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生品社听课反思
“人人一节公开课”听课心得
今年三月份我校组织了“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使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许多本领,同时也懂得了一些课的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方法。
在本次听课中,我听了马清芳老师和周亚平的课,现在我重点谈谈周亚平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同学之间》。
周老师执教的是《同学之间》一课,在教学中,周老师的教学思路简单清晰。
一、激趣导入
在此环节,周老师通过播放歌曲《朋友》,来导入了本节课,简洁明了。
二、讲授新课
在新授环节,讲授过程中,周老师很巧妙地课件和课本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之中地掌握了知识。
在本环节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气氛活跃,同时老师的指导也很到位。
三、总结
在本环节中,周老师首先对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经过老师的总结,学生们对本节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掌握
最后,周老师很有心的给每个小组打印了一份《与人相处的24条黄金法则》,这个不起眼的环节恰恰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上好品生品社课,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课前要做好大量精心准备工作,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还要预想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上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发展,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死板的按准备的教学程序走下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生成,3、教学时,一定要先让学生进行尝试,只有尝试了,才知学生会不会,懂不懂,基础程度如何,而不要越俎代庖或教师先规定下怎么样怎么样,这
样就会束缚住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能力,也就不可塑了,这一点是品生品社教研员每次活动给我们所讲的一点。
4、在教学时,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5、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中,要相信学生,充分给学生提供自主讨论的环境和氛围。
总之,本次活动非常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对品生品社以后的教育教学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2015.4.9
第二篇:品生品社听课体会
品生品社听课体会
11月13日、15日,在建明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品生品社跟进式课堂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受益匪浅。聆听了李梅老师和赵岭老师的品社与品生课,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让我对品社品生课程的性质、基本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一些课的处理方法。这是感到不虚此行。
这次听课,自己感触最深的有以几下点:
1、教师课前做了大量精心准备工作,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还要预想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做好一定量的准备。
2、从导入到学习新课到板书设计都令我难忘。例如,李梅老师的歌曲导入,赵岭老师的视频故事导入。这些方式生动形象、直观,从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上教学阶段,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发展,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死板的按准备的教学程序走下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生成。
4、李梅老师讲的品生课给我的启发很大。她在课堂上安排的一系列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从中挖掘出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或以具体生动的故事或以易懂而又鲜活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给在座的所有品生品社教师指明了道路。
5、“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程改革向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活用教材方面提出的要求。两位教师都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创造符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切身的感受;补充了更具有说服力的材料。
总之,细细琢磨每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努力、认真、踏实地去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更成熟、精彩。
第三篇:品社听课心得
校际交流品社听课心得体会
城南小学
李媛云
10月24日,我参加了校际交流小学品社听课活动,聆听了武彩霞,王建华等四位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四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在教学《我们的左邻右舍》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优美图片,一边听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的向往,平添几分优美的气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各位老师都通过她们那优美的声音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陶冶,唤醒了学生美的感受。
二、使用课件、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品社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各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的老师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
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运用“说”、“读”、“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用动作表现拱手的步骤。还有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边有感情的体会,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我想这些也就是我们追求的“高效”吧!一日听课老师们的独到之处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第四篇:品社反思
品生、品社听课体会
我参加了环翠区小学品生(社)优质课评选暨教师培训活动,观摩了几节课,使我原本对品社一片茫然的课堂教学,打开了明亮的窗户。品生、品社教材图多字少,但是每位讲课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很充分,他们都能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把课堂内容充实起来。《中华饮食文化》让学生经历从古到今饮食文化的历程,了解各地的民间小吃和饮食习俗,将传统的饮食文化用丰富、精美来概括,同时培养了礼仪文化,达到了饮食文化传播情感的作用。在《汉字的创造与发展》中,学生搜集课上所需要的材料,将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原本枯燥的汉字激活,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古人用结绳、画图、刻木等方法记事的不便,感受现代汉字应用、交流之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学好汉字的情感。《灾害中的救助》则强调自救知识的积累,老师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例如,现场模拟表演、亲身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灾害中的“安全躲、有序撤、意志坚”等常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也在活动中学到了自救、自护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参与活动,自己也亲临其境得到了深刻的体验。
一次简短的听课,一堂看似简单的品生、品社课,却隐藏着诸多的思想和知识,一天的听课让我对思品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品社课中我会力求在平实的基础上让课堂活跃丰富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吸收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收获到更多,取得更大进步。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死搬硬套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1、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2, 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
第五篇:品社反思
小学品社课教学反思
年丰中心校 蒋丽华
本学期我所执教的是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品社课和品生课。六个年组的教学任务,对我来说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使我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在教学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盲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我认为就要做到:
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
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
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
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我希望通过我浅显的理解和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快乐的学习品社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