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历任领导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历任领导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历任领导
中共甘肃省委历任领导
甘肃省委(1949年7月—1954年8月)
书记: 张德生
副书记: 孙作宾
中共甘肃省委第一届(1954年8月—1956年6月)
第一书记: 张仲良
第二书记: 霍维德
第三书记: 李景林
第一副书记: 张自修
第二副书记: 高健君
中共甘肃省委第二届(1956年6月—1960年5月)
第一书记: 张仲良
书记: 霍维德
李景林
高健君
虫自修
中共甘肃省委第三届(1960年5月—1964年8月)
第一书记: 张仲良
汪锋(1961年1月—1964年8月)
常务书记:
裴孟飞(1962年10月—1964年8月)
第二书记:
高健君(1961年1月—1962年12月)
第三书记:
张仲良(1961年1月—1962年12月)
书记处书记 高健君 陈曾固 张鹏图(—1962年12月)何承华(—1962年12月)王秉祥(—1962年12月)王世泰(1960年11月—)
焦善民(1962年12月—1964年8月)李友九(1962年12月—1964年8月)胡继宗(1962年12月—1964年8月)
候补书记: 李正廷 王耀华
中共甘肃省委第四届(1964年8月—1971年2月)
第一书记: 汪锋
胡继宗(代理,1966年11月—1967年1月)
常务书记: 裴孟飞 书记: 高健吾 王世泰 陈曾固 胡继宗 李友九
书记处书记:
马继孔(1965年5月—1966年12月)詹大南
刘昌汉(1966年11月—1967年1月)
中共甘肃省委第五届(1971年2月—1983年12月)
第一书记:
冼恒权(1971年2月—1977年6月)宋平(1977年6月—1981年1月)冯纪新(1981年1月—)
书记:
李子奇(1983年3月—)
王秉祥(1981年7月—1983年3月)李登瀛 赵处琪 杨植霖
年继荣(1978年)禹贵民(1978年)泰彦章(1978年)茅林(1978年)
张忠(1972年7月—1975年8月)宋平(1972年7月)
副书记: 冯纪新 茅林 肖华
李超伯(1971年2月—1979年)肖剑光(1979年)葛士英(1980年6月—)陈熙(1981年7月—)刘冰(1981年12月—)郭洪超(1982年2月—)李子奇(1982年10月—)
中共甘肃省委第六届(1983年12月—1988年1月)
书记: 李子奇
副书记: 陈芝毅
刘冰
贾志杰
中共甘肃省委第七届(1988年1月—1993年12月)
书记:
李子奇(1988年1月—1990年11月)顾金池(1990年11月—1993年9月)阎海旺(1993年9月任命)
副书记: 卢克俭
孙英
张吾乐
杨振杰
贾志杰
常委: 饶凤翥
仲兆隆
石宗源
陆浩
李虎林
纪委书记: 饶凤翥
中共甘肃省第八届委员会(1993年12月—1998年11月)
书记: 阎海旺
孙英(1998年4月---)
副书记 杨振杰
赵志宏(1994年---)李虎林(1994年11月---)张吾乐
常委: 仲兆隆
石宗源(回族)陆浩
梁培祯
杨怀孝(回族)牟本理
赵志宏(1994年---)饶凤翥 郭琨(1996年7月--)(时任组织部长杨利民不是常委)
纪委书记:
饶凤翥(--1996年4月)李虎林
纪委副书记: 朱毓贤 吴泉祖 张瑞堂
中共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1998年11月—2002年4月)
书记: 孙英
宋照肃(2001年1月---)
副书记: 陆浩
仲兆隆 常委:: 李虎林
郭琨
杨利民
赵拴龙
张庆黎
马西林
陈学亨
王军
洪毅
牟本理
王安顺
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李虎林
副书记: 黄亦纯(女)田振玺
王润康
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第十届(2002年4月22日-2007年4月28日)
书记: 苏荣
副书记: 陆浩
仲兆隆
韩忠信
马西林
陈学亨
常委: 王军
洪毅
徐守盛
洛桑·灵智多杰(藏族)陈宝生
黄亦纯(女)李统厚
纪委书记: 韩忠信
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第十一届(2007年4月28日---2012.4)
书 记:
陆 浩(-2011.12)王三运(2011.12-)
副书记:
徐守盛(1953.01-2010.5)
刘伟平(2006.11--)鹿心社(2010.8-2011.5)欧阳坚(2011.10-)
常 委: 陈宝生(-2008.06)
蒋文兰(女-2012.3)
励小捷(-2012.4)侯长安(-2010.7)刘巨魁(-2010.1)杨志明(-2008.01)
冯健身(2011.1-2012.4)刘永富(2007.12-)罗笑虎(2007.4)刘立军(-2012.4)姜信治(-2011.1)陆武成(2008.06-2012.4)陈知庶(2010.5-2012.4)吴德刚(2010.12-)石军(211.5-2012.4)泽巴足(2011.5-)连 辑(2011.10-)张晓兰(2012.3-)
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第十二届(2012.4---)
(一)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
书记:
王三运(2011.12-)
副书记:
刘伟平(2006.11-)欧阳坚(2011.10-)
常委:
刘永富(2007.12-2013.11)罗笑虎(2007.4-)连辑(2011.10-)吴德刚(2010.12-)泽巴足(2011.5-)咸辉(2012.4-)张晓兰(2012.3-)虞海燕(2012.4-)李建华(2012.4-)傅传玉(2012.4-)
(二)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2012.4-)书记:
张晓兰(2012.3-)
副书记:
杨志宏(2012.4-)王建太(2012.4-)王栋玉(2012.4-)张怀仁(2012.4-)
甘肃省政府历任领导
省长
王世泰(49.07-50.01)(省府主席)邓宝姗(50.01-54.12)(省府主席)邓宝姗(54.12-67.01)冼恒汉(67.05-68.01)(军管会主任)冼恒汉(68.01-77.01)(革委主任)宋平(77.01-79.12)(革委主任)冯纪新(79.12-81.01)李登瀛(81.01-83.04)陈光毅(83.04-86.05)贾志杰(86.05-93.01)阎海旺(93.01-93.09)张吾乐(93.09-94.04)(代)张吾乐(94.04-96.07)孙英(96.07-97.01)(代)孙英(97.01-98.04)宋照肃(98.04-99.01)(代)宋照肃(99.01-01.01)陆浩(01.01-01.01)(代)陆浩(01.01-06.10)徐守盛(06.10-07.01)(代)徐守盛(07.01-2010.5)刘伟平(2010.8代)刘伟平(2013.1-)
副省长
霍维德(1949年08月至1949年10月;1952年11月至1959年12月;1962年07月至1962年12月)马鸿宾(回族)(1949年08月至1960年10月)王世泰(1950年01月至1952年11月;1975年01月至1979年12月)
张德生(1950年01月至1954年06月)
黄正清(藏族)(1954年09月至1964年09月;1979年12月至1983年05月)
孙殿才(1954年09月至1958年05月)陈成义(1954年09月至1957年08月)马青年(回族)(1957年02月至1961年12月)张鹏图(1958年04月至1959年12月)黄罗斌(1958年10月至1962年12月)
李培福(1958年10月至1967年02月;1977年08月至1979年12月)
葛士英(1958年10月至1967年02月;1977年12月至1984年12月)
王孝慈(1959年02月至1959年09月;1961年12月至1967年02月)
王秉祥(1959年12月至1962年12月;1979年01月至1983年05月)
任谦(1961年12月至1964年09月)何成湘(1961年12月至1967年02月)韩练成(1961年12月至1965年06月)
胡继宗(1963年03月至1967年02月;1968年01月至1974年07月)
王国瑞(1963年09月至1967年02月;1968年09月至1977年12月)
杨一木(1963年09月至1965年10月)赵文献(1964年09月至1967年02月)
冯直(1965年10月至1967年02月;1977年12月至1978年04月)
徐国珍(1968年01月至1977年06月)张忠(1968年01月至1975年08月)肖泽民(1968年01月至1976年10月)邱裕民(1968年01月至1977年12月)谢金胜(1968年09月至1977年12月)朱培屏(1968年09月至1977年12月)李宗虎(1968年09月至1977年07月)李荣山(1968年09月至1977年07月)陈建兰(女)(1968年09月至1977年12月)高明芳(女)(1968年09月至1977年12月)年继荣(1968年09月至1977年08月)单秀(女)(1968年09月至1977年12月)皮定均(1970年05月至1973年12月)宋平(1972年07月至1977年06月)李芳远(1975年01月至1979年12月)茅林(1975年01月至1977年12月)秦彦章(1975年01月至1977年012月)禹贵民(回族)(1975年01月至1977年12月)冯纪新(1977年08月至1979年12月)权星垣(1977年08月至1979年12月)李超伯(1977年08月至1977年12月)马继孔(1977年08月至1979年12月)李友九(1977年08月至1978年01月)曹幼民(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史毅(女)(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陈永林(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黎中(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高锦纯(1979年01月至1979年12月)肖剑光(1979年03月至1983年05月)陈煦(1979年07月至1979年12月)王治邦(1979年07月至1983年05月)
年得祥(回族)(1979年12月至1986年10月05日逝世)张建纲(1979年12月至1983年05月)许飞清(1979年12月至1983年05月)李屺阳(女)(1979年12月至1983年05月)刘冰(1979年12月至1981年12月)吴俊扬(1980年11月至1982年11月)朱宣人(1981年12月至1984年03月)李子奇(1982年12月至1983年05月)侯宗宾(1983年05月至1986年05月)刘恕(女)(1983年05月至1989年07月)路明(1984年12月至1994年05月)张吾乐(1985年05月至1994年04月)阎海旺(1987年03月至1989年05月)穆永吉(回族)(1988年02月至1993年01月)张学忠(1989年05月至1993年01月)李萍(1989年11月至1993年01月)王金堂(1990年03月至1993年01月)杨怀孝(回族)(1992年03月至1996年02月)陈绮玲(女)(1992年03月至1998年01月)郭琨(1993年01月至2003年01月)崔正华(1993年01月至2003年01月)贠小苏(1994年11月至2004年08月)韩修国(1995年03月至2001年09月)
洛桑?灵智多杰(藏族)(1995年09月至2002年12月)孙英(1996年07月至1997年01月)吴碧莲(女)(1998年01月至2005年01月)李重庵(1998年01月至2003年01月)宋照肃(1998年04月至1999年01月)丁泽生(回族)(1998年12月至2003年01月)杨志明(2001年09月至2007.12)
孙小系(2002年09月至2007年12月20日)罗笑虎(2002年12月至2007年05月)徐守盛(2003年01月至2007年01月)李膺(回族)(2003年01月至2007年01月)冯健身(2004年08月04日-2011.1)陆武成(2005年04月至2008年07月)石军(2006年10月30日至2012.8)泽巴足(藏族)(2007.3-2012.3)咸辉(女,回族)(2007.3-)
刘永富(2007年12月20日-2013,11)郝远(2008.1--)张晓兰(女)(2008.07--2o12.3)刘伟平(2010.8-2013.1)虞海燕(2011.5-2013.1)李建华(2011.5-2013.1)冉万祥(2012.8-2014.3)李荣灿(2013.1-)王玺玉(2013.1-)张广智(2013.1-2014.4)罗笑虎(2014.1-)黄强(2014.1-)夏红民(2014.7-)
第二篇:云南省政府历任领导
云南省政府历任领导
云南省政府历任领导 ?
省 长?唐继尧1916年7月14日--1927年5月23日病死 龙云1927.08.13--1928.01.17代1928.01.17--1945.10.03 卢汉1945.10.03--1950.3.24 ?陈赓1950.3.24—1950.7.7 周保中(白族)1950.7.7—1952.8代主席 郭影秋1952.8—1955.4(代主席)1955.4—1957.9 于一川 1957.12—1964.8 刘明辉1964.8—1965.2.18代省长 1979.12.31—1983.3.25 周 兴 1965.2.18—1967.3.31;1971.6—1975.10.3去世 李成芳1967.3.31一 1968.8.10 谭甫仁1968.8.10-1970.12.17凌晨4时多,被时任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刺杀身亡 贾启允1975.10.5--1977.2.2 安平生1977.2.2—1979.12.31 普朝柱1983.3.25—1983.4.29代理省长1983.4.29--1985.8.16 和志强(纳西族)1985.8.16—1998.1.18 ?李嘉廷(彝族)1998.1.18—2001.6.1 徐荣凯2001.6.1—2002.1.29代理省长2002.1.29—2006.11.6 秦光荣2006.11.6—2007.1.31代理省长2007.1.31—2011.08.30 李纪恒2011.08.30——2012.02.16代理省长 2012.02.16—2014.10.17 陈豪2014.10.17--2015.1.31代理省长2015.1.31--2016.12.13 阮成发 2016.12.13--2017.01.21代理省长2017.01.21--? 副省长
周保中(白族)1950.3.24—1950.7 张冲(彝族)1950.3.24--1967.3.31;1977.2.2—1979.3 龚自知1950.6.8--1958.03 杨文清1950.3.24—1950.10 刘岱峰1955.2—1956.10 刘明辉 1955.2—1964.8;1965.2.18--1967.3.31;1968.8.10—1979.12.31 吴作民 1955.2—1967.3.31;1979.3--1979.12.31 刘卓甫1958.3—1958.11.6 郭 超1958.3—1967.3.31 刘披云1958.11.6—1967.3.31 刘林元1958.11.6—1967.3.31 王少岩1958.11.6—1967.3.31 史怀壁1958.11.6—1966.01 张天放1964.1.8—1967.3.31 王启明1965.9--1967.3.31 张子明1967.3.31一 1968.8.10 黎锡福1967.3.31一 1968.8.10 陈
康1967.3.31一1975.5 张力雄1967.3.31一 1968.8.10 周兴1968.8.10–1971.6 鲁瑞林1968.8.10–1972.5 黄兆其1968.8.10—1976.12 李 毅1968.8.10--1977.2.2 徐学惠(女)1968.8.10--1977.2.2 段宝珍(女)1968.8.10—1979.12.31 田维扬 1971.6--1975.5 王必成1971.6—1977.12.17 陈丕显 1977.2.2—1977.7;1977.12.17—1979.3 张海棠1977.2.2--1979.3 刀国栋(傣族)1977.2.2--1988.5.12 吴志渊1977.2.2--1979.3 李启明1977.2.2--1979.3 张铚秀1977.2.2--1979.3 高治国1977.2.2--1979.3 薛 韬1977.2.2--1979.3 梁文英1977.2.2--1979.3 赵增益1977.2.2-1982.8 张 云1977.2.2—1983.4.29 王必成1977.12.17—1979.1 张子斋(白族)1979.3--1979.12.31习从真1979.3--1979.12.31 邵 风1979.3--1983.4.29 马文东1979.3--1983.4.29 林 超1979.3--1983.4.29 孟 琦1979.3--1983.4.29 吴生敏1979.3—1983.4.29 杨克成(白族)1979.12.31--1983.4.29 段华民1979.12.31--1983.4.29 王士超1979.12.31--1983.4.29 祁 山1979.12.31—1983.4.29 和志强(纳西族)1983.4.29—1985.8.16 朱 奎1983.4.29—1989.7.15 陈立英(女)1983.4.29—1993.5.9 李铮友1983.4.29—1988.5.12 金人庆1983.4.29—1991.11 保永康1988.5.12—1993.5.9 赵廷光(瑶族)1988.5.12—1993.5.9 李树基1989.7.15—1993.5.9 牛绍尧(1992.3.18—2003.1.19)李嘉廷(彝族,1992.11--1998.1.18)王广宪(1993.5.9--1994.1.21)刘 京(1993.5.9--1998.4)黄炳生(1993.5.9—2003.1.19)杨健强(白族, 1993.5.9--1994.11.31)赵淑敏(女,1994.6.2--1998.1.18)戴光禄(壮族,1994.11.31--1998.1.18)梁公卿(1995.7.21—2003.1.19 李汉柏(白族)1998.1.18—2007.1.31 程映萱(女)1998.1.18—2008.1.24 邵琪伟(1998.5—2005.5)陈勋儒(1999.9.24--2003.1.19)秦光荣2003.1.19—2006.11.6 李新华2003.1.19—2007.5.23 孔垂柱2003.1.19—2013.1.27 吴晓青(满族)2003.1.19—2005.12.2 罗正富(彝族)2006.11.6—2012.5.31 刘平(2005.5—2013.1.27)高
峰(2005.12.2—)顾朝曦(2007.5.23—2012.7.29)李
江(女)2008.1.24—2017.03.31 曹建方2008.1.24—2012.5.31 和段琪(纳西族)2008.1.24—2017.03.31 丁绍祥2012.7.29--2016.11.04 高树勋2012.7.29--2015.10.20 刘慧晏 2012.8.27--2017.07.03 沈培平2013.1.27—2014.3.28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免职 尹建业[白族]2013.1.27—2015.10.20 张祖林2014.8.4--2018.1.30 张太原2015.02.15—2017.07.03 董华2015.10.20--?陈舜2016.11.04--?宗国英2017.03.31--?何金平[白族]2017.07.03--2018.1.21 ??王显刚2018.1.21--?张国华2018.1.21--?任军号2018.1.30--?和良辉2018.1.30--?李玛琳2018.1.30--
第三篇: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 肃 省 文 明 办 甘 肃 省 教 育 厅 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共 青 团 甘 肃 省 委
文件
省委宣通字[2007]7号
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年 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外宣办、团市(州)委,各高等学校:
为了进一步把“弘扬甘肃精神,再塑陇人品格”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围绕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具体内涵,运用网络动漫新兴载体,形象化、个性化、艺术化地表现新时代陇人形象,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外宣办、团省委将于2007年4月至10月,在全省组织开展“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动员全省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丰富的陇原文化资源,集中反映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设计体现甘肃人鲜明性格特征,优秀思想品质,顺应时代发展,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陇人动漫新形象。通过开展健康、向上、有益的动漫设计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变“网瘾”为“网创”,不断提升全省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二、大赛内容
(一)征集时间
2007年4月1日至10月30日
(二)征集对象
面向全省在校学生、动漫设计专业团队、动漫创意推广企业以及其他动漫设计爱好者。
(三)征集范围
1、视频动漫类:采用数码技术制作的动态创作型作品。包括:flash作品、三维动画、公益宣传动画、动画短片、电视动画片等。参赛时提供MPG、AVI、MOV、SWF等格式光盘一份,时长不超过10分钟,分辨率不得小于640×480像素。
2、静态绘画类:以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静态作品。包括: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以TIFF、JPG格式为准,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
(四)作品要求
1、作品要紧扣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具体内涵,即可选取某个角度也可宏观地表现甘肃人“诚实守信、包容创新、执着坚定、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融合我省文化特色,富有拟人化特征,充分展示陇人的时代新形象。
2、作品必须为原创,“陇人动漫形象”一旦被选定,该作品的一切知识产权自始即归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可对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使用、开发、修改、授权、许可或保护等活动。
3、作品既可由单幅图稿表现,也可由不同情境、姿态和色彩的多幅图稿组成,其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要有利于后期衍生产品的制作和推广,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
4、每项参赛作品需附简要的《设计说明》,重点阐述创作陇人形象的设计思路、基本理念和表现意图,有助于参评时评委对作品的理解。
5、为了保证本次大赛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上不允许在作品中涉及创作者个人信息,如作者姓名,所在学校及单位等。
6、本次大赛允许提交系列作品,但系列作品只被认同为一个作品参评。
(五)参赛方式
1、参赛者须在中国甘肃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报名表格,认真填写个人相关资料,附本人2寸免冠照片,A4纸打印一式三份。
2、将报名表格、设计说明连同储存作品的光盘,一同邮寄到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四楼《中国甘肃网》或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邮编:730030),并在光盘等载体封面上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及时长。
(六)奖项设置
1、“陇人动漫形象”金奖
在入围作品中择优推选一件最能彰显陇人性格气质、创意独到、寓意深远、群众普遍认可的原创作品,确定为“陇人动漫形象”,奖励奖金5万元。
2、十大单项奖
最佳短片奖、最佳FLASH动画、最佳创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肖像漫画、最佳故事漫画、最佳艺术奖、最佳公益短片奖、最受观众欢迎奖、最佳创作新人奖,分别奖励奖金1万元。
3、优秀组织奖
对选送作品数量多、质量高,组织得力,参与面广,影响大,效果好的10家单位予以表彰,分别奖励奖金5000元并颁发奖杯。
4、媒体关注奖
由甘肃日报社、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甘肃网联合评选推荐10个思想性、观赏性、公益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授予媒体关注奖,分别奖励奖金2000元。获奖作品将在相关媒体上刊播,集中展映,深入宣传。
三、组织领导
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外宣办、团省委共同主办,成立“全省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组委会,在省委宣传部宣传处设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作品征集、邀请评委、评选颁奖、新闻宣传等工作。1、3月中旬,省委宣传部等五家单位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的通知》。2、3月下旬,在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知名门户网站、高校校园网刊播《全省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启事》。同时在中国甘肃网开辟大赛论坛和陇人动漫形象征集博客,发布大赛动态消息,收集网民对陇人动漫形象设计活动的建议和看法。3、10月初,中国甘肃网开辟专题网页展映征集作品,吸引广大网民踊跃投票,并适时推出《陇人动漫形象征集作品排行榜》,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配合宣传,形成声势。4、11月初,邀请动漫设计专业人员、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甘肃籍知名人士、新闻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采用网络投票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各大奖项入围名单。5、11月底,举办“全省陇人动漫形象设计主创人员见面会暨颁奖盛典”。
四、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此次大赛是全省“弘扬甘肃精神 再塑陇人品格”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这项任务纳入本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督促指导。
2、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宣传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文明办、外宣办、共青团和各宣传文化单位,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使主题教育渗透到高校、企业、社区、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
3、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各级教育部门要在青少年中掀起“弘扬甘肃精神 再塑陇人品格”大讨论的高潮,为学生参赛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各级文明办要把组织大赛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同引导和培养青少年良好上网习惯结合起来,抓住时机,抓出成效。各级外宣部门要从全力打造甘肃对外形象的高度出发,积极推动陇人形象的深入宣传。
五、联络协调
冉维刚 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王 琦 省文明办秘书处副处长(正处级)杨文章 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副处长 杨小平省外宣办网络处副处长 李积麒 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敏娜
电 话:0931-8416011-2333;*** 邮 箱:LZLMN@163.COM 传 真:0931-8414715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文明办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共青团甘肃省委
2007年3月6日
第四篇: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
(2009年1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加强全省党校工作,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
1.党校是党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的事业工作大局中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努力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2.党校工作要坚持党校姓党的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3.党校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4.党校的基本任务是,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同校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5.围绕党校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坚持把提高学员素质能力同增强党性修养统一起来,教育学员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二、完善党校设置,理顺领导体制
6.省、市(州)、县(市、区)
委分别设立省委党校、市(州)委党校、县(市、区)委党校,省直机关工委设立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分校。市州所在地的区(市)委党校可单独设立,也可并入市(州)委党校,由市(州)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7.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并享受同级党委部门副职待遇。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8.积极推进各级党校、行政院校与其他干部培训机构联合、合并,优化整合资源。县一级要结合实际,以县(市、区)委党校为依托,整合干部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9.上级党委党校负有对下级党委党校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的职责。主要包括: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省委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省委党校协调指导市(州)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评估表彰、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工作;省委党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县党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推动市(州)、县(市、区)党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逐步实行市(州)、县(市、区)党校教师到省委党校主体班跟班听课制度;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三、明确各级党校的培训分工,着力办好主体班次
10.党校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各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1.省委党校进修班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及相关部门的科级干部;培训班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师资培训班主要培训市县级党校的教师;研修班主要培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同时,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
12.市(州)委党校进修班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同时,围绕市(州)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
13.县(市、区)委党校主要培训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
四、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14.不断优化党校教学布局。坚持以学习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突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学、重大现实问题的研讨和党性教育。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努力夯实学员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根据形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
15.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搞好教育培训需求的调研,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党委的中心工作设计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培训班的教学按照任职需要,系统安排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修班的教学注重运用所学理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其他班次根据学员对象确定教学重点。
16.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坚持和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同时,探索和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教教相长、学学相长。省委党校和有条件的市(州)委党校要加强案例库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有效载体。
17.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定完善集体讨论教学计划、集体备课和课前座谈、课中检查、课后总结等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评估体系。
18.省、市(州)委党校要重点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优势学科、新兴学科、急需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省委党校要在开展在职研究生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大力加强和推进各级党校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为目标,着力推进教学科研管理自动化;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推进全省党校系统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图书馆(室)的数字化水平,努力把省、市(州)委党校图书馆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
五、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进一步发挥思想库作用
20.科研工作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省、市(州)委党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加强对省情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21.各级党校要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加强对策研究,推出一批有见地、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科研成果。各级党委要定期不定期地给党校交任务、出题目、压担子,使党校参与到党委的重大决策中来,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创新生力军作用,努力使党校成为党委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22.各级党校要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鼓励刻苦钻研、大胆探索,推进理论创新和教材建设。
23.不断优化党校科研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各级各类社科规划项目、调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健全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建立科研项目资金配套制、重要科研项目招标制,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及时转化。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提高报刊质量,发挥校报校刊理论宣传和科研平台的阵地作用。
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队伍建设
24.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党校队伍的整体素质。
25.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党校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把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结合起来,完善和创新进修培训、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重视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通过挂职锻炼、进修培训等措施,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
26.各级党校要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到党校任兼职教师,建立动态管理的兼职师资库。
27.加大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的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党校干部队伍活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支持帮助党校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省委党校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市(州)委党校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县级党校新进教师应具有学士以上学位。
28.党校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末列入的部门,其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加强党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建立科学的评审聘用机制。根据党校培训对象的特殊性,确定以高级职称为主体的党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七、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提高党校管理水平
29.党校建立机关党的组织。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以机关党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30.党校要坚持以学员为本,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完善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促进学员管理的制度化。学习管理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要完善并严格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习生活,增强学员体质。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强化党性分析,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增强党性教育实效。党校各班次设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配备相应级别的干部负责学员管理工作。
31.各级党校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机关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八、切实加强领导,为党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32.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认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同学员座谈的制度,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确保党校工作的正确方向。
33.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注重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和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不断改善班子结构,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4.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分批次安排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培训轮训。要坚持学用结合,把干部在党校参加学习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35.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党校基本建设,并将其纳入同级政府项目建设规划,根据实际需要作出专门安排。重点抓好市、县两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县级党校必需的办学用地和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党校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36.各级政府要把党校教学工作所需经费和干部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方面工作的需要。妥善解决党校函授学历教育停办后的运行费用问题,停办函授学历教育后,同级财政要给予补助。
37.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上级党校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校执行《条例》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
38.企业、事业单位党校和其他基层单位党校,参照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第五篇: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 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科学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共庆阳市委 庆阳市人民政府
甘科协发〔2010〕24号
关于举办甘肃省2010年“陇东革命老区绿色能源
化工基地开发与建设”学术年会的通知
各有关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州科协;省直有关厅(局、室);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定于2010年4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兰州和庆阳市举办(具体地点等事宜另行通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年会主题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庆阳发展潜力巨大,一定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开发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温总理讲话精神和省委确定的把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甘肃经济发展“东翼”的精神,加快庆阳革命老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全省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建言献策的参谋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兰州市和庆阳市分段举办以“陇东革命老区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开发与建设”为主题的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
二、年会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甘肃省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庆阳市科协承办,陇东学院、长庆采 油二厂、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华能甘肃公司庆阳煤炭筹建处、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庆阳市科技局、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庆阳市环境保护局等协办。
三、年会组织形式
1、内容:年会以开题会、主旨报告、专业分会、大型科普展览、专家会诊建议为主要内容。开题会在兰州举行,主旨报告、专业分会、科普展览等在庆阳市举行。
2、论文:开题会后,专家、学者可围绕开题内容及庆阳人文、地理、资源,发展战略等问题开展调研、撰写专题论文。
3、奖励:本届年会论文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奖若干篇。其中一、二、三等奖论文收录编辑论文集。并分别奖励5000、3000、1000元不等。入围奖奖励300元。入选论文作者特邀参加在庆阳举行的学术年会。
4、本届年会将整理与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建议,形成专家建议书,上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单位。
四、年会组织方式
1、各有关省级学会、市州科协、省直有关厅(局、室)、各有关企事业单位为组团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年会。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领军人物相关专家特邀参加年会。
2、请组团单位将此通知转至相关单位和科技人员。也可登录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了解详情。
附件: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实施方案
兰州联系人:甘肃省科协学会部 苏怡红 丛素君
联系电话:0931—8826737 传 真:0931—8881617 电子邮箱:xhb@gspst.com 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486号兰州饭店迎宾楼601室
邮政编码:730000 庆阳联系人:庆阳市科协 张 耕 刘书虎
联系电话:0934—8224108 传 真:0934—8212500 电子邮箱:qykxxhb@126.com 通讯地址:庆阳市西峰区西大街10号 邮政编码:745000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 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科学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共庆阳市委 庆阳市人民政府
2010年4月9日
主题词:学术年会 通知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
2010年4月9日印 附件
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实施方案
一、年会主题
陇东革命老区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开发与建设
二、年会联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
究室、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甘肃省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庆阳市科协
协办单位:陇东学院、长庆采油二厂、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华能甘肃公司庆阳煤炭筹建处、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庆阳市科技局、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庆阳市环境保护局
三、年会机构
(一)大会顾问 刘伟平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
励小捷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侯长安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郝 远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二)大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李吉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汤中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继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委员(若干名,待确定)
(三)大会主席和执行主席 大会主席
李 膺 甘肃省科协主席 执行主席
管钰年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周普生 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张永年 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马保平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正厅)陈春明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于光明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赵旭东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张力学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张政民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李伯海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纪检书记 窦新生 甘肃省科学院院长 范 鹏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史振业 甘肃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张智全 中共庆阳市委书记 周 强 庆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四)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史振业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副主任:靳来福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董建镇 中共庆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 毛曼君 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仲德 文友值 甘永忠 田茂林 祁文明 宋学武 苏怡红 杨永宁 张先成 张 绪 郭成钰 胡国洲 徐生儒 高国维 索南巴扎 潘发艺
秘 书 长:徐生儒 庆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郭成钰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
副秘书长:贾平庆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苏怡红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
四、会议流程及内容
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以大会开题报告、特邀主旨报告、专题交流、科普展览为主要内容。
(一)开题会
由庆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围绕“能源化工与庆阳发展”等方面(人文、地理、资源,发展战略、存在问题及相关政策)作开题报告,并向专家及社会发布主题信息。
(二)主题会
年会开幕式后,由特邀院士或国家部委专家作主旨报告;再由获论文一等奖的作者作主题报告。
(三)专题会(二个分会场)
参会在甘院士、政府部门、科学、教育、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优秀论文作者作专题报告。
(四)学术展览
主题、专题会期间举办与主题相关的大型科普展览
五、会议规模、时间和地点
(一)开题会
会议规模:200—350人左右 会议时间:2010年4月 会议地点:兰州市
(二)主题会、专题会、学术展览 会议规模:200—300人左右 会议时间:2010年8月 会议地点:庆阳市
六、专家建议
本届年会将整理与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建议,形成专家建议书,上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单位。
七、专题考察
专家在庆阳市调研考察
八、年会工作进展安排
2009年底,确定甘肃省2010年学术年会主题及举办方。2010年3月至4月,准备开题会,确定邀请中科院、科学院院士及相关界别的专家、领导参会。
4月下旬学术年会开题会。5月至7月论文征集、评奖。8月召开学术年会主题会。9月至10月上报专家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