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综合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综合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故事”引导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语言学习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特定的交际场景和语言环境,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语言表达任务,进而通过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法中基本的任务设计类型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活动为主要形式来指导英语课堂,将教学任务具体为各种任务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基本的任务设计类型有:
合作型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主张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合作能力,实现共同进步的培养目标。近年来,这种学习方法已经逐渐进入英语口语课堂,并备受关注。
总结型任务。这种设计类型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主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来表达观点。在这种任务类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能力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赛,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口语的薄弱点。
交际型任务。对话和交际是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口语交际任务。
探索型任务。这种任务类型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可以在口语课堂中引导学生用英语口语讨论贴近生活的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形成口语交际动力。
二、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首先,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建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相应的语境中进行课外词汇补充和口语训练。学生练习之后教师还要进行相应的点评,对其中的优点给予肯定鼓励,对其中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出,让学生了解自己口语表达上的问题,课后及时补充学习,填补口语表达中的空白和漏洞。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个语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课外资料,针对课本上没有的信息,彼此合作寻找答案。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口语训练,还可以根据学校教育条件为学生安排各种形式的“英语角”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外国留学生,并与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将口语交际融入到生活中。这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相互鼓励,使口语学习更有趣味性。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学习中的设计原则
首先,激发兴趣原则。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安排趣味性较强的口语训练话题。在保证话题真实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要注重语境的创设方式,注意采用活泼新颖的训练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兴趣较高的西方风俗文化、近期热门话题、中西方文化差异、穿衣技巧等口语话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目标。
其次,营造氛围原则。传统口语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影响了口语教学效果。因此,任务型教学法要注重营造口语交际氛围,丰富口语教学形式,摆脱生搬硬套的练习方法,推动口语教学朝着生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为英语口语教学查找相关的图片、音频和影视资料,使口语训练图文并茂。还可以用Flash技术使口语训练更加生动直观,帮助教师营造更加逼真有趣的口语交际语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再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任务型教学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教学任务的同时,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评价。教师一方面要控制口语训练的进度和尺度,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实践,用英语口语自由表达。
最后,评价纠正原则。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并注意评价方式和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各类口语交际任务时,害怕出错,不敢张口,需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后,也急需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肯定,进而确立口语交际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过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口语交际中更加自信积极。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学生的参与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口语表达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教学,一方面更加强调口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符合语言运用的本质。任务型教学法集合作、自主、探究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添了英语口语课堂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责编 李亚婷)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 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缺乏包容性:浅析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塑造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5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分析中美价值观 6 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 7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 8 The Analysis of Pearl in The Scarlet Letter 9 极致现实主义与现代自然主义──分析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 10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11 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 12 论东西方死亡观之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15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9 浅析中西方综艺节目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21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当诗意邂逅商业---解读中英诗型广告意境之美 23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 24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25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艾米丽狄金森和李清照自然诗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2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Roads to Happy Marriage: a New Conception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Novels 30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31 威克里夫对英国民族语的发展贡献 32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爱情,悲剧和战争——《永别了武器》关键元素的分析 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 35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 38 汉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促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双十一”大促为例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
浅析广告语及其汉译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动物荒原牧场——生态视野下科马克麦卡锡的《边疆三部曲》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新闻词汇翻译
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散文翻译中的体现—以《落花生》的英译为例
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87 对中英语“丑”词的文化和认知解读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 89 通过《生活大爆炸》分析美国情景喜剧中的文化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 91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 92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93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94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 96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爱玛的性格 98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99 论斯嘉丽对南方的背叛
论《冰与火之歌》中角色视点手法的运用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淑女形象
A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Written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Majors 103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 105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106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108 To Foster Pupils’Interests in English Teaching 109 《背影》的两种英译文对比研究
美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运用得与失的研究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 112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 113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商务活动中的习俗、礼节和礼仪探析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117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118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 119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Racism and Black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122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 1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124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中文菜名的英译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26 金钱决定婚姻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12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 131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 13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133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 135 苔丝形象浅析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37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 140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142 理想男人随社会变化:从劳里到盖茨比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白苍鹭》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 145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商务交际的差异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47 钱钟书翻译研究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田园诗歌对比研究 149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150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 151 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 152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153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154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55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56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 1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8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原因探析 159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60 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
161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 162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63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
164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16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66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167 西方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与东方文化中的鬼形象之对比 168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 169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170 从《好事一小件》和《洗澡》的对话对比分析看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 171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172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
173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 174 中英植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175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 176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177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 178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 179 浅谈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180
181 简论英汉习语翻译
182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 183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184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85 从上海迪士尼的兴建看中西文化异同
186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 187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
188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189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190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
191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 192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
193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94 浅谈零售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策略—以屈臣氏为例 195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
196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197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198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 199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 200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是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一种教学新模式。本文论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结合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课的任务型教学实例,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曾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Willis,1996)。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活动和合作活动;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授的;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构建,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促进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一旦他们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感受到新知识构建的成功,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
根据这个观点,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3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强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将任务看作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都转化成一系列的任务,似乎二语习得如同母语习得一样是同一种交际过程的结果(Wells,1985)。弱式任务型则强调任务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先讲授语言知识,再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用语言练习做事,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再归纳和总结语言知识。目前,我国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多属于“弱式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3.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3.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3.3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里利用的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4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指“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一英语教学过程,而“任务型”英语教学尚未形成固定模式。在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接近学生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以便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任务型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并解决具体的问题,以达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以及锻炼的目的。这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并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感投入、精神交流和课堂文化也随之发生积极的动态变化,这完全切合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角色。相应的,学生扮演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等角色,在任务结束后,根据情况对自身或合作的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和反馈。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互相评价的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
参考文献
[1] 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Harlow,Essex: Longman,1996.[2] 鲁子问.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简述[J].学科教育,2002(6).
第四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来,使得英语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和关注,熟练英语口语的人才也在更多的被需求。然而,在原有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的人才并不具有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关注的重点置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并且着重研究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95-02
一、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原则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将“要求学生做什么”(What you must do)转变为“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如何学习”(How to learn in practice)。原有的英语口语教学仅采取灌输式教学,将大量的语言知识一并塞给学生,却并不为其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然而,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更多的练习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在口语能力方面的提升。任务型教学法应遵循几点重要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口语场景,并且语境的具体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贴合。语言的应用需要有特定的环境作为依托,就如在与他人交谈时,语言的选择需要依据具体的场景和对象而定,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所营造的情景同样需要给学生一种自然的、亲切的、真实的感觉,例如:商场购物场景、餐厅用餐场景、户外郊游场景。
其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1]。由于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和“以教师为中心”出发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三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别代表:美国、英国、中国,在课堂上分别模仿不同国家的对话来进行表达,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角色,提升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层次性。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做到从顶层设计着手,并且要由简至难层层递进,将学生的兴趣点、自身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用时等因素考虑在内,并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教学活动应随着学生的不同而进行具体的调整,防止严重超限或者严重不足的任务所引发的“两极分化”。
例如,在教学高一M1U4 Earthquake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任务型教学设计里,为了让学生们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谈论跟地震相关的话题,我先播放了关于地震灾难现场的一段视频,带学生进入一个模拟场景,营造了一个灾难发生的氛围,使学生们能自然而然的产生联想;再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描述地震前可能看到的一些现象:
1)Bright lights flash in the sky;
2)The water in the well rise and fall;
3)The well walls have deep cracks with smelly gas…
接着再层层递进,提高难度,描述地震造成的伤害,怎样在灾难中保护自己.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1.由听力任务促进英语口语教学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见的现象:听力不好的人在语言方面必然存在缺陷[2],由此可见,听力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为指导,采取以听力教学促进口语教学的方法,即在进行听力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听力训练,从而实现学生在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双方面的丰收。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听力水平之上的,因此以听力带动口语,以听力促进口语的改善,是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步骤。例如,我在高中英语B5U1 Great Scientists的口语教学时,围绕着谈论scientist这个话题,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Gregor Mendel的听力材料,然后围绕着所听内容向学生提出关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
T: What did you find out about him?
S1: Well,he was a monk and lived in a monastery.That was a good job for him because his family was very poor.When he was little,he didn’t have enough to eat.S2: Really? I only know about his work with peas.I read a lot about that.It’s very interesting.T: What did he do with peas?
S1: He chose to grow peas which were wrinkled and green and were short with white flowers.When plants appeared that did not have these characteristics he rejected them.T: So what did he find happened to the plants he kept?
S1: They became more wrinkled and green and had more white flowers and were shorter.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设计了综合英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本文指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在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综合英语
0 前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伦理道德、惊险经历、文化教育、网络科技等一系列话题,是学生在学习英语同时,扩展个人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何兆熊,2010:vi)。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题材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为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综合英语课往往被称为精读课,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单词词组用法、句型短语、语法规则、修辞方法、造句、翻译等语言点。传统综合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侧重语言点学习,着重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短语等等。教师讲,学生记,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能较为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的精神。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教学法侧重点在于“任务”,紧紧围绕任务开展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为了体现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语言学习通过经历方式来学比通过讲授方式更为有效。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相反,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学生是活动主体,任务的设计、选择均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等因素,而老师只是起到任务设计者、促进者、评判者的作用。根据Willis(1996)的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步骤可以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介绍主题,确保每位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任务中阶段,即执行阶段。学生在大量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执行任务。任务后阶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点评、总结,拾漏补缺。综合英语教程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兆熊主编的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We’ve been hit”为例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内人们自救、互救的故事,赞美了人们在危险时刻展示出来的勇气、决心和互相帮助的美德(鲁华山,2010:140)。笔者设计三个任务供学生完成。第一是warming-up;第二是global reading; 第三是intensive reading。下面重点分析第一和第二个任务:
2.1 任务1:Warming up 课文导入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布置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warming up的任务前可以在课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任务布置如下:A.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 B.Show us some pictures of the WTC and the Pentag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ttack.设计的两个任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完成对课文的导入。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事先学习、掌握与9.11恐怖袭击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基地组织”“伤亡人数”“民航客机”“劫持”等。对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可以让学生对恐怖袭击造成的大楼损坏,民众的恐惧等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课文的学习中更能体会到大楼内民众逃亡的难度与在极度混乱、恐惧中还能帮助他人的那份难能可贵之情!教师可以在任务布置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选出组长领导本组的讨论,分工等。
任务中阶段也就是执行阶段。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代表陈述和PPT展示。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本阶段由每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前述的问题A,以及就问题B进行ppt展示,在回答和展示时均需要用英文进行。在代表发言完毕后,同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以就主题进行提问。教师在这阶段要注意倾听、笔记为随后的评分和点评做准备。考虑到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在词汇量,专有名词等难免有发音不准、解释不到位的地方,必要时,教师也要就内容进行讲解、补充。
任务后阶段主要由教师来主导。老师结合自己的笔记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其质量,就各个小组的亮点和不足点进行点评。此外还应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语音等方面的不足。
通过任务1,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对文章的主题、背景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国际上发生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也有了初步认识,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主动学习当下时政热词的习惯。此外,在展示的环节,学生站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
2.2 任务2:Global reading 泛读全文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C.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arrative essay? Please identify them in the text.分工完毕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只需要得出文章大意,遇到生词,长难句则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在该任务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可以知道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即when,what,where,who,how 等。考虑到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来找出本记叙文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在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以抽签决定发言小组的顺序,同样,每组只需一名代表上来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学生在该阶段要进行语言输出,由于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在目的语表达不清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用母语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要太担心语法错误。在学生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参与讨论、适时解答学生问题。由于该任务设计的问题不是开放式问题,因此在学生实施任务结束之后,教师要给出答案供参考。
When:On Sept.11.What: People’s reac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attack.Ramos and Hong worked together in an effort to save a heavyset man.Where: in the WTC,New York
Who: Ramos,Hong,and the heavyset man,etc.„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该任务,学生对课文的情节发展,故事内容,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全面了解,也极大锻炼自己快速阅读,并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课文的第三个任务为Intensive reading,即文章精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短语,语法点等语言层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任务后阶段讲评,评估时候再次强调重点的单词,句型供学生操练,加深学生对这些新内容的记忆。综合英语课程包含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目的继续设计第四、五任务。比如,可以设计oral activities 让学生复述,或者用自己的话来重新描述课文故事。还可以设计“演戏”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剧本,小组成员扮演角色将人们逃亡场景,互相帮助场景等表演出来。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深入、全面。小结
在综合英语课堂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给予了学生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始终处于“完成任务”的压力状态,他们头脑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经常要用到小组讨论的方式,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协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要具有更广的知识面,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更好地起到任务的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评价者的作用。当然,必须承认,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具有优缺点,要上好综合英语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们还需要“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鲁华山.大学教材全解[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60-62.[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