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一篇: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触发情感

1、课前听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的题目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一首广西壮族非常有名的山歌,广西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不仅山歌有名,而且广西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桂林(幻灯出示: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幻灯出示: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

3、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幻灯?)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请先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2、师做文字说明:

看,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烟雨蒙蒙的漓江,又是另一番的景象。看!这是骆驼山,呵!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象鼻山的夜景多美丽,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哦。走进桂林的绿水绿山,让人觉得仿佛走近了仙境一般。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了解桂林的水:

⑴ 好,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全长有170多千米。⑵ 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⑶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⑷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⑸ 指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指名读)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后,那你能读得更“静”吗?(出示幻灯)

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感觉它在流动吗?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多静啊!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水平如镜的漓江水吧。

⑹ 接下来,谁愿意来自告奋勇说,我愿意读哪个特点的句子? 指名生读。

(生读“清”的语句)

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轻,这是为什么啊?

生答,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呢?

漓江的水到底有多清呢?请大家再看这幅图片,看,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倒影在水中(齐读)

让我们来由衷地发出赞叹:

漓江的水真清啊„„ ⑺(生读“绿”的语句)

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让读的学生说说理解)

发言精彩的话,给予鼓掌,瞧,(幻灯出示)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⑻ 听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突然有这样一个灵感:

这儿有一些跟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请你给图片配音。使图片更美有兴趣吗?(有)

不过,给图片配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把这段话记住,然后根据画面激情地讲解,有信心吗?(有)

那就试试吧。

谁愿意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指名配音,怎么样?像个配音演员吗?为什么要配上“大海”、“西湖”句子?谁愿意来试试?

那么我们一起来过把瘾吧。让我们来深情地赞赞漓江的水吧。

挺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出几个著名的配音演员呢!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⑵ 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⑶ 小结:

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⑷ 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⑸ 交流:奇、秀、险(板书)⑹ 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生读“险”的语句,并谈感受)

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

(生答:危峰兀立)(出示幻灯)

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这里的“危”就是─

(生答:险)多险?

(生答: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能把这句好读好吗? ⑺(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

幻灯出示,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

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

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示意学生说下去)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首描写桂林山奇的诗。

(幻灯: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这就是──

(生答:形态万千)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

(生答:奇峰罗列)

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⑻(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

⑼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3、总体了解山水: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出示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图片)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

(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

(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总体升华

1、同学们,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她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何止于桂林山水啊!同学们,让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吧!

2、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听,顺着水流又飘来了好听的山歌:

常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山西省闻喜县桐城中心校 王东亮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由衷的赞美和喜爱。课文篇幅较短,语句富有韵味,生动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小学生阅读、记忆。作者的写法特点明显,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对比、烘托、排比的手法来描写,值得小学生来学习、借鉴。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朗读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能想象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但他们在对文字的深入理解上和思想深层的发掘上,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激发。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意境欣赏和听读,能全身心地感受和想象文中美景,并能小组交流自己的感悟,掌握听读、想象、感悟理解文章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掌握作者用有序的、精美的语言表达的方法和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能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能模仿课文精彩片段,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在朗读训练中,提高赏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精美的语言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有哪些方式。(引用、对比反衬烘托、相同句式的排列、总结概括)

2.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意境,激发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培养交际能力)

一、赏一赏 谈一谈

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进入第一环节:赏一赏 谈一谈(出示课件)2.赏一赏:(播放课件图片)观看桂林山水景色 3.谈一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教学活动2(培养听、读能力)

二、听一听 学一学(出示课件)1.听一听:(播放课件录音)看书倾听 2.学一学:感受学习朗读技巧 教学活动3(学会诵读,掌握技巧)

三、比一比 说一说(出示课件)

1.比一比:抽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每生两段)2.说一说:自己感觉谁读得好,能说出为什么。教学活动4(学会感悟,掌握方法)

四、读一读 悟一悟(出示课件)

1.读一读: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技巧)2.悟一悟:说说在读中领悟些什么?(情感思想教育)教学活动5(细读课文,感悟内涵,掌握表达方法)

五、想一想 议一议(出示课件)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再读课文)2.议一议: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桂林的水?又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小组讨论)

3.集体赏析:桂林水的描写(对比反衬烘托,相同的句式排列,重点词语的理解)

4.集体赏析:桂林山的描写(对比反衬烘托,相同的句式排列,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活动6(习作基本技能训练)

六、排一排 练一练(出示课件)

1.排一排:自己按照作者的写法围绕一定的内容(家乡的景色)想出一些相同句式的句子,注意表达时的先后次序。

2.练一练: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在练习本上写下来。3.换一换:同桌交流学习。(把优秀作品全班交流)教学活动7(学习目标的检测和落实)

七、拓一拓 展一展(出示课件)

谈谈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全班展示交流)教学活动8(学习目标的检测和落实)

八、露一手(出示课件)小习作练习:《家乡美》

第三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和写是互逆的迁移过程,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坚持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屏弃读和写各自为政的做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2、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读写结合,学习本文写景方法,为完成本单元习作“写一处景物”做铺垫。

4、注意“啊”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难点

依据文字描述,想象漓江山水的美,在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程序:

一、明确要求,定目标

1、出示本单元习作要求:

2、默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写景)

3、揭示单元习作任务:学习写景写作方法,完成写一处景物

二、揭示课题,学拟题

1、揭示课题:从课题看,这是哪类文章?(写景)

2、这篇课文以“桂林山水”为题有什么好处?

3、小结:写作文,要给作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拟题有很多方法,我们应该学习本文从内容拟题的方法。

作文题目像眼睛,拟定题目应思量。

三、理清条理,学结构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写什么?(板书:山、水)课文那段写山,哪段写水?

2、说说这篇课文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总、分、总)。

3、这篇课文的结构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示?(学课文,要先理清条理;写作文,要先拟好提纲。作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最常见。)

首尾呼应要注意,结构完整是一篇。

四、品词析句,学表达

(一)、指导学习描写水的表达方法

1、桂林漓江的水,作者从哪方面的特点来写?

描写景物抓特点,用词准确不含糊

2、作者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的? 自学后交流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说说作者描写角度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小结:写景物时,还应从哪些方面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静态动态写仔细,形状颜色和气味; 写景多用修辞法,比喻拟人和排比

(2)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手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出示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读了这句话,你悟到了什么?

(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朗读,表达感情: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4、小结: 学法:写什么,怎样写(选景物、抓特点、抒真情)写法:

描写景物抓特点,用词准确不含糊 静态动态写仔细,形状颜色和气味; 写景多用修辞法,比喻拟人和排比

描写景物要具体,语言优美人人夸;

(二)、运用学法自学描写山的表达方法

1、桂林的山,作者从哪方面的特点来写

2、作者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山的奇、秀、险的?

3、指导朗读,表达感情: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4、小结:

(三)学习开头结尾,学会引用 开头概括写特点,结尾抒情或总结

五、激情朗读,学抒情

1、播放视频,欣赏桂林山水

2、感情朗读,表达真情

3、小结:景中有情情要真,借景抒情文章鲜;

六、总结写法,学运用

出示写法:

写景作文口诀

作文题目像眼睛,拟定题目应思量。开头概括写特点,结尾抒情或总结 首尾呼应要注意,结构完整是一篇。描写景物抓特点,用词准确不含糊 静态动态写仔细,形状颜色和气味; 写景多用修辞法,比喻拟人和排比

描写景物要具体,语言优美人人夸;

景中有情情要真,借景抒情文章鲜;

附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山 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四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法特点

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引课:

1.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去一个风景区游览,你们想去吗?想去的同学请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

2.板题:6桂林山水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觉的桂林山水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也可以自己概括。(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2.出示词语认读(课件展示)本课优美的词语

无瑕 翡翠 荡漾 观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连绵不断 危峰兀立

(认读后试着用以上词语3-5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的越多越好。)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锻炼学生的能力。

3.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从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思考。(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可以体会到)板书:漓江的水 桂林的山

过渡:漓江的水到底有多迷人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1.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读一读。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同桌交流后板书:静 清 绿 请同学们闭起眼睛围绕它的特点想画面

3.漓江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件展示)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呀”。这三个分句组成一个排比句,要读出递进语势

声音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 小黑板出示朗读: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对比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真”字的巧妙用法。

5.教师设计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小黑板出示句子)答案可以不唯一,只要表达通顺、合理就可以。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过渡:欣赏完了漓江的水,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桂林的山吧!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3自然段

四、小黑板出示学法指导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桂林的水和山都这样美,如果山水围绕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1.自由朗读。

2.想象: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幅画面怎样?为什么?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作业设计

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2.观赏一处风景,注意仔细观察它的特点,然后写下几段话。最好能用上本课的一些优美词语和句式。

六、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静 感觉不到流动 漓江的水:清 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奇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 秀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学习资料

桂林的石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景,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 形奇特,变幻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酷似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剑柄,叫剑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还有七星岩的飞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龟石、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龙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龙鳞。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映、云遮雾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形成一座座天然、抽象的雕塑画像。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山川秀丽独特。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三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城镇做依托。部分景区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强可游性。近年来,桂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乐满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龙胜温泉、银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桂林的洞

桂林的洞异,可以说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随处可见。目前,桂林地区发现的溶洞约有2000多处,千百个溶洞,相互套叠,形状各异,色彩不同。有人说,“桂林山水之奇,多半是洞奇”,许多岩洞确实各有千秋,别有天地;洞内有倒垂的石屏和石幔、石床、石鼓,有宽敞的溶洞地下大厅”,有迂回曲折的“长廊”,有波状起伏的“石桥”,有石笋众生的“竹林”等等。在众多的岩洞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芦笛岩,岩洞雄奇瑰丽,迂回曲折,游程长达500多米。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部光明山下,因深洞附近生长许多芦荻草,据说这种草可以做小笛子,因此把这里叫做芦笛岩。岩洞内有大量的、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床、石花等,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画屏。“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因其风景秀丽而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桂林的水清澈见底,似明镜、像翡翠。这样的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绵延千里的绝妙画卷。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

作者介绍:

陈淼,男,1927-1981,汉族。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所秘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室主任,鞍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话剧剧本《红旗歌》(合作)等。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3.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下载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名山秀水、大家知道哪个省的山水最美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广西的桂林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相信大家游完之后一定会有一......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能力目标:学习......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 导入 (视频)桂林山水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了这组图画你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林,领略那里的美好风光。 二、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四川省乐至县劳动镇中心小学姓名:田相珍 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

    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