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件

时间:2019-05-15 11:0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件》。

第一篇: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件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复习1课件

三角形初步知识复习2 0 1 41 2 1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三角形的边三边关系 高

与三角形有 关的线段 中线 三 角 角平分线 三角形内角和 形

三角形的外角

全等三角形一、三角形的边、角及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应 用 :(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 成三角形;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三角形的三线 a.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或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 A A 一点。A F D E F B D B C C C B D E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

4.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

5.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三角形的外角和: 360°

6.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 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 个内角。

二、三角形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 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 有一个角是 有一个角是 锐角 直角 钝角 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请 问 : 一 个 三 角 形 最 多 有 几 个 钝 角 ? 几 个 直 角 ? 几 个 锐 角 ?典型例题

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8cm , 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三条线段a的长为 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少长? 解: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8-3 a 8 + 3, 所以 5 a11 又因为第三边长为奇数, 所以第三条边长为 7cm或9cm。

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 C 5,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A、2≤a<8B、2

C、角平分线 D、过一边的中点且和这条边垂 直的直线

3、在△ABC中,若∠A54°, ∠B36°,则△ABC是()C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4、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 C 边长 的是()A.5,12,13 B.5,7,7 C.5,7,12 D.101,102,103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这个 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D A.必定是钝角三角形 B.必定是直角三角形 C.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D.不可能是锐角三角 形6.?ABC的三个不相邻外角的 比为2:3:4,则

?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 100°,60°,20°

别为_________。7.如 图 , 在 △ABC 中 , ∠B44° , ∠C72° ,AD 是 △ABC 的 角平分 线。1 求 ∠BAC 的 度 数;2 求 ∠ADC 的 度 数 A 解:(1)∵∠B+∠C+∠BAC180°

∴∠BAC180°-44°-72°64°(2)∵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1/2∠BAC32°

C B ∵∠ADC是?ABD的外角D ∴∠ADC∠B+∠BAD44°+32°76°例2.如 图 , 在 △ABC 中 , 已 知AC⊥BE , ∠CAD 的 角平分 线 交BC 的 延 长 线 于 点E。若 ∠B50° , 求 ∠AEB 的 度 数;若 ∠B α , 试 用 α 的 代 数 式 表 示 ∠AEB 的 度 数。

(2)分析:∠CAD90°+ α 解:(1)∵AC⊥BE D A ∴∠ACB∠ACE90° ∠CAE45°+1/2 α ∵∠CAD是ABC的外角 ∠AEB90°-(45°+1/2 α)∴∠CAD∠B+∠ACB50°+90°140° B E C ∵AE平分∠CAD45°-1/2 α ∴∠CAE1/2∠CAD70°

∴∠AEB180°-90°-70°20°

1、如图,BE、CF是△ABC 的角平分线, ° B ∠A40。则∠BOC()度 A、70 B、110 C、120 D、140

2、如图,已知△ABC中,∠B45°∠C75°,AD 是BC边上的高,AE是 A A ∠BAC的平分线,∠DAE()度。A、15B、30C、45D、25 C B E D3、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至少有 B A.一个角大于60° B.两个锐角

C.一个钝角 D.一个直角

4、如图,5条直线相交,得∠1, ∠3, ∠4, ∠5, ∠6, ∠7。已知 ∠520?,求∠1+ ∠2+ ∠3+ ∠4的度 数。1 2 7 3 6 4

2, ∠5A5、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3个 B.4个 C.5个 D.6个当增加n条线的时候,有多少个三角形? n1 n2 2 E知识应用 0 6.已知? 1? 2 ,3? 4 ,A1 0 0 ,求 X的值。B 1 2 A X 4 3 C7.如 图 ,AD平分 ∠BAC , 交BC 于 点D , ∠ADB105° ,∠ACB65° ,CE 是AB 边 上 的 高。求 ∠BAC , ∠BCE 的 度 数。解:∵∠ADB是?ADC的一个外角 A(2)∵∠BAC+∠B+∠ACB180 E ∴∠ADB∠ACB+∠DAC ∴∠B180-∠BAC-∠ACB ∴∠DAC105°-65°40° 180°-80°-65°35° ∵AD平分∠BAC C B D ∴∠BCE90°-35°55°

∴∠BAC2∠DAC80°三、全 等 三 角 形 知识结构 完全重合

定义: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 全 等 顶点 边 角

对应元素:对应_____、对应、对应。三

相等 对应角相等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

判定: SSS、SAS、ASA、AAS。形两 个 SSS 三 角 形 全 SAS 等 的 判 ASA 定 方 法

AAS1、如图ADBC,要判定 △ABC≌△CDA,还需要的条件是 AB=CD 或∠DAC=∠BCA.D C A B2.如图,AMAN, BMBN M N 说明△AMB≌△ANB的理由 BA M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B N 已知 A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公共边如图,已知ABAD, ACAE,∠1∠2, 求证:BCDE A 2 1 E C D B方法总结:

1、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结合题目的条 件和结论,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

2、全等三角形,是说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

等的重要方法之一,说明时 ①要观察待说明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 能全等的三角形中。②分析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什么、3条件,还缺什么条件。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有对顶 角,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

4、如图,∠1∠2,ABCD,AC与BD相 C 交于点O,则图中必定全等的三角形有()A.2对B.3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l C 几何表述: A B O ∵是线段AB的中垂线,点C在上 l l ∴CACB2、角平分 线 的 性 质 : 2、角平分 线 的 性 质 : 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C 几何表述: P

对 C.4对D.6对

四、线段中垂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的 一点且PB⊥AB,PC ⊥AC, A B ∴PBPC的理由.

第二篇: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并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其画法.2.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已知A、B分别是直线l上和直线l外一点,分别过点A、点B画直线l的垂线.l A

3.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点D是BC边的中点,即AD是△ABC的中线.问:三角形有几条中线?若已知AD是三角形的中线,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1=∠2,那么CE是△ABC的角平分线.问: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什么不同?

3.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如图BF⊥AC,垂足为F,则BF是△ABC的高,三角形有3条高.例1.如图△ABC,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概念,BC边上的高应是BC边所对的顶点 A向BC作垂线,顶点A与垂足间的线段,所以(1),(2),(4)都错了,只有(3)是对的.4.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昨天做的三个锐角三角形.(1)分别画出中线、角平分线、高.(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些线段吗?试一试.(只要求折出一条中线、一条高,一条角平分线)

(3)把锐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5.议一议:

(1)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

(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钝角三角形呢?

[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形内,两条高在形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形外.]

(4)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2页练习.第l题 也可以让学生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四、小结:1.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概念.2.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的画法.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三角形间的位置关系.五、作业

补充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边》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

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

(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

(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

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

(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

b.从B→A→C

(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

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

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

(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六、练一练

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8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导:∵3cm+6cm>2cm

∴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七、忆一忆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

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

1.课本P71练习1.2,P75练习7.1 1.2.2.补充:如图,线段、相交于点,能否确定 与 的大小,并加以说明.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验证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图形之一.你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二、新课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图 4-1 中找出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 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 4-2 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 ” .

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

△ABC 的三边,有时也用 a,b,c 来表示.

如图 3-3 中,顶点 A 所对的边 BC 用 a 表示,边AC、边 AB 分别用 b,c 来表示.

做一做

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

(1)如图 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 1,∠ 2 和 ∠ 3.(2)将 ∠ 1 撕下,按图 4-5 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 的顶点与 ∠2 的顶点重合,它的一

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

此时 ∠1 的另一条边 b 与∠3 的一条边a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 4-6 所示,将∠3 与∠2 的公共边延长,它与 b 所夹的角为 ∠4.∠3 与∠4 的

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现在,你能够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了吗? 归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必要的提示指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在学生提出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不

同方法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

议一议

(1)图4-7中小明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小颖的呢?试着说明理由.(2)图4-8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将所得结果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4

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 ”表示“直角三角形 ABC ” .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图4-9)

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观察图4-11中的三角形,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图 4-1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议一议

(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

呢?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做一做

分别量出(图4-14)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

(1)a =,(2)a =,(3)a =,b =,b =,b =,c = ; c = ; c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 5 cm和 8 cm的木棒,用长度为 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

吗?为什么?长度为 13 cm的木棒呢?

解: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 =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

不能摆成三角形. 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median).如图

4-16,AE 是△ABC 的 BC 边上的中线.

议一议

(1)在纸上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同伴进

行交流.

(2)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吗?折一折,画一画,并与同

伴进行交流.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

形的角平分线.如图 4-17,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

做一做

每人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个.(1)你能分别画出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吗?(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同一点.如图4-18所示,下面三角形房梁中,立柱与横梁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height).如图 4-19,线段 AF 是△ABC的 BC 边上的高.

做一做

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

(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

(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议一议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归纳: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习题

1.下图中,△ABC 的 BC 边上的高画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四、拓展

1.一块三角形的煎饼,要把它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应怎样分?你有多少种分法?如果限定只能切三刀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和性质.9

第四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可以

长期关注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037097

035_2_1.html

5.1 相交线 ppt课件.rar 5.1 相交线 ppt课件2.rar 5.1 相交线 ppt课件3.rar 5.2平行线 ppt课件.rar 5.2平行线 ppt课件2.rar 5.2平行线 ppt课件3.rar 5.3平行线的性质 ppt课件.rar 5.3平行线的性质 ppt课件2.rar 5.3平行线的性质 ppt课件3.rar 5.4平移 ppt课件.rar 5.4平移 ppt课件2.rar 5.4平移 ppt课件3.rar

6.1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rar 6.1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2.rar 6.1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3.rar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ppt课件.rar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课件2.rar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ppt课件.rar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ppt课件2.rar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课件1.rar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课件2.rar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课件3.rar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ppt课件.rar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ppt课件2.rar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ppt课件3.rar 7.4 镶嵌 ppt课件.rar 7.4 镶嵌 ppt课件2.rar 7.4 镶嵌 ppt课件3.rar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ppt课件.rar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ppt课件2.rar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ppt课件3.rar 8.2 消元 ppt课件.rar

8.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ppt课件.rar 8.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ppt课件2.rar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ppt课件.rar

8.2

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 ppt课件.rar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rar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2.rar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3.rar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PPT1.rar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PPT2.rar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PPT3.rar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PPT4.rar 9.1不等式的性质 ppt课件.rar

9.1

不等式及其解集 ppt课件.rar

9.1不等式及其解集 ppt课件2.rar

9.1不等式及其解集 ppt课件3.rar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rar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2.rar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3.rar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ppt课件.rar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ppt课件2.rar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ppt课件3.rar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ppt课件4.rar

10.1 统计调查

PPT课件1.rar

10.1 统计调查

PPT课件2.rar 10.1 统计调查

PPT课件3.rar

10.2 直方图

PPT课件1.rar

10.2 直方图

PPT课件2.rar 10.2 直方图

PPT课件3.rar 10.2 直方图

PPT课件4.rar

10.2 直方图

PPT课件5.rar

10.3 从数据谈节水 PPT课件1.rar 10.3 从数据谈节水 PPT课件2.rar

第五篇: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1[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 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 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作业]课本P9—1,2P10—7,8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2[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5、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 与∠ 是同旁内角,且∠ =50°,则∠ 的度数是()

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 是同位角,∠1和 是内错角,∠1和 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 ∠3.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

下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证明题

    超冰辅导江畔花园B12栋702 陈老师 ***2012-04-031、如图,∠B= 42°,∠A + 10°=∠1,∠ACD= 64°,试证明:AB∥CD 。2、如图5,AB∥CD,∠BAE=∠DCE=45°,求∠E。(7分)_C图5_D3、,......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经典证明题1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经典证明题 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2.如图,在矩形ABCD中,F是BC边上的一点,AF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G,DE⊥AG于E,且DE=DC,根据上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精品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精品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小结与复习。 一、......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除法,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九章概率初步复习学案

    第九章概率初步一.知识梳理1.事件:(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教学设计1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在第八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刘 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