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1 - 译文Abraham Lincoln, Part 6
THE MAKING OF A NATION #101-Abraham Lincoln, Part 6译文 林肯任命保卫华盛顿的将军
1861年7月,北方联邦部队跟南方的邦联部队在距离华盛顿不到50公里处的马纳萨斯打响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第一战,又称布尔溪战役。北方部队英勇作战,但是南方邦联两股力量联手,击退了北方的进攻。
北方本以为布尔溪战役会赢,他们觉得,如果一上来就打个大胜仗的话,南方邦联就会立即土崩瓦解。布尔溪一役战败后,北方开始担心南方会夺取首都华盛顿,所以需要迅速训练士兵。
林肯总统把这一重担交给了年仅34岁的麦克莱伦将军。麦克莱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保卫华盛顿的安全,二是组建军队,对维吉尼亚的敌军发动攻击。麦克莱伦立即行动,在华盛顿周围布署了数千人的兵力,并建造了48个堡垒。
这些措施全部到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更多的行动。麦克莱伦告诉妻子说,“我要按部就班地培养一支百战百胜的队伍,一旦我觉得这支部队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了,我就要迫使南方叛军跟我们一决胜负。”
麦克莱伦为迟迟按兵不动提出各种借口,给林肯带来了不少麻烦。公众舆论、媒体、和政客都要求麦克莱伦采取行动,他们希望打赢这场战争,而且最好马上就赢。
麦克莱伦率领的波托马克军团是北方联邦最强大的一支部队,但并非唯一的部队。北方的其它部队在美国西部跟邦联兵力作战。与此同时,南方邦联部队已经北上,从田纳西进入南北交界处的肯塔基,他们在肯塔基南部建立了堡垒等防御据点,并尽量切断铁路和河流的运输线。
他们的任务是防止北方联邦部队穿过肯塔基,入侵南部地区。当地的北方联邦指挥官之一是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格兰特曾在陆军服役20年,参加过美国跟墨西哥的战争,而且还因为勇敢善战而受到表彰。
战争结束后,格兰特被调到一个远离妻子孩子的营地,格兰特很不满意远离家人的生活,也不希望做一个和平时期的军官,因此开始酗酒,还经常惹麻烦。1854年,他被要求退役。
南北战争打响后,格兰特在伊利诺伊组织了一支无偿服役的志愿军,在一个国会议员的帮助下,格兰特摇身一变,成了将军。北方联邦部队的其它将领都很了解格兰特,大家对格兰特的能力缺乏信心,觉得他肯定会一败涂地。
然而,格兰特对自己和手下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能迫使南方邦联士兵退出肯塔基和田纳西,这样他就可以长驱直入,南下密西西比了。不过,田纳西境内靠近肯塔基边界的两座南方邦联的堡垒,挡住了格兰特的去路。
北方联邦海军炮舰攻占了其中之一--田纳西河沿岸的亨利军事城堡,这个城堡防守松懈,格兰特 率领部下赶到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另外一个城堡是不远处的坎伯兰河沿岸的道尔逊军事城堡。
这个城堡比较坚固,有两万人把守。格兰特包围城堡后,让海军炮舰轰炸,战斗足足持续了好几天。南方邦联士兵一度试图突围,他们冲破北方联邦部队的封锁圈后开始撤退,谁知指挥官突然变卦,觉得不能这样做,下令士兵撤回城堡。这样一来,南方邦联部队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指挥官传信给格兰特,问他投降有什么条件?格兰特回答很简单,“无条件立即投降就是唯一的条件。”
格兰特将军不仅占领了道尔逊军事城堡,还抓住了1万4千名俘虏。这是南北战争开始以来,北方联邦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格兰特将军成了英雄,报纸称他是“无条件投降格兰特”。
道尔逊城堡失守后,南方邦联部队退出田纳西,向南撤退,在密西西比的科林斯重新集结。南方将领希望建立一支雄厚大军,拦住格兰特的进攻。不过,他们的动作一定要快,因为格兰特已经率领4万大军直奔科林斯而来,另外,唐·布尔率领3万5千人还要在沿途跟格兰特会师。
格兰特率先抵达会师地点,在距离科林斯30公里处一个叫夏洛教堂的议事大厅等候布尔。与此同时,南方邦联部队指挥官艾伯特·约翰逊也在等待。约翰逊手下有4万多人,跟格兰特的兵力差不多,他还有另外2万援兵。约翰逊得知格兰特就在附近后,决定不再等待,立即进攻。
约翰逊的行动打了北方联邦部队一个措手不及。北方部队指挥官觉得约翰逊的兵力不够强大,不相信约翰逊已经出动。北方部队没有建立任何防守工事,结果战斗打响时,他们完全没有防备和保护。
夏洛一战是南北战争最血腥的一场战役,战斗不只一场,而是很多场。战线拉得很长,交战双方要么远距离对射,要么近距离肉搏,很快就死伤遍地,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
起初,南方邦联士兵迫使格兰特的部队后撤,只要再冲破一道防线,胜利就属于他们了。但是战斗过程中,约翰逊将军腿部受伤,子弹穿透动脉,医护人员赶到前,就因流血过多不幸身亡了。南方邦联部队夏洛一战胜利的希望因此烟消云散。
第二天战斗重新打响前,布尔将军援兵已到,南方邦联部队后撤,北方联邦部队没有再乘胜追击。夏洛战役让美国南北方的人都意识到了战争的恐怖。夏洛一词就等同于死亡和毁灭。
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有多达10万人参加的战斗,也让美国人第一次真正尝到了现代战争的血腥。参加过夏洛战役的一个士兵说,“太惊人、太可怕了。我希望上帝不要再让我看到这样的事情。”
北方联邦部队赢得了夏洛战役,但是也为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达1万3千名联邦士兵伤亡或是下落不明,南方邦联部队也有1万多人伤亡。
胜利的消息传来,北方一片欢腾,但是当民众得知伤亡如此惨重后,喜悦立即变为了愤怒。大家觉得这都是格兰特的错,要林肯解除他的职务。林肯对自己的两员大将麦克莱伦和格兰特左右权衡。
这两个人截然不同。麦克莱伦组织了军队,但是按兵不动。格兰特也组织了军队,并立即投入战斗。林肯提到格兰特时说,“我不能没有这个人。他是斗士。”
第二篇:#096 - 译文Abraham Lincoln, Part 1
THE MAKING OF A NATION #96-Abraham Lincoln, Part 1译文 林肯任命新内阁
截止到1861年2月1号,南方先后已经有七个州退出联邦。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共和国,取名美国南方邦联。南方这些州之所以决定退出联邦,是因为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南方人相信,林肯一定会支持修改宪法,全面取缔奴隶制度。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岌岌可危。
当选总统林肯离开家乡伊利诺伊,坐火车前往华盛顿走马上任。他沿途多次发表讲话。快到华盛顿的时候,林肯听到消息,说有暴民准备袭击他坐的列车,林肯被迫秘密走完了剩下的旅程。
就职典礼九天前,林肯抵达华盛顿。那是一段繁忙的日子。林肯要跟很多人谈话,包括一些参加和平大会的代表。这次和平大会,除了退出联邦的各州外,都派了代表参加。代表们要求林肯支持蓄奴,不要因为奴隶问题而发动战争。
林肯只保证,他会忠实执行作为美国总统应尽的责任,捍卫美国宪法。林肯等待宣誓就职期间,挑选了内阁成员。他希望共和党内部的所有派系在内阁里都有代表。林肯觉得,这么做能让共和党团结一致,帮助他渡过日后的难关。
loc.gov 林肯(左四)与他的内阁成员林肯选择威廉·西沃德担任国务卿,选择萨蒙·蔡斯担任财政部长,选择吉迪恩·韦尔斯担任海军部长,选择布莱尔担任邮政总局局长。西沃德不喜欢其他三个人,表示没法跟他们共事。林肯表示,如果西沃德不愿意当国务卿,可以担任美国驻英大使。西沃德最后还是同意加入内阁。
3月4号总统就职。当选总统林肯跟即将卸任的总统布坎南一起坐马车参加就职典礼。布坎南告诉林肯说,如果你就职的心情跟我离任的心情一样愉快的话,那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就职典礼在国会大厦外举行。宣誓前,林肯发表就职演说。林肯的就职演说经过了精心准备,他希望说明自己在奴隶和脱离联邦这两大问题上的立场,因为这些是造成国家分裂、走向内战的问题。
林肯说:“南方各州的人民似乎担心,共和党政府上任,会让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平静和个人安全受到威胁。这种担心是毫无根据的。事实恰恰相反,证据就摆在那里,我发表的所有讲话里都有,大家可以随便去看。”
林肯说:“我在其中一次讲话中曾经说过,我根本不打算直接或是间接地插手现存的蓄奴制度,我觉得,根据法律,我无权这样做,也不想这样做。我的这一立场没有变。这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居民的财产、和平与安全都不会因为政府换届而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
林肯指出,自从72年前美国建国第一位总统宣誓就职以来,已经有15位总统带领这个国家成功地走过了风风雨雨。他说,“我即将在目前的艰难条件下就任美国总统。以前,退出联邦的威胁只是说说而已,但如今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上”。
他说,“我认为,根据宪法和法律,各州间形成的联盟是永恒的,联邦自身的历史就可以证明这一 点。美国联邦的历史比宪法还要久远,早在1774年就已经根据《联盟条例》出现了,后来又根据1776年的《独立宣言》得到延续”。
林肯还说,“1778年的《联邦条例》使联邦进一步得到巩固,直到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完美的联邦’。”
他说,“我因此相信,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并未分裂。我要执行宪法给我的命令,确保联邦法律得到所有州的遵守,要做到这一点,无须流血和暴力,除非有人将流血和暴力强加给联邦政府。”
林肯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权力,我要掌握、控制、占有一切属于联邦政府的财产和领地,并收取税赋。但是除了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外,政府不会入侵任何地方,或是对任何人使用暴力。”
林肯还重申了他在竞选期间发表的一些声明,解释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分歧。他说,我们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地区认为奴隶制度是正确的,应该推广,另一部分地区认为奴隶制度是错误的,不应该推广,这是唯一的重大分歧。
林肯承认,即使这一分歧能够得到和平解决,还是会有人希望看到联邦解体。他说,他的话不是说给这些人听的,而是说给那些真正热爱联邦的人听的。他说,“从 地缘角度出发,我们不能分裂,不能各自搬走,在中间修建一面无法逾越的墙壁。夫妻可以离异,可以互不往来,但是我们国家的不同地区不能这样做。他们必须彼 此面对,不管是和睦还是敌对,都要继续来往下去。”
林肯反问:“分裂能让双方的关系得到改善吗?陌生人谈判达成协议比朋友协商制定法律要容易吗?陌生人间协议的落实要比朋友间法律的落实更轻而易举吗?”林肯说,“同胞们,让我们所有人都冷静地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多用一点时间去充分考虑一下是不会有重大损失的。”
林肯还说,“内战的决定权在你们这些对现状不满的同胞手里,不在我手里。政府是不会向你们发起攻击的。如果你们不主动出击,就不会发生冲突。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不能成为敌人,我们之间爱的纽带虽然可能受到感情的伤害,但是绝不会切断。”
林肯随即把手放在圣经上,并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领诵下,宣誓就职,成为美国新总统。林肯刚刚走马上任,就要解决一场棘手的危机,决定如何处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附近联邦政府所属的萨姆特堡。
萨姆特堡被南方炮兵包围,南方炮舰守卫着港口。萨姆特城堡里驻扎的联邦部队口粮越来越少,但是任何向萨姆特堡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行动都会被看成是战争行为,意味着内战的爆发。
第三篇:译文
1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还是智慧的,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却不肯读书学习。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13.孙泰轶事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品德很有古代圣贤的风范。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14.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磷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15.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16.钱太守断鹅
宗年号之间,钱若赓在临江当太守,有许多突出的政绩。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去别的地方。回来后乡下人想要回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衙门钱若赓起诉。钱若赓命令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给它们笔和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到惊讶的。一段饭时间,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那人回答说:“没有。”不一会钱若赓出来,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太守说:“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青色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低头认了罪。17.博学之 审问之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18.杀身成仁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19.弃书捐剑
项羽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羽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不足啊。20.陆游家训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21.病痞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将假货卖掉。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
22.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等到他长大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23.昔有长者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24.岳飞二三事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主上到了很迟的时候还(忧新天下)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迟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戒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在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在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25.和尚敬茶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第四篇: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第六届中日校长论坛”开幕致辞
国と国とが相互理解を一層深める上で、人々の往来と交流はきわめて重要であり、同じアジアの隣国同士である日本と中国は、古来より、社会、経済面も含め、交流を積み重ねてきました。中でも、国の発展の基礎となる大学間の交流は重要であり、社会貢献と国境を越えた大学連携の強化が求められる中、日本と中国の大学等間の交流協定数は2,565を数え、日本の大学にとって最大の協定相手国は中国であるなど、日本の大学間において、強固な交流関係が構築されております。
要进一步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同处亚洲的邻国——日本与中国,自古以来,在社会与经济等方面就积累了丰富的交流经验。其中,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大学间的交流极为重要。在寻求社会贡献与加强国际大学间合作的趋势下,日本与中国的大学间交流协议数超过了2565项。对日本大学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合作国,日中两国大学间已经构建了稳固的交流关系。//5个句子
このような中、本日「第六回日中学長会議」が開催されることは、両国の大学が互いの知識や経験を共有し、切磋琢磨してそれぞれの大学教育改革を一層推進していく観点から極めて有益であり、ひいては両国の今後の発展の基盤を更に強固なものにするとともに、国際的な高等教育の発展に寄与するものと期待されます。
在此背景下,今日“第六届日中校长论坛”的举办,有益于两国大学间知识、经验的共享与切磋,进一步促进各自大学的教育改革。我们期待在进一步巩固两国今后发展基础的同时,也能为国际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1=2个句子
急速なグローバル化が進展する中、学生や教員の国境を越えた流動性はますます高まっており、例えば欧洲におけるエラスムス計画やボロー二ャ*プロセスにみられるように、各国の大学間における成績評価や単位認定について、共通の指標に基づいた交流を行うとともに、さらには大学の評価についても、出来る限り共通化を目指す動きが見られるところです。
在急速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学生与教员的跨国流动性不断提高。比如从欧洲的ERASMUS计划及博洛尼亚进程来看,各国大学在成绩评定及学分认定方面,采用了共同的标准。在大学评估方面,也呈现出努力实现通用标准的趋势。//1=3个句子(1、“Erasmus Mundus” 项目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支持高质量的欧洲研究生课程(“Erasmus Mundus”研究生课程),每一课程都是由欧洲几所大学联合经营,并能把欧洲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以便使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Erasmus Mundus”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2、1999年6月,欧洲29个国家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们在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共同签署了旨在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的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启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宣言提出的原则和目标,宣言签署国教育部长又相继在布拉格和柏林召开了两次峰会,评估宣言目标执行进展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欧洲有关高等教育组织也分别举行了一系列研讨会议,为部长会议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各签字国纷纷依据宣言精神对本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所有这些指向宣言目标的活动被称之为“博洛尼亚进程”。)
このような中、我が国としても、日本と海外の大学において、共通の成績評価や単位認定を行うことを念頭に、大学間交流を進めていきたいと考えています。先般開催された日中韓首脳会議においても、三国の首脳間において大学間交流を促進することが合意され、質の高い交流を行うために日中韓による有識者会議の設置や、アジア大学間交流を強化するために国際会議の共催を検討することとされたところです。
我们也期望,在日本和海外大学之间,实行共同的成绩评定及学分认定标准,以促进大学间的交流。在先前召开的日中韩首脑会议中,三国领导人就大学间的交流达成了共识,就设立为促进高层次交流的日中韩人才会议,及共同举办强化亚洲大学间交流的国际会议等事宜进行了探讨。//2=2个句子
我が国としては、これらの取組を通じて、現在各国の大学において、豊かな教養と深い 専門的知識を備えた有為な人材を養成するとともに、優れた研究により「知」の創造と発展を図り、産学官連携などを通じて、その人的*物的な「知」の集積を活用し、社会に貢献するなど、グローバルな大学間の競争が増している中、アジア各国、とりわけ日本と中国の大学が、国際的な大学社会において一定の地位を確保していくことに結びつくものと考えております。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合作,在如今的各国大学之中,培养具有丰富修养与深厚知识底蕴的有为人才。同时,通过高水平的研究,谋求“知识”的创造与发展。通过经济界、学术界与政府的相互合作,充分应用人与物的知识力量,以造福社会。在全球大学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确保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大学,在国际化大学社会中占有一席之位。//1=4个句子
最後に、今回の会議における議論を踏まえ、今後、日中両国のそれぞれの大学間において協力関係が一層醸成されることを強く期待いたしますとともに、日中両国の高等教育の更なる充実*発展、相互の友好*信頼関係の強化を祈念して、私のメッセージといたします。
最后,我真诚期待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能进一步加深日中两国大学间的合作关系,祝愿日中两国的高等教育能更加充实与发展、两国间的友好信赖关系能更加稳固。谢谢大家!//1=2个句子
第五篇:译文
译文
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了解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mí)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百步穿杨),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很难说了!’” 编辑本段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翻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若欲闻射道乎?
翻译: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 编辑本段重点字词 1.于:向。
2.若:即为“你”。
3.道:道理。
4.之:代“禽”。5.使:让。6.引:拉。
7.田:同“畋”,打猎。
8.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9.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10.起:赶起。11.发:跑出来。12.交:交错。
13.鹄(hú):天鹅。
14.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15.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16.(臣之)射:射箭时。17.置:放。
18.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19.垂云:低垂下来的云。20.如使:假如。21.焉:于之。22.必:一定做到。23.注:放置。
编辑本段道理(感想)
1.就一个人来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在纷繁的世界,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2.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就人性来说,贪心是很大的弱点,在纷繁的世界,常常因为弄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使自己迷失的。就客观来说,有所得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最终可能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知足常乐,达观的人,不奢望得到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觉得该做的,得到的却会很多很多!
3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