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6-己三醇小试报告总结
1,2,6-己三醇小试报告总结
第一批:加氢时没有反应进展,推断是因为氢压不够,减压阀有问题,最高只能给到15公斤级压力。
第二批:加氢最终反应液含量88%,蒸馏主含量达到93.3%,收集24克,前馏8克,含量76.7%,釜残较多,推断前馏没切完。反应时间较长,推断磁力搅拌子搅拌力度不够。第三批:加氢反应液达到92.7%,主馏分含量96.8%,9克,前馏含量93.0%,16克,釜残未计量,较多。
第四批:减压阀顶锥出现故障,无法加氢,原料作废。
第五批:反应液含量94.18%,主馏含量98.0%,26克,前馏76.62%,6克,后馏76.58%,3克,釜残17克。
第六批:因减压阀突然发生故障,原料报废。
第七批:原料二次蒸馏,反应液含量93.85%,主馏含量75.43%,25克,前馏49.42%,3.5克,后馏64.10%,4.5克,釜残52.5克,蒸馏时真空度不高,釜温偏高,造成含量不合格。
自4月27号至今,1,2,6-己三醇小试共计做了7批,得出以下的几条注意点:
一.丙烯醛二聚体的蒸馏
1.丙烯醛二聚体必须要蒸馏;
2.蒸馏过程中需去除前馏;
3.蒸馏得到的产品不能长时间放置。
二.水解
1.水解温度严格控制在37℃±2℃;
2.丙烯醛二聚体的滴加速度要适度,不能过快,以防二聚体的聚合,生成白色絮
状固体;
3.滴完保温两小时过程中,通过TLC跟踪,展开剂用乙酸乙酯:石油醚=3:7,水解产物的极性变大,紫外不显色,原料点在硅胶板的上方,当点板无原料点
时,判断水解反应结束。
三.加氢
1.在通氢前,必须要排空,排空后需在0.2-0.4MP的压力下通氢置换2-3次,以
防加氢时,反应液中的雷尼镍自燃;
2.磁力搅拌子选择棒形且与反应釜的大小相配,在釜盖上号后,要注意听釜内磁
力搅拌子是否在正常转动,以防搅拌不够充分,反应过慢;
3.在后处理时,蒸馏脱水后需降温过滤,以防滤渣在下一步蒸馏时,影响反应收
率,增加釜残量的处理。
4.后期蒸馏时,冷凝管改用空气冷凝,以防己三醇在出馏分时,低温下粘稠,不
易流到蒸馏接收瓶内。
第二篇:小试安全评价和三废预处理报告封面
R/09/YF/06
小试安全评价和“三废”预处理报告
产品名称:
报告人姓名:
完成时间: 报告审核人:审核时间:
第三篇:军训总结(己作)
军训总结
——当回忆和痛开成花,也许会更甜
为期五天的军训终于结束了。与其说是身体上的一个煎熬,我觉得更应该是心理上的历练。在痛苦中化茧成蝶。
这几天的训练,我们在军队中常规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训练。稍息、立正、跨立、正步、齐步。起初,每个人都很不习惯的换下自己彰显个性的服饰,换上宽大肥硕的上衣,能装下两个腿的裤子和胳脚的鞋子。随着时间的过去,似乎大家都褪去了身上的傲气,学会了服从命令听指挥。
从五天来的军训日记,我看到了自己的变化,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理解军训的意义了。
第一天在没有空调,没有电脑的房间里。身体能感受到的汗水的粘稠感。对于军训的苦累抱怨,不满。身体上的劳累,让人变得不堪一击。直面这样的苦累,比为最逃离更需要勇气。
第二天的动员大会让我备受刺激。“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是的,这五天的时光就是在挑战我们。我从朋友脸上看到的只有微勾的嘴角,不知道顺流而下的浅色水分流入口中时不时有些甜味。
第三天的拔河比赛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现在这个集体强大的气场。虽然我们在第一场就被秒杀了,但是每个人脸上闷闷不乐的表情证明了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在这场战役力赢得了最大战利品——集体的温馨气氛。蔷薇花不如玫瑰般的华美;没有月季的馥郁。但待她真正开放时,有谁敢说她不是拥有最独特美丽的?每个人都卸下了腼腆,在暗淡的灯光下,每个人的面庞都变得越发清晰。这样的感觉就像是在你淋了一场瓢泼大雨以后,有个人递给你一条大大的热毛巾。
第四天,是每个人骨子里韧劲,为了集体的荣誉可以赴汤蹈火。被新八连的教官教训,站在不远处看着学弟学妹们的表演。身边不少唏嘘声,对,我们死鸭子嘴硬,但我们的确该为自己的班级荣誉而努力了。
第五天,对于汇演的彩排我们都不是很放在心上,相反,我们为了翌日的离别而暗自伤心。离别的感伤是刻在骨头上最刻骨铭心的疼痛,我们不可能永远承受,但终究有人躲不过直面的命运。就像一轮游船在湖面拂过,不是每一片湖水都会激起水花,但总会有那深深浅浅的水痕。我们席地而坐,相谈甚欢。回想着五天来的点点滴滴,心底泛系的星星点点的感动汇成一片汪洋。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不时的来看我们训练,教官训练时挑了树荫。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却时时感觉到对我们这群孩子的关怀备至。
教官很腼腆,内敛,沉稳。起初脸上始终挂着严肃的表情。但不久后,教官就和班里那群活力无限、欢乐永存的男生们打成了一片。那时候,我看到平时不怎么笑的军人居然笑的这么帅气。军人不仅仅只是严肃的不苟言笑,也是有些有肉的存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仅比我们大几岁,他们为了国家,献出自己的青春。每个军人都是最最可爱的。说感谢的话,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只想说:“谢谢”。
军训结束了,但军训中的收获不是过眼云烟,不会随之烟消云散.这是我们用汗水,泪水和欢笑谱写的,是我们高三生活前的闪光点,更是我们永远值得回味和追忆的日子.教官虽然将不在陪伴我们走过剩下的三个秋冬,但是他把军人和气质悄悄地刻进了我们的骨髓,融入了我们的灵魂。它已在我们心中默默地埋下了奋斗的种子,未来,我将看到花开满院。
第四篇:三省乎己
子所谓一日三省乎己之说,第一是要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去做事,要做到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干好本份;第二是要省“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指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要真正做到是忠诚守诺,言而有信;“第三省”叫“传不习乎”。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要经常温习,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修炼自己,使自己的内心不断拓展到一个新的心灵境界。德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德才兼备,德字在前,一个人有了“德”,才会有“信”、才会有“爱”、才会有“勇”,才能有所大成,才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荀子·劝说》)
大凡儒家的说法,为“三省吾身”,为自察反省已过。其方法自古至今,多为应用,效用也非常明显,常有美谈流传下来。
宋朝时候有个赵概,用投豆的办法来检查自己一天的进步和过失。他在书房里放着三个盒子,一个里面放黑豆子,一个里面放黄豆子,一个是空的。每晚睡觉之前,他便打开这三个盒子,回想自己一天的言行。如果做了一件好事或有好的想法,就取一粒黄豆投进空盒;如果做了一件坏事或产生过一个坏念头,就取一粒黑豆投进空盒。
开始时黑豆往往比黄豆多,后来黄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他的修养越来越高。
明朝时候有个袁黄,字了凡,使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的行为,“善则记数,恶则退除”,完成三千件善事则回向一个心愿,非常灵验有效用。这和“三省吾身”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大约古德智慧之人,多能够注意时时观心,事事观心,也因其能“三省吾身”,方得修养心性,成就大德。其修养方法,实为我辈同侪者鉴 评论 | 1 0
2013-07-07 17:37热心网友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智慧点: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得体
第五篇:为己杂谈 三平四不读后感
《为己杂谈》“三平”和“四不”读后感
我们学习《为己杂谈》“三平”和“四不”,谈谈关于为人处世的一些方式方法,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如何去面对处理问题。
一、“三平”是指平常、平凡、平淡
(一)“平常”,我们这里讲的是平常的心态。我们做任何事,平常的心态很重要,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问题,我们应用平常心来对待,摆正心态去面对问题,遇到问题换位思考、冷静处理。
(二)“平凡”就是普普通通,是与伟大相对而言的。人们都崇尚伟大,却少有人关注伟大和平凡的关系,不知道伟大出自平凡,是平凡的事业和工作的积累和升华。一个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大都离不开平凡的劳动和工作。从最不起眼的平凡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就是成功。
总而言之,所有的人要想成功,都要遵从“物从小起”,“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的哲理,从小养成尊重平凡劳动,并努力把平凡小事做好的习惯。这种心理和习惯,是最后取得成功的牢固的基石。
(三)“平淡”也是平凡的意思,但主要是说对人生的态度。
为人处世最难能可贵的是安于平淡、淡泊名利。实际上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然而,恰恰是能做到淡泊名利的人,什么大事都可以做好,都可以做成功。南宋爱国将领、词人辛弃疾和中国杰出的革命家陈云应该是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平淡人生的两个最好的典范。
归纳起来,做人处世能够做到“三平”,就比较容易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坎坷和挫折,容易化解各种矛盾。到头来,也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四不”是指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一)“不自见,故明”。“自见”就是自己的见解,或自逞己见。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自我表现,自以为什么都清楚明白。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更能显明,就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得很清楚,处处自以为是,那么他就到了耳塞目障,什么意见都听不进,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的地步。这个道理并不十分深奥。因为一件事有多个层面、多种角度的情况,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所以,如果闭目塞听,你就会变成一个糊涂人。“不自见”才是明白人。看来,每个人都要养成多
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不自是,故彰。”“自是”就是自以为是。“彰”就是显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弱点是容易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看不起别人。患有这种毛病的人,反而被别人看不起。相反,谦虚谨慎,多一点“自以为非”的人,反而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便夸夸其谈,评头论足。其实,更深刻的东西他看不到。这种作风不仅会导致威信扫地,也会导致事业失败。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失败的人,包括现在很多失败的企业家,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关键问题上,比如在决策问题上自以为是所导致的。克服“自以为是”的缺点,就是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多听听反对的、批评的意见,这样,最后决策或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完善,效果也更好。
(三)“不自伐,故有功。”“自伐”就是自己表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因为做了一点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表扬自己,自己炫耀功劳,这种态度让人讨厌。结果是功劳反而被自己的态度冲淡了。相反,不喜欢邀功请赏的人,往往是有口皆碑,美名远扬。患有“自伐”毛病的人也很普遍,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少人有这种毛病。做了一点事,有了一点成绩,生怕别人不知道,尽量在别人面前炫耀。其实,世界大得很,日子长得很,事情多的很,就是做出了一点成绩,也应一如既往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这样,最后取得的成绩、成就会更大,才真的是有功劳。
(四)“不自矜,故长。”“矜”是自尊、自大,自我夸耀。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要过分自尊自大。自尊自大、自我炫耀的人永远不会进步,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增长知识和才干。
有的人太爱面子,自尊心太重,致使有些事不愿、也不敢去做。自尊心太强的人,升上去容易,降下来就难。能上不能下,就意味着这个人做事的动机不纯正,有私心。这样的人,人家往往不敢放心使用。能上能下的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能上能下的人,公司无论交给他什么事都能很好地去做,大家就会喜欢你、认可你,会尊重你。一个人如果持有高高在上的心态,大家就会讨厌你;相反,如果有朝一日你身处高位,却能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别人,遇到艰苦困难的事也能身先士卒,认真去做,大家就会更喜欢你。
总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个人唯有做到了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令人信服的人。至时,才不会有人对你红眼。
所以,“四不”是我们每位领导干部,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该养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