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游戏教学法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游戏教学法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游戏教学法是当前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不断研究推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在课堂中如何设计游戏,如何把握好采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时机,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留学生;汉语教学
所谓的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那些正式的形式,而是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边玩边学,将教学的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当中,学习效果也十分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带有趣味性,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并且在这种游戏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有频繁的交流,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交流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地采用,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在游戏教学中如何进行一定的把控,让大家能够实实在在地学到汉语知识,还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研究。
一、游戏教学要坚持目标性的原则
课堂教学采取游戏教学的形式,一定要时时刻刻清楚,这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方式和途径,游戏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通过游戏来掌握汉语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汉语教学中的游戏过程,是事先设计好的,有控制性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中的游戏跟一般的游戏相比,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目的性,游戏教学是为了将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形式传达出去,让学生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对游戏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可以以猜词的游戏来进行,或者让大家成语接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情境表演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绎。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为了游戏而随便的将课程进行下去,教师也绝对不能为了让这个形式进行下去而忽视了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二、游戏教学要把握好时机,选择适当形式,适时适量的进行
在游戏中学习固然更轻松愉快,但是,凡事都要讲究一个适当的量,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让留学生学习汉语,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游戏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就难以起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要深入地研究,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法。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往往比较单调,而这个时期如果采用游戏教学的话,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这个阶段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夜会更好。又比如,在讲述新课程的时候进行,单调地模仿书本对话往往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而且很多内容刚开始难以理解,如果以游戏的形式让大家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可以很快的让大家进入状态,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更好地对新内容进行掌握。在学新句型或者新词的时候,如果进行传话游戏来进行,具体的操作就是,教师只将新的句子或者词语告诉第一个人,然后第二个人再悄悄告诉第三个人,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让他把大家告诉他的信息公布出来,看看他得到的是什么信息,这不仅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且经过这么多的传话之后,结果往往会与刚开始相差较大,能起到一定的喜剧效果,让大家记忆更深刻。
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利用什么样的形式,不是教师凭空去决定的,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大家的反响,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合理的安排教学,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要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要灵活地进行改变,再参考以前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产生的反应如何,将这些所有的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设计恰当的游戏来开展课程,才能让大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才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游戏教学要注意调动教学氛围,力求人人参与,人人开口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并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将教学目的和内容与游戏的内容与规则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教材内容真正融合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玩有所得。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的形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让游戏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留学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游戏中。其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指导,适时鼓励,让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有勇气参与并完成游戏。再次,鼓励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并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让学生不仅仅做参与者,还成为创造者,让全体同学与他一起分享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结语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出发点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的氛围,而其归宿点都是对语言知识、语言的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果只注重它的出发点而不关注其归宿点,这样的课堂游戏是不成功的。教师要倾注满腔热情,要积极思索努力探寻,并能够从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教学实践中汲取营养,转化成适合课堂和学生的有效手段,才能让游戏教学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汪腊萍.对外汉语教学功能项目表的综合量化研究――兼论“结构-功能-文化”统一体量化新途径[J].现代外语,2004,02:179-187+219.
第二篇: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它能够把我们的教育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中。教师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可以创编游戏,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学会创编游戏,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现在的课程标准提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它能够把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术和技能。那么,如何发扬和继承传统游戏教学法并把他运用教学中呢?
一、教师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创编新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游戏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游戏可以直接选用一些现成的,也可以根据课题自己创编。传遍游戏要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既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性、锻炼性、趣味性,更要有针对性,既要根据课题,明确游戏的目的和任务,又要确定游戏的方法、规则和名称等等。例如,根据季节、情境、场地和学生的需求等因素创编游戏“雪地追踪”、“我为奥运喝彩”、“抢收抢种”、“警察追小偷”等等,这样创编的游戏才有价值,才会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从一节体育课的三个部分详细说明。
(一)导入新课。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得到别人的赞同、认可和尊重。在体育游戏愉快的竞争和对抗中,他们能够很自然地表现出自己的体力、技能与智慧,从而得到快乐的体验,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可以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去,这对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节课的开始部分便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积极地态度、浓厚的兴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例如:课题“快速跑”中可设计一个“虎口逃生”的游戏。
1、器材:根据人数设计一个便于学生快速跑动的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等。
2、目的:锻炼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及灵敏协调等素质。
3、方法:创设情境:同学们,大山上有几只饥肠辘辘的老虎,他们急于想填饱肚子,下山来寻找食物,他们猎食的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从同学中选取几名同学扮演老虎,其他同学分别扮演森林中的小动物,来表演这样的游戏情境。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只有一只老虎并给扮演老虎的同学做好标志,师生共同确定老虎扑食的信号。
4、规则:老虎可以在指定的区域采取任何方式捕捉小动物,小动物只能在指定区域内躲避老虎的捕捉。
游戏结束,老师及时总结与引导:为什么有些小动物成了虎口美食?为什么有的老虎连一只小动物也没有捉到?为什么有些小动物跑的并不快却安然无恙?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回答,从而导入本课的主题。
采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有许多好的做法和尝试,有“冲过火力网”、“跳背比赛”、“穿过隧道”等等,如何让这些游戏有效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关键在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慢慢地积累和挖掘,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游戏服务教学的艺术水平。
(二)基本部分。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重头戏,一堂课所要掌握的重、难点全部在基本部分得到解决和落实。笔者在这里用到的“基本部分”只是借鉴了过去教学中的一种说法,其含义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部分。而在现在的课程标准下,我们既可以把基本部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所在,也可以把一节课的重难点分配、贯穿在课的始终。每堂课的重难点所在,既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重点,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如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乐于参与活动,引导和激励他们达成学习目标,这是关键。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游戏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一环节的游戏主要以专项游戏为主,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架设的桥梁,更加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形成技能。
(三)结束部分。
一堂课的结束部分,其实就是放松练习部分,这一部分可以采用轻松、舒缓的音乐,简化舞蹈和韵律操的动作进行游戏的创编。如《找朋友》、《幸福拍手歌》、《丢手绢》等节奏清晰、旋律明快的歌、乐曲再配上活泼、简洁的动作,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练习。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会创编游戏
在体育游戏中,如果教师能够放开手脚,引导学生自己创编、改编一些力所能及的游戏,给他们搭建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平台,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创编游戏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通过改编游戏来熟悉创编游戏的方法和原则,以及通过游戏达到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理论上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给学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下面从学生创编体育游戏的原则和方法上加以说明。
(一)游戏创编的原则。
1、锻炼性原则。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性游戏(如角色游戏和娱乐游戏等),它应该是姓“体”,即是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标。因此要创编体育游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要有某些基本动作,将其渗透到体育游戏的情节中;二是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游戏活动中,要充分利用面积宽大的场地、数量充足的运动器材,尽可能采用共同活动的方式,以保证实际活动的时间;三是充分利用运动器械以及草地、树木等自然环境,使学生活动充满生机,使大自然与体育游戏融为一体。
2、趣味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是体育游戏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安排简单有趣的情节,使学生对体育游戏感到十分有趣,要不断收集体育游戏素材,积累创编和运用体育游戏的经验,通过各种角色的吸引、运动器材的创新和多变,以及游戏方法规则的推陈出新,创编出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
3、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内容及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应该渗透各个方面的的教育。要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要不断培养学生服从集体、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行为,以及勇敢、大胆、诚实等优良品质。
4、安全性原则。
创编体育游戏时应该考虑各种安全因素,避免运动损伤。如:活动的范围要适当,既不能太大、太分散,又不能太集中;活动的强度不宜太大,内容不宜太多。
(二)体育游戏创编的方法。
1、制定目标。
首先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最终促进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其次目标内容应从学生活动参与、身体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选择确定,避免单纯以身体发展为唯一目标。
2、选择内容,确定设计方法。
(1)体育游戏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各种滚动等基本动作;利用各种球、绳、圈、棍、沙包等大、中、小运动器械的体育游戏活动;利用水、土、沙子、石头、冰雪、山坡、田野等大自然环境的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各种舞龙、斗鸡、跳竹竿、荡秋千等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2)体育游戏的设计可以从角色、情节入手,结合开始信号、动作过程、结束姿势、游戏规则等。
情 节 它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题材,也可以用电视、电影、画报、报刊中的故事为题材。如:“老鹰捉麻雀”、“鲤鱼跳龙门”、“盲人摸路”、“抗洪救灾”等。值得一提是,部分体育游戏没有复杂的情节,甚至没有任何情节,如“石头、剪子、布”。
角 色 角色是体育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设计一个角色,也可以设计多个角色,角色选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和物体名称。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或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也可以选择不同角色相互对抗,如“坦克兵与投弹手”、“小小送货员”等。
规 则 具有组织教育及保证游戏合理公正开展的作用,他从属于游戏的内容、情节和角色。
环 境 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校的户外草地、塑胶地、沙池、投掷墙、室内大教室等各种场地的空间和设施、各种购置和自制的大、中、小型运动器械等,都是体育游戏创设的资源。
3、撰写文字和画场地示意图。
体育游戏构思完,就要动手撰写文字和画场地示意图了。体育游戏应该从游戏名称、游戏目标、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注意事项、画场地示意图等六个方面这首撰写。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很强,如果调控不好,则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如意料之外的伤害事故、学生之间因比赛产生的不团结现象、运动负荷难以控制和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等。为了防止体育游戏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在运用游戏教学时,必须明确这样的观点:第一,体育游戏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让他左右我们的教学;第二,游戏规则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且合理、明确,选择裁判要选择公正无私的同学,最好由学生选择,尽量杜绝因为违反游戏规则而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绪,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第三,游戏分组时,要尽量做到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搭配,避免给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第四,加强游戏教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思想教育;第五,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以激励为主,不仅涉及学生的能力方面,还应涉及思想及行为态度,比如合作、尊重同学、帮助同学、知难而上等方面;第六,激励学生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必须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第三篇: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 路盛淋
现在,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难道是我们的体育学科不具有诱人的魅力吗?还是现在的学生天生不爱好运动?都不是。我认为体育教学不只是一种使学生获得运动技能和活动能力的项目,而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由的主体共同参与其中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它以自身为目的并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双方以自己的整体精神共同参与的游戏。体育游戏就是从游戏中派生和发展而来的,具备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的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特点。
一、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
体育游戏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所体现出的是什么呢?首先,是自由性和开放性。真正的游戏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在游戏中,参与游戏的学生远离一切外在的目的和压力,完全陷落、沉迷、融入到游戏之中,被游戏所掌握,尽可能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达到这种状态,游戏必然是自由的,完美的。在游戏中,学生全身心沉浸于游戏之中,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从而不断实现相互融合和精神层次的交流与拓展。其次,是体验性。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融入其中,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这种体验把学生置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打开了人与“我”、“我”与世界的通道。此时,如果说收获的话,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在那一刻自我实现——一切的一切都远远的遁去了,游戏的本质在于享乐,游戏者在享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趋于完美了。它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身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也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同时自身的体育素质也得到了长足的提高。无疑这是有利于学生身体、智力的发展的。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1)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此刻,如果体育课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难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气氛。而游戏是自由的,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全部身心融于其中,体验着自由、挑战、胜任带来的愉快,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完全不必要考虑练习失败被人耻笑的滋味和被老师训斥的狼狈;在游戏中学生与客体、他人、环境相互作用,借助于不断发展的语言的中介,自由的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满足着他们探求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可以说,游戏也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游戏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游戏,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还要不断监督、评价同伴的游戏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地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的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的评价伙伴和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步形成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了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见和观念。(2)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萌发。游戏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充满想象的主题性活动,游戏的这些品性正是创新意识、潜能得以滋生的土壤。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田径、武术等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游戏,那么体育教学完全可以回归它们的本来面目。
二、体育游戏课程的建设 体育游戏如何具体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呢?体育游戏作为一只教学手段,始发于调节课堂气氛,但让游戏作为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必须从更多的层次进入课程,在这个课程构架中,是严肃的。锻炼和游戏成为统一进程的不同侧面,而这个统一的进程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一堂体育课的具体组织,必须确定体育游戏内容。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围绕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活动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活动能力,起到趣味和锻炼的双重性;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场地器材。例如,关于跑的,可以适当安排接力;关于跳的,可以运用“水果蹲”等游戏;用来放松的高矮人游戏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好游戏,科学的组织游戏活动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活动效果的关键。首先要把体育游戏的内容讲清楚,其次要做好体育游戏的组织领导工作,在游戏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参加者的积极性。教师对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补充说明,加以引导,使游戏正常而顺利地进行。教师还应观察、判断参加者体力变化情况,并调节好游戏的密度和运动量。当游戏的目的已达到,或规定的次数已经完成,游戏就应适时结束。
在最后阶段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全心全意去体会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游戏教学的首要法则。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是不可能彼此对话,共同作为游戏者参与到游戏中去。要尽量从“人——人”关系上认识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外在与学生转向和情境共存,要放弃对制度权威和知识权威的持守,对教学计划的持守,这时,教师就不是在履行职业,而是成为一个享乐者,实现自己的价值。转变教材观念也是要重点提升的,教材是知识和真理的载体,教学就是将这些真理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教学作为人的活动,必然有一定的计划。如教师要安排一学年、一学期、一节课的活动计划,没有计划的教学必然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当然也无法按预期目标完成教材内容。在这里,教师只是“教教科书”,教材处于中心,人则处于边缘,而教师也成了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则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果超越了这种界限,那些接踵而来的训练,恰好是人受教育的初衷。要真正的把教材与学生真正的摆到合理的位置上,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穿插各种体育游戏,辅助日常教学。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最终所追求的就是学生本位,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中心。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法,让我们的体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避免现在所出现的种种“厌学”现象,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让课堂教学完善起来。
路盛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 路盛淋 邮政编码:255425 电话:*** e-mail:jzbbdyx@126.com
第四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五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专 业 代 码:04010
1学 号:080601010042
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学
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教育学
年 级:2008级 姓
名:韦 唯
指导教师:冯 寅(助教)
完成时间:2012年4月12日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08教育学 韦 唯
摘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科学地应用游戏教学能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度运用“游戏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从而爱上英语课,让英语课堂“活”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兴趣;运用
Abstract: 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English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in all areas of human life,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 out,“ the interest is the key to learn the languag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is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English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by adding the appropriate game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game teaching can promote pupils' English learning.Therefore,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moderate application of gam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tudents and teaching content, fully tap the teaching resources, carefully design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gam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ke the students
to dedicate themselves English class, fall in love with English classes, English classes to “live” has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 the game teaching method;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interest;application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从1999年起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 2
立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每一个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积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适应时代发展和儿童心理的需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在游戏中学知识、在游戏中学做人,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基于研究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本人在毕节市清水浦镇中心校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实习取得的有效成果为实例,选择该研究课题。
一、“游戏教学法”的界定
(一)国内外“游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国外
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外语。19世纪末开始,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等就开始了对于游戏的学术探讨。教育家侧重于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le)、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M.F.Quintianus)、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jus)、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以及一些心理学家等都对“游戏”及其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过阐述。英国的欧文(R.Owen)较早地开始了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
(1)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Frubel)是西方第一位系统地探讨游戏的专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提出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这一思想的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恩物”与“作业”为儿童各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教学手段,他的游戏教学理论第一次奠基于对儿童身心的科学认识上,并阐明了游戏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游戏教学逐步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Montesori)创办的“幼儿之家”从实践走向理论,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游戏教学理论,她强调精心设计和使用各种教学玩具的重要性,对现代游戏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他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他认为,这可以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欢乐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在主动作业中自己讨论所发生的问题,想出种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智力得 3
到充分应用和发展。
(4)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O.Decroly)的教学体系对游戏教学理论贡献也很大,他为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不仅发展了儿童的感官,而且促进了儿童的思维。
(5)苏联建国初期的季赫郁娃主要运用人工制作的材料和自然材料(蔬菜、花瓣、果实、种子等)两套材料来进行游戏,她认为游戏教学是与一定的教学目的相联,并要求相应教学材料的游戏活动应成为幼儿园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
上世纪40至60年代,又有一批教育工作者研究了游戏教学问题,代表人物有茹科夫斯卡娃。她认为在直接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可以提高儿童对作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从而保证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另外,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在现代的成熟以及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定、可靠、科学的基础。
当代,游戏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发展,它不仅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而且渗透到小学低年级,成为幼小衔接的有效机制之一。日本、美国等都在广泛地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
2、国内
我国古代,宋明兴起的蒙养教学比较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强调要教人“乐学”。程颐在他的《二程遗书》卷二《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中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亦强调“乐教”的重要;王守仁也主张“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1949年以后,对游戏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总结出来的游戏教学活动就有:儿歌教学(把音乐、图画、对话等形式融入游戏中教儿童学习儿歌)、情境教学(为儿童设置生动的游戏情境)、模拟游戏教学(模仿小动物的游戏)、体育类游戏、游戏规则教学等,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可以设计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教学形式。
在当代,对游戏教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陈鹤琴先生。他认为儿童喜爱游戏是天然的倾向,主张让儿童游戏,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他提出,游戏具有四种价值,即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脱敏、为休息之灵丹。[1]13在长达六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陈鹤琴先生非常关心儿童的游戏,他在大量实践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游戏理论。特别是通过“一个儿童游戏的发展”的案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活生生的素材。
另外,在我国,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游戏教学也逐步运用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
(二)“游戏教学法”的内涵界定
吴也显老师等在其著作《小学游戏教学论》中指出,“游戏教学是将游戏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它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教学的联结点上,将游戏与教学统一起来。动类型。”
[1]
21游戏教学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在富有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1]24 朱慧娟老师在结合各学者的观点后认为,“游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是培养学生兴趣,启迪灵性,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好形式。”
[2] 不难看出,游戏教学法是由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设计的,以其内在的趣味性诱发儿童的内在动力,以学生为游戏的主体并始终伴随着师生愉悦情绪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既重过程,又重结果,通过游戏的过程旨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美国学者约翰逊在其著作中提出,“游戏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可能就是趣味性和愉悦性,笑容和笑声总是伴随着游戏。当儿童将学习技能和内容纳入他们的游戏时,这些快乐的情感就与教育科目相关起来。这反过来又可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游戏所具有的快乐也可以促使儿童从事教育活动。”
[3]336 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见,兴趣作用之大。而游戏则是兴趣最好的载体。
游戏教学主要在小学低年级运用得比较普遍,这是因为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正确的认识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社会化发展,是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方式。
[1]2
5小学3~6年级的学生处在9-13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好活动、爱表现、爱模仿,对知识的渴望也尤其强烈,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就是模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顺应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借助于游戏达到“以景动情,以情促知,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游戏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个性特长得以张扬,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游戏教学法运用在教学中有着很多的好处。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筛选和提炼,以及我在毕节市清水浦镇中心校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几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具体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都知道,儿童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采用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无意注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特性,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进行游戏活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排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
小学3—6年级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于英语比较陌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件苦差事,甚至存在畏惧心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较容易克服语言学习上的焦虑情绪,在游戏中孩子会感到放松,注意力被吸引到游戏的趣味中,不担心在游戏中犯错,不知不觉掌握了学习内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排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快。
3、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力
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能使脑筋脱敏。”游戏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如判断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作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可以在游戏中渐渐养成;还可以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如猎取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求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师生共同努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力。
4、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游戏活动有多种形式,如分组(队)游戏、接力游戏、团体赛等,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在这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6 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通过活动的方式得到的效果,要比单纯的言教好得多。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团结的、协作的、相互关心的精神,这种教育既深刻又活泼、既形象又生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还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总之,游戏教学法适应时代发展和儿童心理的需求,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我国十分重视英语教育,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甚至一些幼儿园也开设了英语课。虽然如此,但是我国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农村小学表现得尤其突出。
通过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了解,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硬件不够硬、师资力量缺乏且不平衡、缺乏英语学习环境等。而由这些问题引出来的就是教学方法单
一、游戏教学法缺失的问题,学生对英语单词、句子的学习和记忆基本上依靠教师和录音机,一遍一遍的读,死记硬背,学生学得很刻板。
农村地区就更加严重了,笔者在毕节市清水浦镇中心校的英语教学经历中发现这所小学的英语教学的问题,而且其他一些农村小学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英语在学校一个周仅有两个课时,还经常被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占用,笔者的英语课也时有被班主任占用的情况,这样,就使学生接触英语课的机会更少了;师生普遍认为英语是副科,教师几乎是照本宣科甚至让学生自习,学生兴趣淡薄,部分学生甚至完全不学,导致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英语学习力不从心、非常吃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缺失,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发展不容乐观。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游戏教学法。
四、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游戏教学法就印证了这个道理,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笔者在毕节市清水浦镇中心校实习期间,主要担任英语学科的教学,并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的形式 7
有很多种,现以人教版英语教材《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篇章为实例进行阐述。
(一)游戏导入新课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游戏中导入新知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抓住小学生的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一个好的游戏导入,常常集新、奇、趣、智与一体,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融入课堂。
如:“抛绣球”游戏 目的:
练习使用“Hello!/Hi!”“What’s your name?” “I’m„”以及一些学过的问候语。
方法:
1、学生坐在座位上,教师背对学生抛球,球离手后转身面对学生。
2、接到球的同学与老师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结束后,由该生代替老师的位置,上前背对学生继续游戏。
笔者认为该游戏任务简单,适合了三年级学生的水平,他们刚刚接触英语,知识能力有限,如果任务的设计超出他们的能力,就会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这种轻松的方式练习几句常用的打招呼、询问对方姓名的句型来导入新课,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日常会话用语,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这个游戏导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表现比较积极,通过游戏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句型进行了复习巩固,游戏的内容切合主题,并以游戏内容衔接本课时的新内容,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单词游戏,激励参与,强化记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在单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运用歌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游戏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变得主动、想学、爱学。单词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情境记忆单词,从而让记忆单词成为轻松、愉快而又略带些紧张的趣事。
游戏之一:“心有灵犀” 目的:
熟悉《Unit 4 We love animals》中的dog、cat、rabbit、panda、monkey、duck、elephant、bird、pig等表示动物的单词。
方法1:
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模仿本单元所学动物的叫声、动作、形态等,台下的学生说出该学生所模仿动物的单词,看谁反应快、说得准,并给予表扬。
方法2:
教师说本单元的动物单词,学生根据指令模仿所听到的动物的叫声、动作、形态等,看谁模仿得又快又像,并给予表扬。
游戏之二:“画怪物竞赛” 目的:
熟悉《Unit 2 look at me》中的head、eye、nose、mouth、face、ear、body、arm、hand、finger、leg、foot等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
方法: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组出一个代表,教师说本单元的单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出单词的相应部位,最后评出表现最好的组。
游戏之三:“你说我做” 目的:
熟悉《Unit 3 let’s paint》中的blue、green、yellow、red、purple、white、black、orange、pink、brown表示颜色的单词,结合复习Unint 2所学的身体部位的单词,以及stand up、sit down命令。
方法:
1、将学生按照座位分为十个小组,每个组分别代表本单元所学的十种颜色中的一种,如第一组是“blue”。
2、教师给出指令,如“red、red、touch your eyes”、“blue、blue、stand up”、“orange、orange、touch your arm”等。
3、根据指令,相应组的同学全部做出相应动作,对于组内动作最慢的同学给予小惩罚。最后可评出表现最突出的一组。
这三个游戏在笔者的单词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也较高。这种游戏的方式学习,学生非常喜欢,在游戏中还可以结合复习前面所学单元中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强化旧知识、巩固新知识。
(三)句型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一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很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教学句型,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身临其境,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游戏之一:“角色扮演” 目的:
练习问候语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Fine,thank you„”等。
方法:
教师课前准备好各种动物头饰,学生两人一组上前选择一个头饰戴在头上,与搭档进行会话练习。
A:“--good morning!rabbit.”
B:“--good morning!cat.How are you?” A:“--Fine,thank you.Are you?” B:“I’m fine,thanks.” 游戏之二:“猜猜我是谁” 目的:
练习“you are „?”“Yes,I’m./No, I’m not.”“Who are you?” “I’m„”等。
方法:
1、一个学生站到讲台上,背对着台下的同学们。
2、下面的同学站起来说话,台上的同学根据声音猜猜发出声音的同学是谁,用英语进行交流。
利用游戏创设语言情境,把句型联系在一起,使语言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参与练习。这样,学生在表演中既促进了教学的开展,又培养了综合语言能力。
以上便是笔者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其中几个游戏,游戏内容的难度都不太大,适合农村地区初学英语的孩子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感到非常欣慰。对于游戏教学法的运用,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准备好游戏,活用游戏,教师课前准备游戏时,需注意游戏要具有目的性,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游戏要具有全面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教师要确定好游戏使用的时间和环节,不是整堂课都可以将游戏进行到底,游戏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玩的;再次,教师在课后还要对游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最后,教师还要明白游戏的作用会随着学生的逐渐长大,慢慢地失去它原有的光彩。笔者认为不同年级适用的游戏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设计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游戏形式。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游戏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如果不恰当地运用游戏教学法,会导致两种状况。一是游戏教学法运用得过多,会使学生上英语课时依赖于游戏,只有出现游戏的环节才认真参与;二是游戏重复运用,就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游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我们要看到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要精心设计、运用得体,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儿童热爱游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把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实现“寓教于乐”,正体现了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即将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肩负时代的重任,我们要守望教育的本真,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的路还有待我们去找寻、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吴也显等.小学游戏教学论[M].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朱慧娟.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探究[J].小学时代,教师,2010(10),总第23期.[3][美]约翰逊等.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英语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5]李振雷编.英语课堂教学游戏[M].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6]林明魁.神奇的英语课堂魔术师—游戏[J].中国轻工教育,2008(4),第92、93页.[7]姚琳.新课程标准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探究[J].英语教研,教育﹒科研,第106页.[8]章兼中、俞红珍著.英语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8).致 谢 辞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写作提纲,从论文细节的指导修改到定稿,我的导师冯寅老师始终细心、耐心地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