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旗下讲话]志在二十一世纪
这个重任将落在我们身上--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身上。现在我们要有雄心壮志,而且去不断地创造条件,争做有文化,有能力,又强健体魄的建设人才。要建设祖国,实现四化,首先我们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在这方面,很多学有所成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及时复习。学习中不放
过一个疑难问题。而且已有空就阅读课外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由于他们的勤奋好学各门功课都学得非常好。时代在发展,发展需要文化;社会在改革,改革渴求知识。我们只有刻苦学习,掌握好文化知识,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才能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出力。
要建设祖国,实现四化,我们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的注意锻炼身体,认真做好每节广播操,踏踏实实的上好每堂体育课,一丝不苟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力争达标测验项目全“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通过不懈锻炼,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幸运的一代,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祖国也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第二篇:国旗下演讲: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曲——个性
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曲——个性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个性时代。随着人类的进步,IQ高了,科学医疗技术先进了。人如浩海,文化知识水平相当,再加之科学进步,生活方式、生活条件也都相当,人也就相当了。大部分人都愿意安安稳稳平凡过一生,那么人还会有什么区别呢?
之所以如此,当今时代才会呼唤个性,并且开始挖掘出古人各类典型的性格代表来召唤藏于每个人身上的个性,亦如腾云驾雾乐逍遥老子庄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感开颜”洒脱耿直太白者也,杀身取义,正气凛然爱国稼轩也。也如西方“吾爱吾师,吾甚爱真理”热烈追求真理亚里士多德,发现爱发现美却失明的乐观向上的海伦·凯勒等等。
时代需要大家的个性,有了正直,勇于追求真理的人,社会科技文明、文化才会进步,有洒脱、乐观向上、善于发现美的人,生活才会多彩,人生才会多汁多味。
去发现、挖掘藏于你本身的个性吧!它可以是知识个性、思维个性、健康个性甚至是外在个性。
当你有勇气在大从面前尽致地展现你的才能时,当你在处理事务或对待问题的看法上,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时,当你拥有某种特殊的生理现象,又能正确对待;加以煅炼或运用时,你就发现了它,挖掘了它——个性。
知识个性可以让你精专于某个方面,在那个领域叱咤风云,懂得别人的认可和崇敬,思维个性足以让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伴随着会是学习的收获、事业的成功,甚至是人生精致的享受;健康个性足以让你自信,让你拥有享用一切的本钱。
勇敢地释放出你的个性,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相信你本身存在的潜能。人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活着慢慢死去,别再犹豫,别再收缩在学习上,生活上,尽情地挖掘知识个性、思维个性、健康个性,你会享受到它们带来的甜味,你会知识原来人还可以不是活着慢慢死去的。
第三篇: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是一个播种和收获的园地。在这里,学生要度过十几年的光阴;在这里,他们走过童年和少年,长成青年;在这里,他们和自己的老师朝夕相处,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还是冷漠、疏远,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甚至到了成年以后,他们回想起当年学生时代,或喜或悲,或欢乐或忧伤,无不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一、几千年的历史渊源,构建着我们今天的师生关系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形成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学校是什么?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和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师管生从”,天经地义,没有人提出异议。“要想考大学,哪能吃不得苦?”于是,今天的教师虽然丢掉了私塾时手中的戒尺,但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为名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仍时有所闻。
一位学生因吸烟被教师发现,整整被罚站了一天,学生不敢声张,否则教师就要告诉家长。另一位教师看不过去,说了一句,“学生嘛,还是一个孩子,应该以教育为主”。这位教师马上把学生叫到跟前问道:“你说,抽烟对不对?”学生答:“不对。”这位教师马上振振有辞地说“你看,明知故犯,我还教育什么?”于是,体罚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果说对学生的体罚只是摧残学生的肉体的话,变相的体罚对学生心灵的摧残就更加残酷。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一些教师乱施惩罚,一个字写错罚抄100遍,一道题做错罚做10遍,更有的教师将学生分组,一名学生把题做错,整组罚抄,使有错的学生承受着同组学生施加的强大压力。在我们北京地区某中学也发生了这样的怪事:一位颇有名气的教师,为了提高本班的成绩,逼着学生的家长去医院开弱智证明,因为学校有规定:弱智学生的成绩,不记入班级分数评比。凡此种种,使得教师不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去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却把沉重的学习负担疯狂地压向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如22中孙维刚老师所说:“以生之勤,补师之情;以生之勤,补师之拙。”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学生是被教师培养出来的,还是在教师的威逼下熬出来的,只有学生们自己最清楚。这样的师生关系能好吗?
但奇怪的事,教师的行为社会认可:“严师出高徒”;家长认可:“我把孩子交给老师了,给我好好管,只要考上大学就行。”我们农村有的家长则把学校当成“托儿所”,只要老师给我看住了,孩子不给我惹事就行,不管老师用什么方法,再严厉也不怕。可这样做我们的学生认可吗?通过对110名学生的调查,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感到厌烦,有近80%的学生在“愿意工作”还是“愿意学习”中选择了工作——本该是快乐的学习生活,却让我们的学生那么憎恶。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学习快乐在哪里?学习的兴趣在哪里?愉快的童年又在哪里呢?事实上,学生已经成了学校、老师竞相攀比成绩的牺牲品,这样的师生关系能好吗?
听一听我们学生的声音吧——有的学生这样对他们的心理教师说:“每当我完不成作业,被老师罚站时,我就想象着我揍他,想象着他被我打得狼狈不堪的样子,自己就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另有高一学生说:“在初中,每当我们的班主任走进教室时,只要她阴着脸,我们就不敢抬头,大气儿不敢出,心里就发抖。”看一看吧!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是春蚕?蜡烛?园丁?还是别的什么?
在听一听一位老校长的话吧——“我们许多老师,终身操劳,呕心沥血,熬白了头,熬弯了腰,却做了许多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反对的事,有多少学生心中的老师,已经不再那么可敬可爱。”多么语重心长啊!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发现这种苍白、冷漠的师生关系与我们飞速发展的社会是多么不协调吗?
二、优化师生关系,重点应从教师入手
优化师生关系,教师是“主角”,在现代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只要我们教师能低下高贵的头,能和我们的学生“肩并肩”、“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师生的关系必然会大有改善。因此改善现代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从教师入手。
1、首先教师要尽快地转换角色。
今天的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呢?
“不要仅仅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教师应是托起太阳的人。”
我想,教师应是手持金钥匙,为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引路人。
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接踵而至,教育不再是国家的一种福利而共享,学生自费上大学、自费出国等,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已成强劲的发展态势。在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花钱可以换来知识,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呢?我们要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是迫使我们转换角色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中国呼唤法制,法制要求平等。一味“尊师”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被学生所认可,教师认为辛辛苦苦地教的学生、像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的学生,却把他们“亲爱”的老师推上法庭的例子还少吗?这一现象真值得我们深思。
原因之三,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发展更新迅速,我国现在高中教材中的自然科学知识,绝大多数是16世纪前的,今天的学生可以从多渠道
获得最新的、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已明显地感到知识的存储不足,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动摇,除去课本外,我们教师的大脑中,还有多少可以支出的“智力储蓄”呢?
当今的教师应该做些什么?爱因斯坦的话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发现问题和系统地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探索,以便到大学乃至他的一生中,都保持着这种热情。
2、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学生“肩并肩”地感受心灵的碰撞。
教育要有一种意境和氛围,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或像丝丝的春雨润入学生的心田,或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学生猛然醒悟。
对于那些犯错误的学生来说,正像前面抽烟的学生那样,犯错误时他们早知道自己是错的,我认为:学生犯错误,这是天性、是好奇,不一定是品德的问题。丁榕老师说:“德育和心理是大鹏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可见,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用心灵去“对话”,是多么的重要。
惩罚不是教育,说教代替不了教育,教育是艺术。
这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面对面”地平等相待。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听一听学生讲得他们自己的故事:学校的校园里有几棵苹果树,苹果还很小,几个小伙伴就等不及了,去偷,被班主任发现了,暴风雨般的批评、检查、处分,最后每人罚了200元钱,足见惩罚力度之大。班主任总算把他们教育完了。可是教育好了吗?幸亏故事没有完,使我们可以知道教育的结果。几天后,这几个小伙伴趁着天黑,一人手拿一根大棍,进行了一场扫荡,苹果树只剩下了光光的树干。故事还是没有完,第二年,又是这个季节,他们的手又痒痒了,这次又不行,被新来的班主任发现,新老师望着孩子们手里的苹果,把他们带到了办公室,让他们把苹果洗干净、坐下,每人发一个,班主任说:“你们想知道它的滋味是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说完自己首先咬了一口,孩子们胆怯地跟着吃了起来,他们吓坏了,苹果含在嘴里不敢吐、不敢咽,又苦又涩难吃极了。“不好吃吧。”老师说,“今天你们把它摘下来,它这一年就白长了,我们就吃不到又甜又大的苹果了,你们不觉得可惜?”也许是他们明白了,也许是他们出于对老师的感激,奇迹出现了,这一年,苹果第一次长到了成熟的季节。班主任特意让他们几个帮着摘苹果,几个小家伙手捧着又大又甜的苹果,抚摸着舍不得吃。
不要觉得故事太普通,两种方法,两个结果,这就是不留痕迹的教育,是和学生平等的、肩并肩的教育,这种心灵的“碰撞”就是这样简单有
效,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不融洽、和谐吗?
那么,现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首先应该是教师摘掉头上的光环,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教师这一职业,倾听学生的声音,改变“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思想界限,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新知识,探索未来的奥秘,完善自己的人格,最后使师生双方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警惕学习的“超速”》。是否曾进入这样一种状态,这一天的主课很多,自习课却很少,于是我们马不停蹄,奋笔疾书,终于在晚自习最后一节课的铃响前把作业赶完,甚至还能有幸做上一点课外习题。但第二天作业发下来,却是一片鲜红。此时我们是否会疑惑:我的效率并不低,为什么成果却如此之差呢?
是的,速度是重要的,效率是重要的,但我们却很容易迷失在速度中,失去了方向。我们拿起笔来就做题,抄起电话就说话,最终,却总会发现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事实上,这样的“超速”只会把我们带回低速。
米兰·昆德拉曾说,现代社会是一个被速度之魔裹挟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只为让人提高速度,但是大家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到底要到哪儿去、到底要做什么。所以,我们就会为速度而速度,为效率而效率,然后干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真正该干的事反而没干。在初中时,曾有人向我们建议:每天清晨起床时想一想今天该做什么,该何时做,该怎么做;每天晚上睡前想一想今天完成了什么,明天该如何继续目标的实现。我想,做到了这一点,就能保证自己在激流勇进的过程中不至于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就能使我们无论何时都看得清脚下的路通往何处。
新学期伊始,正是我们拼搏的大好时机,希望我们都能在高速运转时提防无目的的行动,警惕学习的“超速”,用真正有效的速度换来成功。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稿
主题:共建优质美好,共享和谐文明(稍息)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共建优质美好,共享和谐文明。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城西小学迎接创建常州市优质小学的验收。近几年来,我们全校师生携手行进在创建优质小学的征程中,尤其是今年,大家更是信心满怀、协力同心,都在为创建献计献策,辛苦而忙碌着。瞧,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同学们的精神风貌越来越好。全校师生洋溢着激动与喜悦。
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亲自参与了学校的创建,亲身经历了我们学校日新月异的巨变。环境的建设与美化,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汗水。绿意盎然的碧苑、雅致的文学长廓、诗情画意的怡园等无不给人以美好的享受。道德长廓前我们大声朗读;雅憩长廓中我们低声吟诵;早晨我们书声琅琅,中午我们歌声响亮。同学们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课间,文明活动;课外,发展兴趣。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成了我们学习的天地,成了我们展示的舞台。美丽的校园歌声荡漾,快乐的孩子童心飞扬。
今天,是检验我们辛勤努力成果的时刻,今天也正是展现我们风采的最好机会。老师们、同学们,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灿烂鲜艳,我们的校园也会因我们每个人的精彩表现而更加出色、美丽。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一起努力,奉献出智慧与精彩,让我们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吧,同学们!奋进吧,老师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