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5 00: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文第二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教案

课文1

1《画》

【学情分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总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 个字。认识走之儿和竖心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4、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5、难点:了解诗意。【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6、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有关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人”、“火”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课文。

1、出示国画,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2、这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画,读准三拼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古代有一位诗人,见到此画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来写这幅画的。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诗。(范读)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读给小伙伴听听,读准字音(特别是前鼻音和翘舌音)

4、开火车、个别读等,巩固生字读音。

4、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远、近、春、惊、听、声、色(“色”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三、理解古诗的词句。

1、远看山有色:外出郊游时,远远地看,山有颜色吗?(看不出什么颜色,但能看出山的大致轮廓。)

指名学生“远看”这幅画,看到的山有颜色吗?(板书:远看)

生:站在教室里看画里的山是有颜色的。(可以说说什么颜色)(板书:山有色)

说说山上有哪些颜色(红色——满山的红叶;绿色——满山青翠的松柏;„„)

2、近听水无声:小溪里的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吗?(会)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呢?(板书:近听)请一名学生走近,仔细听听。(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

(板书:水无声)

3、春去花还在:春天花开花也会凋谢。可是为什么这里的花会一年四季开不败呢?(因为是画上的花)(板书:春去 花还在)

4、人来鸟不惊:(板书:人来)指名一学生上讲台和鸟儿打招呼。

师:人来了,鸟儿惊不惊?(生:小鸟直蹦跳,它害怕了。)“害怕”就是“惊” 再指名一学生和画中鸟儿近距离打招呼。

师:人来了,鸟儿惊不惊?(生:小鸟不惊。)那是因为它是画中之鸟。(板书:鸟不惊)

5、让我们把古诗完整地读一读,知道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四、朗读指导

1、指导朗读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范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3、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4、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五、识字: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A、熟字加偏旁:远近还;B、熟字变形:人

(八)无(天);C、熟字加笔画:来; D、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竖心旁; E、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六、写字:

1、观察生字“人”和“火”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先书空后练写。“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2、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文”、“六”。

2、复习巩固11个生字。

3、进行猜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1、2、复习导入

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A、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B、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二、1、指名背课文。学习诗中的反义词: 理解“远”、“近”

A、出示“远”、“近”,让学生看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意思相反的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对。“有”和“无”;“来”和“去”

三、1、2、3、四、1、2、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 小组派代表汇报。指导书写“文、六

指导认读“文、六”,说说这两个字的异同

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书写生字。“文”的撇从竖中线起笔。“六”的横在横中线。

五、举办猜谜竞赛

出谜 给同学猜,猜对的小朋友获得优胜,如若猜不出,揭示谜底后也可获优胜。

六、实践活动: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教后反思】:

四季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此类的儿歌。对于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这首诗歌的段式基本相似,学生便于仿说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4个偏旁方框儿、禾字旁、雨字头和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4个偏旁方框儿、禾字旁、雨字头和月字旁。知道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句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出示课题,齐读。(四季)

2、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四季!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2、出示生字卡片,你会读哪些字,做做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注意:“说、是”是翘舌音。

3、开火车认读生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交流,汇报。学习4个新的偏旁。加一加:对 说 叶 秋 肚

归类: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全包围结构 4个偏旁:方框儿、禾字旁、雨字头和月字旁。

4、去拼音读生字卡片,并放在课文中进行朗读。请学生分句读,注意:“尖”是三拼音。“青、挺”是后鼻音。“穗”是平舌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句。

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秋天是怎样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秋季的景象:果子熟了、稻子丰收了、天气凉了„„

1、让我们读读文章是怎么写秋天的?(1)指名读。思考:这一句写的是什么?(2)看图认识“谷穗”。在图上指出哪儿是“穗”。谁会鞠躬?(做一做动作理解“鞠躬”)谷穗为什么要鞠躬呢?(谷子熟了,压弯了腰)(3)提问:谷穗为什么说他就是秋天?

2、谷子熟了,压弯了腰,农民伯伯多高兴呀!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试着背背这句话。

4、句式训练:。我们知道秋天还有许许多多的景象,你能当当小诗人,像课文那样试着说一句话吗?小组合作说说,选出最好的句子交流。例句:落叶黄黄,他飞舞着说,我是秋天。苹果(),他()说,我是秋天。

(),他()说,我是秋天。

四、巩固练习

1、认读课文后的生字3遍。

2、大声读课文3遍。

3、寻找春天、夏天、冬天的景物特征。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其他三句话,知道春、夏、冬三个季节的特征,感受每个季节的美丽。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

3、会写“

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做开火车游戏)

2、背诵描写秋天的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其他三句话。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近生机勃勃的春天!

1、学习第1句话。

(1)小朋友自己读读第1句话,要求读准确,读明白!如果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的,过会儿可以请教大家。(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读)(2)想想:草芽为什么说他就是春天?(板书:想)(3)试着背背这句话。(板书:背)

(4)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你能像课文那样试着说一句话吗?(板书:说)

2、学习其他两句话。

(1)夏天和冬天,你喜欢哪一个季节呢?请你选择一句话,按照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己来学一学。学生看板书,教师讲解学习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自学,并汇报。教师点拨:草芽、挺、顽皮

3、指导朗读和背诵:找找这3、4话和1、2两句话在说法上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1、2句话是什么对什么说,而3、4句话是什么怎么样地说。自由背——小组合作背——分组轮背——齐背

三、拓展延伸学习。

1、在小组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句话,能干的同学可以多说几个季节。

2、小组合作说出一篇新的课文《四季》

四、练习写生字和新的笔画。

1、笔画

竖弯钩和横折弯钩是要掌握的两个新笔画。教师用一根软铜丝(或电线)先拉直,然后分别折出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让学生清楚它们都是一笔写成。写字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的转折的角度,运笔用力的大小。

2、生字,先模仿再写作。

“七”:横在横中线,竖弯钩在竖中线上。“儿”:竖弯钩沿着竖中线。

“九”:撇从竖中线起笔,横折弯钩的横在横中线起笔。“无”:第二横在横中线,撇从竖中线起笔,竖弯钩在竖中线。

五、实践活动

1、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开一个“诵四季”展示会,学生可以用诗歌、歌舞歌颂四季,也可用绘画表现某个季节的美。

2、你觉得哪个季节最美?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再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教后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

【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 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折和横折钩,3个偏旁山字头、木字旁和草字头。、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山字头、木字旁和草字头。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折和横折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学习伙伴,(出示竹排图),你认识它吗?

(师板书:排)齐读。你觉得这个排字和老师手上的竹排图有什么关系?

师:是的,把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起,然后用绳子绑起来,就成了竹排。

(将手中竹排图与“排”字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图与字的共同之处,掌握排的字形与字义。这种形象识字方法,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更好掌握生字。)

师:你坐过竹排吗?你对竹排有哪些了解?(师介绍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如果有机会到武夷山或者雁荡山去玩,你就可以坐上竹排去观赏一下两岸美丽的景色。)(竹排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不清楚竹排是怎么样的。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竹排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今天,小竹排就从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们这儿,它在河里流的时候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学习“中、游”。)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呢?请小朋友翻开语文书,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要求把课文读通、读熟练。

2、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件出示课文)。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文插图正是最佳的教学资源,为此,第一次自由读时,安排学生看课本读,意在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之后的看小黑板指名读,却是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学而设计的。]

三、写字

1、认读三个生字。出示2个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进行学习。

2、说说三个字的笔顺,进行纠正。

3、仔细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要注意什么。

“口”: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可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日”:提醒学生注意“日”的两竖必须写直。中间的横在横中线。“中”:最后一笔悬针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感情。

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和词语。(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1、学习第一句话。

(1)读读第一句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演示小竹排活动教具,让学生理解“顺水流”的意思。(3)指导朗读。

鸟儿会唱什么歌?看看图说说理由。(空气新鲜,树木喜人)鱼儿会怎样游来游去?看看图说说理由。(河水清澈)指导读出鸟儿、鱼儿欢乐的感情

2、学习第二句话。

(1)指导学生看图,岸上有什么?(“密”指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2)在图上指出“禾苗”,禾苗怎么样?“绿油油”是描写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茁壮、长势喜人。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3、学习第三句话。

(1)读读句子,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第三句是重点句,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讲述: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2)江南有小鸟、鱼儿、许许多多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想想,你坐在这小小的竹排上还会看见什么美丽的景色?(美丽的花朵、一群群的小鸭、成群的牛羊、果园等等)

(3)指导朗读:配上音乐,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江南水乡美丽风光,从而读出喜悦、欢快、赞美的感情。

三、背诵指导。

1、熟读课文

2、让学生自由地一句一句练习背诵

3、小组合作背诵。

4、连起来背诵全诗。

四、实践活动

1、用“ABB的什么”格式说词语,看谁说得最多。例如“绿油油的禾苗”“黄澄澄的梨子”“红通通的柿子”“圆溜溜的乒乓球”“胖乎乎的脸蛋”“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酸溜溜的梅子”等。

2、收集学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布置在教室里,做“我在画中游”的游戏,让学生扮作“小旅行家”,向同学们介绍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

五、课外诗歌扩展。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后反思】:哪座房子最漂亮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浅显的儿童诗。通过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农村新房很多,其中造得最漂亮的是小学校,说明当地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心。全诗共四句话。第一句话三行诗,介绍了新房子外形的美观漂亮,青瓦白墙,门宽窗大;第二句话三行诗写出了房前屋后的绿化环境,林木成行,花果飘香。三四两句一问一答,点出了小学校的房子是最漂亮的。这首诗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诗歌押ang韵,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教学难点、重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和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课文,能基本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2个生字。学写4个字。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你去过农村吗?那儿的变化大吗?

2、今天带你们到农村去瞧一瞧(出示课件),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3、学生看图,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4、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

1、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三拼音节和轻声音节。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4、多种形式读,开展小组擂台赛。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教案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2、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1)自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文结合,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3)比较“大的窗”和“大大的窗”等,通过换词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叠词有什么好处。

(4)诗人用这么美的词组写出了这些房子很美很宽敞,可见他多么的喜欢这些房子呀!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5)朗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大大的窗”

3、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二句。

(1)看图,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2)教师朗读一、二句,学生比上眼睛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结合图,学习三、四句。

(1)再看图,问:在小朋友的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2)指导朗读三、四句。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

2、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并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了”:横钩写到竖中线收笔,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子”:启发学生把它和“了”比较,让学生知道“子”比“了”多一横。“门”:要先写点,横折钩从竖中线起笔。“月”:第一笔是竖撇,第二横在横中线。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笔画横钩和弯钩,4个偏旁广字头、户字头、穴字头、尸字头。

2、学会说叠词。

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歌。

1、生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背诵。(看图背诵,教师引背)

3、比比谁背的最好。

4、唱一唱课文。鼓励学生把课文编成歌曲,先在小组内唱,再到全班唱。

二、巩固识字。

1、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2、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去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交流:用比较法记偏旁:“穴”与“宝盖头”,“户”与“尸”。

3、开火车给“香、哪、门、们、窗、要、亮、房、们、座、漂、青”组词。

4、创设语境,巩固生字:老师将一些生字藏在一段话中,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自读——同桌检查——指名读)

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个美丽的大花圃。花圃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这儿一年四季散发着花香,吸引了许多女同学来观赏。教学楼的后面是一大片青青的草坪,男同学都爱在青草坪上踢球玩耍。

三、词语积累。

1、练习说叠词,先说课文后面的再发散。

2、词语找朋友:宽宽的、胖胖的、大大的、红红的、亮亮的、闪闪的

马路、星星、眼睛、苹果、小手、太阳、四、“夸校园”比赛。(可以说几句话,可以朗诵儿歌或诗。)

五、课外阅读 亮亮的,圆圆的,是我家的鱼塘。红红的,香香的,是我家的花房。【教后反思】:

爷爷和小树

【学情分析】:

通过识字

(一)和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较好地巩固了汉语拼音,能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学会了如何朗读课文。前面的生字教学已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如本课中出现的横、竖、撇、点、横折,降低了学生书写生字的难度。【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弯和5个偏旁父字头、立刀旁、两点水、人字头、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弯和5个偏旁父字头、立刀旁、两点水、人字头、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启发谈话: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课题。学习生字“爷”,与“爸”进行比较。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学习5个新偏旁,找找课文中哪些生字中有这些偏旁,这些字如何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注意:“热”是翘舌音,“冷”是后鼻音,“伞”是平舌音。

2、剩下的字怎么念,它们的偏旁各是什么?注意:“穿”是翘舌音。

3、生字卡片认读生字。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巩固练习:

(1)看图猜字。“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

(2)选偏旁、部件卡片组成字读一读。

(3)比一比,组词:爷——爸、棵——课、穿——窗。

5、找找这篇课文和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认识自然段。看清自然段的格式,自然段一般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请在文章中标好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暖和、衣裳、撑开”的字音。

7、再读课文。

四、写字

1、看看这些字中,哪个笔画是你不认识的,出示新笔画竖弯,进行学习。

2、认读4个生字,进行书写指导。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要注意什么?

“不”:竖在竖中线。

“开”:横在横中线,竖比撇长一些。

“四”: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五”:竖从竖中线起笔,行笔略向左斜;第三笔“横折”起笔超过“短横”,向右行笔至右半格与“短横”上下对齐处折笔向下,收笔与“竖”对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什么。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笔画、偏旁、生字和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有关的词语。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我家门前有什么?小树长在哪儿?(2)能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说一句话。(3)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画面为: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课件画面:课文的第一幅图画。说说爷爷在做什么?(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

(3)什么时候,谁给谁穿上暖和的衣裳?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预防小树被冻坏。)(4)指导朗读。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感觉怎么样?把小树舒服的感觉读出来。

3、学习第三个自然段。

课件画面: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你想夸夸小树吗? 课件画面:课文第二幅插图。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同学们来帮帮你。(2)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枝叶茂密的树冠。)这把小伞有什么用?(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

(3)什么时候,谁给谁撑开了绿色的小伞?爷爷感觉怎样?(4)指导朗读。

4、说话练习。

(1)你曾经帮助别人做过什么事吗?

(2)用“什么时候,谁给谁干什么?”(奶奶病了,我给奶奶倒开水。)

5、齐读课文。小树为什么能给爷爷遮阳?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文中有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练习时可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说说。指导的重点是扩大积累,运用恰当。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组练说,再用四张填空卡片变换顺序开火车口头填空,比比哪一组说得恰当而不重复。

3、背诵课文。【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学情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别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在第一题和第二题中,分别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使枯燥的比较变得趣味盎然。第三题的按偏旁归类字,也为偏旁加字组成新字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最后,量词的运用在这一园地占了较大的分量,作为口语训练,提高量词的准确性自然而然成为重点。【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区分平、翘舌音和声母为n、l的生字。

2、能辨别比较形近字。

3、能根据字的偏旁给字归类。

4、能熟练地读出熟字组成的新词。

5、能照样子,按要求把句子说完整。

6、能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能区分音近、形近字;能熟练读出熟字组成的新词;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部分词语的轻声。理解古诗的意思。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区分平、翘舌音和声母为n、l的生字。

2、能辨别比较形近字。

3、能根据字的偏旁给字归类。【教学难点】:平翘舌音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题。(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这里啊,有八位蝌蚪妈妈,他们分别是(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八个字母:z zh c ch s sh n l)小朋友们把声母念一遍

2、说要求:这个游戏这样玩:这里有许多的小蝌蚪的头饰,每个头饰上都有一个汉字,根据这个汉字的读音找到自己的蝌蚪妈妈。比如说,小蝌蚪“真”,(老师指着这个头饰)它的妈妈应该是谁呢?(zh)对了,知道怎么找了吗?下面我要请十八位同学来当小蝌蚪,看清楚汉字后,戴上头饰以后站到黑板前蝌蚪妈妈的前面,同一个妈妈的小蝌蚪站成一排。

3、分饰物,(可以请平翘舌音有问题的学生)(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全部分完后,小蝌蚪们和着音乐找到自己的妈妈。

4、(音乐停)向其他的小朋友提问:有没有找错了妈妈的小蝌蚪,纠正。

5、下面请小蝌蚪们再来考考大家,站成一排,把顺序打乱,看看小朋友们还认不认识你们。

6、剩余的同学依次念完头饰上的汉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二题。形近字比较

(一)1、作完了游戏,接着我们来玩一个“变字”的游戏,请小朋友们准备好自己的本子和铅笔。

2、(课件出示:了 木 大)齐读三个汉字,现在,这三个字要变了,怎么变呢?就要大家动动脑筋,给这三个自己每个字添上一笔,变成另外一个字。看看哪个小朋友变得最多。

3、学生动手,教师下去检查,添完后逐个地让同学说,学生说完一个,课件出示一个。(了——子)(木——本、禾)(大——太 天)出示完一个新加的字后学生组词

4、一起把课件上的自己读一遍。

1、刚刚我们是添笔画变字,接下来,我们要加大难度,加偏旁变字。怎么变?看(课件出示:十——肚)学生说它的变化。

2、出示要变的字:十 田 青 齐读一遍,然后说要求,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给一个字加偏旁,能干的同学可以给三个自己都变变。

3、学生开始加偏旁。老师在黑板上写好三个要加的字。(十—古、叶、什)(田——苗)(青——请、清、情„„)

4、四人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汇报,给十字加偏旁,加完后请他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再组个词,依次是“田”和“青”。表扬鼓励加得多的学生。

三、学习第三题。

1、翻开课本71页,看看,图片上的小明和小红在干嘛?(拣苹果),他们可不是乱拣的,而是有规律的,看看地上的苹果再看看小明和小红的篮子,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采?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2、学生汇报:小明和小红应该采地上写有和他们的篮子上偏旁一样的汉字苹果。

3、在课本的空白处分别把这十个苹果分装在两个篮子里,比如说,小明的篮子里:

4、学生汇报

5、齐读

6、老师小结:刚才我们给同一个汉字加了笔画和偏旁就变成了不同的汉字,这一题是,同样的偏旁,另外一个部分不一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汉字,看来我们的有很多汉字就是变笔画,变偏旁形成的。你有什么启发吗?(我们可以找到规律,轻松地掌握许多的汉字。)

四、布置课后兴趣题目:

A:给这几个字加上一笔变另外的字:(日、口)B:根据偏旁写写汉字:提手旁,穴宝盖、木字旁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读出第四题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照样子,按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屋子里有什么

3、能大致理解古诗并背诵。【教学重难点】:

1、“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等词的词尾读轻声。

2、量词的准确运用。

3、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题(我会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读课本上页的汉字,读不出的字做好记号,查看生字表(一);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教师在巡视中了解认读情况,辅导个别学生。

2、接着读词语的方式,教师点名进行抽查,然后开火车读,比比哪列“火车”的性能 好。读词中注意“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等词的词尾读轻声。

3、齐读词语。

4:造句:从这些词语里找几两个或两个以上,说一句话,注意:造句要合理,词语要读准。5:评价

二、学习第五题。

1、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说什么地方? 我家门口有什么?

2、指名读第二句话。说说:这句话有说了什么地方?江上有什么呢?

3、学生把第三句话补充完整。“屋子里有什么”说的内容不困难,难点是说话时量词可能用 得不恰当,教师要在说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如果学生用上“有„„有„„还有„„”,教师可加以鼓励。

4、提高要求,想想还可以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三、学习第六题。

1、老师请大家来猜一样动物,这样动物的叫声能提醒人们起床,你知道是什么吗?(大公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公鸡是怎样的吗?(鸡冠,尾巴„„)

2、通过小朋友们的介绍,仿佛让老师看到了一只大公鸡站在眼前的样子,可是你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位我国很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通过一首诗向大家介绍了一只大公鸡,我们来读一读。(打开课本)

3、先自己试读全诗,有困难的地方标上记号。

4、指名分句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哪里念得很好,哪里不够,甚至有读错了。进行正音:裁、身、走、平、生、轻。

5、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大公鸡很神气)(这只大公鸡是全身雪白的)

6、我们一齐来读读,不但把字读准了,还要把大公鸡神气的样子给读出来。

7、自由读(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如“一叫千门万户开”可以做个推门的动作等)

8、个人汇报。(教师评价标准:读音的准确,流畅程度,声音的响亮程度„„)

9、小组赛读、同桌互读,然后全班同学加上自己的动作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10、背诵。可以读一句想一句,或者把你觉得难的那一句多读几遍,记住它。【教后反思】:

我们的画(口语交际)

【学情分析】:

这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次听说训练,学生已明白它的性质及学习方法,加上有前面学习课文中所进行的对话训练做铺垫,多数学生已具备了比较基本的对话能力,但内容比较浅显。【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教学难点】:有顺序地介绍自己的画。

【教学准备】: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幅自己创作的画带到课堂。【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指导表述:

1、出示文中插图,提问: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

2、在老师眼中,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小画家。今天小画家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这节课就让我们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好吗?

3、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大声说一说。

4、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小画家们,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呀?

采访内容:你好,请问你画的是什么内容?(展示作品)你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谢谢你精彩的回答!

二、小组交流、介绍:

1、自由组合成两人小组。一人扮演小记者,一人扮演小画家,进行对话。教师参与其中,引导提问、介绍。

2、指名小组表演。评议(仪态,说话内容)

三、全班交流,作品展示:

1、将每个人的画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图画展览。

2、互相观看、自由问问、说说。

四、交流评选:

1、讲解本次画展所设的几个奖项:“七彩画家奖”(色彩用的最美妙的)、“异想天开奖”(最具创意的)、“神笔马良奖”(画最传神的)„„

2、根据各奖项要求,请学生评选出心目中的小画家,评选时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有不同意见可展开讨论。

3、评选出各奖项,颁奖。

五、课后延伸:在父母面前介绍自己的画。【教后反思】:

第二篇: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4二单元课文翻译(Test A)

(Smart cars that can see, hear, feel, smell, and talk? And drive on their own? This may sound like a dream,能看、能听、有知觉、具嗅觉、会说话的智能汽车?还能自动驾驶?这听起来或许像是在做梦,但计算机革命正致力于把这一切变为现实。

Smart CarsMichio Kaku

1.Eve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hich has remained largely unchanged for the last seventy years, is about to feel the effect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智能汽车

加来道雄

即便是过去70年间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的汽车工业,也将感受到

计算机革命的影响。2.The automobile industry ranks as among the most lucrative and powerful industr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re are presently 500 million cars on earth, or one car for every ten people.Sale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stand at about a trillion dollars, making it the world's biggest manufacturing industry.汽车工业是20世纪最赚钱、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上有5亿辆车,或者说每10人就有1辆车。汽车工业的销售额达一万亿美元左右,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

3.The car, and the roads it travels on, will be revolutionize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 key to tomorrow's “smart cars” will be sensors.“We'll see vehicles and roads that see and hear and feel and smell and talk and act,” predicts Bill Spreitzer, technical director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s ITS program, which is designing the smart car and road of the future.汽车及其行驶的道路,将在21世纪发生重大变革。未来“智能汽车”的关键在于传感器。“我们会见到能看、能听、有知觉、具嗅觉、会说话并能采取行动的车辆与道路,”正在设计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道路的通用汽车公司ITS项目的技术主任比尔·斯普雷扎预言道。

4.Approximately 40,000 people are killed each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raffic accidents.The number of people that are killed or badly injured in car accidents is so vast that we don't even bother to mention them in the newspapers anymore.Fully half of these fatalities come from drunk drivers, and many others from carelessness.A smart car could eliminate most of these car accidents.It can sense if a driver is drunk via electronic sensors that can pick up alcohol vapor in the air, and refuse to start up the engine.The car could also alert the police and provide its precise location if it is stolen.美国每年有大约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在汽车事故中死亡或严重受伤的人数太多,我们已经不屑在报纸上提及。这些死亡的人中至少有半数是酒后开车者造成的,另有许多死亡事故是驾驶员不小心所导致。智能汽车能消除绝大多数这类汽车事故。它能通过会感测空气中的酒精雾气的电子传感器检测开车者是否喝醉酒,并拒绝启动引擎。这种车还能在遇窃后通报警方,告知车辆的确切地点。

5.Smart cars have already been built which can monitor one's driving and the driving conditions nearby.Small radars hidden in the bumpers can scan for nearby cars.Should you make a serious driving mistake(e.g., change lanes when there is a car in your “blind spot”)the computer would sound an immediate warning.能监控行车过程以及周围行车状况的智能汽车已经制造出来。藏在保险杠里的微型雷达能对周围的汽车作扫描。如果你发生重大行车失误(如变道时有车辆在你“盲点”内),计算机立即会发出警报。

6.At the MIT Media Lab, a prototype is already being built which will determine how sleepy you are as you drive,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ong-distance truck drivers.The monotonous, almost hypnotic process of staring at the center divider for long hours is a grossly underestimated, life-threatening hazard.To eliminate this, a tiny camera hidden in the dashboard can be trained on a driver's face and eyes.If the driver's eyelids close for a certain length of time and his or her driving becomes erratic, a computer in the dashboard could alert the driver.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业已制造出能测知你行车时有多少睡意的样车,这对长途卡车司机意义重大。一连数小时注视着中间分道线这样一个单调、几乎能催眠的过程是被严重低估的威胁生命的重大隐患。为消除这一隐患,藏在仪表板里的一架微型相机可对准开车者的脸部及眼睛。如果司机的眼帘合上一定时间,行车变得不稳,仪表板里的计算机就会向司机发出警报。

7.Two of the most frustrating things about driving a car are getting lost and getting stuck in traffic.While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is unlikely to cure these problems, it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Sensors in your

car tuned to radio signals from orbiting satellites can locate your car precisely at any moment and warn of traffic jams.We already have twenty-four Navstar satellites orbiting the earth, making up what is calle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They make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your location on the earth to within about a hundred feet.At any given time, there are several GPS satellites orbiting overhead at a distance of about 11,000 miles.Each satellite contains four “atomic clocks,” which vibrate at a precise frequency,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the quantum theory.开车最头疼的两大麻烦是迷路和交通堵塞。虽然计算机革命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但却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你汽车上与绕轨道运行的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调谐的传感器能随时精确地确定你汽车的方位,并告知交通阻塞情况。我们已经有24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导航卫星,组成了人们所说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些卫星我们有可能以小于100英尺的误差确定你在地球上的方位。在任何一个特定时间,总有若干颗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在11, 000英里的高空绕地球运行。每颗卫星都装有4个“原子钟”,它们根据量子理论法则,以精确的频率振动。

8.As a satellite passes overhead it sends out a radio signal that can be detected by a receiver in a car's computer.The car's computer can then calculate how far the satellite is by measuring how long it took for the signal to arrive.Since the speed of light is well known, any delay in receiving the satellite's signal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distance.卫星从高空经过时发出能被汽车上计算机里的接收器辨认的无线电信号。汽车上的计算机就会根据信号传来所花的时间计算出卫星有多远。由于光速为人熟知,接收卫星信号时的任何时间迟缓都能折算出距离的远近。9.In Japan there are already over a million cars with some type of navigational capability.(Some of them locate a car's position by correlating the rotations in the steering wheel to its position on a map.)

在日本,具有某种导航能力的汽车已有一百万辆之多。(有些导航装置通过将方向盘的转动与汽车在地图上的位置并置来测定汽车的方位。)10.With the price of microchips dropping so drastically, future applications of GPS are virtually limitless.“The commercial industry is poised to explode,” says Randy Hoffman of Magellan Systems Corp., which manufactures navigational systems.Blind individuals could use GPS sensors in walking sticks, airplanes could land by remote control, hikers will be able to locate their position in the woods — the list of potential uses is endless.3

随着微芯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未来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几乎是无限的。“制造这一商品的工业定会飞速发展,”生产导航系统的麦哲伦航仪公司的兰迪·霍夫曼说。盲人可以在手杖里装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飞机可以通过遥控着陆,徒步旅行者可以测定自己在林中的方位 —— 其潜在的应用范围是无止境的。

11.GPS is actually but part of a larger movement, called “telematics,” which will eventually attempt to put smart cars on smart highways.Prototypes of such highways already exist in Europe, and experiments are being made in California to mount computer chips, sensors, and radio transmitters on highways to alert cars to traffic jams and obstruction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实只是叫做“远程信息学”的这一更大行动的一部分,这一行动最终将把智能汽车送上智能高速公路。这种高速公路的样品已经在欧洲问世,加州也在进行试验,在高速公路上安装计算机芯片、传感器和无线电发射机,以便向汽车报告交通拥挤堵塞情况。

12.On an eight-mile stretch of Interstate 15 ten miles north of San Diego, traffic engineers are installing an MIT-designed system which will introduce the “automated driver.” The plan calls for computers, aided by thousands of three-inch magnetic spikes buried in the highway, to take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driving of cars on heavily trafficked roads.Cars will be bunched into groups of ten to twelve vehicles, only six feet apart, traveling in unison, and controlled by computer.在圣迭戈以北10英里的15号州际公路一段8英里长的路面上,交通工程师正在安装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的引进“自动司机”的系统。这一计划要求计算机在公路上埋设的数千个3英寸长的磁钉的协助下,在车辆极多的路段完全控制车辆的运行。车辆会编成10辆或12辆一组,车距仅6英尺,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一齐行驶。

13.Promoters of this computerized highway have great hopes for its future.By 2010, telematics may well be incorporated into one of the major high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If successful, by 2020, as the price of microchips drops to below a penny a piece, telematics could be adopted in thousands of miles of high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This could prove to be an environmental boon as well, saving fuel, reducing traffic jams, decreasing air pollution, and serv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highway expansion.这种计算机化的公路的倡导者对其未来的应用充满希望。到2010年,远程信息技术很可能应用于美国的一条主要公路。如果成功的话,到2020年,当微芯片的价格降到一片一美分以下时,远程信息技术就会应用在美国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课文

课 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重点 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2)齐读两遍课题,并认识“井、挖、忘”三个生字。(4)借助汉语拼音带问题通读全文:“挖井人”指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谁? “立碑”的人又是谁? 2.识字

(1)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

(2)出示儿歌,指导学生用儿歌中的方法边读边画,自主识字。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合作检测。(4)引导发现识字方法(5)给游戏活动,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游戏一:听老师读生字,请学生取字卡带读并扩词;

游戏二:先把字卡分发给学生,学生听老师读字音,拿相应卡片的学生上台读字、组词、说句子。

游戏三: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老师读字,学生接字认读生词。再分组进行行扩词比赛。

5.朗读(多种方式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1)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练习读一读课文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座读,小组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3)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同座练读)(5)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6)老师引读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指名解说图意。6.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1).出示要写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导观察这些字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一说怎么写好看。(3)范写,指导写好“乡”注意第二个“撇折”的位置。“忘、想、念”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联系第十课“意、总”两个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心字底”的写法:关键是指导学生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要写成撇。

板书设计:、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挖井

乡亲们

不忘 作业布置: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学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图画纸、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照镜子,比比谁照镜子的速度最快。(1)教师拿出生字卡片和全体学生照镜子。(2)同桌同学互相照镜子。

二.精读(读中感悟毛主席的伟大,读出崇敬之情。)

(1)朗读接力赛: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做到四不: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不重复字。读对了,下一位接着下一句读;读错了,下一位重复读前一句。(2)指导朗读:学生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指导,加以范读。(3)出示文中插图,看图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指导读好碑上的话。(4)配乐朗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学生选读课文中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三.讨论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升华感情,突破难点。)(1)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的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 4.拓展

(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分组合作,试着给课文配上插图。

(2)了解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进行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板书设计: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挖井 乡亲们

不忘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朗读课文。教学后记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会、走、北、京、门、广”6个字。认识1个偏旁“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少年儿童特别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 北京 告诉 天安门 非常 壮观 广场 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2、我多想去看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了什么吗?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水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

(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件出示句子: 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预习第三课《一个接一个》

3、一个接一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课前准备

1.(1)配乐课文朗读。(2)教学辅助课件。

2.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游戏吗?

(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 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

2.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游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游戏视频。

3.玩游戏很快乐,快乐的事就这一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快乐的事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继续,连续的意思。

从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导入,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踩影子”游戏的有趣,揭示课文题目。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词:

睡觉 再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1)指导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读。

(4)指名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

①旧字加偏旁游戏读生字:

林+()=梦

羊+()=样

中+()=种

取+()=趣

②结合“却”认识新部首“卩”。

③“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走”的最后一笔要长,托住“取”字。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①“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 亻+火=伙 亻+半=伴

②“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生字巧记:

“过”--走寸了,就“过”。

“这”--斯斯文文走到“这”。

(3)指导书写:

①“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②“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短小一点,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让学生圈点,主要是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多问,增强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意识。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阅读课文的情况,灵活地教学,以至于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同时,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让同学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有哪些经历?

3.出示填空。

月夜,正玩着____________,就听大人叫着:“__________________!”

正做着____________,又听见大人在叫:“__________________!”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___________,操场上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

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玩踩影子时,大人让回家睡觉;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床上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哦!这可真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孩子经历了这些后,他是怎么想的。

2.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3.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

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课文,巩固了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精读内容

1.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老师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会儿”和带有“唉、啊、呢”的句子。

(2)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游戏的?(月夜。)他们玩得怎么样?从哪儿 看出来的?(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第二和第三行诗。

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快回家睡觉!”(学生接)【指导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师引读: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学生接第三行诗)【“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4)孩子不高兴了吗?(没有。)他又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各种各样”。

【教育学生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5)带着感情指名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一读,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小提示:①正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

②他先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想的?

(2)指名读第二小节。

3.自学第三小节。

(1)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跳房子怎么玩?(教师配合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第三小节。

4.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课文前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一、二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第三小节的“模子”,因此,第一、二小节的教学是关键所在,必须渗透相应的学法。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几个环节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时学有所依,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

三、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①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2.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文中这个孩子相似的经历,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讲给同学们听。

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相似的事,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快乐。

作业:1.流利地朗读课文。2.预习第四课《四个太阳》。板书设计

4、四个太阳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心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领会愿望之美。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学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㈠、简笔画导入新课

1、简笔画:四个圆圈。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2、在简笔画上方板书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 ㈡、范读或自读课文

1、想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想自己读课文还想听老师读课文?

2、想一想,你在课文里知道了什么?小朋友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谁上来画一画?

4、画四个太阳送给谁呢? 随回答板书:春、夏、秋、冬,与图相对应。㈢、认识生字词语

想美美地读好课文吗?那么,我们先学会生字词语吧。看那个小组学得又快又好。

1、指导分小组学习:读准字音,标出生字词语。认识生字和词语。

2、检查。

⑴、出示字卡。

⑵、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分大组词语擂台赛。

⑶、汇报小组中发现的独特巧妙的识字方法。老师适当点拨。㈣、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指导小组练读,互相评评议议。

2、检查读课文:哪些小组的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请站起来读。

3、课件展示或在投影仪上出示春夏秋冬图片,在一年四季中,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4、出示孩子的画。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有什么想法呢? 小结:因为孩子想让世界更美丽、更舒服,这是他美好的愿望。㈤、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说说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可以编一编口诀。提示大口框的写法:先里头,后封口。

3、在田字格里示范“园、为、光”的写法。

4、检查,个别指导。㈥、教学效果测评

1、轻声读音节,想想拼出的词语是什么,再写一写。

2、自由练读课文,轻声读题,想一想横线上该填什么,再连起来读一读。㈦、拓展学习向爸爸妈妈了解太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4、四个太阳 第 二 课时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心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领会愿望之美。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学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图片、图画纸、具有四季特色的图片、水彩笔

(一)复习与导入新课

1、上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向父母了解了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 ㈡、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你为什么喜欢这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圈出来。

2、指导第一段。出示第一段,读这段时的心情怎样?哪些词语要强调出来?哪些地方可以停一停?画出停顿符号。

3、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4、谁认为自己能把这个自然段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

5、老师把孩子的画带来了。分别出示四幅画。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用上你喜欢的词语,还可以有自己的创造。㈢、互相帮助,背诵课文

1、我们能把课文背下来吗?谁能行?指导四人小组合作背课文。

2、领背课文前三段。按课文顺序,老师背第一句,学生背下文。

3、谁发现了,老师背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1、多美的图画!多美的课文!多美的愿望!你们除了喜欢课文中的太阳,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呢?它代表了你的什么愿望?

2、你想画出心中的太阳吗?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给你或别人或者童话中的人物带来什么? ㈤、办画展,说太阳

1、找你喜欢的同学互相说说。

2、说完以后,把你画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去。我们马上可以办画展了。

3、数一数,黑板上共有多少太阳?将“四个太阳”中的“四”换成数出来的数字。

4、现在,小朋友看到这么多的太阳,想说什么?

5、可以给我们的画展取个名字吗? 板书:美好的世界(或学生取的名字)

6、谁来当解说员,把自己的画说给全班同学听? ㈥、小结

1、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板书设计:

4、四个太阳

(学生涂色)春 夏 秋 冬

(学生的画)

作业布置:朗读和背诵课文。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课件。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课件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预设:电视上、商店里、大街上、课外书上„„

(2)识记新词语。

导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伙伴。

(出示音乐、美术、写字等课本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可不小,他们不仅能教给你们本领,还能教你们识字呢!你们看: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预设:数学书、美术书„„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图画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把读词与认知事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学生以后查字典时就能更快地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学习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

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

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作业:复习本节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文章--《阳光》,学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谜语的语言生动、明快,富有韵律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乐。通过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作业:朗读短文,感悟、理解短文。

语文园地二 随堂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

kàn huà dà jiā zhōng wǔ rèn zhēn2、连一连,读一读。

3、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大()亮()放()气()

太()高()收()汽()

4、填一填,读一读。

个 张 篇 场

一()球赛 一()秘密 一()画 一()小说

5、读一读,把你发现的写在树干上。

1、读一读,补一补,用上“手”写一句话。

读一读:小松鼠用手写字

补一补:______ 用手_______________

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的作用非常大,想一想手的作用,和同学交流。

兰兰说:“工人离不开手,修铁路,造飞机,盖大楼„„样样离不开手。”

明明说:“农民离不开手,播种、锄草、撒化肥„„样样离不开手。”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悄悄长大的鞋

我的脚越长越大 妈妈准会惊讶

鞋越变越小 于是

我有了一双会长大的鞋

鞋儿 你能不能陪我的脚丫 陪着我的梦幻

伴着我的童年 一起长大

1、你知道鞋越变越小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妈妈为什么会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希望什么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单元课文教案0

教学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以下壮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1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的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3、相关故事:

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康有为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康有为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臵,答礼不疲。

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与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手术之后才过3年,梁启超就逝世,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

三、预习检测,字词积累:

1、给红体字注音:

戊戌政变 显宦 叱咤风云 莅校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步履 谦逊 激亢 箜篌 酣畅 流涕 蓟北 涕泗

2、解释下列词语:

显宦 叱咤风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谦逊 起承转合 博闻强识 酣畅 屏息以待

四、整体感知:

1、标记文章段落。

2、听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3、概括每段中心:

(1)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2)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

(3)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4)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5—9)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演讲,列举他的演讲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

(10)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第 二 课 时

一、研习课文:

1、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这次演讲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梁启超的演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⑤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⑥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

(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感情丰沛)

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3、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 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 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又略有夸饰,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二、释疑: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他的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名声所掩盖,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从文题看“演讲”应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前两段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那么文章前两段讲什么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特别强调不少“显宦”与“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段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工整、美观,特别强调读他的演讲稿和听他的演讲相差甚远。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思是说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衬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不同凡响;以读这篇演讲稿和直接听讲演趣味上的差别,进一步突出强调他的演讲的独特魅力。这两段的侧面烘托,让人在未听其演讲前,既充满好奇和兴趣,又会产生敬佩之情,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本。

3、侧面烘托这种描写是指没有中心人物在场,而是通过别人的活动或另外的事物来衬托中心人物。同样的描写手法文中还有一处,大家找得到吗?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明显是贬义词。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梁实秋所尊敬的梁任公呢?会不会影响梁启超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真实地描写,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著名的潘长江老是被人取笑,说他太矮了。他是怎么说的?我是“浓缩人生精华”。他个子矮小,但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

5、“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这不是矛盾吗?怎么理解?

他首先是谦虚,但他是名人,给清华学子作演讲,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如果还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这里的“自负”是他自信的表现。

6、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个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7、《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作用是什么? 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作用:《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跟深刻。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8、为什么梁启超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呢?

《桃花扇》的结局是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说:“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于是两人双双入道。梁启超讲到这里,自然联想到国家此时动荡的现状,怎不会痛哭流涕呢?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9、为什么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呢?

选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渴望。

10、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桃花扇》写的是亡国悲剧,梁任公讲到此处,自然想到此时的国家军阀割据,战争连连,生灵涂炭,不禁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庆祝官兵收复失地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时,“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可以说,梁任公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演讲生动投入,而是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所以梁任公的晚年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

11、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演讲的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感情感染了听众。

12、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1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节的深刻的含义?

梁启超是应清华学子得邀请来演讲。在20世纪初动荡变革的年代,梁启超为青年的上进欣然应邀,热情讲演,实属难能可贵;当世文坛多少人问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做到梁先生的境界,令人生憾;做学问的人应当向梁先生学习做学问和做人。

14、我们再次试着为一代大师评改文章,前面已经给他写评语,做旁注。接下来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 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闻强识、幽默、睿智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的梁启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并从作者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及从梁任公那学习到了如何演讲的有效方法。

四、布臵作业

1、朗诵课文,从中完成课后习题。

2、结合课堂上老师讲的演讲技巧,找一篇文章进行实践。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任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兼 公

眼神光芒四射 备 演

开场白:独特(谦逊 自负)

声 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 容: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点

作:成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表 情:狂笑

太息

痛哭(酣畅淋漓

感情丰沛)

从演讲内容 上说要注意文章结构、论点、论据及其构思要新颖,在论述过程中能旁征博引,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因素如手势,或者其他恰当的肢体动作来为演讲增色,此外还要注意语速、语音、词汇和 表情。具体说来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主 题

1、主题鲜明,思想性强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3、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语言表达

1、语言优美,准确简明

2、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3、表达流畅,口齿清晰

4、普通话标准

艺术表现

1、富有激情,感染力强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3、肢体语言使用恰当 演讲效果

1、观众反应好

2、气质、形象、着装

3、时间掌握好

第五篇:9单元课文教案

Period 3 教学内容: Reading A—Keeping Fit and Healthy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英文词典预习该课文。

2. 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了解文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3. 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的各种词汇和词组 4. 了解文中所涉及的西方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 一些常用短语的学习。如:keep fit, put on weight, be aware of, fitness center, insist on 教学难点:Their muscles are no longer strong.no longer 不再,例如:

He no longer smokes.Such things no longer bothered him.People find out that a regular fitness program keeps them fit and stops them from putting on weight.stop…from… 阻止… 例如:

Stop your dog from snapping at me.How do you stop children from playing matches?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T:Good morning, students.S: Good morning, teacher.T: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how to keep fit.You know,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Do you know sth about how to keep fit?

S: We do morning exercise every day to keep fit.T: Yes, it is a good way to keep your bodys fit.We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ods which we eat every day.Step 2

Listening

Read the article slowly.Let students listen to me carefully.Step 3

Explaining

keep fit, put on weight, be aware of, fitness center, insist on

Their muscles are no longer strong.no longer 不再,例如:

He no longer smokes.Such things no longer bothered him.People find out that a regular fitness program keeps them fit and stops them from putting on weight.stop…from… 阻止… 例如:

Stop your dog from snapping at me.How do you stop children from playing matches?

Step 4

Reading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read Reading A and correcting the wrong pronunciations which the students have made.Step 5

Asking and Answering  Why people don’t have so much time to do exercise?  Why people go to fitness center in spare time?

Step 6 Exercise

Doing exercises after Reading A and giving the right answers.Step 7 Homework

Copying the Reading A 课后小记:1.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词汇量不够,学习起文章来有一定困难。

2.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造成互动性不强。

下载课文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第二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下第二单元课文理解题

    四下第二单元课文理解 中彩那天 1. 为什么说“一个人主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答:一个人活得诚实、有信用,即使他很贫穷,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高尚的品......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五篇]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2 升国旗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

    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about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oke English. Nearly all of them lived in England. 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

    第二单元课文导读(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课文导读 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我们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

    第二单元教案

    第5课 中彩那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引......

    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导读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展示第一单元的收获。 二、单元导读 牵手亲情,唱响关爱 人之所以与草木不同,就在于人有情, 亲情、友情、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