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归纳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3:1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第一篇:第5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五、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2)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3)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4)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

胖庄小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识

字[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团、量”等 12 个生字,会写“谁、怕”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试着背诵。

3、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2)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都爱猜谜语,小朋友也爱读谜语,小朋友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既开动了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学好吗?

2、怎样猜谜语?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听后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

二、自学生字

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教师指导学习。同学们有的用“换偏旁法”识字,有的用“减偏旁法”识字,有的用“比较象形字法”识字。利用拼音,组词识字等。

三、交流展示

各组展示自己的方法及学会的字,并组词,其他组同学补充。但要强调汇报不同的方法,学不同的字,如果学生没能汇报某个字,教师必须指出,提醒注意,然后告诉大家,记不牢的字,一会儿读课文时要仔细看。(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四、学习谜语

1、初读第一则谜语,把刚学过的字圈出来,多练几遍。

2、同桌合作学习第一则谜语,说出谜底,并说一说你怎么猜出来的。(通过说谜底及猜想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找好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鼓励带动作。

4、教师板书“团结、力量、谁”再次认读。

5、指导写字(前 3 个字)

指导一个大家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说笔顺,并试写出另外两个字。

6、比一比:看谁能把第一则谜语背下来?

五、总结回顾

课件展示本课所学的 12 个生字,同桌合作读,并分别组词。

六、课后作业 查找或编写字谜。

七、板书设计

字谁

团结

力量

谁 练习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拍()

很()

最()令()怕()

跟()

量()今()2、连一连,组成新字。

雨 走

十禾

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大屏幕展示12朵美丽的花,环抱着12个生字)比一比,谁认得多。

二、学习新课

1.自读第2则谜语;和同桌共读并交流谜底,能解释给同桌听就更好了。

2.汇报学习成果。

形式多样,可熟读成诵,可找好朋友读,同学们拍手齐读,丢开书本背诵。

3.自学第3则谜语。

在组长带领下,先熟读,然后逐句讨论,最后猜字,并练习背诵。4.汇报自学成果

教师恰当引导,并板书四个偏旁,及加偏旁的四个字。

三、指导书写

1.指名到黑板上书写“谁、怕、跟”,师生互评。

2.指导写“量、最”。“量、最”上边的日要写扁些,日下的横要长。重点指导书写“最”字。

四、复习巩固

1.复习12个生字,各组一个词或几个词给同桌听。

2.小组内练习听写本课“我会写”中的6个字,写后互相订正。3.个人自荐展示读谜语。

五、拓展延伸

1.师生互动,出谜、猜谜,(发散思维)。2.练习背谜语,能背几则背几则。

六、作业

继续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准备猜谜活动。教学反思:

胖庄小学教学设计

18、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个太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你们能把老师手中的太阳挂在黑板上吗?指名到讲台上做。并向别的小朋友讲这个就是挂,同时出示生字:挂,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能挂?用挂组词、说句子。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街字学生读,进行组词,说说你知道的街道。读读文中的句子。

3、出示:熟,学生说什么熟了,再读文中的句子。

4、出示:伙伴,指名解释,并说说自已的小伙伴是谁?

5、出示:甜、尝,生说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就是“甜”,你们平时尝的什么是香甜的?读课文中的句子。

6、出示:温,温暖,什么是温暖的?让学生体会温暖,再认识:冻僵,联系冬天时的天气体会。再认识“脸”回到课文,读句子。

7、学习“该、因、季”让学生组词,联系生活,再读句子,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园、因”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汇报。

2、强调:“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

3、学生自已练习写字,比比谁写得最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提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出天上有什么样的太阳?”板书太阳。指名说出“红红的、火红的、火热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看看这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子。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悟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他有什么心愿?

4、自已读读自已喜欢的自然段,动手画出最让你感受动的句子。

5、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在学生评时引导学生体会“到外一片清凉”在读第三自然段时,可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

6、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

二、背诵课文

1、背自已喜欢的太阳的段。

2、拿着自已画的最喜欢的太阳,和所有喜欢的同学一起分别这几个自然段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写好的生字:“为、脸、阳、光”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什么地方最难写。

2、强调笔画:为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阳,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中央。

3、学生自已练习写。

四、实践活动:

1、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的关系。

2、交流作品。

板书设计:

绿色的太阳

金色的太阳

18、四个太阳

红色的太阳

彩色的太阳

练习设计:

一、快来写一写,看谁写得好

二、请你给四个季节的太阳涂上不同的颜色,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涂呢?

教学反思:

胖庄小学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乌、鸦”等 9 个生字,会写“可、石”等 6 个字,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动脑筋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种鸟吗?(贴出乌鸦图)看看乌鸦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黑色的羽毛,尖尖的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乌鸦的故事。(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2、认读生字:“乌”“鸦”,指导学生利用象形字、形声字的方法记忆

生字。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注意读音。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说一说你认为每一幅图片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小组汇报,师生共评。)

3、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看,生字宝宝来了,谁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再把它们介绍给大家?(指名认读生字)

4、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师生评议。如:“喝”“渴”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用辨别形近字的方法也可以识别“渴”和“喝”。)

5、谁能用这些字组词?(给生字组词,学生评议。)

6、写字指导。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

(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找一找、想一想,写哪几个字时要按先左后右的笔顺来写?(法、找、许)

(3)“法、找、许”这 3 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4)“可、不、办”这 3 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示范。)

三、书写练习

1、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出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强调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

2、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四、课后作业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吗?(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认读)

2、《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吗?好,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感悟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小组观察、讨论)

2、边看边想:我们在口渴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议。)

3、那么这一部分应怎样读呢?(分组练读)

4、乌鸦喝不到水又是怎么办的呢?(思考、同桌交流、汇报)

5、想一想乌鸦会想出什么办法呢?它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小结: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的事物,一边想办法的。

7、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

8、以小组为单位,用长颈瓶、小石子等动手做实验,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用课文上的话说)能用你们的小实验让老师心服口服吗?(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这部分设计不仅让同学们间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同学们认识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9、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造句练习、师生共评。)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小组内练习,再小组间练习,师生评议。)

11、出示思考题:为什么乌鸦一看到有许多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如果只有大石子可不可以?只有几个小石子又可不可以?为什么?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小组讨论、汇报。)

12、那么小乌鸦最后有没有喝到瓶子里的水呢?(小组阅读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只小乌鸦怎么样?你喜欢它哪一点?(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2、引导学生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感觉如何?(畅谈收获与感受)

五、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口渴了 想办法找水 喝到水 练习设计:

一、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知

1、组织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录像带,讨论: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它会怎么想呢?先说后写。(提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太小,乌鸦喝不着。它想:________________。)

2、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它又会怎么想呢?先说后写。(提示: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它想:__________。)

3、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同桌互相说。在此基础上,请一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表演乌鸦喝水的经过。

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1、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幻灯出示画面:屏幕上出现了半瓶水,一只头戴问号的乌鸦在瓶子上空不停地盘旋着。)

2、你能不能把你帮乌鸦想的好办法画出来呢? 教学反思:

胖庄小学教学设计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 13 个生字,会写“别、到”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你们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教师介绍:司马光是 900 多年前一位很

有学问的人。他复姓司马,单名光,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3)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4、教师检查读文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3)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引读第一自然段。(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此环节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反馈、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1)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教师板书:慌、叫、喊、跑、找。

(3)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话吗?

5、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1)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比较朗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板书:没有慌

使劲砸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3)结果呢?

6、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

(2)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将司马光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分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教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说一说反义词:教师说词,学生举反义词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给“慌、假、别、吓、块”组词。(3)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

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20 司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练习设计:

一、写出下面各字的部首

1、候()

2、孩()

3、叫(4、别()

5、光()

6、满(二、填空

1、"友"字共有()笔,第三笔是()。

2、"候"字共有()笔,第三笔是()。

3、"哭"字共有()笔,最后一笔是()。

4、"朋"字是()结构,部首是()。教学反思:))

胖庄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课时安排] 2 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去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2、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样称象呢?

1、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2、找出有关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3、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并练习用“直”说话。)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教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读书、画序号、讨论)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课件演示。让一个学生指幻灯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幻灯片的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第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位”“称石头”“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3、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学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4、小结:教师总结曹冲称象的方法。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六、拓展延伸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并想一想我们现在还可以用

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21 称

象 官员

曹冲

议论

上船

画线

上岸

装石头

沉到线位

称石头 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

管──官(官员)

槽──曹(姓曹)你──称(称象)

平──秤(大秤)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教师检查,并单独指导。

四、板书设计 21 称

象 点

练习设计:

一、写出下面字的形近字,再分别组词。

____()提()线()竿()

称()____()____()____()

____()象()块()

吹()____()____()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秤

一()大象

一()大船

一()线

一()墙

一()鱼

一()大树

一()柱子

一()帽子

三、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把大象赶到船 上,看船 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

船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 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教学反思:

胖庄小学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 6 个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的方法,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学生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及识字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与小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屏幕出示图像及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帮助识字。

(1)出示:长颈鹿、斑马图像,对比观察,长颈鹿(),斑马()。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然后点击出高、矮两个字。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字。

(2)出示:猪、猴图,引出胖、瘦一对词。

二、探索发现

1、谁能说出高和矮有什么关系,胖和瘦又有什么区别。(意义相反)

2、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如:大—小、多—少、长—短等)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激趣识字

1、大屏幕出示: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字,互相帮助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游戏巩固

1、摘果子游戏:在大树上摘下你认识的果子,一边拍手一边说“我说高”,全班同学说:“我对矮”,把他们结成伙伴。依此类推。

2、看谁找得快:请两名同学上台,教师说“高”,比一比谁先找到“矮”。学生主要认六个生字。

3、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最好用整句话表现出来。(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4、你能运用其中的一组反义词练习说几句话吗?

五、读中感悟

1、大屏幕出示礼物盒,打开后是六个小礼包,依次打开: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读一个出示一个)

2、指导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中都有“打”字)

3、谁能把每个词中的“打”字用其他字换一下,但意思不能变。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意。来源:新 课标第 一网

4、读读记记,学生“开火车”每人说一个带“打”字的词语。

5、互相交流:一边读词语,一边给这些词语编动作,帮助理解,一学生做动作,一学生猜词。

6、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说出更多的词语。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导发现

1、大屏幕:一个动态的“ɑ”在玩耍,遇到一个动态的“A”,它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

2、它们为什么能做成好朋友呢?(都是 ɑ)

3、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好朋友。

二、探究识记

屏幕上出示大小写相对应的字母表。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C c K k O o P p S s V v X x Z z

2、仔细看,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F f J j L l M m

N n T t Y y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怎样记住?

4、小组内探究识记大小写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大写字母,读准音,记准形。

5、汇报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大写字母。

6、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字母。

三、游戏巩固

1、帮助小动物找家,大屏幕出示:A、B、D、E、F、H、M、N是小房子造型;ɑ、b、d、e、f、h、m、n是小动物造型。

2、“找朋友”游戏,教师把小写字母卡片课前放到每个学生座位上,指名手持大写字母的卡片去找与它同音的小写字母做朋友,其他同学手持卡片唱《找朋友》儿歌。

3、任选一个大写字母,说一说它们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事物的形状。

4、给“小动物”治病。

大屏幕出示大小写字母站错位置,指名说哪个小动物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四、拓展应用

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背诵字母表。

同学们真行,记住了大写字母还帮每个字母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特意为你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呢,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五、游戏感悟

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画一画:将自己的小手画在纸上。

3、我们的小手画画的时候是谁在为他们下达命令(支配他们)?(大脑)

六、读中感悟,悟中读

1、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儿歌。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

3、师生共同正音,教师范读。

4、指名读,小组读。

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6、读了儿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7、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猜谜的方法,能把自己猜谜的过程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与人交往

三:课前准备:每位学生准备收集一到二则谜语写在纸条(彩色)上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今天是“元宵节灯谜晚会”(放轻音乐)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谜语纸条。

(二):提出要求:

1、说一说,说说你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

2、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出谜语。

3、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出谜底的。

(三):组织猜谜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你的谜语(实物投影仪)

请两位同学上台

生1: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

生2说出自己的谜语。

生1说出谜底

生2确认对错(猜对了,生2问:你是怎么猜出的?)

(四):互动交际:

1、请同学在“灯谜晚会”里自由“游览”与人交换猜谜(要求模仿刚才生

1、生2的交际过程)

2、交流成果,说说你猜出了几个谜语?是怎么猜出的?

3、指名上台把他们交际的经过再演示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五):课外延伸:

请同学把灯谜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

1、下课继续猜谜

2、这些谜语中有许多生字,看看你在猜谜中又认识了几个生字。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写反义词

矮——

瘦——

暗—— 丑——

闲——

新—— 对——

浮——

臭——

2、扩词。

打(棉(油(教学反思:

熟——

进——

远——)()()()()()(冷—— 降—— 先——)))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五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 汪国春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多样,但难度不大。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主要考察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包含“填空、选择、判断、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六种题型,分别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 应考:6人 实考:6人 总分:459分平均成绩:76.5分 及格人数:5人 及格率:83.33% 优秀人数:2人 优秀率:33.33%

三、答卷情况及分析

通过本次测试成绩对本班学生答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判断线段、米和厘米的进率、看刻度尺、用米和厘米估计事物、几个量的大小比较、填大小号、带有长度单位的计算。着重考察学生对一定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概念的认识程度。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

失分比较多的是: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的画∨,不是的画×)较多学生都将不是的没有画×。

画线段,进一步了解10厘米以内个数的长度概念,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学生基本上都画对了,也注明了是几厘米。【蒋青霞、王运没有注明长度,孙祥文画成了5厘米】

“画一条比——短3厘米的线段。”这题错的比较多了,蒋青霞、王运画成了3厘米。

看来平时我们练习时学生不太理解,强调的不够,这些以后需要改进。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样的知识还要多加的练习。

四、对以后教学的思考

这份试卷体现了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的考察,同时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各类体型中注意了由易到难。试卷的容量、难度比较适度,起到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特别是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今后特别是计量单位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的习惯,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几何知识运用于实际。观察测量篮球场,乒乓球场、走廊等长度。这样通过训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

第四篇:新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教案

数学广角《排列问题》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P97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排列

羊村大门提示一: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

1、生动手摆。2、汇报交流。

3、小结:这两个数的十位和个位交换位置就成了不同的两位数。

4、密码到底是哪个呢? 提示二:不是12。揭晓答案:21。

(二)自主探究

狼堡大门提示一:密码是由1、2、3组成的两位数。

1、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

2、汇报结果并展示。

3、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①固定个位法;②固定十位法;③交换位置法。

4、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5、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哪个呢? 提示二: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

揭晓答案:32

(三)知识巩固

1、用数字3、5、7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用你喜欢的方法写下来。

2、用数字0、2、3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3、比较它们的不同。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一)抽奖活动:中奖号码是由数字2、5、7组成的两位数。

1、学生上台抽奖。

2、喜羊羊的中奖号码:是由这些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数。

3、沸羊羊的中奖号码:是由这些数字组成的最小的两位数。

4、暖羊羊的中奖号码:十位上的数字减去个位上的数字得3。

(二)排队照相:

1、喜羊羊、沸羊羊和暖羊羊三只羊排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排法?

2、如果暖羊羊不在排头,喜羊羊不在排尾,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97面的“做一做”。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时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的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看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单元课时安排:大约2课时。

下载第5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归纳总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归纳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19分)1、50+20= 70+5= 12-7= 78-70= 62-7=65+8= 6+55= 90-40= 75-25= 54-14=67-56= 56-9= 42+9= 43+3= 48+4=25+3= 9+38= 60-35= 89-80= 43+27=40-17= 30+22= 78-5......

    201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

    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森林聚会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6课、《红领巾真好》拓展阅读 树洞里的小熊(张洪波) 小熊在树洞里住了一个冬天,他觉得房间太小,住得不舒服。夏天的时候,小熊给木匠小兔打了一个电话,请他......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单 元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本单元的故事,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五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郑文柏 全班人数39人 总分数3136分平均分80.4分 优秀率 20.5% 良好率23% 及格率87.1% 成绩情况: 100分1人、99-95分7人、 94-90 分5人、89-85分......

    新人教四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备课教师 王赞赞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