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

时间:2019-05-15 04: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

第一篇: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

化学重要实验设计汇编(1)

第一部分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一、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实验1:如右图所示,球形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干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得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实验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3: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充满氢气。移开氢气发生装置,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发生爆炸,听到“砰”的声音。

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遇火燃烧。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遇火发生了爆炸。

实验4: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

实验1:把石墨电极或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

现象与解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

实验2:参考右图所示装置,制一个净水器,并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混有红墨水的水变为无色,说明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3:把木炭加热到发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注意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实验4: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固体变为有红色固体,说明有金属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5:在一根细木棍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大小相同的小纸袋(或一次性水杯),在木棍的中间部位系上一根细绳,使两端平衡,并把它系在铁架台上。取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注意观察颜色、状态),迅速倒入其中一个小纸袋中,观察两端的小纸袋是否继续保持平衡。

现象与解释: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的气体;倒入二氧化碳的小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6: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二氧化碳使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两点:第一,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第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7:向盛有紫色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并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当加热时,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8:在盛有CO的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烧杯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现象与解释: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O在空气里燃烧生成CO2,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实验9:在玻璃管里放入CuO,通入CO,并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加热,仔细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CuO变成了红色的Cu,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CO能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

实验10:在一个小玻璃杯中放入少量洗净的碎鸡蛋壳,加入一些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

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有气体产生,有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三、氮族元素

实验1:在长玻璃管中放少量白磷,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纸团塞紧,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

实验2: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思考:如何用只用试管和烧杯做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由于氨水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形成微小的NH4Cl晶体。(思考:NH3与浓硝酸、浓硫酸靠近时有什么现象?)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由于受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4)2SO4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变蓝。说明(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

实验6: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是塑料袋膨胀,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以充满无色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色。

在上面的实验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了NO2。

四、氧族元素

实验1:将一支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装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实验2: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当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为红色。实验说明,SO2具有漂白性,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验3:在200mL的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且反应为放热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使木炭变得疏松。

实验4: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5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是SO2;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被浓硫酸氧化成Cu2+。

五、卤族元素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烧后立即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继续燃烧,是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CuCl2的微小晶体)。氯化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溶液浓度不同,溶液颜色有所不同)。

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H2在Cl2燃烧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纯干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气体在空气里与水蒸汽结合,呈现雾状。

实验3:把新收集到的一塑料瓶Cl2和一塑料瓶H2口对口地放置,抽去瓶口间的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H2和Cl2充分混合。取一瓶混合气体,用塑料片盖好,在距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当镁条燃烧所产生的强光照射到混合气体时,瓶中的H2和Cl2迅速混合而发生爆炸,把塑料片向上弹起。

实验4:取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各一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然后通入Cl2,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了。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

实验5:观察溴的颜色和状态。

现象与解释:溴是深红棕色的液体,很容易挥发。如果把溴存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在瓶中加一些水,以减少挥发。

实验6:观察碘的颜色、状态和光泽。取内装碘晶体且预先密封好的玻璃管,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盛碘的一端,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碘被加热时,不经熔化直接变成紫色蒸气,蒸气遇冷,重新凝成固体。碘发生了升华。

实验7:(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2)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说明氯可以把溴和碘分别从溴化物和碘化物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碘化物中置换出来。

实验8:在装有少量淀粉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淀粉遇碘呈现出特殊的蓝色。

六、碱金属元素

实验1: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2:观察用刀切开的钠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就变暗了,这是由于钠与氧气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膜。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Na2O2),发出黄色的火焰。

实验3:(1)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试管中气体收集满时,小心地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现象与解释:(1)钠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伴有“嘶嘶”的声音,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是放热反应。(2)试管

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4:(1)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2)用脱脂棉包住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2)反应放出的热能使脱脂棉燃烧,而反应中生成的氧气又使脱脂棉的燃烧加剧。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装有NaHCO3的试管上的气球膨胀得快,说明与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比与Na2CO3稀盐酸的反应剧烈。

实验6: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一容积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Na2CO3受热没有变化,NaHCO3受热后放出了CO2。

实验7:把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跟钠在空气里的燃烧现象进行对比。

现象与解释: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实验8:仿照上述“实验3(1)”完成钾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与解释: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

七、镁、铝及其化合物

实验1:把2cm×5cm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纱),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反应生成Al2O3。

实验2: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浓NaOH溶液,在各放入一小段铝片和镁条,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铝能反应,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同时生成NaAlO2。

实验3: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纱),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

实验4: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该反应生成了Al2O3和Fe,被称为铝热反应。

实验5: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的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沉淀,可得较纯净的Al(OH)3。取少量Al(OH)3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白色胶状沉淀是Al(OH)3,Al(OH)3分解生成Al2O3和H2O。

实验6:把上述“实验5”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 盐酸,往另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 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

现象与解释:在酸或强碱里都能溶解。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八、铁及其化合物

实验1:把烧的红热细铁丝伸到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这是FeCl3的小颗粒。加水振荡后,生成黄色溶液。

实验2: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砂)里,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3: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

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

实验4: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然后分别注入5mL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都有气泡产生,试管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酸反应生成Fe和H2。2+

实验5:在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铁丝有什么变化。

现象与解释: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了单质铜。

实验6:在试管里注入少量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溶液里立即生成沉淀,这是Fe(OH)3。

实验7: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挤出NaOH溶液后,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这是Fe(OH)2。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这是因为白色的Fe(OH)2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Fe(OH)3。

实验8: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Fe遇KSCN溶液变成红色,Fe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Fe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Fe3++3SCN—=Fe(SCN)3。

实验9:在上述“实验7”中盛有FeCl2和KSCN溶液的试管里再滴入几滴新配制的氯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的Fe2+被氯气氧化成了Fe3+。

实验10:在试管里加入5mL FeCl3溶液,加入几滴盐酸和适量还原铁粉,振荡一会儿,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溶液不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的Fe3+被铁还原成了Fe2+。3+

2+

3+

第二篇:XX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化学平衡要点复习教案_2

XX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化学平衡要点复习

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3.2

化学平衡

(4等效平衡)

【归纳与整理】

一、含义

时间

n

n

n

0

0

0.8

0.68

0.6

0.56

0.54

0.54

0.54

0.24

0.10

0

0

0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二、分类

.体积可变的可逆反应(以合成氨反应为例):

(1)在等温等容条件下,作为参照体系,在投入一定物质的量的N2和H2以后,经历一段时间,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

若反应起始时提供的原料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以a、b、c表示,欲建立与参照体系相同的平衡状态,(即达平衡时N2、H2和NH3具有相同的体积分数),则a、b、c应满足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2)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建立两相同的平衡体系,反应起始时提供的原料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应满足怎样的限制条件?

2.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以H2+I22HI为例):

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填写当起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时,预测在建立平衡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的特征。

并讨论⑴等温等容条件下;⑵等温等压条件下;在上述反应欲建立相同平衡状态时与参照体系之间在原料方面应存在的一般限制关系。

时间

n

n

n

0

0

0.8

0.68

0.6

0.56

0.54

平衡

0.54

0.54

0.24

0.10

0

0

0

时间

n

n

n

0

0

平衡

0

0

0

【例1】一定温度下,在恒定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B

3c,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仍为a%的是()

A.3molc

B.3molc和1molB

c.1molA、2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D.2molA、3molB和3molc

【例2】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

2HBr(g)

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对下列编号⑴~⑶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起始状态

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

编号

H2

Br2

HBr

已知

0

a

0

0.5a

m

n

【基本练习】

等效平衡

.在一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molA,nmolB发生下列反应:

mA(g)+nB(g)pc(g),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molA,bmolB,cmolc,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1,则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a:b:c=m:n:p

B.a:b=m:n,c.

,D.,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m+N

3E,若开始时只充入3molE,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若开始时只充入3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30%

B.40%

c.60%

D.70%

3.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X和3mol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X+3y

2Z,到达平衡后,y的转化率为a%,然后再向容器中通入2molZ,保持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当达到新的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b%。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

D.不能确定

4.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N2+3H22NH3,N2和H2起始时分别为10mol,30mol,达到平衡,H2的转化率为25%,若从NH3开始进行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含量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及NH3的转化率应为

A.40mol和25%

B.40mol和80%

c.20mol和25%

D.20mol和75%

5.在一恒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无法确定

6.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H20.5mol、I20.5mol,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生成HI0.8mo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⑴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g)1mol、I2(g)1mol,达到平衡时生成HIXmol

⑵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I2mol,达到平衡时,剩余HIymol。则X、y分别是

A.0.6mol、0.6mol

B.0.8mol、0.8mol

c.1.6mol、1.6mol

D.无法计算

7.在温度和容积相等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

3c(g)+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相应的平衡体系:

Ⅰ.A、B起始浓度均为2mol/L;

Ⅱ.c、D起始浓度分别6mol/L和2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

B.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气体的体积分数相同

c.达到平衡后,Ⅰ途径的vA等于Ⅱ途径的vA

D.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途径可能与Ⅱ途径不相同

等效思想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2.某温度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2D(g),若开始时四个容器中所装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甲:2molA、1molB;

乙:1molA、1molB;

丙:2molA、2molB;

丁:1molA、2molB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B转化率大小的关系为

A.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B.A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c.B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D.B的转化率:丁<乙<丙<甲

3.一定温度下,将amolPcl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达到如下平衡

Pcl5(g)

Pcl3(g)+cl2(g)测得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再向反应器中通入amolPcl5,在不变的温度下再度达到平衡,测得压强为p2。则p1、p2的关系是

A.2p1>p2>p1

B.2p1=p2

c.2p1

D.无法判断

4.在容积相同的两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423k,同时向A、B中分别加入amol

及bmol碘化氢,待反应2HI

I2+H2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A容器中所需的时间短

B.平衡时A、B两容器中I2蒸气的浓度相同

c.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A容器大于B容器

D.平衡时HI的分解率等于

5.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

N2o4,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6.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都增大

B.都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参考答案

等效平衡

【解析】Bc

2【解析】D

3【解析】A

4【解析】D

5【解析】c

6【解析】c

7【解析】BD

等效思想

【解析】

2【解析】A

3【解析】A

4【解析】AD

5【解析】c

6【解析】B

第三篇: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专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专项复习教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六章不等式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地应用.3.掌握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复习方略指南

本章内容在高考中,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证明、解法和最值方面的应用为重点,多数是与函数、方程、三角、数列、几何综合在一起被考查,单独考查不等式的问题较少,尤其是不等式的证明题.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及证明,主要考查函数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与讨论,不等式与函数、数列、三角等内容的综合问题,仍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因此复习中应注意:

.复习不等式的性质时,要克服“想当然”和“显然成立”的思维定势,要以比较准则和实数的运算法则为依据.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除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外,还有反证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构造法、几何法,这些方法可作了解,但要控制量和度,切忌喧宾夺主.3.解(证)某些不等式时,要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结合起来.4.注意重要不等式和常用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5.利用平均值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满足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6.对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问题),要紧紧抓住绝对值的定义实质,充分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7.要强化不等式的应用意识,同时要注意到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对比与联系.6.1不等式的性质

●知识梳理

.比较准则:a-b>0a>b;

a-b=0a=b;a-b<0a<b.2.基本性质:(1)a>bb<a.(2)a>b,b>ca>c.(3)a>ba+c>b+c;a>b,c>da+c>b+d.(4)a>b,c>0ac>bc;a>b,c<0ac<bc;a>b>0,c>d>0ac>bd.(5)a>b>0

>(n∈N,n>1);a>b>0an>bn(n∈N,n>1).3.要注意不等式性质成立的条件.例如,重要结论:a>b,ab>0

<,不能弱化条件得a>b

<,也不能强化条件得a>b>0

<.4.要正确处理带等号的情况.如由a>b,b≥c或a≥b,b>c均可得出a>c;而由a≥b,b≥c可能有a>c,也可能有a=c,当且仅当a=b且b=c时,才会有a=c.5.性质(3)的推论以及性质(4)的推论可以推广到两个以上的同向不等式.6.性质(5)中的指数n可以推广到任意正数的情形.特别提示

不等式的性质从形式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型;另一类是“”型.要注意二者的区别.●点击双基

.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不能成立的是

A.>

B.2a>2b

c.|a|>|b|

D.()a>()b

解析:由a<b<0知ab>0,因此a•<b•,即>成立;

由a<b<0得-a>-b>0,因此|a|>|b|>0成立.又()x是减函数,所以()a>()b成立.故不成立的是B.答案:B

2.(XX年春季北京,7)已知三个不等式:ab>0,bc-ad>0,->0(其中a、b、c、d均为实数),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解析:由ab>0,bc-ad>0可得出->0.bc-ad>0,两端同除以ab,得->0.同样由->0,ab>0可得bc-ad>0.ab>0.答案:D

3.设α∈(0,),β∈[0,],那么2α-的范围是

A.(0,)

B.(-,)

c.(0,π)

D.(-,π)

解析:由题设得0<2α<π,0≤≤.∴-≤-≤0.∴-<2α-<π.答案:D

4.a>b>0,m>0,n>0,则,,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解析:特殊值法即可

答案:>>>

5.设a=2-,b=-2,c=5-2,则a、b、c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解析:a=2-=-<0,∴b>0.c=5-2=->0.b-c=3-7=-<0.∴c>b>a.答案:c>b>a

●典例剖析

【例1】已知-1<a+b<3且2<a-b<4,求2a+3b的取值范围.剖析:∵a+b,a-b的范围已知,∴要求2a+3b的取值范围,只需将2a+3b用已知量a+b,a-b表示出来.可设2a+3b=x(a+b)+y(a-b),用待定系数法求出x、y.解:设2a+3b=x(a+b)+y(a-b),∴解得

∴-<(a+b)<,-2<-(a-b)<-1.∴-<(a+b)-(a-b)<,即-<2a+3b<.评述:解此题常见错误是:-1<a+b<3,①

2<a-b<4.②

①+②得1<2a<7.③

由②得-4<b-a<-2.④

①+④得-5<2b<1,∴-<3b<.⑤

③+⑤得-<2a+3b<.思考讨论

.评述中解法错在何处?

2.该类问题用线性规划能解吗?并试着解决如下问题:

已知函数f(x)=ax2-c,满足-4≤f(1)≤-1,-1≤f(2)≤5,求f(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20-1

【例2】(XX年福建,3)命题p:若a、b∈R,则|a|+|b|>1是|a+b|>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函数y=的定义域是(-∞,-1]∪[3,+∞),则

A.“p或q”为假

B.“p且q”为真

c.p真q假

D.p假q真

剖析:只需弄清命题p、q的真假即可.解:∵|a+b|≤|a|+|b|,若|a|+|b|>1不能推出|a+b|>1,而|a+b|>1一定有|a|+|b|>1,故命题p为假.又函数y=的定义域为|x-1|-2≥0,∴|x-1|≥2.∴x≤-1或x≥3.∴q为真.答案:D

【例3】比较1+logx3与2logx2(x>0且x≠1)的大小.剖析:由于要比较的两个数都是对数,我们联系到对数的性质,以及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解:(1+logx3)-2logx2=logx.当或即0<x<1或x>时,有logx>0,1+logx3>2logx2.当①或②时,logx<0.解①得无解,解②得1<x<,即当1<x<时,有logx<0,1+logx3<2logx2.当x=1,即x=时,有logx=0.∴1+logx3=2logx2.综上所述,当0<x<1或x>时,1+logx3>2logx2;

当1<x<时,1+logx3<2logx2;

当x=时,1+logx3=2logx2.评述:作差看符号是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在分类讨论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深化拓展

函数f(x)=x2+(b-1)x+c的图象与x轴交于(x1,0)、(x2,0),且x2-x1>1.当t<x1时,比较t2+bt+c与x1的大小.提示:令f(x)=(x-x1)(x-x2),∴x2+bx+c=(x-x1)(x-x2)+x.把t2+bt+c与x1作差即可.答案:t2+bt+c>x1.●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XX年辽宁,2)对于0<a<1,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

①loga(1+a)<loga(1+);②loga(1+a)>loga(1+);③a1+a<a1;④a1+a>a.其中成立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0<a<1,∴a<,从而1+a<1+.∴loga(1+a)>loga(1+).又∵0<a<1,∴a1+a>a.故②与④成立.答案:D

2.若p=a+(a>2),q=2,则

A.p>q

B.p<q

c.p≥q

D.p≤q

解析:p=a-2++2≥4,而-a2+4a-2=-(a-2)2+2<2,∴q<4.∴p>q.答案:A

3.已知-1<2a<0,A=1+a2,B=1-a2,c=,D=则A、B、c、D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是____________.解析:取特殊值a=-,计算可得A=,B=,c=,D=.∴D<B<A<c.答案:D<B<A<c

4.若1<α<3,-4<β<2,则α-|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解析:∵-4<β<2,∴0≤|β|<4.∴-4<-|β|≤0.∴-3<α-|β|<3.答案:(-3,3)

5.已知a>2,b>2,试比较a+b与ab的大小.解:∵ab-(a+b)=(a-1)(b-1)-1,又a>2,b>2,∴a-1>1,b-1>1.∴(a-1)(b-1)>1,(a-1)(b-1)-1>0.∴ab>a+b.6.设A=xn+x-n,B=xn-1+x1-n,当x∈R+,n∈N时,求证:A≥B.证明:A-B=(xn+x-n)-(xn-1+x1-n)=x-n(x2n+1-x2n-1-x)

=x-n[x(x2n-1-1)-(x2n-1-1)]=x-n(x-1)(x2n-1-1).由x∈R+,x-n>0,得

当x≥1时,x-1≥0,x2n-1-1≥0;

当x<1时,x-1<0,x2n-1<0,即x-1与x2n-1-1同号.∴A-B≥0.∴A≥B.培养能力

7.设0<x<1,a>0且a≠,试比较|log3a(1-x)3|与|log3a(1+x)3|的大小.解:∵0<x<1,∴①当3a>1,即a>时,|log3a(1-x)3|-|log3a(1+x)3|=|3log3a(1-x)|-|3log3a(1+x)|

=3[-log3a(1-x)-log3a(1+x)]=-3log3a(1-x2).∵0<1-x2<1,∴-3log3a(1-x2)>0.②当0<3a<1,即0<a<时,|log3a(1-x)3|-|log3a(1+x)3|=3[log3a(1-x)+log3a(1+x)]

=3log3a(1-x2)>0.综上所述,|log3a(1-x)3|>|log3a(1+x)3|.8.设a1≈,令a2=1+.(1)证明介于a1、a2之间;

(2)求a1、a2中哪一个更接近于;

(3)你能设计一个比a2更接近于的一个a3吗?并说明理由.(1)证明:(-a1)(-a2)=(-a1)•(-1-)=<0.∴介于a1、a2之间.(2)解:|-a2|=|-1-|=||

=|-a1|<|-a1|.∴a2比a1更接近于.(3)解:令a3=1+,则a3比a2更接近于.由(2)知|-a3|=|-a2|<|-a2|.探究创新

9.已知x>-1,n≥2且n∈N*,比较(1+x)n与1+nx的大小.解:设f(x)=(1+x)n-(1+nx),则(x)=n(1+x)n-1-n=n[(1+x)n-1-1].由(x)=0得x=0.当x∈(-1,0)时,(x)<0,f(x)在(-1,0)上递减.当x∈(0,+∞)时,(x)>0,f(x)在(0,+∞)上递增.∴x=0时,f(x)最小,最小值为0,即f(x)≥0.∴(1+x)n≥1+nx.评述:理科学生也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思悟小结

.不等式的性质是解、证不等式的基础,对任意两实数a、b有a-b>0a>b,a-b=0a=b,a-b<0a<b,这是比较两数(式)大小的理论根据,也是学习不等式的基石.2.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3.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等式同加(或同乘)时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是否同向(且大于零).4.对于含参问题的大小比较要注意分类讨论.●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加强化归意识,把比较大小问题转化为实数的运算.2.通过复习要强化不等式“运算”的条件.如a>b、c>d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推出ac>bd.3.强化函数的性质在大小比较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拓展题例

【例1】已知f(x)=|log2(x+1)|,m<n,f(m)=f(n).(1)比较m+n与0的大小;

(2)比较f()与f()的大小.剖析:本题关键是如何去掉绝对值号,然后再判断差的符号.解:(1)∵f(m)=f(n),∴|log2(m+1)|=|log2(n+1)|.∴log22(m+1)=log22(n+1).∴[log2(m+1)+log2(n+1)][log2(m+1)-log2(n+1)]=0,log2(m+1)(n+1)•log2=0.∵m<n,∴≠1.∴log2(m+1)(n+1)=0.∴mn+m+n+1=1.∴mn+m+n=0.当m、n∈(-1,0]或m、n∈[0,+∞)时,由函数y=f(x)的单调性知x∈(-1,0]时,f(x)为减函数,x∈[0,+∞)时,f(x)为增函数,f(m)≠f(n).∴-1<m<0,n>0.∴m•n<0.∴m+n=-mn>0.(2)f()=|log2|=-log2=log2,f()=|log2|=log2.-==->0.∴f()>f().【例2】某家庭准备利用假期到某地旅游,有甲、乙两家旅行社提供两种优惠方案,甲旅行社的方案是:如果户主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五五折优惠;乙旅行社的方案是:家庭旅游算集体票,可按七五折优惠.如果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相同,请问该家庭选择哪家旅行社外出旅游合算?

解:设该家庭除户主外,还有x人参加旅游,甲、乙两旅行社收费总金额分别为y1和y2.一张全票价格为a元,那么y1=a+0.55ax,y2=0.75(x+1)a.∴y1-y2=a+0.55ax-0.75a(x+1)=0.2a(1.25-x).∴当x>1.25时,y1<y2;

当x<1.25时,y1>y2.又因x为正整数,所以当x=1,即两口之家应选择乙旅行社;

当x≥2(x∈N),即三口之家或多于三口的家庭应选择甲旅行社.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XX届高考英语第一轮总复习教案(精选)

XX届高考英语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件www.xiexiebang.com 高考英语一轮重点复习

module8

Unit1&Unit2

一、重点单词

.happenv.发生

happeningn.事件;偶然发生的事情

归纳:happentodo…碰巧

happentosb.(某人)发生什么事了

ithappenedthat…碰巧

Ifanythinghappenstohim,pleaseletmeknow.万一他有什么不测,请告诉我.IthappenedthatIhadnomoneyon/about/withme.碰巧我身上没带钱.=Ihappenedtohavenomoneyon/about/withme.辨析:happen,occur,takeplace,comeabout

happen一般用语,强调事情发生的偶然性

occur较正式,既可以指自然发生,也可以指有意安排

takeplace指有计划,事先安排的进行的含义

comeabout注重事情发生的原因,常与how连用

考点例题:)whendidtheaccident_____________________?

2)It_____________________tomethathemightagreewiththeidea.3)Theconcertwi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nextSunday.4)Howdidthequarr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chinahashappened/takenplacegreatchangessince197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reatchangeshavehappened/takenplaceinchinasince1978.)

注意:happen,occur,takeplace和comeabout都是不及物动词,无被动语态

2.populationn.人口

(1)对人口提问用what,不用howmany,howmuch。

这个城市有多少人口?______________is

thepopulationofthecity?

(2)population作主语时用单数,但前有分数,小数,百分数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中国人口比美国人口多。

Thepopulationofchina____________largerthan_____________ofAmerica.80%的人口是农民。

80%ofthepopulation_______________farmers.(3)人口的增加或减少用grow(increase)和fall(decrease);人口的多少用large和small。

Therehasbeenarapidincreaseinpopulationinthecityinthelastfewyears.近几年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

拓展:populationexplosion人口爆炸

alarge/smallpopulation人口多/少

联系记忆:themajorityof后可用单数名词,也可用复数名词,谓语动词的数与of后面的名词相一致。

Themajorityofpeople___________________peacetowar.Themajorityofthedamage__________________easytorepair.3.suffervi.受痛苦;受损害vt.遭受;忍受

Inthe16thcentury,afterthearrivalofEuropeans,thenativepeoplesufferedgreatly.辨析:suffer与sufferfrom

suffer(vt.)和sufferfrom的区别:suffer指一般的损害、痛

等,其

为pain,loss,grief,insult,punishment,wrong,hardship,injustice,discouragement,disappointment,setback(挫折),但sufferfrom表示遭受战争,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及患病之意

suffertheresult/heavylosses/injuries承受结果/遭受大损失/负伤

sufferfromheadache/illness/war/theflood遭受头痛/疾病的困扰/战争/洪水

4.followv.跟着,接着,跟踪

Thelittlegirlfollowshermotheraroundallday.这个小姑娘整天跟着她母亲。

(1)followv.沿……而行;顺着

Followtheroaduntilyoucometothehotel.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旅馆。

(2)followv.明白;懂

Ididn’tquitefollowyou,wouldyouexplainitagain?我没太听明白,你能解析一下吗?

(3)followv.听从;服从

Ifyouhadfollowedthedoctor

’sadvice,youwouldnotstayinbed.如果你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的话,今天你就不会躺在床上了.拓展:asfollow如下

followinga.随后的n.下一个

follower

n.追随者

followinone’sfootsteps步某人的后尘,以……为榜样

考点例题:)Thepresidentcameinthehallwithmanyreporters______________.(follow)

2)Thatyoungteacher_______________bystudentsismissZhang.(follow)

5.remain的用法:

remain用作不及物动词,意为“剩下、留下、呆在”,相当于stay。如:

whentheothershadgone,joanremained(=stayed)tocleantheroom.别人走了,琼留下来清扫房间

区别:stay通常指在某地呆一段时间而不离开,或暂时住在某地,尤指宾客逗留,而remain指别人已经走了,而某人仍在原地。

Hestayedatthehotelforthreedays.onlyafewleavesremained(=werestill)onthetree.树上只剩下几片叶子了。

TheSmithsremainedthereallthroughtheyear.史密斯一家人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年。

Thesoldierswereorderedtoremainwheretheywere.士兵们接到命令呆在原地。

注意:“呆在那里”可以说remain/staythere,但“呆在家里”只能说stay(at)home.remain作连系动词,意为“一直保持,仍然处于某种状态中”,后可接多种成分作表语。)接名词作表语

Peterbecameamanagerbutjohnremainedaworker.2)接形容词作表语

whatevergreatprogressyouhavemade,youshouldremainmodest.3)接过去分词作表语,表示主语所处的状态或已经发生的被动动作。如:

Theyneverremainedsatisfiedwiththeirsuccesses.(表主语所处的状态)

Theyremainedlockedintheroom.(已经发生的被动动作)

4)接现在分词作表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如:

Theguestscamein,butsheremainedsittingatthedeskreading.(正在进行的主动动作)

Theyremainedlistening.5)接不定式作表语,表示将来的动作。如:

Thisremainstobeproved.这有待证实。(将来被动动作)

考点例题:

Havingatripabroadiscertainlygoodfortheoldcouple,butitremains______whethertheywillenjoyit.A.tosee

B.tobeseen

c.seeing

D.seen

二、重点短语

.Itislikelythat…=Itispossible/probablythat…有可能

However,itislikelythatNativeAmericanswerelivingincaliforniaatleastfifteenthousandyearsago.可能性:likely(主语可以是人/物/it)

possible(可能性较小,主语是it)

probable

(可能性较大,主语是it)

拓展:sb./sth.islikelytodosth.某人/某物有可能做某事

Itislikely/probable/possiblethat...有可能

Itispossibleforsb.todosth....有可能做……

考点例题:Ishe__________________towin?他有可能获胜吗?

It

’s___________,thoughnotprobable,thathewillcometomorrow.他明天可能来,但也不一定准来。

It’s____________________thathewentthere.他很可能去那儿了!

Thiswaymakesit___________________foryoutocatchupwithothers.这种方法使你有可能赶上别人.2.diefromthediseases死于疾病

Inaddition,manydiedfromthediseasesbroughtbyEuropeans.dieofcancer/hunger/sorrow/thirst/oldage死于癌症/饥饿/悲痛/干旱/衰老

diefromawound/overwork/anunknowncause死于外伤/过度劳累/不明原因

考点例题:)manyofthem____________starvation.2)Thesoldier_______________awoundinthebreast.A.diedof

B.diedfrom

c.diedto

D.diedwith

3.fightfor

“为事业,自由,真理,权利等而斗争(战斗)”

fightagainst(可用with)theenemy

“为反对……而斗争”;接人和国家名词,意思是“与……战斗”

fightwithsb.也可表示与某人并肩作战

fightawar/battle打一场战争

翻译:他们正为自由而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great/goodmany

alargenumberof

scoresof

dozensof

修饰

可数

名词

复数

agood/greatdealof

alarge/greatamountof

largeamountsof

修饰

不可

数名

alotof=lotsof

plentyof

alarge/greatquantityof=quantitiesof

asupplyof

=suppliesof

可数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

考点例题:)IimagineifonedayIhad___________money,Iwouldgotravelingaroundtheworld.A.alargenumberof

B.agoodmany

c.alargeamountof

D.aplentyof

2)Everyyearwehavetoplant_________treesandflowersalongtheriver.A.agooddealof

B.quantitiesof

c.agoodmanyof

D.numbersof

三.重点句型 Thefactisthattheyarenaturalclonesofeachother.(作表语)

Thefactthatsheseemedtodevelopnormallywasveryencouraging.(作同位语)

ThencamethedisturbingnewsthatDollyhadbecomeseriouslyill.(作同位语)

However,scientistsstillwonderwhethercloningwillhelporharmusandwhereitisleadingus.(作宾语)

拓展:同位语从句theAppositiveclause

(1)同位语从句的定义

在复合句中用作同位语的从句称为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是名词性从句的一种。它在句中起同位语的作用。它一般

在fact,news,idea,truth,hope,problem,information,belief,thought,doubt,promise,question等名词的后面,对前面的名词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前面名词的具体含义。引导同位语从句的词有连词how,when,where,whether,what等。

e.g.Thehopethathemayrecoverisnotgoneyet.Theproblemwhetherweshouldcontinuetodotheexperimenthasbeensolved.Ihavenoideawhenhewillcomeback.注意:同位语从句有时被别的词把它和名词隔开:

ThestorygoesthatwilliamTellkilledthekingwithanarrow.wordcamethattheirteamhadwon.(2)同位语从句的表现形式:

①由that引导

Thefactthatyouhaven

that,连接副词tenoughtimetodotheworkissimplyunbelievable.②由whether引导

Thequestionwhetherweneedmoretimetodotheworkhasnotbeendiscussed.③由when引导

Ihavenoideawhentheywillgo.(3)有时可用namely(即),thatistosay(也就是说),inotherwords(换句话说),thatis(那就是),forexample等引出同位语,说明其前面的名词或代词。有时同位语直接跟在名词或代词的后面。

Hetoldusthegoodnews,namely,themuseumisopentoall.ThereisonlyonewayofimprovingyourEnglish,thatis,topracticemore.(4)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在使用中常常混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它们:

①同位语从句说明的名词大都是抽象名词;定语从句所修饰、限定的名词或代词有抽象的也有不抽象的weexpressthehopethattheywillcometovisitchinaagain.(同位语从句)

Thosewhowanttogopleasesigntheirnameshere.(定语从句)

②同位语从句所说明的名词与从句没有逻辑关系;

定语从句所限定的名词是从句逻辑上的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Thenewsthattheywonthematchistrue.(同位语从句,news和从句没有逻辑关系)

Thenewsthatyoutoldusyesterdayistrue.(定语从句,news是told的逻辑宾语)

考点例题:用适当的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填空。)Ican’tdecide____________________bookIshouldbuy.2)chinaisnolonger_________________itusedtobe.3)Iamveryinterestedin____________

heimprovedhisEnglishinsuchashorttime.4)_______________weneedismoremoney.5)Thetruth________________theearthturnsaroundthesunisknowntous.6)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____wewillmeethasnotbeendecidedyet.【模拟试题】

(一)根据所给汉语完成句子。

.In1089theycametoShenzhenandstartedto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生活).2.There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原因)whyshouldn’tdoit.3.It____________________(她突然想到)thatshecouldturntojohnforhelp.4.Thephotoswillshow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村子是个什么样子).5.wehaven

’tsettledtheproblemso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有没有必要去国外学习)

6.Don

’tputofftilltomorr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能做的事情)7.SincemrZhang______________

(遭受)cancerforseveralyears,hehastobringmedicinetowhereverhegoes.8.Doyouknowwho_____________

(可

能)winthecompetition?

(二)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含同位语从句的复合句。

.TwofifthsofallgirlsinAmericaareonadiet./Thefactworriestheirparentsandteachersalot.2.TheQueenofEnglandwasonafour-dayvisitinchina./weheardthenewslastnight.3.Teenagersshouldn

’tspendtoomuchtimeonline./manychineseparentsholdtheview.4.Timetravelispossible./wehavenoscientificprooffortheidea.5.Studentsshouldbegivenmorefreetime./Thesuggestioniswelcomedbymanypeople.(三)完形填空

whenoneasksstudentsthequestion“wholikesgrammar?”,perhapsfewdaretoraisetheirlands.Inmany

thisunderstandableinBritain.yet, ,thestudyofgrammarisoneofthefastestgrowingareasofresearchinuniversitiesallovertheworld.moresoisthefactthatmanystudentswhodonotlikegrammarinschoolchoose

astheirsubjectofstudyintheuniversity.Theratherstrangestateofaffairs

anexplanation.onthewhole,studentsconsiderthestudyofgrammaruninteresting,andgrammaris

taughtinmostBritainmiddleschools.However,language,whichwouldbeimpossiblewithoutgrammar,isanimportantpartofhumansociety.,itisthefoundationonwhichsocietybuildsitself.Anditisourabilitytouselanguagethatmakesitpossibleforustoget

knowourthoughtsandaims,tocommunicate.Alargepartofourabilityevento

0

dependsonlanguage.

)1.A.reasons

B.ways

c.subjects

D.ideas

)2.A.strangely

B.suddenly

c.completely

D.excitingly

)3.A.Ever

B.Even

c.what’s

D.Indeed

)4.A.education

B.grammar

c.language

D.anything

)5.A.makes

B.asks

c.needs

D.suggests

)6.A.poorly

B.carefully

c.successfully

D.attentively

()7.A.But

B.Infact

c.Asaresult

D.ontheotherhand

)8.A.ourselves

B.yourselves

c.others

D.othercountries

)9.A.tothepoint

B.toourjoy

c.inpublic

D.inotherwords

)10.A.talk

B.think

c.review

D.consider

【试题答案】

(一)1.makeanewlife

2.agreat/goodmanyreasons

3.suddenlyoccurredtoher

4.whatourvillagelookslike

5.whetheritisnecessaryforhertostudyabroad

6.whatyoucandotoday

7.hassufferedfrom

8.islikelyto

(二)1.ThefactthattwofifthsofallgirlsinAmericaareonadietworriestheirparentsandteachersalot.2.weheardthenewslastnightthattheQueenofEnglandwasonafour-dayvisitinchina.3.manychineseparentsholdtheviewthatteenagersshouldn’tspendtoomuchtimeonline.4.wehavenoscientificprooffortheideathattimetravelispossible.5.Thesuggestionthatstudentsshouldbegivenmorefreetimeiswelcomedbymanypeople.(三)答案及解析

.选Binmanyways在很多方面

2.选Astrangely奇怪地,此处表示“不可思议地”,因为虽然在英国很少有人喜欢语法,但是研究语法却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真是不可思议。

3.选B根据more可以确定答案。

4.选B本文主题词grammar。

5.选c这种相当奇怪的状况需要一种解释。而makeanexplanation表示“作解释”。

6.选Apoorly不好;很差,与上句的uninteresting相呼应。

7.选B实际上,语言是社会赖以构成的基础asaresult结果ontheotherhand另一方面。

8.选c这是一个强调句

9.选Dinotherwords换句话说,用来解释上句的意思,tocommunicate与letothersknowourthoughtsandaims的意思相似。

0.选B。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6

专题4·离子反应重点探究

一、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三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一)滴加顺序与离子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两种试剂,由于滴加顺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发生不同的离子反应。现归纳如下:

1、强碱溶液(向溶液中滴加)与可溶性的铝盐溶液、溶液中滴加NaOH或KOH溶液,或向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若反向滴加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强酸溶液或强酸的酸式盐溶液 向

与偏铝酸盐溶液

溶液中滴加HCl、H2SO4、HNO3、NaHSO4或KHSO4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若反向滴加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不稳定的多元弱酸盐溶液与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溶液

溶液中滴加HCl、H2SO4、HNO3、NaHSO4或KHSO4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体放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若反向滴加时,立即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多元酸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的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不同

向H3PO4溶液中滴加程式为:

若反向滴加时,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其离子反应方

5、硝酸银溶液与氨水

向溶液中滴加氨水,先有沉淀产生,后沉淀又溶解。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若反应滴加时,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生成。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6.向溶液与溶液中滴加

两反应相继进行。

若反向滴加时,先产生淡黄色沉淀,溶液变成浅绿色,后溶液中又出现黑色沉淀,溶液变成无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先反应)(后反应)

溶液

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溶液变成无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二)定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酸式盐与碱

1、写出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少量石灰水、过量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析:NaHCO3与少量Ca(OH)2反应时,只抵消

中的,生成正盐

Na2CO3和CaCO3,若Ca(OH)2过量,需考虑过量的Ca(OH)2能否与生成的Na2CO3和CaCO3继续反应,所以应为: Ca(OH)2少量: Ca(OH)2过量时:

2、离子定量沉淀

2、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

全部沉淀,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全部沉淀,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完全沉淀,需2mol Ba(OH)2,此时 解析:使1mol KAl(SO4)2·12H2O中的2mol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生成和H2O。故应为:

3、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

3、在2mol/L FeBr2溶液80mL中通入4.48L氯气(标准状况下),充分反应后,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后氧化,依电子得失守恒,还差即可理解为4mol FeBr2与5mol Cl2反应。因Cl2先氧化可知,5mol Cl2可得,故直接写为:

4、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被氧化成能失去

只有6mol被氧化,还剩。则离子方程式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十SO2十H2O=2HCO3—十SO32—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十2H=Al十H2↑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十2H2O=H2S↑十2OH—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十2H+=H2O十CO2↑

+

3+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十2OH十2H十SO4→BaSO4↓十2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十OH—→NH3↑十H2O

2+

+

2—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D.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十2Br—十2Cl2→2Fe3+十Br2十4Cl—

二、离子共存

下面是离子间不能共存的几种情况: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例如:CO3、SO3、S、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例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Zn、Cu、Fe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与Cl,Fe与S、Ca与PO4、Ag与Cl-、Br-、I—等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例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3+2+2+3+

2+

2+

2—

2+

3—

++

2—

2—

2—

—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例如:HCO3-、HPO42—、+

—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例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再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例如:3AlO2—十Al3+十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例如:S2—、HS—、SO32—、I和Fe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MnO4—、Cr2O72—、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十SO3十6H=3S↓十3H2O反应不能共存。H与S2O3不能大量共存。

3.水解性较强的阳离子跟水解性较强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

2—

+

+

2——3+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a2+、NH4+、Cl—、CO32—

B.Na、NH4、NO3、Cl

C.H+、Na+、NO3—、OH—

D.K、Mg、SO4、OH

解析:

A中Ca2+十CO32—=CaCO3↓

C中H+十OH—=H2O

D中Mg十2OH=Mg(OH)2↓ 2+—+2+2—

—++—

不能大量共存。

B中Na+不能与NO3—或Cl—,NH4+不能与NO3—或Cl—结合生成难溶、难电离或易挥发的物质,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所以选B。

2、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NO3—

C.K、Na、Cl、AlOD.K+、NH4+、SO42—、NO3—

解析:

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 mol·L,即溶液为pH=1或pH=14呈酸性或碱性:A.Al在碱性条件下生成Al(OH)3↓或AlO2—,C中AlO2—在酸性条件下生成Al(OH)3↓或Al3+,D中NH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NH3·H2O,B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相互不发生反应。

答案:B

3、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MnO4—、K+、Na+、SO42—

B.Na+、K+、HCO3—、Cl—

C.Mg、NH4、Cl、NOD.Ba、K、S、SO4

解析:本题有两个隐蔽条件:一是强酸性溶液;二是溶液需无色透明,根据这两个条件分析:A中MnO4—为紫色,B中HCO3—为弱酸酸 根离子,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HCO3—十H+2++2—

2—2++—

——

13+++—

—1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

—1

=H2O十CO2↑;D中Ba2+十SO42—=BaSO4↓二者不能共存,同时白色沉淀难溶于酸。Mg2+或NH4+均不能跟Cl和NO3反应,所以选C。

三、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两个原理

1.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阳、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如在NaHCO3溶液中,阳离子有Na和H,阴离子有HCO3、CO3和OH,但一个CO3需要两个+1价离子才能与它的电荷数值相等,即与CO3电荷守恒的+1价离子的浓度应该是它的浓度的两倍,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c(Na)十c(H)=c(HCO3)十c(OH)十2c(CO3)。

2.物料守恒原理:指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在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十C(H2CO3)十c(CO3)。

——

++—2——2—

2—

++——2—

+—2—例

1、将20mL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mL 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A.(NO3—)>c(OH—)>c(NH4+)>c(Ba2+)

B.c(NO3—)>c(Ba2+)>c(OH—)>c(NH4+)

C.c(Ba2+)>c(NO3—)>c((OH—)>c(NH4+)

D.c(NO3)>c(Ba)>c(NH4)>c(OH)—2+

+

—1—

1c(NO3—)>c(Ba2+)>c(OH—)>c(NH4+),B正确。

2、在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同溶液中各粒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Na)>c(CH3COO)>c(H)>c(OH)

B.c(Na+)>c(CH3COO—)>c(OH—)>c(H+)

C.c(Na+)=c(CH3COO—)十c(CH2COOH)

D.c(Na+)十c(H+)=c(CH3COO—)十c(OH—)

+

+

解析: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由于CH3COO的水解,显然c(Na+)

下载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0

    专题8·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目标: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

    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6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六单元 知识回顾: (一、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比较)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

    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与社会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与社会复习教案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 关注考点 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文化与经济、......

    2013级补习班高考化学复习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3级补习班高考化学复习第一轮复习计划必考内容部分(以2012年新课程考试大纲为基准)本轮复习的基本思想:以高考考试大纲(2012年新课程考试大纲)为准绳,用新课程教材(必修1、必修......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的总体思路: 1、善待课本,巩固双基,降低重心、挖掘隐形关系 2、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认真对待课堂 3、讲究方法,立足实效、归纳技巧 4、重视......

    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XX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读】从近年......

    2010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小结(实验)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