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时节,送给友谊的一句话
毕业时节,送给友谊的一句话
六月,一个离别的季节,校园里都弥漫着一股离别的气息,看着童鞋们即将要离开校园的身影,想不想为他们留下点什么呢?
1.Life is a profound book.Other's notes cannot replace your own understanding.May you find and create something new in it.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Oh, my friend, do you like stars? If you feel lonely far away from home, look up at the stars in the sky, where there is a star for luck that I've send you.朋友,你喜欢星空吗?如果有一天你在远方流浪时感到孤独、忧郁,请抬头看看星空,那儿有我送给你的幸运星。
3.Time is flying away, and years are passing by.Only our friendship is always in my heart.Farewell, my friend!Take care, my friend!
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朋友,再见!朋友,珍重!
4.Don't be disappointed on the journey of life.There are friends in the world.Seize your chance and value your opportunities.May our friendship be everlasting.人生路上何须惆怅,天涯海角总有知音。把握机会珍惜缘分,祝愿我们友谊长存。
5.Time does not water down the wine of friendship;distance does not separate our hands of longing.Wishing you happiness forever!
时间冲不淡友情的酒,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祝福你,永远永远!
6.If I should meet thee,After long years,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Britain)George Gordon Byron
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相逢何所语?泪流默无声。———〔英〕拜伦
7.Thinking of each other is just like a thread connecting both you on the one end and me on the other end.思念是一条细长的线,一端系着你,一端系着我,时刻连接着两颗跳动不息的心。
8.I have three wishes: May our friendship warm our hearts!May joy be always with you and me!May we often meet each other!
我有三愿:一愿友情温暖我们心田,二愿欢乐永驻你我心间,三愿我们常常相见!
9.If life cheats you, don't be disappointed and worried.Calmness is needed in melancholy days.Believe that pleasantness is coming.Long for the bright future though you are unhappy.All will pass by and everything will be over.Past things will be pleasant memories.—(Russia)Alesander Pushkin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心永远憧憬着未来,尽管你现在常常是阴沉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将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俄〕普希金
10.我走了,I'll go,是为了以一个崭新 的面貌回来,for I want to be back with a brand new face,就像树木抖落了黄叶,just like the autumn trees who shake off the yellow leaves
是为了春天以更葱茏的形象走向大地的期待.because they want to confront the hope of the ground with a more prosperous figure
我会一切都好,I'll be all right,baby
心中更有一份挚爱。and keep the sincere love in my heart
如果你相信我是雪,If you believe I am the snow
那么也请相信,please aslo believe that
当我飘落下来, when I fall down next winter
一定和以前一样洁白 I'll be as white as used to be.
第二篇: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时节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中华四大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似的。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习俗。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因此,在端午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成为习俗。
到春秋战国以后,每到这一天,我国的很多地区,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的内容为:“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 340)卒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享年 63 岁。其故里据史家记载和传讲,在地处长江西陵峡中部的今秭归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载: “ 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俱存。”“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故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悬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实现一统。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的精神极度苦闷,披发行吟泽畔。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感人肺腑,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屈原想到国破家亡自己已报国无门,美好的政治理想已完全破灭,心如刀割。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摧残,国破家亡的现实,超过了他忍耐的极限,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夏历 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断然怀石沉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历代诗人和群众景仰屈原的品质叹慕屈原的文藻,自贾谊开以诗祭屈原之先河后,历代骚人墨客吊屈原的佳作累出不穷。又如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云:“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于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852 年,维也纳皇家科学院的报告用德文发表了《离骚》和《九歌》。离此事 100 年后的 1953 年,屈原被推崇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更是被翻译流传到世界各地。至今还是唯一的一位炎黄血统的世界级文化名人。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再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为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许多地方举行规模宏大的龙舟竞渡,风格独具,热闹非凡,堪称中国一绝。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在《隋书·地理志》中已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民间娱乐活动,而且也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今举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形象地地描绘出了龙舟竞渡的恢宏画面。气氛的热烈,比赛的紧张,尽跃纸上。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元人王振鹏所绘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划龙舟这一活动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
唐宋以来粽子成为举国上下最流行的节日美食和馈赠礼品,不仅家家争做,而且市场上也出售各种各样的米粽。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粽子后,还写了赞赏“九子粽”的诗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节日期间供祭神佛和祖先也都用米粽。1700余年来,我国地域辽阔,粽子的花样繁多,有四角粽、牛角粽、枕头粽等形制较为普遍,里面包的容更是花样繁多:火腿粽、碱水粽、鲜肉粽、红豆粽,甜的、咸的、辣的、酸„„不胜枚举。随着华人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把“粽子”这种食品也带到世界各地。成为广泛流行于世的传统食品。这一天,孩子们欢唱着端午节的民谣,乐得手舞足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不仅民间重视,宫廷也同样重视。身为天子的唐明皇也写诗《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悬钟馗像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也有一些地方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的活动。民间还编出了有关端午节的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宋代欧阳修以词颂端阳: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我国北方没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但是,历史上辽国的契丹族将士和金国女真族将士,都有端午节日射柳、骑马击球的传统竞技。《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驰马射柳是于端午清晨,先设棵棵小柳树于校场,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赛者依次驰马拈弓用无羽横镞疾射削白处。比赛获胜名次是: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为胜,断柳而不能接到手中者为次,另外射中非白处,或射中削白处却未断柳者与未射中者一样均为负。这种节日竞技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军事技术的训练,相沿成习,直至清末。至于骑马击球是在马上执鞠杖,杖头如偃月形,兵分两队争击,射门取胜,和现代马球相似。
明清时期,端午节也同样受到重视。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在京城里,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京城里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五月初五这一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要把红绒花摘掉,扔在路边,名为“扔灾”据说这样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这一天,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从五月初一开始,家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鬼王钟馗、祛瘟之神孙天师的画像。等到初五,人们要用毛笔蘸着朱砂给他们点上红色的眼睛。称作“朱砂判儿”。
辽西的端午节,家家都很重视的。挂艾蒿、叠葫芦、缝香囊、吃粽子是乡亲们最主要的过节形式。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都用红纸叠起小葫芦,准备在端午这天早上挂起来,还将艾蒿在屋檐上,大门上,远远看去,绿色的树叶,红色的葫芦随风飘荡,给偏僻的乡村,增加了勃勃生气,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记得我在小学念书时,手工劳动课还专门学过折叠葫芦呢!
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记得妈妈在节日前的几天开始准备包粽子,上午把糯米晾一晾,拣一拣,淘一淘。粽叶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洗,就泡在大盆里备用了。粽子叶是竹叶,要到市上去买,也有仔细的人家,将用过的旧粽叶洗干净,晾干后存放起来,第二年再用。米,多用小黄米、大黄米,也有用糯米的,还有用黄米、糯米两掺的。包好之后,把粽子结结实实的摁在大锅里,注满水,盖严锅,就可以烧水煮了。煮熟之后,还要放在一个冷水盆中,剥去外皮之后,放在盘子里。吃的时候,多蘸红糖,也有蘸白糖的。全家边吃边论,其乐融融。母亲还要准备好五彩丝线,文人的话叫“香丝系腕”,五彩丝线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内心里总是觉得很漂亮,这五彩线要到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扯下来扔到水里,说真的,我真有点儿舍不得。(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还要制作香囊,就是用布绣成各种式样的荷包,先将红色的布裁剪出要做的香囊基本外形,在里装上“香草”,再用针线缝好,之后,在香囊的一端缝一条佩戴用的细绳儿即可。端午的早上,母亲要早早起来,将五色花丝线索缠在孩子们的手腕上、脚腕上,脖子上还要挂上彩线系的小笤帚,寓意是扫除灾祸,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们佩戴香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要相互比较,看谁的母亲手艺更高。
挂艾蒿代表招百福,艾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
采集艾蒿是需经验的,艾蒿叶子稍圆一些,背面是灰白色的,具有香气;水蒿叶子尖细,背面发绿。如不注意,错将水蒿采集回来,惹得全家开怀大笑。
原葫芦岛市委书记胡国庆所作的《山村端午》: 风吹葫芦桃枝扬,端午山村着新装。滩头顽童戏海水,室内老翁烧艾汤。秀姑口唱情歌笑,红嫂鬓插野花香。风山更比孤山美,青杏红时好还乡。
这首诗全面地展现了辽西地区的端午风俗,宛如一幅乡情乡音的水墨画卷,在辽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现在,辽西地区城市里的端午节也很热闹。节前七、八天就有出售各类民俗饰品的:各式各样的葫芦、各式格样的笤帚、各式各样的荷包,将端午节打扮的多姿多彩。现在农民的商品意识曾强了,配合端午节的民俗,早早用车子将艾蒿运到城里来出售。一般市民,也无需自家包粽子了,卖粽子小贩满街,摊床连连。端午节于2008年被首次列为法定假日,游园的、逛街的人山人海。在浓浓的亲情中,在和煦的暖风中,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接受文化的熏陶。
近些年,虽然进入现代化的时代,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人们在用手机传递“福音”的同时,仍相互祝愿:“端午节快乐!”
尽管屈原离开人间几千年了,但人们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有增无减。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今。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头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前,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屈原(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为屈原的故乡,秭归人对屈原的缅怀之情甚浓,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地方。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分别为农历五月初五“头端阳”、五月十五“大端阳”和五月二十五“末端阳”,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一直要持续一个多月。
2008年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三。今年是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之后的首个端午节,秭归作为端午节文化的发祥地,捧出端午文化大餐祭屈原,举办了2008中国秭归端午文化节,掀起了万民祭祀的热潮。通过公祭屈原、龙舟展演、游江招魂,端午诗会等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
祭祀台位于屈原祠山门前,用艾叶装饰而成,以雄壮的三峡大坝为背景。屈原铜像立于台中央,两旁的招魂幡上用小篆书写着“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几个大字;祭祀台上供奉着屈原的灵位,猪头、羊头、水果等祭品,祭祀台前置白龙头一个,香炉、菩垫若干。
6月6日上午与三峡大坝仅1公里之遥的凤凰山上,数千名屈乡儿女着素服,诵楚辞,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悼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三闾大夫,屈平灵均,诞于秭归,仕楚于郢。辅怀王兮图强国;联齐晋兮抗暴秦。乌鹊纷噪,宵小干政;丹凤钳口,孤忠远行”„„上午8:30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三峡大坝上游的凤凰山下,锣鼓喧天,彩球飘飞。龙舟赛在徐家冲港湾龙舟训练基地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游江招魂仪式,“大夫啊,大夫啊,你回归故里哟,故乡的人民想念你”苍凉的招魂曲在江畔声声响起,游船上游江招魂结束后,来自河南以及我市各县市区的16支龙舟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全场肃静,炮乐声起,鼓响金鸣。面对着屈原的塑像,身着素服的人们依次上香、摆放供品。在婉转凄切的鼓乐声中,屈乡儿女齐聚祭坛前,上香、跪拜、叩首,表情神圣而庄严。随后,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人,悲壮地诵读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一切显得庄严肃穆,全场人员大为所动,全体肃立,面向灵位深深三鞠躬„„
下午,在凤凰山古民居内举行了“端午骚坛诗会”。诗会上,来自武汉、宜昌同骚坛诗社的诗人们同台唱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骚坛诗社的“泥巴腿子”,都满怀深情地缅怀屈子。“屈子华章万古青,骚坛诗社千秋吟。遗风牢记忠魂志,故里高扬爱国音。”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一个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楚国官员,一个富有哲学思辨的思想家,一个关注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一个使《楚辞》熠熠生辉的爱国诗人,死后,他的精神、灵魂深深地融入端午的民俗中,永远活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有了屈原,才有了“端午”这一绵延久远的历史文化,才有了端午粽子飘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伟大源于崇高,崇高源于博爱,博爱源于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无悔。屈原的辞赋,屈原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端午节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变迁,已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种文化源流,集饮食、体育竞技、卫生防疫于一体,受人们重视,被人们喜爱,成为凝聚人心、凝聚民族感情、传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文化象征。端午节从2008年起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我们在怀念、祭祀的同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第三篇:毕业时节
六月,又是一个毕业时节。
夏日,主干道旁的梧桐枝繁叶茂,撑起一片绿荫;图书馆前的银杏愈发显得苍翠;曦园的竹林郁郁葱葱。路上还是有着几个匆忙赶路的学生,校园广播还在播着那首熟悉的歌曲,校园的一切还是一如往常,只是多了一些离愁别绪。“四年前,天南海北的我们相聚在这里,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要各自奔走天涯。”“毕业了,再也不用担心逃课了,因为已经没有课可上了„„”聚会、拍照、写下纪念册,青春的散场每个人心中还有着太多太多想说的话,却梗在喉中。花落成实,经历大学四年的洗礼,少的是来时的稚嫩和青涩,多的是一份成熟与洒脱;梦想启航,相互道一声珍重,匆匆写下离别的祝福,背负行囊,他们又要开始新的征程„„
再回首,成长在大学
清晨,中和饮食广场西门。
07级机电学院的毕业生正在这里合影留念。黑色的学士袍,搭配着黄色、青色的饰边,黑色方形的学士帽下飘荡着黄色的流苏。喜悦的表情,兴奋的尖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间过的真快,大一的时候看到那时的毕业生身着学士服在这里合影,好生羡慕,感到很新鲜、很有范儿,而如今我们也成了‘旧人’,现在既喜悦又有点苦涩。”07级测控专业的郑伟如是说。
大一时,郑伟参加了学生会,并在去年成功竞聘为校学生会主席。在职期间他曾发起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倡议,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推行他的想法,成功举办了校科技文化节、工程颂歌等大型活动,并在去年代表我校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25届全国学生联合会大会。学生会的工作很纷杂很细,尤其到了周六、周日,他常常是一整天都在忙于活动,直到晚上十一点才能回宿舍。宿舍里的兄弟常常调侃他:“学生会是你家,而宿舍是你的旅馆。”谈到这段经历,郑伟说:“经过大学,我开始明白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这可能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的同学热衷于参加社团或是学生会,积极组织筹划各种活动;有的人热衷于科研实验,喜欢泡图书馆,喜欢钻研学问,他们同样收获颇丰。对于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席耀宗来说,大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考取河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了。“当时绝大部分人选择了就业,考研就是我一个人的战斗。”即使寒冬,双脚冻伤,席耀宗也没有丝毫松懈,“天冷倒也好,冻冻反而更精神了。”他笑着说道。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大学生活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但许多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每人都会创造出自己的精彩。”这是席耀宗对大学生活的感悟。
大学梦,因执着而美丽
07级国贸专业的王伦有着这样的一条大学路。
初入大学时他曾许下了三个愿望:
一是活动方面,在自己所在的学院或是学校做出一番成绩。
二是学习方面,考上研究生。
三是生活方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而如今他的这三个目标都已一一实现。活动方面,他成功竞聘为经管学院学生会主席;学习上,他顶住重重压力并以专业第一的身份跨专业考取了我校资源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生活上,他也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谈到考研的经历,他说:“我是文科出身,这次跨专业考工科专业可谓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而且我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准备,备考比其他同学足足少了半年,当时压力真的很大。”为了考研,去年整个暑假他都泡在自习室,天很热,宿舍只有他一个人,他也全然不在乎,为了赶上进度,每天他都要拿出十多个小时恶补数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我都有自己的目标,这样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怎么去读,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活动中,优秀的毕业生总是有着一些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有目标、有想法、并且有恒心、有毅力。
郑伟认为:“大学期间要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此外一定要学好专业课,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成功考取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的07级工程管理专业陈梅婷,谈到考研的经验说道:“大
一、大二是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打好基础。这样到大三学专业课时才不会很吃力,准备考研时才会得心应手。”同专业的包峰(07级国旗班班长)认为读大学就要体现一个“大”字,学生要广泛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广泛涉猎,扩大自己的眼界、思维和心境。
毋相忘,只因彼此相遇
“还记得曾经一起度过的日子吗?我们一起军训,一起唱响嘹亮的军歌;我们一起上课,一起为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一起到武当山旅游,一起窝在宿舍看韩剧„„四年了,朝夕相处的我们俨然成了姐妹,老大、老
二、„„我们总是这样相称,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毕业了,也许我们终将各奔天涯,但请不要忘记我们这四年里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奋斗的日子。”这是摘自07级自动化专业马燕博客里的一篇日志。
马燕在大学四年中可谓收获颇丰。四年来,她一直是专业第一名,并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今年更是以专业第一的身份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谈到她的考研经历,她说:“这都归功于我们宿舍的学习氛围,我们宿舍六个人就有四个考上了研究生。”“大三时,我们就一起开始准备考研了,我们一起占座,一起自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宿舍的孙玉萍(以初试第一身份考取中国石油大学)说道。临近离别她们更是不舍:“大一刚开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刚开始的隔阂,偶尔闹的小情绪,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一起值日,一起打水,一起装扮宿舍,几盆草,几株花,宿舍俨然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家”里有着老大、老二„„,“家”里有着磕磕绊绊吵吵闹闹时的包容,有着生病时的体贴,有着一起自习、一起游戏、一起狂high的青春回忆。离别之际,似乎谁也没有说过“离开”,但大家都知道以后相聚的日子不多了。
07级英语专业申淇说:“大一到大三我一直都在社团忙活动,没有和宿舍的姐妹好好聚在一起玩过,现在终于有时间了,所以很珍惜现在的时光。”毕业生们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一起,男生们会组队打打篮球、踢踢足球;女生们则会聚在一起聊聊天、一起畅谈理想的生活。包峰就与宿舍的兄弟组成了一个CF游戏团队,“我们一般是上午用三个小时做毕业设计,下午就一起玩CF。玩游戏能很好的减轻自己的压力,又联络了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这种与同学在一起玩、一起闹的日子可能以后也会越来越少了。”“苟富贵,毋相忘”,许多毕业生经常这样诙谐打趣,私下里,他们相约五年、十年后的重聚,许多班级专业更是把每个同学签约的单位,联系方式统计起来,发到QQ邮箱。大家为了方便以后的联系,谁也舍不下彼此间的情谊。
不变的是那份依恋
进入下半年,或是制作简历、奔走于各个招聘会,或是搜集资料、准备研究生的复试。每个人精心设计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忙得不亦乐乎。而五、六月份以后,工作、读研或是其他,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道路。等待他们的就只剩下六月中旬的毕业答辩了,他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他们出没于学校周围的火锅城、各个餐馆,散伙筵席,举酒把盏,再追忆曾经的似水流年。各种名义的聚会例如老乡会,同班会,社团会也开始涌现了。
大多数同学对这种现象表示理解。07自动化专业李明英说:“毕业之前,能与同班的同
学敞开心扉畅饮几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借助酒会,联络一下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借这个方式化解以前的矛盾。或是真心的道声歉意,或是他们敞开心扉的交谈一下,希望能一笑泯恩仇,毕竟大学四年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谁都不想留下什么遗憾。”
约好几个好朋友敞开心扉促膝长谈,聚会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联络感情,畅叙情怀的平台。把喝酒劝酒似乎成了聚会的一个惯例,每年临近毕业,总会有一些同学酗酒之后在校园里大喊大叫,宣泄情绪。酒要不要喝,喝多少,这应该是每个毕业生都应该深思的问题。谈到这里,郑伟说道:“情到深处,肯定会有很多离别的感伤。但喝酒并不是一个宣泄情绪的好方式,许多人喝酒之后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在宿舍公寓附近大喊大叫,乱扔东西。如何文明离校,如何用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这值得我们毕业生去认真思考。”07级土木专业吴雪彬建议说:“用相机拍下校园的景物,和好友相约远足,打几场友谊比赛,都是很好的的纪念方式。酒可以喝,但要看场合,某些人逢酒必醉,甚至酒后乱喊乱叫,这不但不能很好的疏泄自己的感情,还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
对毕业生而言,舍不下的除了那群人,还有这个校园。毕业之前,要再去图书馆坐一坐,或者只是在书架旁走走;再到北门,吃一次特色的盖浇饭,再走过校园内的林荫大道,再路过十教的考研教室,再穿过曦园的小树林,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合个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大学生活道别,然而再提起母校,再提到离别,每个人心中还满是不舍与依恋。“还有二十来天就要离开了,真的不舍,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毕业时间能够推迟一两个月。这样我还能在自己的宿舍多呆一会儿,和大学的朋友多聚一会儿,多一些记忆留在这里。”07级英语专业牟倩感慨说。
是啊,大学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情,我们的青春曾在这方土地燃烧,我们的梦想曾在这方土地绽放。无论走多远,离多久,当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河北工程大学”这六个字将永远牵动着我们的心。
再启航,梦在远方
读研、工作、考公务员,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07级英语专业申淇说:“我的工作签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待遇很好,离家也近,对于这份工作我很满意。”包峰说:“除了几个考研的,我们专业的同学几乎全都签约了,而且80%都签在中铁、中建等大中型企业,待遇还不错。”此外,还有少数同学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研究生,对于未来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计划。07级中文专业的陈同学说道:“由于一些原因,考研失利了,但我不会放弃,现在我又重新准备着考研。保持积极的心态,平稳的情绪,我希望能在来年考出自己的理想状态。”
“毕业意味着什么?离别?伤感?不!毕业意味着成长,意味着下一个路口,我们可以放心去飞,去追逐自己的理想。”这是07级工商管理专业陈文磊的QQ签名。毕业后他的志愿是去西部,他说:“去西部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许多朋友都劝我说那里条件艰苦,但我还是要坚持。因为我觉得青春就要燃烧在最需要她的地方,才会体现出她的价值。”花落成实,再回首,发现自己行囊里已经满是收获:友谊,成长,知识,能力。带着这份收获,他们又将勇敢上路,梦想启航。此刻,前进的号角已经奏响,他们已经容不得半点犹豫,因为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第四篇:清明时节话烧饼
过了二月二,直到清明节,恩平城镇的烧饼作坊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几档连在一起,形成烧饼制作专卖行。因为烧饼是当地群众历来清明扫墓祭祖的主要祭品,各地作坊便抓紧机遇,日夜制作,供应市场。因为这个缘故,在恩平,清明节又称“烧饼节”。
恩平人之所以用烧饼作为扫墓祭祖的主要祭品,当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明朝时,恩平有个叫冯德的人,在兵营当千总,他的妻子很爱吃恩平烧饼。一天,家里来人说冯妻病了。冯德思妻心切,遂辞官赶回家,可是当他回到家时,爱妻已辞世了。之后,每年清明,冯德都带上妻子最爱吃的恩平烧饼拜祭她。有一年,冯德刚摆好祭品,发现一个放牛娃晕倒在旁边。冯德忙上前查看,只见放牛娃面黄肌瘦,想他准是饿坏了。冯德立即在妻子坟前祷告,说救人要紧,望妻子莫生气,然后把拜祭妻子的烧饼拿给放牛娃吃。放牛娃醒来后,深刻地记住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以及救命的烧饼。放牛娃长大后做了大官,想要报答恩人时,冯德已去世了。于是他就买了许多烧饼到恩人冯德坟前拜祭以示感恩。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渐渐成了一种习俗。自此,恩平人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就用烧饼作为主要祭品,并在拜祭完后把烧饼分给过路人或在附近干农活的人。
恩平人制作烧饼,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加上制饼作坊多,互相竞争,因而制出来的烧饼质量上乘,独具品味,皮脆囊软,甘香可口。如果夹上烧猪一起进食,味道更佳。群众称“烧饼夹烧猪,食过返寻味”。正因如此,恩平烧饼早已登上了恩平美食殿堂,驰名海内外。不少恩平籍的海外游子,如果清明时节回乡,常有在外的亲朋叮嘱他们返回时携带几斤恩平烧饼,供大家品尝。
笔者走访过制饼的老师傅。据称,要制作靓烧饼,必须采用传统工艺。第一,要选用纯净靓糯米打粉,粉和糖要比例适中;第二,饼酱发酵充分,揉制粉团功夫做足;第三,烤饼炉盖用木柴生火,炉子用木炭生火,上下恒温烤制,并严格掌控好烘烤时间。这样烤制出来的烧饼,就会皮脆囊软,甘香可口,吃过之后还想吃。
恩平烧饼简称“恩平烧”。据老一辈说,“恩平烧”过去数牛江渡(今牛江镇)的白糖烧饼最有名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恩平各地的烧饼各具特色,而且品种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斋饼、冰肉芝麻饼外,还推出有豆沙馅饼、奶黄馅饼、叉烧馅饼、咸甜饼等等,适应了各种口味人群需求。
美哉妙哉,欢迎各方游客齐来品尝恩平美食靓烧饼,享受一下个中美味!
第五篇:清明时节话廉政
清明时节话廉政
清明节将近,笔者这两天在媒体上看到了好多关于时髦和雷人祭品的报道。这些“雷人”祭扫物品,不仅有“天国银行金卡”、“房产证”,还有画满了名牌标记的 “名牌包”、“名牌服装”。这种不良文化的祭祀活动除了浪费金钱、污染环境之外,还使中华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民族优良传统蜕化到愚昧落后的地步。
清明寄哀思,百善孝为先。对逝去亲人表达思念,寄托哀思,不在于采用何种祭品,应从精神上纪念,从内心缅怀亲人,祭在心中而重在真情。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近年来,清明祭祖活动中却出现了活动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引起群众的不满。
一是动用公车、公款吃喝玩乐。每逢清明时节,一些党员干部借祭祖之名,携妻带子动用公车往返于城乡之间,前呼后拥,以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还有的借机游山玩水,大吃大喝,令基层苦不堪言,群众为之不齿。二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少数党员干部不讲党性讲迷信,借清明祭祖之际,有的请风水先生选“风水宝地”,迁祖坟,立牌坊,不惜毁林占地,大兴土木为祖先营建豪华阴宅。三是乱刮“宗族房头”歪风。近几年,一些人不讲组织原则,讲“宗族房头”活动,搞所谓的“族祖大祭”。少数地方还出现了“族规”大于国
法的现象,扰乱了社会秩序。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以肃穆、环保、节约、安全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摆脱封建迷信的羁绊。对父母怀感激之心,做到真心敬。对革命先烈常怀感激之心,时刻铭记今天的安定幸福浸润着前辈的鲜血,用英雄的业绩激励自己牢记教诲,不忘本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不迷信,不贪财,不玩物,不丧志,不重色。在“先忧后乐”的奋斗中求得人生的最大价值。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形象代表,自己的言行时刻受到群众的监督和关注,时时事事谨慎。
笔者认为,应在广大干部中积极开展 “文明祭扫”活动,弘扬祭祀清风,抵制“雷人”祭品和铺张祭祀,严格禁止清明期间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违纪行为。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就是首先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崇尚健康风俗,反对封建迷信;崇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带头遵守 《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禁清明期间利用公车扫墓,严格遵守公车管理规定。各地各单位应从加强公车管理入手,严明纪律,严格禁止动用公车扫墓等公车私用行为。
(作者:忻城县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
蓝可腾;笔名:山区柚子)
201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