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

时间:2019-05-12 05:3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

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反思教具、学具准备

要很好的实现这些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具、学具准备。因为没有配套的学具,虽然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相应的立体图形实物等学具,但从上课的表现来看,很多同学并没有准备,以致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没有实现人人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

2、反思教学目标:

上完以后,我觉得孩子对平面图形已经能够识别,但还不能很好的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抽象出平面图形概念还是有一点难度。

3、反思教学重难点:

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这单元的难点是: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辨认;

2、图形摆放的位置不同了如何辨认。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没有帮孩子在研究平面图形特征及区分上给予“阶梯”,引导学生不够到位,而且还“拔苗助长”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

4、反思教学方法:

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尤其在教学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画手形,很多同学想到了印、描的方法,为后面从立体图形中画出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但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来说,我虽然做到了“放”,但却“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为在讨论汇报这五种平面图形过程中,我有让孩子自己去找各种图形的特征难度太大,放给学生去做,但学生无从入手去进行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系统的找到图形的特征,汇报出来的结果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所以导致这知识点没有突出,还令学生学得模糊了;另外,在练习上,很多孩子还没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把一些平面图形斜着放的时候,学生也很难辨别,这就是难点没有突破好的问题。

今后需要注意问题:

通过这单元的教学,使我知道许多教学上的误点,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上好课要做到以下几点,同时也请各位老师多给意见,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

1、全面理解教材(1)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

(2)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充分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备好学具,如果不能,教师应该适时准备几组学生课堂所需学具。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1)每位教师都就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2)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首先老师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4、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

(1)目标要明确。

(2)目标要易于操作。

(3)目标要体现三维。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之后又让学生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6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在数123中,个位是,十位是,百位是。

3、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比最大的两位数小6的数是

4、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我是由2个十我加上30就是90。

和7个一组成的。

二、在里填上“>”、“<”或“=”号

33-522+659-659-1427+527+8

72-866+335+761-1937-218+9

16角2元6元8角68分23角2元3角

三、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七十二二十三六十八一百五八十九四十三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分享

一、填空1、6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在数123中,个位是,十位是,百位是。

3、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比最大的两位数小6的数是

4、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我是由2个十我加上30就是90。

和7个一组成的。

多做题有助于同学们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一年级小学生数学上册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5-2=8-8=6-4=7+0=10-2=2+7=10-1=3+4=0+9=7-3=

(二)8-1=3+3=6+3=9+0=8-4=9+1=4+5=5+5=7+2=7+3=

(三)5+2=8-4=8-5=10-6=10+0=1+6=9-2=2+3=5-4=8-3=

(四)10-7=10-10=4+6=7-2=10-3=8+1=1+5=1+4=8-2=4+4=

二、在里填上“>”、“<”或“=”号

33-522+659-659-1427+527+8

72-866+335+761-1937-218+9

16角2元6元8角68分23角2元3角

三、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七十二二十三六十八一百五八十九四十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于广大小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先数一数,然后连线。

(将数字与实物联系,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二、在○里填“=”,“>”或“<”.7○6 5○2 8○8 8○5 0○

1三、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四、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一排.572814360910

第四篇:2017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作业布置: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不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教学回顾:

共同点:平面的 不断开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6页的第4题。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五、作业布置

第6页的第5题。

板书设计: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教学回顾:

=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回顾: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第五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

一、口算。

(24分)

7+15=

14-6=

19-5=

13-8=

12+5=

14-6=

11+0=

16-5=

11-8=

10+5=

15-9=

11-5=

14-7=

16-5=

7+8=

12+4-3=

10-4+8=

9+4-2=

11-5+3=

二、在内填上“>”“<”或“=”。(6分)

16-7

18-8

2+10

12-6

11+6

12-4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8分)

12-()=6

4+()=13

15-()=8

7+()=10

()-6=12

11-()=7

12+()=13

14-()=8

5+4=()-

四、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18分)

1、()+()=()

()+()=()

()-()=()

()-()=()

2、?个

3、?个

12个

15个

=

(个)

=

(个)

五、填表。(9分)

原有

18个

15副

(()副

卖出

7个

(()副

还剩

(()个

六、解决问题。(25分)

1、阿姨拿了16个,分给小朋友8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

(个)

2、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

=

(辆)

3、15本作业本分给小东和小华,小东分得8本,小华分得多少本?

=

(本)

4、一共有12个。

(1)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

(个)

(2)花皮球有6个,白皮球有几个?

=

(个)

下载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口算。13-9=16-7=12-3=11-8=17-9=18-9=15-8=16-9=14-5=15-6=11-7=14-7=12-5=13-4=11-2=12-6=11-9=13-8=11-3=14-9=15-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看图填空。(每空3分,共57)1、(1)小鸟在小狗的( )面。(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2、小朋友,我家在8号门的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 是第( )号门。3、(1)小狗跑在最( )面,小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小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因此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式非常重要。第一节课的重点是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 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

    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青岛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情景作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