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州运用 强化车间运行主体作用 努力打造成段放心车间
强化车间运行主体作用 努力打造成段放心车间
德州运用车间 侯东方
在段暑期运输安全工作会议上,段领导提出了“一个核心、三个主体”的新观点,是为了贯彻落实部局指示精神,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和转换经营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我段的整体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全方位地融入到铁路改革中去,对车间做好当前安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对如何发挥车间的运行主体作用这一新的管理理念,使车间的管理职能更加完善,安全生产更有保障,能动作用更加突出。为此,在认真学习菅段长和张书记的工作报告后,结合德州车间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领会运行主体内涵,明确车间工作目标。什么是车间运行主体,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按照菅段长讲,就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简而言之,就是要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我们德州运用车间位于北京局和济南局的交口处,远离段本部所在,各项工作在段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以务实的精神,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精益管理、科学管理理念,强调发挥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车间职工年龄严重老化,五十岁以上职工约占三分之二,创新意识和接受能力要差一些,虽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上却更为清楚,更为理性,但因体力下降、疾病增多等客观原因,简化作业现象和作业中突发疾病的情况随时发生。所以,我
们在弄清楚了运行主体的内涵和对象之后,结合车间实际,为下一步工作定下了基调: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强化车间运行主体作用,夯实基础,精益管理,落实人身安全卡控,提高检修车质量,努力打造成段放心车间,最终争创局优。这也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工作目标。
二、强化班子领导合力,形成独立作战能力。车间工作的好与坏,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车间班子有没有合力。总支与行政之间的配合,不单单是分管内容上的配合,更在于思维方式、理解角度、做事原则上的互补。强化班子会和干部履责的职能作用,在学习讨论中增强党政之间、正职与副职之间、党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使车间的整体工作稳步向前迈进。车间远离段部,地处北京局和济南局交界口,“稳”字,是我们工作的特色,稳中求胜是我们的管理法宝。我们夯实基础,细化管理,提高职工素质,一步一步的落实检修工艺和作业指导书,提升了车间管理,提高了修车质量,两年来,站修检修的临辅车无一件不良反应,列检作业的列车无一列停甩,事故组处理的沿线报闸、热轴等事故车无一问题反馈。工作成效其实就取决于能不能不走样地执行上级的要求,能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能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稳定有序。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的创新意识与段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要立足车间的现实,处处以安全为重,以安全大检查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车间存在的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按照段段党委下发的文件精神、科室的管理要求,一步一步 2 的抓落实,稳稳当当的有序运行,踏踏实实的用心做事,发挥了车间班子的合力作用,形成独立作战能力,确保南大门一事不出,不给领导添麻烦,添乱子。这就是我们下半年的基本思路。
三、提高安全管理认识,狠抓检修车质量。
“想事、谋事、干事、成事。”这是对我们的具体要求。怎样把这个要求落实好,成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手段,需要我们认真的思索。反思所走过的路,我们始终认为安全是工作的第一目标。通过职工大会、党员大会、管理人员专题会等各种形式,宣讲“7.23”事故深刻教训,给国家和铁路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力强调安全的绝对重要性。只有保证了安全才有效益,只有保证了安全才有生存的出路。对于德州这个远离段本部的车间,提高安全认识,落实安全规章和工艺尤为关键。在此基础上,我们狠抓质量和效益。站修作业场每月修复的临修车三百五六十辆,而且处理的破损车从去年至今年的六月份一直名列全段第一,多次受到段的通报表扬。我们不看表扬,不看成绩,认真查找修车中存在的安全上的问题,重视修车质量的控制,下半年提出了消除A类故障、杜绝主要部位的漏检漏修的修车目标。在临修车比较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强调“重任务更要重质量,牺牲质量的任务坚决不可取。”在这种保质量也就是保安全的思路指导下,职工放弃双休日,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修车任务。
四、找准车间问题根源,把握运行主体方向
强化车间运行主体作用,就是要找准车间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根源,提炼现有的制度办法,用规范化安全管理、常态化关键控制、显性化绩效考核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效运行。7月份菅段长代表段领导班子对车间进行了诊断督导,提出的车间存在问题,这和车间自查的问题完全相符,一是人均受牌率高,二是典型故障发现率低,三是管理标准低,特色工作少。为此车间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车间充分利用奖励机制引导调动职工发现故障、防止故障的积极性。一是完善管理办法。修改和完善车间的《发现故障防止事故奖励办法》,对发现A、B、C类故障受段奖励的人员按段奖励金额的相应比例追加奖励,促进职工整体故障发现率的提高,同时设立首发故障奖励基金,用于首发故障的奖励。二是开展故障竞赛评比活动。以各班组发现的故障做为主要考评依据之一,每月对各班组进行排队,奖优罚劣,促进班组整体工作的提高。三是每月对班组发现典型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查找故障发生的几率、频次,指导现场重点掌握,引导有重点的进行检查,促使典型故障的发现。四是加强与上级主管科室和兄弟车间的联系,积极摸索提高典型故障发现率的方法。
2、落实人身安全禁令,减少职工“两违两漏”。一是以开展党员 “五带头、一确保”活动为重点,以落实现场安全卡控措施为关键,引导党员把先进性体现本职岗位上,在围歼“两违两漏”问题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职工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 4
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职工遵章守纪。二利用安管系统指导安全检查。要切实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问题意识、敏感意识,加大对现场安全的检查监控力度,利用安管系统及时发现影响安全、质量的问题。对发生的严重“两违两漏”问题,要坚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查处,以儆效尤,同时,要注意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职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遏制“两违两漏”问题滋生蔓延。三要要大力营造“违章违纪可耻,遵章守纪光荣”的氛围。通过编发宣讲提纲,印制宣传手册,层层开展主题宣讲,设立光荣榜、曝光台、忧患角等形式,营造自觉抵制“两违”、确保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3、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息息相关,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实用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车间运行的主体作用,就在于凝聚力量,发挥工作的主动性,保证安全上一事不出,努力打造成段放心车间。
2011年8月7日
(作者:德州运用车间总支书记 侯东方 电话:02144274)
第二篇:车辆段运用车间见习总结
见习总结
时间如光速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不知不觉第一个见习的地方——达州运用车间,已经见习结束。我从一个懵懂,迷茫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好学,勤奋的铁路职工,也渐渐适应了单位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环境。在这短短的1个月以来,我不断的努力学习,带着虚心学习的心态,不懂就问,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的融入车辆段这个大家庭中,较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下一步的见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要感谢见习期中杨洪主任和彭春副主任对我的关怀与照顾,我才能顺利的学习和掌握运用车间的工作流程和目的。
重庆西车辆段达州运用车间。这里是我的第一个见习的地方,因为从事的工作时间很短,而且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能力差距很大,加上自身的素质不高和对整个车间的业务水平不了解,所以一开始我就端正态度,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积极努力向师傅请教和同事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期基本了解了运用车间的主要工作内容等。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装备。铁路货车运用维修管理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铁路货车运用维修管理工作,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快车辆周转,完成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为适应铁路运输发展和货车技术进步,统一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规范运用维修管理,特制定本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主要包括货物列车的技术检查和维修,扣留定检到期车、过期车以及需要摘车施修的技术状态不良车。对货物列车进行红外线轴温探测、列车质量监控和定检车质量监督,反馈质量保证期内的货车质量问题。开展爱护铁路车辆工作,对货物装前卸后、翻车机翻前卸后及出入解冻库解冻的车辆进行技术检查。进行爱车宣传、检查和监督。利用车号地面识别设备(以下简称AEI)的列检所复示终端,检查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企业自备铁路货车(以下简称自备车)过轨技术检查;进入国有铁路运营的地方、合资铁路及国际联运货物列车车辆的技术交接;对地方、合资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的安全、质量、技术管理等。车辆备用及解备的技术检查。有关车辆新技术考验的运用工作;军运列车、专运列车和货物装载超限车辆的检查及列车添乘等工作。
在现场作业实习期间了解咯车辆基本构成:轮对是转向架主要部件之一,是最终承载受车辆的载重与自重,并以其在钢轨上滚动完成车辆的运行,其整个工作运作是从转向架的分解到轮对班组这边,对轮对的录入(录入标识牌),初次外观检查,进行自动检测外部尺寸(踏面、轮缘、内轮辋、轴承),用电动扳手拆前后端盖并且系上拆下后的标识牌,(如果当中轴承有问题的需要把轴承也拆下),对轮对进行清洗并检测是否需要进行旋修,荧光磁粉探伤(通磁形成磁场线圈是否完整并用紫外光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再进行全机器超声波探伤(探角度54.4°、45°超声波的回波是否完整,材质是否有变化,检查A伤、轮座内、轮座外、左穿透、右穿透),还需要进行人工超声波手探(只探全穿透,卸荷槽),装前后端盖和标识牌(装卸了轴承的轮对,并检测、磨合轴承,注:其间有专门的轴承清洗检测探伤间),然后接着送去转向架组组装,探伤组的工作还要对制动梁、交叉杆的探伤、车钩、圆销、扁销、钩尾销的探伤、摇枕及侧架的探伤。
转向架班组,转向架是车辆的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形装置,承受着车体的自重和载重,并由机车牵引行驶在钢轨上,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运行平稳性,来确保安全运行和旅客的舒适性要求。来到台车班组,看到一辆辆台车被行吊过来,常用的转向架型号(转8A、转8B、转8AB、K2、K4、K5、K6)经过师傅们一步步的分解,整个转向架的结构:固定杠杆、侧架、横跨梁、中(下)拉杆、下旁承、下心盘、移动杠杆、承载鞍、斜锲、枕弹簧托板、摇枕弹簧、摇枕、轮对、闸瓦、制动梁。
钩缓组,即车钩缓冲装置,其作用是将机车与车辆或车辆与车辆之间互相连接、传递纵向牵引力及缓和列车运行中冲击力等作用性能的装置。要求具有强度大、摘挂方便、缓冲性能良好的特点。班组的工作主要是对车钩的分解,检测并且探伤,车钩类型一般为:16型、17型、13B型、13A型、13号车钩。车钩的缓冲装置由缓冲器、车钩、钩尾框、钩尾销、从板构成。其中车钩又由钩舌、衬套(上、下)、钩舌销、钩舌推铁、上锁销组成、钩锁及其钩体组成。现车钩缓组还包括车体的架落、检查上旁承是否有裂纹,是否完好,落车后检查上下旁承的游间(采用卡规测量),调整钩提杆的横动量(左右30-50mm),钩提链的松余量45—55mm,并且测量车钩的高度870—890mm。制动组:制动装置,是车辆上起制动作用的零部件所组成的一整套机构,主要作用是保证高速运行中的列车能按需要实现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实现停车,以确保行车安全。铁路货车分为了外制动和内制动,作为铁路货车最重要的部分,对其的要求也是严格,苛刻的。其中的外制动部分为制动缸、加速缓解风缸)、副风缸、降压缸、制动阀、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远芯集尘器、主管及各个支管构成(部分货车还装有脱轨制动装置)。其中常用制动缸的型号为254,其副风缸的容量为40L、制动缸305其副风缸的容量为50L、制动缸356其副风缸的容量为60L(以其直径为代号)。制动阀的型号为120—1,、120G、GK、103。传感阀分为TWG-
1、KZW-A、KZW-4GAB型号。加速缓解风缸为11L,降压风缸为17L。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青葱校园里学到的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作为在铁路实习的一名员工,我得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这让我有机会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起来!通过在铁路上第一阶段的见习,让我更加清楚的明白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我也深深的认识到,对于刚刚踏入社会,走进铁路基层的我,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技能上不够成熟的我还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积累;经验不足的我还需要时间去磨砺和沉淀。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我,我一定会做到勤奋好问,多学多做多思考,多听取师傅们的意见!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一定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各项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为下一阶段的见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结人:
2012年08月30日
第三篇:锤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工作作风把车间运行主体作用落到实处的思考
锤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工作作风
把车间运行主体作用落到实处的思考
一、积极锤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工作作风的几点做法 年初,根据段《关于推进精益管理强化关键控制确保安全生产的决定》(丰辆安„2011‟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们车间处于石德和京沪线交汇,把守着段南大门的特殊地理位臵,制定了2011年工作细化方案和推进计划,并在执行中加强检查,严格督促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认真贯彻落实段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外,紧密结合车间实际,积极锤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向前发展。
(一)、想事
车间现有干部职工共计139(年初151人,退休2人,6月转岗10人)人,其中干部6人(含见习大学生1人),有量化考核的管理工人1人(3月1日新调入)。列检作业场现有98人,其中50岁以上59人,50-40岁间34人(含4名女同志),40岁以下仅5人,平均年龄49.2岁;站修作业场现有34人(含进劳动调剂站1人),其中50岁以上17人,50-40岁16人,30岁1人,平均年龄49.6岁,人员老化现象较为突出。怎样带领这支队伍深入贯彻落实好“强力推进精益管理年”要求,发挥好车间运行主体的作用,确保实现人身行车双安全、职工队伍稳定,把好段的南大门,“争创路局优秀标准化运用车间”是我们这届领导班子在历经一年磨合后的共同所想和奋斗目标。
(二)、谋事
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党政工团-1-
齐努力,共同谋划落实措施,使全体干部职工都清楚地掌握“精益是工作核心、精心是工作态度、精细是工作过程、精确是工作标准、精品是工作质量”。用这些新的思想观念指引我们的各项工作,共同谋划怎样发挥这支老龄队伍的战斗力,怎样更好地发挥车间所处特殊地理位臵的作用,实现“路局优秀标准化运用车间”的奋斗目标,从而为全段的发展贡献力量,是我们的共识。
(三)、干事
牢固树立 “没有不合格的职工、只有不合格的干部”、“职工没做到是因为干部没管好”的思想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干事,以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的支持,展现车间“团结、拼搏、务实、一流”的工作作风,从而在源头上把住安全生产关。
1、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教育引导车间干部及各级管理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现场解决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除夕夜车间正职迎接职工上班,班中送上水饺、水果、干果等,给职工拜年;节假日,坚持到各待检室与职工见面,沟通交流;待检室桌椅、电扇、空调等设备损坏,及时组织修复;现场更换完轨枕,主动联系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清理,主动为各更衣室配臵晾衣架等。特别是结合各级管理人员直接面对职工,教育引导更要做好“服务”工作,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如取暖费报销、医疗报销、公积金支取等,严格要求要耐心细致的为职工讲解所需手续,在政策范围内力求尽快上报解决,不符合政策范围的,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不得粗暴对待每名职工,一旦发现严肃处理,直至调离工作岗位,务求让职工真正感受到车间的温暖。
2、结合车间职工年龄偏大,婚丧嫁娶事宜较多的实际,由工会组织威信高、阅历丰富的职工成立“红白理事会”,利用休班休息时间帮助职工处理家中事宜及各类突发事件,车间干部没有特殊事情一律到场祝贺或吊唁,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稳定职工队伍。职工戏称车间有两套班子,一是车间行政班子,二是车间民间班子,两套班子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
3、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奖金分配问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制度的执行。成立车间分配小组,适时修订“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并监督贯彻执行。严格落实段的分配制度,干部职工严格分开清算,不得占用职工一分钱,对班组的分配严格进行把关,并监督在班组内张榜公布;严格规范各种单项奖励和各种津贴、补贴、加班工资及日常工资的分配制度,保证职工的任何正当利益不受侵害。
4、“4.25”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段出台了人身安全禁令,明确要求进入现场不能携带手机,考虑职工年龄大,家庭突发事件较多的实际,特联合写了《致全体干部职工家属的一封信》,详细介绍了“4.25”事故发生的原因、后果及制定的措施办法,并公开值班室电话,方便职工家中突发事件的联系,赢得了职工及家属的支持,形成了保安全的共识。
5、为把段节支降耗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各耗能处所的检查,并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群策群力,共同发展。在检查中发现4个待检室在取暖季节过后使用的燃煤土炉,不但浪费现象严重,而且污染环境,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通过实地调研和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积极和段工会联系,争得支持,在6月份全部取消了4个各待检室的燃煤土炉改为电磁炉,此举不但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而且美化了工作
环境,职工满意度提高。
6、车间成立后,救援管辖范围由原来的单一京沪线泊头站下行出站信号机(77.29km),扩展到石德线龙华站下行出站信号机(29.29km),虽然增加了不到30km的救援管辖范围,但石德方向解除保留列车和沿途处理车辆故障较多。截止6月30日沿途解除保留列车共计87列,其中石德线为60列,沿途处理故障6件,也全为石德线热轴故障甩车,职工不免有不满情绪滋生,车间加强大局意识教育,加强日常练兵,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职工情绪也趋向平和,切实发挥了南大门的作用。
7、典型故障发现率是争创局优的重要条件之一。车间充分利用奖励机制引导调动职工发现故障、防止故障的积极性,一是完善管理办法。修改和完善车间的《发现故障防止事故奖励办法》,对发现A、B、C类故障受段奖励的人员按段奖励金额的相应比例追加奖励,促进职工整体故障发现率的提高,同时设立首发故障奖励基金,用于首发故障的奖励。二是开展故障竞赛评比活动。以各班组发现的故障做为主要考评依据之一,每月对各班组进行排队,奖优罚劣,促进班组整体工作的提高。三是每月对班组发现典型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查找故障发生的几率、频次,指导现场重点掌握,引导有重点的进行检查,促使典型故障的发现。四是加强与上级主管科室和兄弟车间的联系,积极摸索提高典型故障发现率的方法。一是发现典故积极与主管科室负责人联系沟通,争取快奖、重奖,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二是运用专职每月下载兄弟车间上报的“月度运用工作报表”,对典故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本车间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借以提高发现率。在今年2月份,由于对HMIS升级后术语理解的失误,导致制动故障关门车录入大幅减少,致使车间发现率大幅下滑,低至万辆
比9.73,在全段排名倒数第三。通过与兄弟车间联系沟通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是制动故障关门车未输入造成,及时采取措施,终止了低级错误的发生,在3-6月保持了发现率的持续稳定攀升。
8、加强扣车回送的管理,积极为全段创收贡献力量。上半年共计扣修回送1183辆,其中厂修125辆,段修1053辆(含集结段修和段内各车间回送),为全段生产任务的完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9、各级干部加强现场检查,加大管理力度,促使职工遵章守纪。截止6月30日,车间有量化指标干部6人(含3月1日新调入管理工人1人),下现场检查共计622人次,其中盯控作业305人次,现场检查317人次,检查班组886个次,检查岗点3232个次,发现问题567件,考核153件,其中发红牌24张、黄牌66张、白牌63张。问题性质:管理41件、违章44件、违纪13件、设备52件、其它3件。车间定事故苗子4件,其中人身3件,设备1件。
(四)、成事
截止7月11日,连续实现了安全生产2038天,确保了人身、行车的双安全,杜绝了中途停甩车及外站的不良反映,发现并上报段请奖典型故障20件,请奖金额3700元,与去年同期发现的3件相比多了近7倍,请奖金额与去年同期的500元相比多了7.4倍。今年6月18日,因段工作需要,在车间抽调10名检车员转岗去黄骅作业场。10名同志舍小家顾大家,以段的整体利益为重,克服自身及家庭困难,按时转岗参加作业,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服从大局的意识,车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以展现。
二、今后设想
1、落实好段暑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的持
续稳定,确保实现“万无一失、好于往年”的暑专运工作目标。
2、落实好段对“一八三一”管理模式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车间的管理模式,发挥好车间运行主体的作用。
3、继续锤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工作作风,加强人文关怀,稳定职工队伍,确保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得到持续。
4、做好“5T”建设的后期工作,落实好上级要求,把车间运行主体作用发挥的更好。
5、实现一个目标,即路局优秀标准化运用车间。
第四篇:关于南昌南车辆段赣州东运用车间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与车间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南昌南车辆段赣州东运用车间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与车间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导言:木桶理论强调的是齐头并进,要发扬团队精神,而新木桶理论认为:决定木桶容量的并非是短板,而是板与板之间的隙缝。从安全管理上说,安全文化就是管理隙缝的粘合剂。这一理论昭示“安全管理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业绩”。近年来,南昌南车辆段赣州东运用车间检修任务多,安全工作要求高,队伍稳定任务重。为此,该车间在建设和谐的、适应车间的安全文化和提高车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安全文化,这个企业很难发展;而企业安全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其价值和意义就会超越企业,也超越员工心理,它不仅为企业所创造,它也创造着企业。
那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共同构成,其实质是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对安全意识形态的理性概括。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安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并被员工普遍认同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的总和。包括一个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察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等。企业安全文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或者说,企业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企业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殊性和素质的总合,是企业一切工作、一切人的安全价值取向、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行为知识、安全文化氛围等一切安全现象的总和。可以说,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母体”,是对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实践的一种全新的认识。
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2007年,路局提出,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的主张。这是对当时我局安全生产形势作了透彻的分析研究,是对安全文化建设有了本质认识后提出来的,所以,从2007年开始,安全文化建设就被纳入到我局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南昌南车辆段确立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战略目标之后,把提升车间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来抓。该段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并延伸覆盖到车间管理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出安全文化建设对车间安全管理的巨大推动力,安全形势好转,多年以来该段安全状况稳定,各项工作有新发展。并且该段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共识:加强和提升安全文化建设能力,关系路局加快推进平安南铁二次创业,关系全段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可见,加强和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该段全新的安全工作理念。
近日,我们到该段赣州东运用车间进行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该车间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全新的安全理念,以及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效果非常突出,该车间是全段安全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该车间以5S管理为载体,不断促进车间的安全文化建设;以强化车间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不断提高车间能力,在“亲和力、作用力、发展力”三个方面做出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概况
赣州东运用车间现有职工93人,其中党员24人,团员4人,工人技师有7人,高级技师1人。列检所年轻职工较多所占比例百分之六十,职工的平均年龄31岁。赣州东运用车间地处在路局南大门:
管辖范围:赣州东、吉安作业场;吉安华能电厂技术交接所。东:赣龙线古城站下行信号机以西; 南:京九线定南站下行出站信号机以北; 北:京九线新干站下行出站信号机以南; 西:吉井线井冈山站以东;
管辖线路长度:干线:京九线423.6KM 支线:207.25KM 保证区段:
东:赣州东-铁山洋290KM;
南:赣州东-龙川北245KMKM,吉安-赣州东180KM; 北:赣州东-向塘西370KM,吉安-向塘西191KM; 西:吉安-井冈山82.05KM;
二、亲和力篇
“没有不好的职工,只有孬的管理者”这是车间管理者的行为准则。车间通过党支部会、民主生活会、车间月度安全例会等形式,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职工在这里工作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比如:主任的值班笔记本上一些记录:
1、南北两头待检室没有雨衣挂钩,雨季作业时候雨衣存放问题;解决:安装雨衣挂钩,若没有立即购买。
2、北头待检室水壶坏,解决:立即修理,无法修理立即添置,解决职工饮水难问题。
3、南北两头待检室只有一个吊扇,无法满足人员需要,解决:立刻安装。事情虽然小,但反映出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赣州东运用车间的职工上班的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从每个月的97%的出勤率就可以反映出:职工愿意来这里上班,我是列检大家庭的一员。转变观念,车间制定了5S管理知识学习及推进计划,组织职工重新学习5S管理知识,通过对现场、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讲解,加深职工对5S管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职工对推行5S管理意义的认识,改变了以往职工认为改善环境只是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事这种片面的认识,使职工明白了一个浅显易懂道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保障自己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靠全体职工共同创建的。同时使职工进一步认识到,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仅只是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改善,更是人的观念的更新和对陈规陋习的破除,从而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变为直接、主动的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比如:车间环境的改造都由职工来完成,花园的改造、挂灯笼、贴对联、制作宣传图片都是职工积极参与。
列检艰苦的环境、单调的生活、繁重的任务,以及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给职工们的情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和压力。针对这一情况,车间从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出发,加大对职工的感情投入。在车间职工中定期开展收集或听取职工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福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并尽力予以解决。如充分利用车间闲置的办公用品,把淘汰更换下的更衣柜作为各工长公用物品存放柜和后勤的材料柜使用,既方便了工长的日常办公和交接班,又做到了物尽其用,不浪费资源。同时,在了解到赣东动态检测工区紧缺工具柜时,及时给予了补充和完善。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职工们难免对原有工作的开展在思想情绪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波动和负面意见。如职工对教育培训点存在不便于集散学习,以及现场作业不能快速取送车辆配件等问题。为此,车间及时进行了整理、整顿,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车间管理人员和青年文明号班组的示范作用,带动车间全体干部职工,利用休班时间,先车间后班组,由室外到室内,从待检室到更衣室,从工具柜到办公桌,进行彻底的清理,不留卫生死角,使车间工作环境焕然一新,并对闲置的资源和房间进行了重新定位。一是根据设在站修的教室已经破损严重、修复代价大且不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而列检所院内的压风间一直处于闲置无用的情况,车间决定将材料库移到闲置的压风间后改成学习、活动室,既彻底改变了压风间长期杂乱无序状态,实现了对材料、配件的定置管理,方便了现场检修作业紧急情况下配件、材料的取送,还使大家有了一个卫生、舒适、幽雅的学习、活动场所。
班组工长是上下维系的纽带,班组中谁病了、谁有思想包袱、谁有家庭困难,每个工长心里都有一 本帐。该什么时候找谁谈心,该什么时候找谁了解家庭问题都一一落实。2008年5月26日晚班,检三组工长黄香云在对讲机里说:兄弟们等会看完车,联系好计划后到我办公室来喝蛇汤。为什么,夏季来了,作业股道中有蛇出没,严重危急了职工的作业安全,工长在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准备竹棍在股道有杂草及潮湿的地方驱赶蛇、虫,特别是雨后蛇虫经常出没的地方着重检查。所以班组兄弟们正好赶上改善伙食的好时间。
车间把“优秀的业绩来源于共同创造的优秀品质,来源于高度的团队协作”定为车间的团队建设理念,用此来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打造执行力、丰富亲和力、强化约束力、激发创造力,全力锻造和谐团队,营造气氛、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车间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润物无声地融入车间的安全管理之中,以刘发根、李北春、谭志勇三名同志的先进事迹变“个人表彰”为“全员激励”,让职工感到优秀就在我们身边,激发职工工作、奉献的热情。
体贴到位,履行帮助职工的责任,关心职工的日常生活。每位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会存在喜怒哀乐和烦恼等情况,这些因素和情绪无形中都会带到工作、学习和生产现实中。如何帮助职工解除烦恼、解决困难是做好职工队伍稳定、安全生产可控的关键所在。为此车间抓住职工就餐及浴室两个根本性的后勤保障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车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掌握职工对这两个方面的意见或建设,形成了初步的建设和管理设想,并通过段领导到车间进行调研及检查之际,把职工的想法及时向段领导汇报,在得到段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车间着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活设施中,进行优化改造,更换了食堂食堂破损的餐桌、椅,添置了部分设施,对食堂内外环境卫生进行了整理,以及组织人员对太阳热水器进行了整修及浴室内外设施配套完善,为职工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后勤保障框架体系。同时,车间在强化日常管理上,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根据职工的口味、晕蔬菜品种进行搭配,以及食堂供应时间等多做了明确的规定,既确保证了职工随到随吃,又为职工根据自己喜爱选择可口快餐。这些虽看上去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拉近了车间与职工的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了在安全生产中,干群一心、同舟共济、精检细修的良好态势。`
三、作用力篇
随着路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车间针对吉安场助勤人员的轮换,部分职工思想有波动、工作较消极的情况,车间提前作好预想,在加强对异地班组日常管理的同时,每年均专门到吉安场召开职工大会,与职工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职工家庭困难和思想动态,分析当前的改革发展形势,释疑解惑,宣传政策,鼓动干劲,及时消除了大家的顾虑,稳定了情绪,重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保证了车间职工队伍思想稳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车辆配件坏了可以更换,人的配件坏了无法更换,如果职工出了任何人身安全事故,我们无法面对职工及其家属”。车间领导以关爱生命为出发点,严格劳动人身安全管理。针对赣州东现场检修作业线路情况复杂,夜间旅客列车通过密度大、速度快(均在100公里左右),列车通过的正线经常须作业行包专列,从待检室回车间必须穿越正线,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车间制定出了针对性的车间劳动安全十条禁令(一、禁止检车员在当班期间(交接班和就餐时除外)回车间院内;
二、禁止在接班后待检、就餐时、交班回所时横越停留车辆的线路,必须从停留车辆端部通过并注意安全距离,横越线路时严格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制度,检车员在接班后待检、就餐时、交班回所时,工长必须在站台目迎目送,做好安全防护;
三、当班期间禁止喝酒、窜岗、离岗、下河洗澡;
四、禁止钻车底,在机车车辆下、端部、股道心、钢轨上、枕木头、坐卧休息、乘凉、避风雨;
五、禁止骑摩托车上、下班;
六、禁止在作业现场使用手机;
七、禁止抢道、抓车、跳车、以车代步;
八、严禁单独行动,严格执行整队出发、列队归所制度,做到同进同出;
九、禁止无防护信号作业、作业人员不穿防护衣;
十、禁止在作业过程中侵入邻线。),在待检室外增加护栏,在护栏前增加人性化的提示牌,时时提示夜班职工遵守劳动安全十条禁令。对车间抽查发现违反禁令者一律按A类违章考核责任人,班组工长连带按B类考核并召开分析会,在车间范围内进行通报。从禁令颁布以来,车间针对劳动安全违章考核了490件,其中B类129件。在加强了考核力度的同时,车间对受到考核的职工耐心做好思 想、解释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自觉遵守劳动安全的目的,也体现了对职工真正的关爱。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面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新工艺”在铁路车辆上广泛推广使用,检修任务的不断增长,安全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新变化,赣州东运用车间以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以下简称“一体化”)为杠杆,激励职工学习自觉性,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提升职工自身素质,以提高职工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为突破,踏踏实实做好“一体化”工作:
一是宣传到位,营造理解和支持的氛围
“一体化”机制的实质就是要在职工的收入分配上拉开档次,造成差距,来体现出学与不学不一样,会干与不会干不一样,干好与干不好不一样,即“以素质决定岗位,以岗位和业绩决定收入”。这样,必然会造成职工每月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职工会有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的情况。对此,车间管理班子坚持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积极做好“一体化”机制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认真领会路局和段文件精神和要求后,组织管理人员及班组工长对“一体化”机制进行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贯彻路局、段精神的原则下制定出车间办法草案,并对关键的词句和条款进行了通俗化的解释、说明,列出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并举例,让每个职工都清楚排名、记分和计算的方法,并发到班组中进行记名学习、传达后,再根据职工的意见,由每个班组派5-6名代表召开职工大会,对车间“一体化”机制实施办法进行讨论、修改、通过。
通过积极的宣传和职工的参与,使职工明白“一体化”机制是一个真正体现出“素质决定岗位,岗位决定收入”的分配激励机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良性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实施后,一些业务素质好、作业标准高、安全责任心强的职工在评比中得到好成绩,与业务素质差,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的职工在收入上拉开了较大差距,在劳效高的情况下最多相差400—500元,真正实现了岗位和素质与收入挂钩。这样,得到了大部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既保证了新办法的顺利实施,也确保了职工的思想状态稳定。
二是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制定车间“一体化”操作办法
1、覆盖面广,全员参与,参加排名人员包括生产一线的检车工长、检车值班员(含HMIS值班员)、检车员(含TFDS室内检车员)。
2、人性化操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排名方法,充分利用工作表现比例的分配,加强了安全业绩和工作质量的评分比例,避免了片面的以考定排名的情况。
3、操作过程尽可能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统一了扣分及加分标准。分为“平推检查考核”、“车间及班组的日常检查考核”、“考勤”、“重点、典型故障”四项,加减分标准均执行路局《安质考核词典》标准,使职工随时能够进行查询和监督。
三是做真、做准、做细,提高职工学技练功的自觉性,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1、“一体化”是一项衡量职工素质和工作业绩,具有考核、奖罚性质的制度,并且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因此车间从一开始就把“做真”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做到考核真实、业绩真实、评比真实。即每次的一体化考试和日常的每月五题考试中,对在做好日常培训的同时,真学真考,对考试成绩即时公布并录入“两网”,使职工能够随时查询、监督,保证了业务技能成绩的真实性;在安全业绩上,以车间平推检查及日常检查结果为依据,所有考核扣分均以路局《安质考核词典》为标准,平推检查全面覆盖,所有奖励加分的重点、典型故障均必须有现场图片且经过车间安全员鉴定,保证了安全业绩成绩的真实性;在评比过程中,坚持按照先班组进行个人自评,车间进行综合评定的程序进行评比,交车间安委会审核后再进行张贴公布,避免了个人感情因素和好人主义的可能,保证了评比过程的真实性。
2、为做到真实反映出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安全业绩,车间在“做真”的同时,进一步“做准”。一是从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上,坚持使用第一手资料,不凭映像推测,坚决落实到人,二是在评分和考核时均以路局《安质考核词典》为标准,做到了引用的评分标准和考核条款统一、准确,三是在评比过程上坚持班组、责任人、车间三级评比,大大减少了认为操作的错误发生。
3、在保证体现“以素质决定岗位,以岗位和业绩决定收入”的激励导向原则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平衡、和谐发展,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细”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的变化,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及时的对办法中的侧重点进行修改,例如针对车间内部调整人员助勤,部分班组和人员存在出勤不足的情况,车间在办法中及时加入了“考勤扣分”一项,这样一来,提高了班组出勤率,保证了现场人员充足,使标准作业和安全生产有了保障;二是坚持贯彻“无功就是过的”的工作思路。针对车间部分老带新职工和土地工学历和文化素质不高,在考试成绩上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鼓励其标准作业,多发现重点典型故障,从保安全业绩和提高工作质量方面提高“一体化”排名,例如,吉安作业场的彭三保,由于文化水平低,每次考试均全段排尾,一体化排名不是二星就是一星,但是通过车间的引导和他自身的努力,加强了标准化作业,发现多起重点、典型故障,并在11月份被评为三星,在12月份被评为四星,收入明显增加,在职工当中起到了不小的震动,同时也激发了全所职工保安全的责任心。四是车间具体操作办法
1、参加排名人员:生产一线的检车工长、检车值班员(含HMIS值班员)、检车员(含TFDS室内检车员)。
2、排名方法:人均1000分的基数。其中每月五题考试成绩占50分,一体化考试成绩占150分,个人业绩占800分(安全行为占300分,工作质量占200分,生产任务占200分,思想政治素质占100分)。
3、扣分及加分标准: 共分为四栏:
第一栏:安质奖考核(即每月段平推检查、车间平推检查、班组工长平推检查的考核)扣分标准:(1)、路局、段、车间、班组工长平推检查发现的A类问题扣200分,责任者直接评为一星级。(2)、段平推检查、车间平推检查、班组工长平推检查发现的B类考核每件扣50分,C类考核每件扣15分。以上A、B、C三项考核总扣分为第一栏的总扣分。
第二栏:车间及班组工长的日常检查考核扣分标准:(1)、车间检查发现的A类问题每件扣100分,B类考核每件扣50分,C类考核每件扣15分。(2)、班组工长检查发现的A类问题每件扣100分,B类考核每件扣50分,C类考核每件扣15分。以上两项总扣分为第二栏的总扣分。
第三栏:考勤扣分标准:病事假每班扣10分,零星假每小时扣5分。第四栏:典型重点故障奖励加减分标准:凡发现符合车间典型重点故障加分范围的故障的按照车间的办法给予加分,当月未发现典型故障的扣50分,班组工长和值班员按照车间下发的基数计算,每班组为12件(平均每人每月一件)。达到基数的班组工长不扣分,超过基数的每超过一件工长加2分,依次类推,未达标的班组工长扣50分。备注:5T室内检车员发现各类配件脱落的比照典故对待。以上四栏的加减分总数为个人业绩的总分。
加强管理,提高素养。创造一个良好、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需要投入是人力和物力,而保持一个良好、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的。为加强职工素质的培养,车间从加强管理入手,先是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逐渐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形成制度化,使职工在执行过程中慢慢形成习惯化和自觉化。如车间根据列检所附近闲杂人员多,容易出现闲杂人员通过列检所进入站场或影响作业安全的特点,下发《关于加强车间治安管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间治安管理和劳动纪律》的通知,规定了院内各门的开关时间,同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强化了列检所的治安,确保了车间财产不受损失,也促使车间逐步形成了共建家园的良好局面。
车间这种以理解职工、关心民生的作法,使车间呈现出了环境艰苦但感情相融,辛苦劳累但人情味浓厚的昌南情怀,营造了良好的关爱职工的真情氛围。
四、发展力篇
一是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随着人员结构不断优化,新鲜血液不断输入,车间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没有思想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是很难为建设和谐铁路有所作为,并深刻感到提高队伍素质的紧迫性。07年初,车间团支部组织了职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雷锋精神 树时代新风》等书刊为主要学习内容,并召开学习研讨会,积极引导班组职工树立敬业爱岗、以所为家的责任意识,时刻牢记铁路行业的职业道德宗旨。并通过“安全大检查”“安全大反思”活动,在思想上、工作作风上深刻反省、自查,尤其是在“7.18”事故发生之后,认真开展了“五查两反一整治”活动,要求职工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该班组还从外部环境上强化职工思想,从宏观上紧跟当前社会新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政治学习纳入到班组考核内容,从微观上,学习业务抓“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使职工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更明白”,坚持从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事例抓起,增强主观能动性和班组凝聚力,形成一个齐抓共干、循序渐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开展班组学技练功,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作为异地车间,安全生产是工作之重心,需要职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作技能。为此,车间教育每月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坚持“班前学一题,班中问一题,班后带一题”的每班三题的方法,保证了学习效果,同时还定期进行班组理论学习和实作技能训练,并不定期地组织职工进行“车辆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有哪些?如何检查判断?应急处理措施主要有哪些”的互问互答活动,要求职工不断学习车辆新知识新技术,并改善职工学习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尽力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和思想负担,使许多青工的业务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使职工作业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班组在管理中推陈出新,向每位职工发放作业标准承诺卡,在遵守基本的作业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创建新的细则,实行无障碍检车、无干扰检车、无空白检车。使车间建设向标准规范方向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到达不满检,出发不晚点,中途不甩车,列列保安全”。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车间在年初就对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每位职工为安全生产责任人,有效的消除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车间各班组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多年来,车间截止2008年6月3日18时已实现运输安全4294天的好成绩,车间通过班组技术骨干的“传、帮、带”活动及发现重点、典型故障经验交流会活动积极向职工推广检车经验,并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和发现重典型故障高手。
四是注重职工个人发展
车间一方面积极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尽可能获得各类证书,并对成绩优良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增加绩效分、学习期间不扣工资等。车间职工先后有十于人参加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并取得了证书。一方面车间以路局的技师考评为契机,07年先后委派车间22人参加技师学习,5人通过技师考评,08年车间继续委派15人参加技师学习,相信将有更多的人会通过技师考评。为职工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使职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随着企业的发而成长,增强职工整体的业务、技能素质。
五、调研启示 我们认为,赣州东运用车间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与车间能力建设方面,在外美内实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安全文化与车间能力建设,非一日所能解决的,需要长年累月的强基础、抓落实、促发展,特别是当前铁路跨越式与和谐发展的要求,基层车间的安全文化基础建设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来不断的促进车间、职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从而真正推进车间安全文化建设与能力得到双提升。
通过调研,比较深刻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是突出的。赣州东运用车间的安全生产做法,体现了安全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先进的安全文化建设对列检行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实践 证明,路局党委提出的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是非常必要的。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强烈的安全意识能够引起安全管理的嬗变。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对安全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该车间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要以有效的形式来承载。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文化强企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最前瞻。准军事化管理是该车间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他们通过这一举措,统一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即,安全生产所有规章制度是就命令,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
三是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导入,机制创新,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由“靠领导管理、制度控制”(“他控”)变为“上下互动、自主管理”(“自控”)的转变。
四是促进了职工安全素质的提升。该车间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建立安全教育阵地,丰富安全文化内涵,烘托了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使职工抓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安全素质、自主保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五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靠“一把手”来强化。调研中,我们发现,该车间的几任领导班子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些理念的创新,都是源自他们对工作的深刻体验;一些开创性的做法,也都是经过他们反复推动才展开的。
六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体现在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上。该车间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一种“亲情”文化;又有符合车间实际的特色文化,形式、内容、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有各自的“闪光点”与“亮点”。正如该车间负责人所说,如何使列检工作变不安全为安全,必须找出不安全的对应因素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人。安全生产靠投入更要靠管理、靠先进的装备条件首先要靠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切有利于安全生产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2004年8月5日《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一文就认为,再重新构建的企业文化中,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机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的文化,净化企业内人与人的关系。企业在结构和价值观上的变化将领先与社会和政治,并将最终影响全社会。现在,已经看出这样一种趋势:企业家们的开明、开放和包容程度正在超过政治家。
从理论上说,理解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质,必须弄清以下两个概念:其一,企业安全文化不是老板的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家的安全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安全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安全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其二,企业安全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持续的以人为本、不断创造解决人的需要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可以说坚持以人为本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生长的土壤,如果不是这样,则我们所讲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一种假的安全文化。我们认为,持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体现了该车间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得到了深根、开花、结果!总之,从赣州东运用车间近几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性实践可以看出,他们在加强和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结晶,并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他们的做法是适应铁路企业进程发展要求的,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二00八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