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技师论文
汽车技师论文
(三)浅谈气压制动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一、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汽车制动不良故障的排除过程,阐述故障的成因并对由汽车制动系技术状况性
能所造成的故障进行拆检分析,提出了此类故障检修排除时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制动不灵;空气压缩机工作不良;刹车总阀;制动拖滞
二、前言
要确保汽车安全行驶并发挥其最佳的行驶性能,汽车必须制动可靠,而且保证汽车在任何时候制动系都要工作良好。汽车制动系制动不良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故障。它包括制动失效、制动不灵、制动跑偏、制动拖滞等。它的存在,既给制动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又给驾驶员带
来顾虑,及影响安全行车。如不彻底解决,就会有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三、正文
(一)车辆行驶时出现制动不灵的故障
我单位曾经有一台长期跑远途的国产气压制动货车,在经历一段长时间运输后出现制动不灵的现象,造成车辆不能正常行驶。
(二)造成汽车制动不灵故障的原因及分析
因为行车制动的作用是对正在行驶着的汽车作用一个阻力,以消耗汽车所蓄有的动能,使行驶速度降低,直至停车(即按照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根据实践分析,造成车
辆行驶制动不灵的故障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制动系产生的压缩空气压力不足
车辆由于储气筒不能储存足够的压缩空气,制动阀的供气量不足;制动阀管路漏气、气路堵塞都会造成制动时制动系产生的压缩空气压力不足。因为气压制动时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制动控制阀打开,使储气筒到制动气室之间的通道接通,令储气筒内的压缩空气经过制动控制阀进入了制动气室,足够的气压推动制动气室推杆向外伸出,带动制动调整臂转动凸轮,凸轮转动使制动蹄片张开压紧至制动鼓上,从而使车轮制动。以上任一情况出现,都可能令送到制动气室的压力下降。压力不足,就不能推动气室推杆向外伸出而使制动蹄片张开压紧到制动鼓上,使车轮制
动
第二篇:汽车修理工技师论文
浅谈汽车变速器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王 奇 烟台 264000
摘要:
变速器主要有改变传动比,实现倒车行驶,中断动力传递的作用,它有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及半自动变速器等变速器,每款变速器都有其特点,每款变速器在其换挡质量及燃油消耗量上都各有优缺点。
词:变速器作用 手动挡 换挡质量
前 言
只要随便问问准备购车的人,几乎都能从他们口中听到关于变速器的议论:性能代表DSG、节油高手CVT、微车小车最爱AMT、手自一体Tiptronic,豪华宝马8挡变速器等。当然,互相拆台的也不在少数,DSG的粉丝鄙视CVT的驾驶感觉软绵绵;支持传统手自一体的用户也嘲笑DSG小毛病多;当然别忘了,还有一直固守手动挡的“保皇派”,任何自动变速器在他们眼里都是异端邪教,不值一提。
汽车工业的百年历史中,肯定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变速器技术能比得上今天那么深入民心和丰富多彩,我们也几乎能断言,在下一个百年,变速器技术对人们购车的影响肯定也比不上我们这个时代:在不久的将来,现在意义的变速器会可能会完全销声匿迹。技术的发展是因为人们的需求,而人们最大的需求就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高性能的汽车。例如无论有多少“手动挡保皇派”,自动挡汽车都在迅速蚕食手动挡汽车市场。变速器只不过是追求过程中一种衍生的乐趣而已,它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其实都来自动力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
在电驱时代来临之前,为了榨干传统发动机的性能极限,加上厂商对汽车文化不同的理解,我们或许将会在一二十年内看到汽车工业史上最为精彩的变速器大战。我们将会以一个系列文章,通过变速器技术的发展史,给网友深入地讲解变速箱技术,提供购车的参考之余,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使用技巧,加深对汽车的理解。
1变速器的作用
1.1变速器的功用
a改变传动比,满足不同行驶条件对牵引力的需要,使发动机尽量工作在有利的工况下,满足可能的行驶速度要求。b实现倒车行驶,用来满足汽车倒退行驶的需要。
c中断动力传递,在发动机起动,怠速运转,汽车换档或需要停车进行动力输出时,中断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变速器的作用,那就是: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其适应车辆瞬时的需求。
1.2传动比 比档位数更重要的数据
a就是由于发动机和汽车需求之间的矛盾,才有了变速器生存的原因。例如汽车刚起步,发动机转速在很低的区域,相应的扭矩也很低,这时候就不满足汽车所需要的高扭矩低转速的要求。此刻的发动机转速大约在1000转以下,不过实际上,车轮也不需要这么高的转速,每分钟几十到几百转就够了。这个时候,变速器就将发动机输入的转速降低,由于速度降下来了,也就是说扭矩上去了。刚好能满足车辆起步时低转速、高扭矩的需求。假设变速器在1挡的时候,发动机转3圈,经过变速器的变速后,只输出1圈,同时扭矩也增加3倍(不考虑摩擦损失),这样就完成了降低转速、增加扭矩的目的。这个挡位的传动比就是3。b汽车在高速中运行,发动机的转速在2000转以上了,相应的扭矩也上升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这时候的汽车需要的往往是一个比较小的扭矩和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变速器就可以把发动机输入的转速提高,由于速度升上去了,同时扭矩会下降。正好满足汽车的需要。如果发动机每转0.9圈,变速器就能输出1圈,这个档位的传动比就是0.9。
c为了满足汽车和发动机在不同的速度下都能协调工作,变速器往往被设计成具有多个挡位可以选择。变速器的挡位设计也是随着发动机不断地进步而进步的,早期的发动机功率不足,因此变速器能起到的都是减速增扭,传动比都是大于1的。但随着发动机功率越来越强劲,现代轿车一般都具备传动比小于1的挡位。
d在这里举一个基本的例子:1档3.704;2档2.202;3档1.414;4档1;5档:0.802。这是一个当今典型的变速器各档位的传动比,从中我们看以看到,这个变速器有4个档位的传动比是大于1的,一个小于1的挡位我们通常称为超速挡。由此可见,整个变速器的变速范围在3.704-0.802之间。
e当然,变速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倒车。因为发动机在发动之后只会朝着一个方向转,因此还需要变速器提供反向旋转的挡位,这个档位我们称为倒挡。不过一般在讨论变速范围的时候,指的都是前进挡,正如没有人说自己的5挡变速器是6挡的一样。
由于变速器的作用就是将发动机的转速变成车型行驶需要的转速(我们姑且忽略传动系统上另一个相对简单很多的减速部件),因此变速范围和档位数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争论和分歧也是从此而来。不过电动机具有和内燃机完全不一样的特点,现在甚至已经出现了直接套上轮子就可以驱动的电动机。而就在这个电驱时代全面来临之前,变速器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由于篇幅所限,开篇就到此为止了,希望网友能记住:目前的变速器都因发动机而生的。其后我们将会围绕变速器这个最根本的作用,进行深入讲解。
手动挡的魅力
目前的变速器都是因为发动机而生的,是为了弥补发动机的缺陷而发明的这么一个设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汽车变速器世界完全由手动变速器主宰。即使在今天,自动变速器已经深入民心的情况下,依然还有不少“手动保皇派”,从中可见手动变速器的魅力。
2.1传动比对汽车的影响
a 汽车的变速器各档位的传动比中,最重要的就是1挡和最高档的传动比。设计最大爬坡坡度决定了1挡传动比,设计最高车速决定了最高档传动比。而不同的汽车,由于不同的开发理念和需求,导致这两个传动比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轿车的手动挡传动比,1挡会在3以上,而最高档会在1一下,相差3倍以上,每一个传动比对应着一个档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只有1个低档,无论发动机如何轰鸣,如何拉高速,车速都没法上去;而如果只有1个最高档,我们甚至不能起步;如果只有最低和最高档,那么在两者之间任何时间切换都十分地不平顺,而发动机由于没有任何适合发力的区间,油耗和加速性能也会大受影响。b对于同级别的车型来说,1挡和最高档的传动比是差不多的。而中间档位的多少,就会大大影响车型的加速性能和油耗。举个例子,假设骐达只有2个档位,1挡和最高挡,分别对应最大爬坡能力和最高速度。骐达1挡的传动比为3.727,5挡的传动比为0.892,相差4.2倍。
c当用1挡起步达到4200转后换挡,这时候由于传动比一下子变为1/4.2(相当于快了4.2倍),因此发动机的转速就会掉到1000转,重新加速。在这个过程中就掉了3200转,非常不利于发动机功率的发挥。因此,档位越多,掉转速就可以越少,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齿比密”的意思。因此,越多的挡位就能改善这种“掉转速现象”,油耗和性能都能改善。
d对于特殊车辆来说,变速器传动比往往跟一般使用有很大不一样。例如下面这台跑场地赛的老款mini,由于场地小,极速上去不,因此换了一个变速器:将最大传动比设定比原厂大,同时将1挡传动比变小,这样就使最大和最小传动比之间的差距变小,这样在不增加档位的情况下,能使“齿比更密”。
2.2发动机的怠速性能是选择手动车型重要的考量
A 前文提到,同级别的车型其实最高档和最低档的传动比其实差不多,很多没有经验的初次购车者也觉得反正都是5挡手动,驾驶起来应该差不多的。在这一环节上,变速器就要和发动机一起来考量了,因为发动机的怠速性能会非常影响你的“手动驾驶乐趣”。
B 在此先明确一个概念:怠速自动调节能力≠调节怠速。我们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在汽车教练场上的教练车,怠速被调整到1000转,甚至更高,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不容易死火,适合新手开。这种情况都是有经验的教练员特意调节的,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调节怠速”,是一种人为的动作。
C 而“怠速自动调节能力”则是指发动机自己的调节范围。一个简单的测试方式是: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松开离合,车辆能够攀爬的最大坡度,就是怠速自动调节能力最直观的衡量了。D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发动机的怠速是800转/分钟。现在我们慢慢松开离合在一个很小的坡度上爬行,发现转速上升到1000转/分钟,相应的扭力当然也就上升了。这个1000转已经超出了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怠速,但实际上还是处于发动机的怠速控制范围,因为我们没有踩油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这个反抗能力的大小就是发动机“怠速自动调节能力”。
E发动机怠速自动调节能力对于手动车型的低速驾驶有很大的影响,怠速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发动机需要很小心的控制离合,配合右脚细腻的功夫,才能很好地控制,这样既增加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驾驶乐趣。
F手动变速器有很多优点,可玩性高,是玩车者推崇的驾驶方式。不过由于操作相对复杂,而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也日益接近手动变速器,使手动变速器的应用越来越少。自从上世纪80年代,自动挡开始运用在高档车的这30年中,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所有车型领域,类型也日益纷繁复杂,性能好坏更是众说纷纭。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们还是从最基本的变速原理去理解各种自动变速器。换挡质量
3.1油门深度和车速(发动机转速和变速器输出转速)
举个例子,如果在二挡的时候是30km/h,如果你踩得比较浅就已经达到这个车速了。变速器就会想:发动机挺有余力的,好,让我跳个3挡,继续加快车速。
同样二挡30km/h这种情况,但如果你踩油门踩得很深,变速器会觉得很奇怪:怎么油门这么深,车速还这么低?或许这哥们是重载吧,也可能是急加速。不行,我要多给力才行。这个时候变速器反倒跳回1挡,加力行驶。
再举一种情况,当车速开到80km/h,5挡。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松一点油门,再重新加一点点油,变速器看到一点点油就达到80km/h了,甚至就会再往高跳一档。但这个时候加大油门的话,变速器会觉得你需要急加速,反而会降档。在这个两个基本的参数下,后来的变速器引入的参数越来越多,例如通过你踩油门的快慢计算你需要加速的急迫程度,采用不同模式时候跳档的快慢和多少等等,不同的模式导致的差异会很大。这种“智能化”的设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调教”。
3.2三个简单的衡量指标
一台“调教”得好的变速器,往往有这么三个指标去衡量。一个是了解驾驶员的意图,第二个是执行的快慢,最后就是讲究平顺性了。举个例子,在紧凑型车上,以高尔夫为标志的7速DSG就是调教优秀的典范,而另一台科鲁兹6速变速器则是调教很不好的反面教材。
高尔夫的7速DSG在温和驾驶的时候,挡位往上升得非常快,发动机长期处于低速运转,因此很平顺、省油、噪音很小,而当你需要激烈驾驶,来一个地板油的时候,它能够立即从7挡降到3挡甚至2挡,这个能力在这个级别的车型里绝对是傲视同侪的。而后进生科鲁兹的6速变速器在温和驾驶的时候不容易往上跳挡,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徘徊的时候,变速器不懂得往上跳挡~~然后在急加速的时候,降挡动作也不快。
类似的毛病在福克斯自动挡上也是存在的,甚至更加严重,不过福克斯是4挡,先天不足,再怎么调教也不会得到太好的结果。如果说纯自动模式既要考验变速器的“智商”,还要考验其“执行力”快慢的话。手自一体变速器则重点考验其“执行力”了。一台好的手自一体变速器简单来说,就是要“听话”。让你降档就降档,让你升档就升档,不做太多的电子干预。而且动作要快。需要做到随传随到的变速器配合,难度是很大的。一般出现得最多的是不能快速降挡,因为快速降挡后,发动机的转速需要自动拉升,才能保证车辆不会太顿挫。更重要的是,如果本来车速就不低,还强行降挡,一旦发动机转速跟不上,变速器会被车辆反拖,容易造成损伤。
而升档其实更多的是要求发动机低速扭矩配合。因为升挡后发动机的转速要下降,只要转速下降后的发动机能发出足够的扭矩来驱动车辆,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发动机扭矩不够,变速器的设定就不应该太早升挡。
因此,降挡和升挡都要求发动机有良好而快速的响应,变速器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是降挡更容易看出整套动力总成的配合程度。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我们对平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网友在看评测文章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换挡顿挫明显”。对于有档变速器而言,必须要把发动机的转速精准控制,才能避免换挡顿挫。这一点很好理解,换高档后发动机的转速必然下降,该下降到多少,原则上只有唯一“最合适转速”(这个转速处以最终传动比就是驱动轮的转速为准)。由于一般自动变速器采用液力来替代离合器,因此“最合适转速”的范围可以有所折中,而DSG则由于直接传动,因此难度更大。
总 结
由于各种类型的变速器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还没有任何一种变速器能够统一江湖。不过基本问题我们还是能够认清楚的:评价一款变速器的优劣要从和多个方面去考核,不能根据简单的某一方面就下定论,要从传动比、怠速以及简单的三个评价指标等等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赵福堂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 张蕾《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 舒华 姚国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4] 陈家瑞《汽车构造》[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5]罗新闻《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彩色图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6]陈新亚《汽车构造透视图典》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7]刘岩东《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解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8]百度 http://www.xiexiebang.com/ [9]谷歌 http://www.xiexiebang.com.hk
第三篇: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
驾驶员技师论文
一
节能降耗
⑴缓慢驾驶:汽车一般用低档起步,然后缓慢加速,比起有些人起步猛加速,一脚将油门踏到底的方法,在达到同样中等车速时,燃油要省不少。这对于在城市行驶的汽车,特别是公交车,每天要起步几十次,甚至上百次,采用缓慢加速,节油量应是很可观的。
⑵使用经济车速:城市公交车辆在道路宽直,视线良好的道路条件下,应以不超过40公里/小时的速度,节气门开度为40%—50%的经济车速行驶。因为,汽车在经济车速时,是汽车磨损最小,油耗最低的状态,是最节油的。但在繁华路段,十字路口等,应减速慢行,确保安全。
⑶车辆缓加速时,要脚轻手快:脚轻手快是指脚踩油门要轻,而缓抬,手换挡要快而及时,不要拖档,更不要低速档,高速行驶。轻踩油门能节油主要是因为一般化油器中,有加速、加浓装置,若猛踩油门踏板,加速、加浓装置起作用而“额外”供油,致使耗油量增加。
⑷根据车速和道路情况及时增、减档:汽车在用不同的档位行驶,油耗是不一样的。在同一道路条件和一定车速
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而发动机的负荷越低,有效油耗率也就越高,而使用高速当时,结果正相反。
⑸正确使用制动:制动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任何不必要的制动都意味着燃料的浪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少用制动,也是节油的一项有限措施。除紧急情况下,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在通过交岔路口,转弯,下坡等复杂路段,应提前抬起油门,充分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这样不仅可以省油,而且还能减少机件磨损。
⑹行驶中的安全滑行:汽车在行驶中,解除发动机驱动力后,靠汽车本身的动能或下坡的势能继续行驶,成为滑行。
①加速滑行:是在平坦,路面坚实,行人和车辆都较少的道路上。先加速达到一定数值时,将变速杆放入空挡位置,利用汽车惯性行驶。当车速降低到一定数值后,在加速,让后再滑行。
②“预见型”减速滑行:是指汽车在行驶中遇前方交堵,十字路口,公交车进站或有目的的停车之前50米将变速杆置于空挡,充分利用汽车惯性,减速滑行,停车时,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城市公交车每天减速滑行的总里程约是行驶里程的20%—25%,其节油效果是相当明显的。遇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不要空挡滑行。
第四篇: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
浅谈山区道路的行车安全
【摘要】 口口地处口口山区,山区的道路状况复杂,道路的突出特点是山高、坡陡、路窄、弯急、视线不佳,在各季节经常会遭遇雨雪、大雾等恶劣的气象条件和塌方、泥石流等恶劣的道路状况。因此对驾驶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本文根据山区道路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驾驶经验,从山区道路驾驶技巧,浅谈山区道路的安全驾驶方法、确保山区道路行车安全的见解。【关键字】山区道路 行车安全 交通事故
一、山区道路的现状
山区的道路,大都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修筑,有的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各季节还会经常遭遇雨雪、大雾等恶劣的气象条件和塌方、泥石流等影响行车的情形。这些道路,对驾驶员安全行车极为不利,许多恶性、重特大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山区公路上。如路窄让车车轮压在路边浮土,全车坠入山谷或者河中;山区道路下坡长、路陡,由于较长时间使用刹车,易使刹车鼓发热,制动失灵,造成许多重特大交通事故等等。这些事故有人为原因,有山区道路环境原因,也有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原因。几十年来,山区各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都在不断研究山区道路行车安全特点,探索山区道路安全行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交通事故还没有有效地得到控制。特别是在当今大市场的经济形势下,车流量、人流量、物流量增加,山区道路车流密度增在,山区道路行车安全随之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层次探索,认真研究制定对策,加以解决,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山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行车环境。
二、山区道路的特点
山区道路的突出特点是山高、坡陡、路窄、弯急、视线不佳,从行车的角度来看,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坡长而陡。上下坡路较多,有些坡路长度达连续数公里。而且有些地段坡度较陡,汽车上山时,常需要用低速档长时间的行驶,而下山时,则需长时间运用制动;
2、路窄弯急。由于修筑的难度大,耗资多,路幅一般较窄。登山公路多为盘山绕行或环山傍水,弯道曲折连续不断。转向盘运用频繁,变速器的档位不断变换,操作费力,加之弯道视线不良,须提前减速,常作避让和停车的准备。这使驾驶员思想常处于戒备状态,精力消
耗大;
3、气候多变。山地的气候取决于当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区域的地形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有的山地气候湿润经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下;有的山地气候干燥常年风沙不断;有的山地,山下骄阳似火,热不可挡,而在上山途中,气温犹如春秋,待到山顶却像进入寒冬,有“一日四季”之称;有的山地阳面道路坚实干燥,阴面却是湿滑泥泞;有的山地昼夜温差悬殊;有的气温很低,空气稀薄,所有这些情况,对汽车的动力性和安全行车均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4、险情较多。有的山地在雨季山洪较多,坍山塌方、桥涵冲断经常发生;有的山地泥石流活动;有的山地经常有风化了的石块滚向路面。诸如此类险情发生,往往会使公路遭到破坏,交通中断,由此也就会出现便道、便桥,给行车增加了困难。
以上仅是一般有显著特点的典型山路的介绍。此外存在着干线和支线、标准和简易公路的实际差别。所以各地的山路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要求驾驶员应努力提高驾驶技术,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安全完成运输任务。
三、山区道路安全行车特点
1、人的因素。山区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涌向城市打工,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行路、骑自行车、乘车易出交通事故。驾驶员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精神容易疲劳,易出交通事故。特别是近几年机动车驾驶员大量增加,开车时间少,技术素质低,有许多取得驾驶资格,无车开或者很少开,缺乏山区道路行车经验,易出交通事故。外地市汽车驾驶员对山区路况不熟,环境不明,没有山区道路行车处理紧急情况应变能力和经验,易发生交通事故;
2、车辆技术设备特点。近年来,汽车数量迅猛增加,车辆流量密度增高,车辆技术性能差异大,车辆资源配置结构种类增多,技术性能和安全系数比原道路行车安全相对降低。部分接近报废的车辆仍在行驶,该报废的没有报废,该更新的没有更新。单位或个人之间车辆买卖频繁,驾驶员掌握的汽车技术性能经常发生变化,边运行、边适应,易发生交通事故;
3、山区道路环境弯多、弯急、坡陡、路窄,季节变化较大,冰雪路、泥泞路、险路、山雾路,道路警告指示标志或警语不全,路边集镇摆摊设点占道现象仍然存在,易发生交通事故;
4、安全管理。山区道路点多线长,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少,无资金、设备,现场跟踪检查难度大,使“三违”难于经常监督检查,对运行单车无监督管理手段,驾驶员驾车运行安全意识淡化,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山区道路驾驶的五个禁止
山区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看,大多是驾驶员驾驶或操作不当所致。因此,掌握正确的驾驶“要领”,克服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十分必要。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禁止空档滑行。空档滑行,教训甚多。特别在山区道路驾驶时,因脱档后,发动机的牵阻作用丧失,由于山路陡坡多,车辆会越滑越快,一遇突然情况极易发生事故;
2、禁止紧急制动。山区道路坡陡、弯急、路窄、情况复杂,驾驶员应根据道路情况谨慎驾驶,注意交通动态,发现情况采取预见性制动措施,稳妥处置,严禁盲目高速行驶,遇险情紧急制动,易造成制动跑偏,侧滑,导致车辆侧翻。同时,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不足,难以对付突然情况;
3、禁止侵占对方路面。山区道路因道路弯曲,所以会造成驾驶员视线不良,可视距离短,驾驶员直接看到的路面有限。在此情况下驾驶车辆,如果占用对方行驶路线,由于双方在弯道、“W”型路面,丛林中不可能过早发现对方,当突然相遇时,来不及回到自己的行驶路线,容易造成刮碰、撞车事故;
4、禁止猛打方向。山区道路路窄弯急,车辆在这样的路面上行事,稳定性本来就差。当行至陡坡、急弯时车速过快,若猛打方向,车辆尤其是重车会借助离心力造成翻车事故
5、禁止强超抢会。在山区道路上加时,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各行其道,能超则超、安全交会。若强超抢会,将会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尤其山路超车时,要注意被超车辆和对面来车,在确认纵向、横向距离安全后,稳妥超越。
山区道路驾驶情况复杂,安全系数小,潜在不安全因素多,在注意以上几点的同时,要注意车速不得过高,同时还要注意车辆的稳定性,以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五、山区道路驾驶的三要素
在山区道路行车,驾驶员除了做到集中精力、谨慎驾驶外,还应针对道路的具体情况及特点,提前采取各种措施,把握主动:
1、减速。山区道路,多数急弯,有时候连续急弯,并且坡长坡陡,如以高速进入弯道,不但会使车辆转弯困难,严重时来不及打方向,一是使车冲出路面,发生危险或造成事故;二是使汽车的纵向稳定性变差,从而发生侧滑甚至侧翻。尤其在冰雪、雨水、泥泞等附着系数小的路段上,危险性更大。所以山区行车,要特别注意观察交通标志,遇有弯路提前减速。在有盲区或道路不熟,交通标志不健全的路段内,既看不见对面情况,又不知道弯度的大小及长短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以防万一出现突然情况而造成措手不及;
2、鸣号。接近弯道之前,在减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做到提前鸣喇叭,并注意倾听对方是否有鸣喇叭的声音。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鸣喇叭不是可鸣可不鸣,而是必须得鸣,目的是用以通知和警告对方行人及其他车辆引起注意,使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在操作上有所行动,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3、靠右行驶。靠道路的右侧行驶,是行人及所有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山区弯多、路窄,有时雾大,根本看不见对方,所以只有做到各行其道,才能做到安全行车,以免发生意外。
在山路盲区或视线不良的情况下行车,转弯切记三要素“减速、鸣号、靠右行”。这样才能使自己时刻把握主动,确保行车安全。
【结束语】以上只是个人多年来在山区道路行车中得出的一点拙见。山区道路道窄路弯,坡长而陡,道路情况复杂多变,如何保证在山区道路行车的安全是每一位驾驶员的希望,更是对我们生活在的山区驾驶员的考验。行车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4
第五篇: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
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
有效遏止交通事故
姓名:李建雄 职业:汽车驾驶员 联系电话:*** 鉴定等级: 二级
工作单位: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国土分局
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浅谈驾驶员的健康心理知识
摘要:在行车时,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动机、态度、情绪外,精神因素影响驾驶员健康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如果长时间被消极思想、自责、后悔和过失的所困扰,驾驶员辉出现忧郁症。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驾驶员,健康,心里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无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关系。在行车时,除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外,精神因素影响驾驶员健康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如果长时间被消极思想、自责、后悔和过失所困扰,驾驶员易出现忧郁症。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一、驾驶员常见的不良驾驶心理
影响安全驾驶的原因很多,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使其比一般驾驶员易发生事故。以下介绍驾驶员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的不良驾驶心理。
1、好胜心理 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低,尤其是年轻的驾驶员。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常常会出现超速抢行、强行超车、开“英雄车”等冒险行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应对,很容易引发事故。
2、急躁心理
遇到天公不作美、交通拥堵或不顺心的事,又急又躁,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强行加塞。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3、赌气心理
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超车时前车不让、慢车占用快车道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闭远光灯等,一遇上这些情况,就立即气从心来,火冒三丈,产生报复心理,一心想把车挤到路边,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精力只集中在报复别人上,而无视了对其他情况的处理,往往害人又害己。
4、负重心理
家庭出现矛盾,亲人发生病灾、本人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等原因,导致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情绪消沉、思想迟钝、往往是手握转向盘,思想开小差,事故也就在所难免了。
5、侥幸心理
遇有危险复杂路段、不良气候条件或开带故障车辆出行,本应谨慎驾驶、改道而行、耐心等待或排除故障再行,却自认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硬抢硬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6、麻痹心理 驾驶员在熟悉的路段、区域或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路段行车时,往往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满以为很有把握。殊不知,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造成了无数车毁人亡的悲剧。
7、寄托心理
在狭窄路段或有障碍的路段会车,都把希望寄托在对方先慢、先让、先停,自己却占道行驶,不肯礼让,结果谁都不慢、谁都不让、谁都不停,导致两车相撞,损失惨重。
8、自满心理
开了几年车,自以为技术非常娴熟,听不进劝告和提醒,见不得指点,开起车来满不在乎,我行我素,甚至违章蛮干,这种自满心理是驾驶员行车的大敌。
9、随从心理
有驾驶员看到其他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时,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开始产生侥幸心理,尝试冒险、违章驾驶行为,并将这些行为逐渐演变为自己的驾驶习惯。
行车中,驾驶员的心理发生变化时,要尽早的意识到这样的情绪会滋生对安全不利的因素,加强自我认识和情绪控制能力,提高道德修养,确保行车安全。
二、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及预防
精神压力是指由于外部的影响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状况。精神压力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损伤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影响驾驶员的身心健康。
1、压力的形成与危害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总是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1)日常交通状况的影响,比如,噪声、恶劣天气、交通拥堵等。
(2)运输企业的各种组织,比如,轮班制、长途驾驶、时间紧迫的运输任务等。
(3)与人交往的情况,比如,与同志的关系、与乘客的沟通、与执法人员交流等。
(4)家庭情况,比如,家庭经济状况、亲人的身体状况、孩子的学业情况等。
如果驾驶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就不会感觉到外在的精神压力,也就是说压力和精力之间达到了平衡。如果压力超越精力,即驾驶员个人不足以完成驾驶行为,那么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1)身心紧张、焦虑、神经质(2)心悸、肺痨、虚损(3)过度反应.(4)注意力下降
精神压力会影响思考、影响行动、影响健康。驾驶员通过眼睛和耳朵等器官感知外界各种信息并且经过大脑加工,进行正确驾驶操作,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将无法充分分析、处理这些信息,造成信息加工能力急剧下降,可能会出现反应错误、认识错误和决策错误,这对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较大的潜在危险。
2、压力的阶段性特征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器官为了抵御和化解外界环境压力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警觉反应阶段。驾驶员在获取信息并经过大脑的分析后,意识到外界环境潜在的压力,比如运输任务时间紧迫却又遇上堵车,此时,驾驶员体内自动开始分泌“荷尔蒙”(荷尔蒙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能调节生理平衡的激素的总称),引起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和出汗。
(2)压力维持阶段。如果外界压力因素逐渐得到缓解,身体也会逐渐减少荷尔蒙的分泌;如果外界压力因素不能缓解,身体各功能器官通过积极的工作来抗拒外界的压力,同时消耗着能量。
(3)精疲力竭阶段。压力因素长时间得不到解除,器官抗压的工作会一直持续,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消耗,因此产生疲劳。如果身体没有办法及时补充足够能量,就会带来身心健康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心理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3、缓解和消除压力的措施 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性格内向的驾驶员往往内敛、处事小心谨慎,要增强自信,加强与亲人、朋友、同志和领导的交流和沟通,敢于向亲人或知心朋友倾诉不愉快的事,及时向同志和领导反映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和情绪憋在心里。
性格外向的驾驶员往往直率、敢于冒险、情绪波动大,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激力,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客观地看待问题,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冲动”、“开车安全第一”等,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当遭受挫折时,驾驶员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我解嘲,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来调节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来调整心态。
2)创造舒畅而轻松的工作环境
驾驶员注意改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空余时间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比如听音乐、看书、散步、慢跑,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
3)调适情感心理环境
驾驶员应加强人格修养,与亲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同志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关系。关系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苛求于人,保持心情愉快和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 978-7-114-06107-3
2、《汽车驾驶员高级技能、技师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ISBN 7-5045-4069-2
3、《汽车驾驶员初级技能、中级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ISBN 7-5045-3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