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猜想: 出示四个转盘:图
猜测: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号呢?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板书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2)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
(提示分工:一人转转盘,等指针停止后,把指针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转;小组学生轮流填表。全班分四个组,分别转①②③④转盘。)(1)汇报,全班交流。
2、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桌交流并回答。(2)实验验证:
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投影出示 落地的情况 1 2 3 4 5(3)、汇报交流。(4)、师生小结。
3、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问题:(要求: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2)、讨论:(课本76页)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① 填表 ②小组实验 ③结论。
三、巩固练习:
P76试一试。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并验证。
四、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抛硬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2~93页。教学目标:
1、抛硬币数学活动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通过体验让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一些诸如“可能” “一定” “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硬币、盒子、乒乓球若干、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虹猫蓝兔七侠传这部动画片吗?今天片中的虹猫和蓝兔也来到了我们学校,可他们中只有一位能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你想见谁?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一致,我们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请谁进入我们的课堂。(板书课题:抛硬币)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同桌抛硬币。
师:先猜一猜,哪面朝上,哪面朝下?再抛出,落下后记录正反面,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就让它落在桌面上,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
引导学生这样说: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
师:这种不确定现象,应该怎么说才比较准确?(板书:不确定现象)
引导学生这样说: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
2、男女生摸球比赛。
师:请5个男同学,5个女同学。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
最后,男生发现上当,他们盒内根本没有黄球。女生摸出的则全是黄球,加到了100分。
于是引导归纳出: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师:如果我把这俩个盒子的球合起来,又是什么情况呢?请一个组的同学来摸,大家来猜。实践后得出: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板书:(可能)
3、各小组进行比赛。
师:刚才我们是请两组的同学进行摸球比赛,现在我们各小组进行一次摸球比赛,看看哪组的孩子摸得最有秩序,收获最多。这次比赛规则如下:
(1)小组成员轮流摸,每组每人摸两次,组长作好记录(填在表2内)。
(2)每次作好记录后,把球放回盒里,摇匀后再摸第二次。各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任选两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抛硬币、摸球比赛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比如:太阳从西边出来是不可能的。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1、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填空吗?(1)、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一点东西。(2)、太阳()从西方升起。(3)、每个小孩子()都有两只眼睛。(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5)、公鸡()生蛋。(6)、三天后()下雪。
2、连一连。
(1)10个蓝球 10个白球 5个蓝球5个白球
可能是黄球 不可能是蓝球 一是蓝球
(2)3株红色花 3株黄色花 3株红色花 3株黄色花
一定是红色 可能是红色 不可能是红色
3、你会分糖果吗? 一定能摸到桃子糖。可能摸到菠萝糖。不可能摸桃子糖。
4、智慧屋:
这三位小朋友各拿号码是1、2、3的卡片一张,请问他们拿的各是几号卡片?
小刚:我拿不是2号。
小亮:我拿的是3号。小红:猜一猜我拿的是几号。
四、课后作业:
调查生活中哪些事可能发生、哪些事不可能发生、哪些事一定发生。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六、板书设计:
抛硬币
-----可能性
不确定性 确定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第三篇: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初步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渗透随机思想。
三、情感目标:
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新年联欢会即将到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味、桔子味和菠萝味的糖果。
猜测老师抽到的是什么味的糖果。
从即将到来的元旦联欢会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探究新知
活动一
1.组织学生进行抽糖果活动。抽完不放回;
2.在抽之前先猜想自己会抽到哪一个味的糖果,并记录下来;
3.抽之后记录下自己抽糖的结果;
4.全班交流
活动二
感受用“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1.通过抽糖果活动引入随机现象,像这样的现象我们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2.启发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用“可能”来描述。
活动三
感受用“一定”“不可能”描述的现象。
联欢会上,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糖果,还为大家准备了节目,先在班级招募小演员,有变魔术、课本剧、合唱,三个节目,抽签决定,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词来描述。
活动四
对比随机现象与必然现象。
出示摸球游戏这个活动。说一说,每个盒子里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有几种可能?再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先猜测后操作。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了解随机现象,初步运用“可能”来描述随机现象。
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师生、生生共同交流。
学生发现此时不能再用可能这个词来进行描述,尝试用“不可能”“一定”来表达。
学生寻找生活中能够用“一定”和“不可能”来描述的例子。
学生汇报结果并交流发现,寻找二者的区别。
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积累活动经验,得到结果后交流。
在交流之中引导学生互相补充、提问和质疑,从而提升学生清晰、有条理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充分思考,提出问题。
从实例引入感受出身边的简单的随机现象。
掌握“可能”是如何应用的,判断身边什么现象能用“可能”来进行描述。
感受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事,就会有一定发生的事以及“不可能”发生的事。
比较用“一定”和“不可能”描述的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加深对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的认识。
巩固练习
1.夯实基础
填一填
2.能力提升
智慧练习
3.学以致用
用“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填空。
根据描述选择对应的转盘
感受生活中利用随机现象设计的抽象游戏。
基础练习,强化学生对随机现象与必然现象的区分;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的运用;提高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今天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结合ppt出示的3个方面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与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养成多维度回顾反思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不确定性
随机现象
必然现象
猜想实验
多种结果
一种结果
发现推理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第四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案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爱娟
教学内容:不确定性(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教材第95-96页。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一定”来描述简单事情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能用“可能”“一定”“不一定”来描述简单事情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表格、兵乓球、动物卡纸、礼物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猫、猴子、小狗、山羊在森林公园野餐聚会,小猫、猴子、小狗、山羊在一起开心的吃着奶酪,小猫突然想上厕所,小狗陪它一起去,当小猫和小狗回来的时候,发现奶酪被吃光了,小猫和小狗非常生气,你知道是谁偷吃了奶酪吗?
当它们正在怀疑谁吃了的时候,小鸟从天空中飞过,说:“我看见奶酪是被长尾巴的动物吃的”。
2、谈话映入:揭示课题------不确定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掷硬币
(1)、课件呈现教材95页情境图,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做掷硬币的优秀,他们正在争议谁掷的硬币正面朝上或朝下。同时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题卡。
(2)、展示学生的记录单。并汇报掷10次硬币的结果。(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及想法。
小结:像抛硬币这样,事情的结果不能事先确定的性质就是不确定性这种现象就是随机现象。
2、说说下面事情发生的情况。
(1)、猜测“我能中一等奖吗”,先让学生发表意见,讨论得出:每抽一次奖,可能会发生三种结果:中奖了但不是一等奖、中一等奖、没有中奖。说明提前无法预料到哪一种情况发生,都是随机的。(2)、猜测“下一个路口我会遇到红灯吗?”(方法同上、讨论、分析各种因素,最后明确:下一个路口是否遇到红灯这件事是随机的,无法预料。这种属于随机现象。
3、说一说,每个盒子里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有几种可能?再连一连。(多媒体出示题目情景题)引出:可能------------属于随机现象
不可能--------属于必然现象
一定-----------属于必然现象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教师出示一些卡片,任意选取一张卡片,这张卡片是什么?
2、解释“一定”“可能”“不可能”。
“一定”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事件都会发生。“可能”是指事件有时候会发生,有时候不会发生。“不可能”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事件都不会发生。
3、练一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1题1分)(1)开水()是用煤气烧的。
(2)明天()会下雨。
(3)太阳()从东边升起。
(4)在套圈游戏中摆7个玩具和一瓶饮料,套中的(是饮料。
(5)期末考试小明()考第一。
(6)12月份()有31天。
(7)没有水,人类()生存。
(8)笑笑的成绩很好,期末考试()得满分。
4、判断对错。(1题1分)
(1)妈妈这次买的彩票,可能会中奖。()
(2)3个红球,1个白球,摸球时一定摸到红球。()(3)3月1日的前一天一定是2月28日。()
(4)钟表盘上转动着的分针比时针走的快.()
(5)太阳不可能会从西边升起。()
(6)熊猫是出生在南极的。()
(7)一年365天,我天天到学校上学。())
四、精讲练习,掌握运用。
1、每次摸出1个球,看完颜色后放回箱内摇匀。
(1)摸一次,笑笑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如果前四次摸到的球是“白球”“白球、”“白球”“白球”,下一次会摸到什么球?
2、我说你做。(教师说学生做,黑板上出示卡片)
要求:(1)每次4张卡片。(2)请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出相应的图。(3)胜利者得1分。
3、你说他做(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个学生回答)
要求:(1)每次4张卡片。(2)请根据提问者的要求,摆图者摆出相应的图。(3)提出问题,摆出正确各得1分。如摆错,提问者得2分。
五、游戏总结。
根据学生的得分进行抽奖。抽奖前询问学生想抽到几等奖?抽奖后再进行对比,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达到巩固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达到教学目标,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95-96页。
2、完成小状元不确定性。
七、板书:
可能------------属于随机现象
不可能--------属于必然现象
一定-----------属于必然现象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8.1不确定性(3)-北师大版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不确定性(北师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
二、教材分析
《不确定性》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内容是学生刚接触,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储备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相关经验。本节课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对一些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作出描述。它为学生今后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以及概率作准备。
三、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把学生转变成主动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掷硬币”、“摸奖”、“抽牌”等活动,学生初步体验事情的发生有些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并能列出简单实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一些活动,学会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与同桌、全班交流想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有些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
2、难点:能够列出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扑克牌、摸奖箱等、一些奖品。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听说你们班学生是非常棒的,老师今天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很开心,故老师准备了很多的礼物准备送给你们。这些礼物有什么?教师展示出来。
2、学生回答:铅笔、圆珠笔、橡皮擦、签字笔等等。
3、礼物的种类很多,只好你们表现好,这都是你们的。但老师有个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你领到的礼物是什么吗?可能是什么呢?
4、学生猜:可能是铅笔、圆珠笔、橡皮擦、签字笔,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5、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事情,还没发生之前是不能确定它的结果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奖礼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礼物的多样性引出事情的不确定性,学生初步了解事情的不确定性。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不确定现象
1、认识硬币及硬币的落地情况
教师出示一枚硬币,提出问题:硬币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字(记作正面),另一个面是图案(记作反面),现在老师如果将它掷出,同学们想一想,硬币落地以后会是怎样的?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是反面朝上。
师:对,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硬币会出现正面朝上,也会出现反面朝上,还有时出现正立的时候,但一般不会出现,我们不考虑这种情况。
师:那同学们若你来掷一枚硬币,你知道它落地后是哪一个面朝上吗?你能确定吗?
2、让我们来试一试看谁能猜对好吗,请你们看清游戏规则:游戏者在掷硬币之前先猜测硬币落地后哪个面朝上,再掷硬币,结果与猜测一致的就能获得老师的奖励。
(教师随机选6名学生做游戏)
3、师生进行游戏,教师把学生猜测的结果和掷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同时对猜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4、游戏过程中,提问游戏者:你为什么猜正面(反面)?有什么根据?还是任意猜的?学生掷完硬币后再让学生说说感想。
5、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总结:
师:硬币落地有多少种结果?
生: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在掷硬币之前是能确定吗?我们应该怎么表达这两种结果?
生:不能确定。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入知识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游戏之前让学生先猜想,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猜想与实际操作可能不一致,同时操作后让学生说说感想,明确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说说下面事情发生的情况
1、明天会下雨吗?
师:你能知道下不下雨吗?如果你是淘气你应该怎么回答妈妈?
生: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不能确定。
2、我能中一等奖吗?
师:你想抽到什么奖?你能确定你抽到一等奖吗?
生:可能抽到,可能抽不到,不能确定。
师:我们先试一试好吗?
师根据学生的抽奖情况:有……这么多的奖,在抽之前是不能确定的,怎么回答淘气?
师:淘气可能中一等奖,可能不中一等奖,可能中二等奖……
3、下一个路口我会遇到红灯吗?
师:提出问题:这位司机在下一个路口会遇到红灯吗?
生:可能会遇到红灯,可能不会遇到红灯。
生:可能会遇到绿灯,黄灯。
师:我们在经过交通灯的时候就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4、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可能发生的例子,你们能说说吗?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做评价,教师强调:结果不能确定,用“可能”来表达。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一说的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学生不难发现一些事情发生的结果是有多种的,同时还能把事情发生的结果列举出来,从而理解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同时教师强调,结果不能确定时用“可能”来表达。
(三)研究确定现象
1、教师出示扑克牌,学生说说扑克牌,扑克牌按花色有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
2、教师再拿出一部分扑克牌,任意抽出一张。
师:你会抽出什么来?
生:可能是黑桃、也可能是红桃、也可能是梅花、也可能是方块,在抽之前不能确定。
师:现在你抽一张,猜一猜你会抽到哪一种花色的扑克。
学生回答后抽出扑克,亮出大家看。
师:这位同学猜对了(或没猜对)。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
3、通过几个同学的抽牌引导学生猜测老师的牌全是“红桃”的,学生再用语言表达:一定是“红桃”。
4、教师亮出所有的牌,全是“红桃”的扑克牌。
师生总结:对于这些事件,它的发生只有一种结果,我们能确定,这时就用“一定”表达。
5、师:同样是这些牌,老师想抽出“黑桃”来,你们觉得老师能实现吗?
生:不可能。
师生总结: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
6、那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情呢?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做评价,教师强调:结果能确定,用“不可能”、“一定”来描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是“抽牌”活动,这事件发生的结果只有一种,与之前活动行程对比,让学生对“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形成对比,加深对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的理解。同时引出事情发生的结果能确定时,用“不可能”、“一定”来表达。
(四)出示课本情境图,说说盒子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有几种可能?再连一连。
1、10个黄球:只有一种可能,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2、10个白球:只有一种可能,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
3、5个白球和5个黄球:有两种可能,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中的“摸球游戏”,让学生对每一个箱子的球进行分析,说说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是什么并能够表述出来,能区分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否。
三、巩固练习
1、轻松过关:将下面这些卡片混在一起,从中任意选取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可能是什么?
2、巩固新知: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填空。
(1)、今天是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
(2)、下次数学考试,我()考100分。
(3)、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4)、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5)、哥哥的年龄()比弟弟大,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
(6)、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能力提升:笑笑每次摸出1个球,看完颜色后放回摇匀。
(1)、摸一次,笑笑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如果前三次摸到的球是:“黄球”、“黄球”“、“黄球”,下一次会摸到什么球?
【设计理念】以上的练习设计,既有对旧
知识的回顾复习,又有新旧知识的衔接,更有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充分体现了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提出问题: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引导,从而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后与家长分享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事件。
六、板书设计
不确定性
不确定
可能
一定
确定
不可能
【设计理念】简洁的板书,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
“不确定性”研究的是随机现象。事情发生的情况有几种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教学中通过掷硬币判断哪面会朝上等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让学生明确,事情有几种可能,但在这几种可能情况出现是随机的,每次发生都是相对独立的。本节课中,猜想很重要。在动手操作、实验前,先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在实际操作,发现猜想与实际操作可能不一致,引起认知冲突,明白事情发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