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19-05-13 02: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第一篇: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知道,在校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这些问题说明,正视中学生们的现实问题、加强中学生法制道德教育,扶正倾斜的天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也是法制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目前,中学课程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课程,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更重要,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学科的老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法制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遵守礼仪,遵循规章,从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将其有机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在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挖掘开发英语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实,作为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在我们使用的这套仁爱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重要的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出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两纲”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在仁爱版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家庭秩序的意识。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去邮局是哪一条路)Section B在介绍了问路的基本句型之后,紧接着学习了一些交通标志,如:Turn left(左转)/No right turn(禁止右转)/ No left turn(禁止左转)/ Turn right(右转)/ Go straight(直走)/ No parking(禁止停车)/ No U-turn(禁止掉头).在Section C中介绍了交通规则的罚单,如:a ticket for speeding(超速罚单)/ a ticket for drink-driving(酒后驾驶罚单)/ a ticket for Parking in the wrong place / a ticket for making a a wrong turn.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交通规则,然后对school rules(校规)展开了讨论,如:Keep quiet in class.(上课保持安静)Do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放学后做功课)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学迟到)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无论是交通规则,还是校规,作为一名中学生都应该了解并且认真遵循它们。对他们来说,树立这些最基本的规则意识,也就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二、英语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2 Section C中的短文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分别介绍了在日本、泰国、穆斯林国家、巴西、印度尼西亚,在这些国家有哪些是不允许的行为,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规则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对他们来说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

又如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2 Section B 的对话中,Kangkang(康康)、Michael(迈克尔),因为Michael(迈克尔)没有抓住机会进球,Kangkang(康康)对Michael(迈克尔)的态度不好而争吵。通过Jane(简)和Maria(玛丽亚)的帮助,康康对Michael(迈克尔)道歉,两人又成为了好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不应该争吵,更不应该用打架斗殴的方式去解决。又如Unit 3Topic 3 Section B 的对话中,叙述了Bill(比尔)在课堂上做鬼脸,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大笑,老师对他很生气。Bill(比尔)很难过,决定向老师认错。这则对话中的事件对老师或学生,我想都是很常见。这对学生是不是起了警示的作用呢?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它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来展开。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从七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规则无处没有,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中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必须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利己利民,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所必须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本站推荐)

2015—2016第一学期英语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英语组:李秀福

学科法制渗透是关系到当代青年的成长,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必须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使法制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

一、指导思想

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课堂这个素质教育重要渠道,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法制知识理解不深,法律意识不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把适量的法制知识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知识,提

高英语应用能力。

三、教育措施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既不同于教师在政治课上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有别于班主任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利用教材中存在的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本为本”,凭借教材本身的思想性,依靠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努力使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实现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过程。但是这种教育不是靠“灌输”,而是靠“渗透”,靠课文本身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只传授英语知识,忽视思想教育。另一种是忽视基础知识、语言运用,丢掉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这两种错误的做法都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是不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

(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掌握时机,合理渗透,恰到好处

每堂英语课开始我都设有3—5分钟的Free Talk的练习,以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关心国家大事,不要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重大时事,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时间虽短,学生却受益非浅.(三)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对学生进行

各方面思想教育

教学中,游戏是课堂气氛的调味剂,也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在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教材中,有涉及法制教育知识的课文或阅读文章,如: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结合内容想学生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内容,是学生明白野生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不能随意捕杀。必修4 第二单元Working the land课渗透的法制内容为《国际海洋法》《巴黎航空条约》国内与领土领海领空相关的法律,告诉学生一个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可以谈及我国钓鱼岛,南海方面的情况。必修四Unit3 Body language体现了不同国家的身体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可以渗透的法制内容为《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等。

如果只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不注重挖掘课文的思想性,那么学生只能对课文产生表面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失去课文本身思想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有

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思想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使其始终渗透于英语学科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将不在苍白,学科的渗透也不再生硬。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既是一个专业教师,又是一个德育教师,应该处处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让我们一起为之而努力。

第三篇: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2014年六年级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枧坝小学:周乾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法制知识理解不深,法律意识不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把适量的法制知识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使法制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课堂这个素质教育重要渠道,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三、教育措施: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既不同于教师在政治课上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有别于班主任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利用教材中存在的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本为本‛,凭借教材本身的思想性,依靠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努力使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实现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过程。但是这种教育不是靠‚灌输‛,而是靠‚渗透‛,靠课文本身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只传授英语知识,忽视思想教育。另一种是忽视基础知识、语言运用,丢掉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这两种错误的做法都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是不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

(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掌握时机,合理渗透,恰到好处

每堂英语课开始我都设有3—5分钟的Free Talk的练习,以

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关心国家大事,不要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重大时事,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时间虽短,学生却受益非浅.(三)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思想教育

教学中,游戏是课堂气氛的调味剂,也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在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与六年级教材中,有涉及法制教育知识的课文或阅读文章,如: We love animals 我们爱动物,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结合内容想学生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内容,是学生明白野生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不能随意捕杀。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欢迎回到学校来!该课渗透的法制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告诉学生学校是接受教育的地方,每个人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Recycle1 Let’s take a trip!该课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就是学生在出去旅游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如果只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不注重挖掘课文的思想

性,那么学生只能对课文产生表面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失去课文本身思想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思想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使其始终渗透于英语学科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将不在苍白,学科的渗透也不再生硬。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既是一个专业教师,又是一个德育教师,应该处处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让我们一起为之而努力吧!

第四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交流总结

赫章县古基乡妥古小学 综合教研组

为贯彻育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纲要》有关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和《毕节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地教[2011]168号)精神和《赫章县中小学学科科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的要求 :《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当其它学科有声有色地进行渗透学法和教法研究时,不能只少数几门学科停滞不前,游离于学校整个教学计划之外,从而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同时,现阶段,I 学科教学要从单一的科学知识教育逐渐演变为面向学生的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交流讨论过程部分学科教师代表发言:化学组:如讲授“空气”、“自然界的水”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又如讲授“燃烧与灭火——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英语组:讲授“My name's Gina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又如讲授“when was it invented?”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物理组:如讲授“光的色散”、“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牛顿第一定律”、“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又如讲授“电荷”“电压”、“电能”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讲授“杠杆”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生物组:如讲授“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讲授“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可深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种子的萌发”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

II 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人的生殖”、“计划生育”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青春期”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一、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

1、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是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首当其冲的目的。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法律武器是这个社会惩恶扬善、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最理智、最有效的选择,因而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在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不间断地在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上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保证主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原来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润色和补充,运用得好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活跃教学气氛。在渗透教育中运用例如案例分析等方法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应受到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法制渗透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不间

III 断的生动的渗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二、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方法

1、要增强四个意识

(1)要有统筹计划、全面渗透的意识。开展渗透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从而引导他们从小学法、知法和守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种目标不是一蹴而就、靠一次渗透教育或在哪一门课渗透就能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渗透,需要在凡是可以进行渗透的课上都进行渗透才能达到。这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

(2)要有主动渗透的意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研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真正达到法制渗透教育的目的。(4)各级普法主管部门要有主动介入的意识。法制渗透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备起课来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各级普法主管部门主动介入,为学校提供服务。一方面要在每学期前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下学期的教材

IV 内容编写渗透教育的提示,为任课老师提供渗透教育指导,另一方面要在学期前组织老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进行渗透教育的相关法律知识。

2、要把握渗透教育的技巧

(1)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前面我们提过,法制渗透教育是在不影响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它注重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法律条文。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渗透教育的技巧,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要避免机械通读条文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学生通读法律条文,学生对抽象死板的条文不理解,达不到渗透教育的目的。二要掌握渗透教育的时间度。渗透教育是在保证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的,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多则几分钟,少则几十秒,只要能向学生输送了点滴法律常识,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有了一点积累,或者只是对哪个法律问题有了一点思考、一点感悟,就达到渗透的目的了。

(2)要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特点,以及主课堂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教学方式,避免生搬硬套、事倍功半。对年龄层次低、接受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要采取启发引导式。如教师可以举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遵纪守法或违法犯罪的例子;可以通过表演一些生活短剧,让学生说说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什么行为是法 V 律不允许的。对年龄层次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中学生,可相应采取法理思维的方式。如可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等等。

3、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从九月份起,我校开始进行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试点工作,一段时期以来,这项工作已逐渐显示出其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潜力。但无论如何,这只是一项新的尝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规律性,逐步推进,最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又一有效方式。

三、经教研组全体教师讨论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教育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第二、教研组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保质保量,有效扎实推进。

第三、学校根据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情况在教案中进行检查。

VI

第五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李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激发学生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课件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过这些数量关系,只是没有概括总结出有关的术语,如果创设一种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用故事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重量单位),那你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公斤、斤),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很好!下面我们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 口答: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课件出示曹冲称象)。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看,当曹冲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时发现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都不合适,你们能帮助他找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能,用吨)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一般是用吨来作单位呢?(因为大象比较重)。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吨”来做单位,“吨”和我们以前学的重量单位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体的重量,用什么样的单位合适。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掂不同重量的物品,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感受5千克

指名一学生汇报掂5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感受10千克

指名另一学生汇报掂10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受。

③感受25千克

指名同一学生掂25千克的大米,掂不动,需要2个同学才能抬起来。④感受50千克

⑤感受1吨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 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1)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2)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9000千克=()吨

9千克=()克

2、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3、扩展题: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25吨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要损失上亿吨的水。

师生共同讨论:

(1)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如何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珍惜每一滴水?(相机相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2)说说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如: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减少用水量等。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帮助曹冲称的大象找到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

吨的认识 千克 = 1 0 0 0 克

1吨 = 1 0 0 0千克

下载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概念解说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含义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

    浅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湄潭县复兴镇中心小学:张纯权 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

    八年级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师: 一、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warn, motorcycle, trouble….. 2. Go on learning the usages of adverbial......

    七年级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xiexiebang推荐)

    附七年级(下)册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知 识 点 Unit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Unit4Don’t eat in class. 可以渗透法制......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里,我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读本,并在课堂中进一步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现我把一学期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武佐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渗透法制和德育教育总结 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 物理组 张以科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和德育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课题: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