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jū shù huá xiáng wǔ rǔ yōng dài
()()()()
tuí què pò zhàn jǐ liang lóng zhòng
()()()()
二.下面三组词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咀嚼(jué)B.疙瘩(da)C.放肆(sì)
B.拒绝(jù)B.擂鼓(lèi)C.酥软(sū)
C.媳妇(xí)B.祷告(dǎo)C.挑着旗(tiǎo)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兴致()()操纵()()入木()()
健步()()()瞪()呆 姹()嫣()
负()请()扶()济()
含辛()苦 百折不()()尽脑汁()黄一体
四.选词填空。(6分)
只有……才……不管……总……之所以……是因为……
1.()河道怎么拥挤,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2.()“我为人人”,()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3.秦王()不敢进攻赵国,()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A.尊严 B.尊重 C.尊敬 D.尊称
4.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她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她为老师。
5.他这种不()事实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6.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 污分子。
五.按要求写句子。(14分)
1.难道我的手艺是徒有虚名的吗?
改为陈述句:
2.一进校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
缩句: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改为反问句:
4.他坚定地说:“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5.雨下得很大。
改为比喻句:
6.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晓明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衫。
(2)花园里,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鲜花竞相开放,真是百花齐放。
六.根据课文内容默写或填空。(11分)
1.有志不在年高。关公赴会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蕙。”句中的“甚”和“惠”的意思分别是
甚 蕙
3.曹操和武松分别是我国著名长篇小说 的人物。
4.《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
5.中儿正织鸡笼。,溪头卧剥莲蓬。。
6.,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七.阅读课文片段或短文,做后面的题目。(21分)
(一)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A)全村妇女,(B)打糕,(C)炮火,(D)硝烟,(E)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这句话是()。(1分)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2.把下列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原到文中A、B、C、D、E五处,正确的一组顺序是()(2分)
○1送到○2冒着○3穿过○4带着○5顶着
A.○1○2○3○4○5 B.○4○2○3○1○5 C.○4○5○2○3○
13.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是:(3分)
(1)
(2)
(3)
4.“唯一”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1+2=3分)
(二)林巧稚少年时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短文4、5自然段没有标点符号,下面加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B.:“。”。“。” C.,?:“。”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简单()称赞()结束()灵敏()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异口同声:
胸有成竹:
4.本文主要叙述了,告诉我们(4分)
八、经典诵读积累(8分)
1、(连一连)(4分)
触来莫与竟,花无百日红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偶然值林叟,事过心清凉。
人无千日好,谈笑无还期。
2、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书中自有千钟粟,(),积钱积谷不如积德,()。
(),恶语伤人恨不消。疏懒人没吃,()
A、利剑割体疮犹合 B、书中自有颜如玉
C、勤俭粮满仓 D、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九.习作。(35分)
题目:我不再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贪玩”、“糊涂”、“自卑”、“相信眼泪”……
2.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数
学
试
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7分)。
1、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3、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4、1吨大米吃掉吨,还剩下1吨大米的。
()
5、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得加上5。
()
7.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几个质数连乘的积是()。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D.奇数
2.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
应是()。
A.5
B.6
C.7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A.3
B.9
C.15
D.27
4.正方体的边长是4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
A.16平方厘米
B.96平方厘米
C.96立方厘米
D.64立方厘米
5.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4厘米、6厘米,则它的棱长的总和是()。
A.18厘米
B.36厘米
C.72厘米
D.144厘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42和7,()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2.一根方木长3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两个质数的积是5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和()。这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如果“54□”是3的倍数,那么□里面最小可以填(),最大可以填()。
5.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2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小正方体的()倍。
6.的分数单位是(),它有()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填写分数)
7.0.875=
=
=
8.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每段占全长
(填分数)
9.把A分解质因数是2×2×5,把B分解质因数是2×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0.15分钟=
小时,43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填分数)
四、计算我最棒。(共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1-
=
0.2+
=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1+-
+(+)
+++
6--
+-
-(+)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成小数(每小题2分,共8分)
(1)0.8
(2)1.25
(3)
(4)
4.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每小题2分,共4分)
(1)24和36
(2)13和52
5.把0.29,0.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分)
五、综合实践。(共8分)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共8分)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最多能装多少升油?(5分)
2.甲、乙两个工人制造同样的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谁做的快些?(5分)
3.一本科技书,小磊看了5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了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5分)
4.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8厘米和30厘米,现在要把两根铁丝截成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每根铁丝可以分别截成多少段?(6分)
五年级
数学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7分)。
1、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3、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4、1吨大米吃掉吨,还剩下1吨大米的。
(√)
5、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得加上5。
(×)
7.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几个质数连乘的积是(B)。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D.奇数
2.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
应是(B)。
A.5
B.6
C.7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D)倍。
A.3
B.9
C.15
D.27
4.正方体的边长是4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B)。
A.16平方厘米
B.96平方厘米
C.96立方厘米
D.64立方厘米
5.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4厘米、6厘米,则它的棱长的总和是(C)。
A.18厘米
B.36厘米
C.72厘米
D.144厘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42和7,(42)是(7)的倍数,(7)是(42)的因数。
2.一根方木长3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
3.两个质数的积是5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5)和(11)。这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55)。
4.如果“54□”是3的倍数,那么□里面最小可以填(0),最大可以填(9)。
5.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2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小正方体的(8)倍。
6.的分数单位是(),它有(7)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7.0.875===
8.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用小数表示是(0.375)米。每段占全长
9.把A分解质因数是2×2×5,把B分解质因数是2×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0),最小公倍数是(60)。
10.15分钟=
小时,43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四、计算我最棒。(共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1-
=
0.2+
=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1+-
+(+)
+++
6--
+-
-(+)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成小数(每小题2分,共8分)
(1)0.8
(2)1.25
(3)
(4)
0.8==
1.25==
=0.28
=2.625
4.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每小题2分,共4分)
(2)24和36
(2)13和52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13和52的最大公因数是13;
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72;
13和52的最小公倍数是52。
5.把0.29,0.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分)
<
0.3
<
<
<
0.29
五、综合实践。(共8分)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共8分)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8×4+8×5+4×5)×2=184(㎝2)
7×7×6=294(㎝2)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8×4×5=160(㎝3)
7×7×7=343(㎝3)
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最多能装多少升油?(5分)
①(2.5×1.6+2.5×3+1.6×3)×2=32.6(平方分米)
②
2.5×1.6×3=12(立方分米)
12立方分米=12升
2.甲、乙两个工人制造同样的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谁做的快些?(5分)
>
乙做的快些
3.一本科技书,小磊看了5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了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5分)
50÷(50+31)=
31÷(50+31)=
4.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8厘米和30厘米,现在要把两根铁丝截成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每根铁丝可以分别截成多少段?(6分)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6,18÷6=3(段)
30÷6=5(段)
每段最长6厘米;18厘米的铁丝可以截成3段,30厘米的铁丝可以截成5段.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反面
五、解决问题。(28分)
四、计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6+ 2
9=5
8+ 7527264
8=18-9=9-3=5+ 5=
2.5×8=6.3÷0.9=0.5×2.8=0.72+0.8=4-2.44=
2、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计12分)78+ 2912424
3+ 8+ 37+ 9-7 + 9
8+ 5
12+ 111991
2420-(20+3)
3、列式计算。(每题3分,计6分)
⑴32与28的和去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⑵一个数比4
9与31
4的和少2,求这个数。
—— 2014年上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 第三页(共4页)
1、修路队铺一条路,五月份上半月铺了全长的310,下半月铺了全长的35还剩 这段路的几分之几没有铺?(5分)装订线
2、有长分别是24cm,48cm,66cm的三根小棒,把它截成长短相同的小段,且没内 有剩余,每小段最长应是几厘米?一共能截取多少段?(5分)不要答题装订
3、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2小时做5个,王师傅5小时做13个,李师傅3小线 时做8个,哪一个师傅做得快?(6分)外不要写姓名
4、今年3月12日,五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人数在30—50人违 之间,如果4人分一 组,6人分一组或者8人分一组,都恰好分完。五年级参加者 植树的学生有多少人?(6分)试卷作O分处
5、将24升的水倒入一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容理 器中,水高应是多少分米?(6分)—— 2014年上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 第四页(共4页)
第四篇: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徐志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钱穆先生说:“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西周分封制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废丞相D、清代军机处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4、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2011年11月27日落下帷幕,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共有133万人报考,最终参考人数约为97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袭制B、魏晋南北朝暑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5、“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D、人民主权的观念
6、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公布C、责任内客制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
7、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8、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9、英国学者费纳在《政府史》中指出: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技术。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是()
①分权制衡思想②成文宪法
③联邦制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0、右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结合大事年表,下列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1、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万英镑,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2、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清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13、《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3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左”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好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14、若以诗句比喻1921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A、柳暗花明又一村B、横扫千军如卷席C、万马齐暗究可哀D、无可奈何花落去
15、为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A、瑞金B、南京C、遵义D、陕北
16、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此役”是指()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7、1941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来华,路过香港时对宋庆龄说,他将警告蒋介石,如继续同共产党对立、玩弄手段是不成的。居里至重庆后,会见周恩来并表示:美国造成中国统一,反对日本侵略。分析当时的历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居里上述言论其实是假反蒋B、当时美国赞同国共一致抗日 C、在对华政策上,美国把国共两党同等看待D、居里考虑总的出发点是蒋介石集团的利益
1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的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们创建于()
A、解放战争时期B、1949—1956年过渡时期C、十年探索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20、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1、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22、《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一文写道:“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枫叶罢了”,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时代B、十月革命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现实 C、十月革命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流
23、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西欧走向联合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4、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在相互信赖的世界上,美国所能做的就是带头,但不能主宰。”出现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美国放弃了霸权思想B、中国对美国的挑战 C、多极化世界已经形成D、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二: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物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四: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患„„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大国崛起·美国》(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4分)
(3)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3分)
(5)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要求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4分)
26、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3分)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5分)
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4分)
(4)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历史学家在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整体化和多视角思考后,可以将20世纪一百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战争、危机和革命”的年代。第二个阶段是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A”的年代。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1世纪的今天,这是“B”的年代。
材料二:几幅反映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图片资料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所示新中国外交活动与世界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想作解释。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7分)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答题卡
25、(1)(2分)
(2)(4分)
(3)(3分)
(4)(3分)
(5)(4分)
26、(1)(3分)
(2)(5分)
(3)(4分)
(4)(4分)
27、(1)(5分)
(2)(8分)
28、(7分)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2013、5、3)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jì
diàn
qiú
fàn
fàng sì
tuī
cí
nà
hăn()
()
()
()
()yŭn nuò
chān fú
gān jú
qīng xī
huá xiáng()
()
()
()
()
二、我能分辨下面的形近字,并组成词语写在括号里.(4分)
援()
距()
役()
瑞()
缓()
拒()
设()
端()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分类。(12分)
()寝()食
深()厚()雪中()()喜不()()()耳()腮
愚()移()百折()()鞠()尽()
(1)形容人物神情的:
(2)形容人物意志的:
(3)形容不怕困难的:
(4)形容尽职尽责的:
(5)形容人间真情的:
四、选词填空(4分)
回味
品味
1、语文课上,我们()了《草原》一课优美的语言。
2、在这个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保卫
捍卫
3、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应对,有力()了齐国的尊严。
4、为()钓鱼岛,东海舰队进行了三军联合登陆实战演练。
咆哮
呼啸
5、老虎()一声,震得那山岗也动了。
6、高速列车鸣着汽笛()而过,很快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五、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10分)1.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他的心灵多么高尚啊。(改成反问句)
2.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这次没考好,难过地流下伤心的眼泪和沮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为转述句)
5、禁止乱扔垃圾,违者罚款!(换成让人乐于接受的说法)
六、加标点(3分)。
1.张医生说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我要立刻做手术
2.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我要立刻做手术
张医生说
3.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张医生说
我要立刻做手术
七、按原文填空。把对联写完整
(5分)(1)梁国杨氏之子九岁,()。(2)儿应声答曰:()。(3)地满红花红满地,()(4)()(),三秋九月 中秋八月之中。(5)路漫漫其修远兮,()
八、快乐阅读
(一)《再见了,亲人》(5分)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在文中具体指是 ;“我们”在文中
指,“亲爱的土地”是指。文中为什么说“亲爱”的“土地”呢?因为:
2、这段话表现了志愿军叔叔对朝鲜人民。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他常常在荆(jīn jīng)山采石。有 一天,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臣们仍然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不但
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问他:“天下被砍摔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pōu
puō)开,里面果然有一块世上少有的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虽然
因为)是卞和所献,(但是
所以)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4分)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登基:
欺君之罪:
3.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2分)
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字数不多于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分)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石。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能的人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能终将会显露。
D.认识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容易的。
6.读完这则故事,请把你此时心中的感受写下来。(不少于20字)(3分)
九、习作。(30分)
选择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最感动人的事情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把事情记完整,写出真情实感,写完后自己再定个题目。
四年级答案
一祭奠 囚犯 放肆 推辞 呐喊
允诺 搀扶
柑橘 清晰
滑翔 二略
三、废寝忘食
深情厚谊
雪中送炭 喜不自胜 抓耳挠腮 愚公移山
百折不挠
鞠躬尽瘁
(1)形容人物神情的:
喜不自胜 抓耳挠腮
(2)形容人物意志的:
百折不挠(写“愚公移山”
也不错)
(3)形容不怕困难的:
愚公移山
(4)形容尽职尽责的:
废寝忘食
鞠躬尽瘁
(5)形容人间真情的:深情厚谊 雪中送炭
四、1、品味
2、回味
3捍卫
4、保卫
5、咆哮
6、呼啸
五、1.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难道他的心灵不高尚吗? 2.扑通一声,孩子像鱼儿一样扎进了海里.(答案不唯一)3.小明这次没考好,难过地流下伤心的眼泪
4、楚王说实话实说他不生气。
5、垃圾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答案不唯一)
六、1.:“。!”
2.“。!”。
3.“。”,“!”
七、1、甚聪慧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天连碧水碧连天
4、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5、吾将上下而求索
八、1.jīng
pōu
但是
因为
所以 2略
3.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被称为“和氏璧”
特点:从侧面看是绿色,从正面看是白色的。4略
5.CD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