治学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必须悠然恬淡、恬情修德、明志进取修身。作为一项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教师修身养德,必须心静如水,具有不为利益所动的坦然心境;甘为人梯,具有不为世俗所惑的奉献精神;清贫乐教,具有不为杂念所左的孜孜之心。概言之有三:
其一:明志致远。“立志明道卓然特立,为学之一必先立志”,“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星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角藩,如何安乎?”“修其大业人心自顺”。《菜根谭》有道家无为的处世思想,我认为“无为”的“为”,为个人谋利,这个“为”要小;而“作为”的“为”是“事业”,是“大为”,要谋“事业”,在“谋事业”之时要抛开私心杂念及“无为”,一心一意为“事业”而“作为”。事业上成就了,而“小为”自不待言。这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如何摆正“小为”的位臵,而目的造就“大为”,以达到“无为境界”。它还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实现自我价值。曹雪芹一生清平,成就了不朽的巨著;梵高一生潦倒,留下了伟大的艺术。或许教师一生难成就如此伟业,但也可体会“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众中笑”的惬意。
其二:淡泊宁静。《菜根谭》提到“性定菜根香”,“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令人深思。就是位高三公,富夸天下,所食者不过三餐,所居者不过一榻,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做个“胸中无半点物欲,眼前自有空明”,淡泊名利,淡泊世俗的人梯。一言以蔽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三:厚德固本。“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影响整个人生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必厚培其根”,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打好人生基础的前哨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责任之重从中可见一斑。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应该更加行之有效的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此言得之。
学高为师,治学是为人师的基础,修身也离不开治学。感悟有三:
其一:个体发展之必需。古语:“不学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所不取也。”“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也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这些言论形象地说明不学习如同白痴,跟猴子没什么区别,这是不可取的。学习靠勤奋,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学,我们就不会迟钝、平庸。知识就是黑暗中指明方向的明灯,人多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并能从中看到自身不足之处来加以修正。说起“三味书屋”,大家都不陌生。“三味”的真正涵
义,乃是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叫王了望的人写的中堂,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穿得布衣、食得菜根,饱读诗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立身之本,尤其是诗书这一“味”,更是须臾不可或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却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像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读书治学,何以立教。
其二:教书育人之必需。凯勒说过,“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我想,一个好的“老师”就像老船长,驾驭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他需教育学生许许多多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之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宋朝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面对知识更新之快的新时代,如不补充新知识,旧知识不是“坐吃山空”,就是“过期无用”,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思想僵化,头脑空空,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开卷有益,书有乾坤。读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讲起课来,方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形象生动,讲者带劲,听者入迷。
其三:修身养德之必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不能进步,无进步就难求发展。一个人没有学问,就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固执,也就不知道通权达变,谈修身又从何来?难怪有人说,不读书只能活一辈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可以活三辈子,就是“这辈子”“上辈子”“下辈子”。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知环宇之广,能明古通今,晓人生,知冷暖;能从容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修养提高了,何乐而不为。读书治学,远离了喧嚣与浮躁,净化了灵魂,启迪了心志,性情会变得特别开阔、灵动、乐观、旷达。
品读《菜根谭》,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悟一世禅意,更如和智者静心交谈,收获了沉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生活中学着嚼嚼“菜根”,不时地
校准生活的座标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至要。相信你我能经历更多的风雨,肩担更多的责任,在从容淡泊中,拥有安宁、充实、快乐的人生。
第二篇:勤以养德 俭以修身演讲稿
勤以养德 俭以修身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十月的秋风带来了收获的欣喜,在这个象征金色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俭日”。在这里,我提议同学们在享受每一次收获所给予我们喜悦的同时,也认真思考如何将勤俭的态度践行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以善待他人的劳动果实。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勤以养德,俭以修身。
“勤俭”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勤劳节俭的民族:上古有神农氏,“遍尝百草”,才有了后世百姓的安乐;春秋有季文子,虽贵为上卿大夫,却住所简陋、穿着布衣、以俭为荣,才有了鲁国的富庶。
即便是在物资丰足的今天,永不凋谢的勤俭之花仍然盛开在九州大地上。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公民,处处可以寻访勤俭节约的动人事迹。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感动中国”的白方礼老爷爷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他常说:“这有什么苦?这馒头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少浪费些么。我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我把钱都攒着,给困难学生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仍被我们所吟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从未丧失“勤俭”的千古美德。
勤俭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它促使你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能不浪费资源。屋子匮乏的时候,勤俭帮助我们度过贫苦;生活富足的时候,勤俭帮助我们创造 更多价值;勤俭是严谨的思维方式,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处理事情的判断和能力,悄无声息的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勤俭更是至高的品德修养。一个勤俭的人,他不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而是把自己的得失与他人,社会的利益相联系,在人类群体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才是勤俭给我们、给社会回馈的最丰厚的礼物。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们的能力或许有限,但是我们应该谨记勤以养德,俭以修身的传统美德,通过身边的一点一滴来培养自己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里,我们都应该记得及时随手关灯、关电脑,对于不使用的家用电器也要及时关闭。另外像废旧报纸、书籍等也可以放到我们班级的爱心箱里;而吃饭时做到吃多少要多少,尽量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洗完手,也要及时关闭水龙头;浴缸里要倒掉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更有营养,淘米的水刷洗碗筷更干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坚持下去,就会像小溪汇聚成河流一样,最终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节约巨大的财富,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公民,也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勤俭之行,始于足下。它是幸福的宏伟蓝图,也是社会义务的担当。勤俭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态度。勤俭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时尚。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努力成为一个勤俭节约,聪慧时尚的优秀公民!
第三篇:青年干部如何修身养德
青年干部如何修身养德
一要宁静致远。当代经济大潮中往往裹挟着贪婪的物质漩涡,越是身处诱惑的环境中越应心静。静下心,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不为身边溜须之言所动,不为鸿毛之功所傲,明心明志,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静下心,才能看清基层疾苦,不为粉饰太平所蒙蔽,不为一缕繁华所遮挡,体察民情,真正将造福百姓做到实处;静下心,才能追随时代的脚步,不为微薄学识所满,不为自身境界所狂,不骄不躁,为实现中国梦、百姓梦、青年梦积蓄力量。
二要精益求精。作为基层干部,尤其是刚刚踏入基层不久的青年干部,既然投身到农村建设这份伟大的事业中,就要扎根基层、读懂基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钻研基层工作,体察村情民意,耐心细致地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村民舒心、让组织放心。用踏遍田间地头的脚步丈量出生命的宽度;用寻访家家户户的记录勘察出人心的厚度。农村文化包罗万象,只有用心精研精读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为形式主义绑架,才能在复杂的工作中不断精干自身、达到不失原则又灵活多变的工作境界。
三要清正廉洁。打铁还需自身硬。惩罚制度固然可让人生畏,但究其根本,只有自身意识清廉、行为清廉才能永葆
队伍的纯洁。身为青年干部,应当树立正确三观,以“三严三实”为标杆,心怀清澈信仰,理明本末始终,辨清是非曲直,担当起“七个新牟平”的伟大事业!
第四篇:修身养德承诺书
修身养德承诺书
若想拥有魅力之唇,必须说亲切的话语。若想拥有可爱之眼,必须在人群中发现美。若想拥有苗条的体形,必须分给饥饿者食物。若想保持稳健的脚步,必须记住你不是独自行走。不仅是事物人也必须日新月异,重新发现,充满活力。谁都不能遭到漠视。当你需要援助之手的时候,必须记住你的胳膊上也有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懂得,你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手用来帮助他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有这一种信念,为帮助了他人而感到幸福,而做到这一切,就需要修身养德。学校的修身养德教育方案为我们明确指出了修身养德的要求,即:文明修身和文化修身,文明修身主要强调我们在教室,宿舍,行为,形象等各个具体方面的修身事宜。文化修身主要是希望我们能达到学校所规定的“七高三低”的目标,“七高三低”主要是指获得学位率高,考级考证率高,上课出勤率高,获奖比率高,学生科研层次高,社会实践效益高,学风建设水平高以及成绩不及格率低,考试违纪率低,旷课迟到早退率低。
现在的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缺点,我们有时喜欢乱写乱画,不顾场所,上课时总有那么一些人的手机铃声时时响起,吃饭时很少有人把餐具送回原处,甚至有少数同学还喜欢插队。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会努力改进,让缺点从自己的身边离开,让优点更快地向我们走来,只要有心,没有什么不可以!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更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的改变,不断的成长。我们在此作出承诺----我们一定会遵守校纪校规,把修身教育方案落到实处,努力做到“七个文明”和“七高三低”,互相督促,感染他人,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一切与修身养德有关的活动,共建和谐美好的校园!
第五篇:领导干部四心方能修身养德
领导干部保持“四心” 方能修身养德
“读书思廉”活动是开展从政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参照和田市关于在全市开展“读书思廉”活动的安排,自己本着提高素质,增强道德修养意识,积极投身到这次活动上来,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题,努力增强廉洁从政,勤政建设的意识,并在转变作风,提高思想觉悟上下功夫,注重以学明志、以学养德,以学促廉的良好风尚。
这次“读书思廉”活动,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不断提高的好机会。读书对每一个人来说机会很多,形式多样,可以自行选择,可读的书也有千种万种。我认为平时读书很多时间是,需要哪种书才去看过。而这次读书活动,我感觉有种读书的压力,叫你去努力找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书,并且加大读书时间来充实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更主要的是磨练一个人的读书意志,叫你读书后怎样做好事业,怎样树立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今天和大家探讨读书的事,虽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很平等的,但读书后的收获却大不一样,市委这次开展的“读书思廉”活动,是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题,其根本目的也是叫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有用人 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加强从政道德修养,始终发扬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认为正确树立好几种心态,谈一点我的认识:即平常心、责任心、进取心、廉洁心。
保持平常心是当前领导干部的基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容易被更多的事物所诱惑。所以说保持一颗平常心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共产党员真正成为“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大公无私,行得直、端得正,那就无所惧怕,反之,当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少,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少数党员干部利欲熏心,为了满足一己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乱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个人利益损公肥私充当 “开路先锋”,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
比如我xxx委所属企业原xx旅客运输公司董事长xx,即后任董事长xx,都是在任主要领导职务期间,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利用手中的大权,私分公司资金,分别受到了党纪处分和行政处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使企业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影响恶劣,教训深刻,是一起典型的党员领导干部放弃世界观改造,背弃党的宗旨,私欲极度膨胀的违纪违法案件,再次给我们党员干部同志敲响了警钟。问题虽然出在了旅客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但其他企业也要引起重视,引以为戒,防微杜渐。所以说要彻底清除这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 件在短期内是难以消除的,一些领域和环节中违纪违法案件呈现易发多发的现象,极少数企业领导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仍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着力解决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始终保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如何做到大公无私,勤洁廉政,不是一件短期行为,而是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怎样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保持注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无论职位的高低,手中的权力有多大,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就是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作为领导干部应深感自己的责任之大,压力之大,努力坚持在日常的工作中克服困难,化压力为动力,切实做到对岗位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手中的权力负责。这次学习的中心目的也是通过“读书思廉”活动,使广大干部党员干部做到警句长鸣,防微杜渐,真正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用在为群众谋取利益上来。
保持进取心是当好领导干部的内在动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在发生着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积极投身到这次“读书思廉” 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始终保持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学习态度,攀登不止,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我认为这样才能成为群众爱戴的干部,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持廉洁心是当好领导干部的根本保证。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怎样才能抵挡住各种物欲的诱惑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正确的人生追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黒白,辨清真伪,看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永葆党员干部的廉洁本色。作为党员干部应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管住自己的头、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把维护党的纪律转变为自己的自律行为,时刻做到警钟常呜,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到重大问题要请示报告,不擅做主张,要顾全大局,不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在深化改革的时候决不打“擦边球”,钻政策的“空子”,不应取的钱财不取,不论手中有权还是无权,无论有监督还是没有人监督,都要言行一致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各项纪律,使自律转化为从政修养的良好风貌。当然,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对于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一种最好的煅炼,树立好平常心态,保持人生本色,通过勤奋学习,自觉实践,修身养德,树立远大目标,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企业服务者要始终做到,格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路,以人为本,多出实招,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坚持原则,不断提高本领,为和田的发展,为企业的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