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师《初级专业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间数列的是()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答案]D
[解析]时间数列是指将同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题中,A、B、C项均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故不属于时间数列,属于统计分组。
2.评比城市间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各城市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时间数列是属于()。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时间数列D.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答案]C
[解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指将同一相对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题中,平均每人分摊绿化面积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将其按年排列的时间数列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解析]
1、3的每个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绝对数之和,故属于时期指标数列;2的每个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间上所达到的绝对水平,故属于时点指标数列;4是把同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故属于相对指标数列。
3.下列对时点数列特征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时点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C.时点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的取得,是通过一次性调查登记而来的D.时点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答案]A
[解析]A项,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相加没有意义。
4.根据时期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法B.首末折半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
[答案]C
5.根据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答案]D
[解析]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首末折半法,其计算公式为:
6.设(甲)代表时期数列;(乙)代表时点数列;(丙)代表加权算术平均数;(丁)代表“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数。现已知2005~2009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要求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则该数列属于______,应采用的计算方法是______。()
A.甲;丙B.乙;丙C.甲;乙D.乙;丁
[答案]D
[解析]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2005-2009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是时点数列,可根据间隔时间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的计算方法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此方法为首末折半法(简单序时平均法)。
7.某银行1月1日至1月813平均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9日至1月2113平均存款余额为108万元,1月22日-1月31日平均存款余额为119万元,则1月份平均存款余额为()万元。
A.(102/2+108+119/2)÷2B.(102/2+108+119/2)÷
3C.(102×8+108×13+11.9×10)÷31D.(102+108+119)÷3
[答案]C
[解析]此题为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因此1月份平均存款余额为:=(102×8+108×13+119×10)÷31=110(万元)。
8.已知某企业2009年第三季度各月的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表5-2所示。
则该企业2009年第三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元/人。
[答案]B
9.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5人、293人和301人,则该企业=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A.(290+295+293+301)/
4B.(290+295+293)/
3C.(290/2+295+293+301/2)/(4-1)
D.(290/2+295+293+301/2)/4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根据由时期相等的序时平均数所组成的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的序时平均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
10.已知某经济作物六年的产值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22万元、25万元、27万元、31万元,那么其平均增长量是()。
[答案]B
[解析]平均增长量是指时间数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各个发展时期的一般增减量水平。题中,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15-20)+(2-15)+(25-22)+(27-25)+(31-27)]/(6-1)=11/5
第二篇:统计师《初级专业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常转移的是()
A.罚款
B.抽彩赌博
C.收入税
D.捐赠
〖答案〗C
解析:经常转移是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没有从后者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经常转移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2.下列关于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包括消费品支出
B.不包括消费服务支出
C不包括虚拟支出
D.不包括在珍贵物品方面的支出
〖答案〗D
解析:居民消费消费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了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
3.在收入初次分配统计中,财产收入分配的内容包括()。
A.因资金借贷产生的利息
B.因股票投资产生的红利
C.因土地出租产生的租金
D.因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产生的使用费
E.因出售财产而获得的收入
〖答案〗ABCD
4.我国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划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这两个部分分别为()。
A.实物交易部分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部分
C.经常转移部分
D.金融交易部分
E.净金融投资形成部分
〖答案〗AD
解析:资金流量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大部分,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编制。
5.下列关于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基本记录原则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每笔交易双重反映
B.收入记录为来源,支出记录为使用
C.资产增加或减少均记录在使用方
D.负债增加或减少均记录在来源方
E.资产增加记录在来源方,负债增加记录在使用方
〖答案〗ABCD
解析: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在实物交易方面,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金融交易,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
6.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
A.某人向保险公司预付了一笔保险费
B.某户居民购买了5万元的国债
C.某企业向银行贷款100万元
D.财政部门向民政部门拨救济款8000万元
E.金融机构的业务支出
〖答案〗ABC
解析:金融活动是指与货币、货币流通、信用等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本题中有金融交易活动的项目是ABC。
7.统计用区划代码包括()。
A.省、地、区
B.省、地、县、乡
C.省、地、县、乡、居委会
D.省、地、县、乡、居委会、村委会
〖答案〗D
解析:统计用区划代码包括了省、地、县、乡、居委会、村委会,由12位数字组成,分成三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只是包括了省、地、县。由6位数字组成。
8.统计用区划代码()。
A.第一段为3位数字
B.第二段为2位数字
C.第三段为6位数字
D.第一段为6位数字
〖答案〗D
解析: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会和村民委员会。
9.《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
A.30个门类
B.25个门类
C.40个门类
D.20个门类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并对每一类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
10.《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A.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制造业
B.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渔业
C.第一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建筑业、房地产业
D.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答案〗D
解析: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篇: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1.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答案〗A
2.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答案〗B
3.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负责。
A.真实性
B.完整性
C.及时性
D.一致性
〖答案〗D
4.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
B.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
〖答案〗B
5.《统计法》所称的统计人员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
A.专职工作人员
B.兼职工作人员
C.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D.政府统计机构工作人员
〖答案〗C
6.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等活动的组织。
A.统计调查
B.统计信息咨询
C.统计协调管理
D.统计数据加工整理
E.统计分析预测
x〖答案〗ABCDE
7.下列各项正确的有()。
A.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B.乡、镇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C.部门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部分
E.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答案〗ACE
8.下列有关郑州市统计局表述正确的是()。
A.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郑州市的统计工作
B.受郑州市人民政府的领导
C.受河南省统计局的领导
D.业务上以郑州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为主
E.业务上以河南省统计局的领导为主
〖答案〗ABCE
9.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
A.伪造统计资料
B.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篡改统计资料
D.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E.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答案〗ABCDE
10.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是指具有填报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不得()。
A.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B.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C.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D.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E.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答案〗ABCDE
第四篇:统计师《初级专业知识》考前冲刺题含答案
1.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
D.企事业统计调查
【答案】A
【解析】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
B.盈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性
【答案】C
【解析】政府统计调查都是义务性统计调查,具有强制性。
3.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审批。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国家统计局或国务院
【答案】A
【解析】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等,报国务院审批。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
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解析】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5.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统计报表
C.周期性普查
D.典型调查
【答案】C
【解析】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6.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
D.企事业统计调查
【答案】A
【解析】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7.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
B.盈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性
【答案】C
【解析】政府统计调查都是义务性统计调查,具有强制性。
8.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审批。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国家统计局或国务院
【答案】A
【解析】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等,报国务院审批。
9.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
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解析】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10.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统计报表
C.周期性普查
D.典型调查
【答案】C
【解析】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第五篇:统计师《初级专业知识》冲刺题含答案
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个体工商户若提供了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5C.3D.1【答案】D
2.最新修订的《统计法》明确规定,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A.1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
C.1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答案】A
3.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全体公民
C.企事业组织
D.企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
【答案】A
【解析】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
4.对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依
法()。
A.给予行政处分
B.给予统计行政处罚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通报批评
【答案】C
【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属于()。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刑事处罚
D.民事处罚
【答案】B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6.根据《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调查活动属于经营性并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相当于其违法所得一至三倍但不超过()万元的罚款。
A.1B.2C.3D.4【答案】C
7.根据《统计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
A.警告
B.通报
C.行政处罚
D.责令改正
【答案】B
8.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处理方式,分别是()。
A.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责任
C.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答案】A
【解析】由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统计违法者所承担的统计法律责任也不同。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
9.当事人对其所受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通过()来解决。
A.行政诉讼
B.统计行政复议
C.申诉程序
D.向有关部门控告
【答案】C
【解析】统计法律责任中行政处分与统计行政处罚的属性不同。行政处分属内部行政行为,当事人既不能要求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而统计行政处罚则属外部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通过统计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
10.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除要求执法者必须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外,最重要、最关键的在于要求执法者()。
A.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B.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
C.办案公开制度
D.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
【答案】D
【解析】要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除要求执法者必须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