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五篇]

时间:2020-08-04 17: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第一篇: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1.什么是民族?

答: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等省、自治区。

3.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答:民族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以传的生活方式,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诸方面。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

4.为什么要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答:风俗习惯在各民族人民的感情中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忽视或不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会被视为对一个民族的歧视与不尊重。正确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尊重民族感情、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大问题。因此,决不能认为尊重风俗习惯是小事,它是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的大事。

5.如何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答:中国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1)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2)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3)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4)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5)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6)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6.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7.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广泛持久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围绕中心。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本地区、本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为中心工作创造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推动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因地制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和部门,既要有统一规范,也要有不同要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夯实基础。要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把机关、企业、社区、苏木镇、学校、寺庙等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讲求实效。要提高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把创建的内容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9.创建活动进寺庙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一是爱国爱教,知法守法。二是团结稳定,教风端正。三是管理规范,服务社会。

10.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次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写入新修订的“党章”,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11.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 56 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

12.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是什么?

答:核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3.阿右旗开展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七进”活动是指哪七 进 ?

答:进机关、企业、嘎查(社区)、苏木镇、学校、寺庙、部队。

1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

答: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15.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特点?

答(1)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3)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4)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6.“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什么?

答:“一带一路”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一带”即丝 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什么?

答: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18.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

答:“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组成内容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体,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是一个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政治认同的复杂有机体,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19.民族平等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4)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20.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2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的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民族工作的主题;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这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两个共同”的内容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4.“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25.“五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答:“五个认同”就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6.“守望相助”的内涵是什么?

答: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2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9.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有多少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

答:44 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

30.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2.怎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总的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33.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哪“六个相互”?

答: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34.“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

答:习近平同志关于石榴籽的比喻告诉我们,祖**亲怀拥 56 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手足相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是一个温暖、和睦、友爱的大家庭,各民族成员就像石榴籽一样,亲密无间、赤诚相拥。

35.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哪“两种主义”?

答: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36.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7.成为我国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最大威胁的是哪三股势力?

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38.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哪两种力量?

答: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在物质力量方面主要是用好发展这把钥匙,在精神力量方面主要是用好思想教育这把钥匙。

39.维护民族团结“多说多做”和“不说不做”的内容是什么?

答: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40.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 16 字方针是什么?

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41.我国为继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答:(1)加强文化设施、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2)积极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3)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4)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5)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活动。

42.民族地区好干部“三个特别”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

答:明辩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4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

答: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44.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答: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我国,民族工作就是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而开展的工作。城市民族工作就是指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以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45.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范围有哪些?

答:(1)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包括修建乡村人畜饮水、电、路、便桥、农村能源等设施,以及改造特困群众的茅草房、危房;(2)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3)发展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

46.什么是兴边富民行动 ?其宗旨是什么?

答:兴边富民行动是 1999 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 9 个省、自治区的 136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58 个边境团场。宗旨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

4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8.“三个尊重”的内容是什么?

答: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49.“四个人人”的内容是什么?

答:人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50.“五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第二篇: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

一、幼儿园、低、中、高年级应知应会知识 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内容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关于民族团结的“五个认同”是什么?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是每年的几月? 每年9月

民族关系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原则

2、民族团结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二、中、高年级应知应会知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做到“六个相互”的内容是什么?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是什么?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指什么? 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是什么?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西宁市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十进”具体内容是什么?

“进家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寺院”、“进企业”、“进军营”、“进医院”、“进市场”。

二、高年级应知应会知识

中央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什么是民族团结? 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要义是什么? 加快发展

在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是指什么?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低年级:一、二、三年级 中年级:四、五、六年级 高年级:七、八、九年级

第三篇: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2016年1月1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6章,60条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提出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5、民族团结教育是指什么样的教育? 《条例》规定,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

6、新疆从什么时候开展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表彰的?至今已召开几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1982年,6次

7、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问题是什么?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什么?

“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要牢牢把握这一条”。

8、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行怎样的工作格局?

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民族事务部门指导协调、各部门配合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9、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应当遵循几个坚持?

6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10、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族公民应当怎么做?

应当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第四篇: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内容

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总要求

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自治州、精河县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突出改善民生这个首要任务,突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战略重点,突出依法管理这个基本方略,突出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保证,在解决深层次突出问题中把民族团结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目标。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事迹,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二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八进”,实现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是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四是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社会氛围。

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着眼点和着力点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于2015年12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五个认同”的内容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什么是“三个离不开”?

答: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指什么?

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理解。

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勤劳奉献、团结互助、开放进取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民族平等 2.维护民族团结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 业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篇: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卡

1、四个认同: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2、四个人人:人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3、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4、三项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教育,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教育,民族常识的基本教育。

5、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6、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六个一”的要点: 一个规律,一个主题,一个原则,一个核心,一个制度,一个关键。即: “一个规律就是把握民族问题的“五性”: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一个主题”:就是把握“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个原则”就是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一个核心”就是把握“以人为本”;

“一个制度”就是坚持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个关键”就是抓好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干

部队伍建设。

7、六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二是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三是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四是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五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六是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

8、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9、五个互相:各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和互相谅解。

10、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1、民族工作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12,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13、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14、非法宗教活动:凡是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例、规章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宗教活动。

15、民族分裂主义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关系:民族分裂主义披着宗教的外衣,以宗教活动为掩护,煽动宗教狂热,鼓吹“圣战”,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干预司法,行政和教育,搞非法宗教活动。严重的斗争说明,非法宗教活动是民族分裂主义用来搞分裂活动的重要阵地。

16、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待新疆与祖国的关系上,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二是在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鼓吹“民族独立”,煽动反汉排汉,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

17、伊犁州用两年(2014-2015年)的时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18、霍城县用两年(2014-2015年)的时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霍城县关于民族和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我国最大的行政区是哪里,面积多少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多少?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6。

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答: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等十个少数民族。

3、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4、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5、我党关于民族的概念是什么?

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6、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的特征是什么?

答: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7、我党关于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8、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答:民族风俗习惯指的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风俗习惯是在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也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

9、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0、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一、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二、各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1、维吾尔族传统套曲木卡姆共有多少套?现流行于世的套曲是根据谁的演唱录音整理而成的?

答:共有十二套,现流行于世的套曲根据吐尔迪阿洪的演唱录音整理而成。

12、我国第一位少数民族乒乓球国际裁判是谁?她是哪个民族的?

答:古拉热木、维吾尔族。

13、我国东汉、西汉时就已畅通的“丝绸之路“从什么地方起?经过哪个地区?到什么地方止?

答:从西安起,经过河西走廊,到新疆。

14、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人物是谁?

答:张骞。

15、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汉朝与乌孙的联姻指的是谁?是在哪一年?

答:细君公主与昆莫猎骄靡,公元前108年。

16、清朝政府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度,设立了什么?管辖包括哪到哪的军政事务?

答:伊犁将军府,包括巴尔喀什湖直到天山以南。

17、哈萨克族在婚育嫁娶和重大节日庆典上,或者在风景优美的夏牧场上,常常有专长水平较高的歌手进行对唱,哈萨克语将对歌的歌手称为什么?这种对唱又被称为什么?

答:阿肯,阿肯弹唱。

18、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的一种运动,维语把高空走绳叫什么?

答:达瓦孜。

19、请说出我国五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

答:内蒙,1947、5、1;新疆,1955、10、1;广西,1958、3、15;宁夏,1958、10、25;西藏,1965、9、1。

20、我国五个自治区的首府分别在那里?

答:广西――南宁;西藏――拉萨;内蒙――呼和浩特;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

21、古代“乌孙”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答:哈萨克族。

22、我国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是那一座?

答:乌鲁木齐。

23、什么是民族歧视?

答:指按民族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利的现象。

24、什么是民族隔阂?

答:指民族之间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相互戒备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语言行动上的表现。

25、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有以下九条:(1)民族平等政策;(2)民族团结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6)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障各民族都有

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和文字的自由的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政策;(8)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政策。

26、“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7、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 和“五个互相”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

28、“四个高度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高度认同”即 对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29、影响新疆稳定的“三股势力”是指的什么?

答:是指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30、霍城县有哪29个民族成分?

答:霍城县现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东乡、锡伯、撒拉、达斡尔、蒙古、满、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壮、土、塔塔尔、侗、俄罗斯、保安、布依、藏、苗、彝、土家、裕固、瑶、白、朝鲜、塔吉克、纳西等29个民族。

31、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32、中央7号文件指出的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答:中央7号文件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33、中央提出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时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成员的一般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都归为民族问题。第二,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来解决,同时要加强对各族群众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第三,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要依法处理。第四,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及其活动,坚决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34、我国55个少数民族已有几个建立了自制机构?新疆相继建立了几个自治州、几自治县、几个民族乡?

答:我国55个少数民族已有44个建立了自制机构。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后,相继建立了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42个民族乡。

下载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100题

    [键入文档标题]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100题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100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条例》2009年12......

    巩留县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留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县宣传单 1、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留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县的时间: 答: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定稿)

    附件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试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

    应知应会知识

    通 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最近,省高校工委拟抽调若干人员组织检查组将对全省党组织关系在省高校工委管理的49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查调研。这次调研是为了全面了解掌握......

    应知应会知识

    应 知 应 会 知 识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思路,一个好规划,一个好章程,一......

    应知应会知识

    应知应会知识问答乡党建办2011年乡干部应知应会问答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跨越,立足后发赶超,全面实......

    应知应会知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应知应会知识汇编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应知应会[5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应知应会1.“四个意识”的内容是什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2. “四个自信”的内容是什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