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文化站建设汇报材料
角斜镇文化站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章部长、各位领导:
为了真正把规范化综合文化站创建工作做到位,今年来,老坝港**新区(角斜镇)紧紧围绕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县委“打好新征程七大战役,实现新时期七战七捷”的总体部署,努力加快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为发展老坝港**新区文化事业,促进老坝港**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现将创建市乡镇规范化综合文化站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三月份县文广新局“关于开展创建市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会议”回来后,老坝港**新区(角斜镇)迅速成立了由党工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申承群同志为组长,党群工作局局长陶华同志为副组长,文化科全体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组,分工到人,责任到位,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文化科的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区文化科在岗在编人员两名,编外人员两名,科长的待遇参照中心主任的待遇执行,文化科重新挂上了“老坝港**新区(角斜镇)综合文化站”的牌子,文化科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经费、人员工资支出等均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中文化活动经费每年不少于五万元,为了使文化事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的上人们对文化食粮的渴望,新区党工委对文化阵地建设做了重新规划,在新区新的行政大楼傍边重建一个设施齐全的文广新综合大楼和一个十亩大的市民广场,在新的行政大楼竣工后迅速开工。
三、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针对区镇合并的具体情况,为了确保文化工作正常开展,各项文化项目能正常开放,工作组的同志经过认真筹划,在新区党工委的支持下,对文化阵地进行了重新调整,现在的新区综合文化楼面积达580平方米,其中:电子阅览室、图书馆50平方米,藏书8000册,报刊杂志12种,电脑6台,健身房50平方米,现有健身器材12件,棋牌室50平方米,乒乓球室50平方米,书画室50平方米,资料室25平方米,群文活动室50平方米,辅导培训、多媒体等多功能厅125平方米,各种乐器、音响设备、服装、道具齐全,最近在县文广局的支持下,我们又建成了花鼓和海洋作业陈立馆,更为我们综合文化站增添了浓郁的文化份围。
四、2012年文化活动情况
一年来,我区文化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三件大的活动上,一是参加县文广局举办的一月份的年终文艺会演活动,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选送的表演唱《闹文蛤》获得了最佳创作奖和演出金奖的好成绩。二是选送节目参加市濠滨夏夜海安专场文艺演出,按照县局的要求,我们把《闹文蛤》的节目剧本进行提练,表演形式进行了调整,从而在表演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是县政府主办的“海安县第三届开渔节”的文艺演出,我们在总结前两年文艺演出节目的基础上,按照确保演出效果的总体要求,对本次文艺节目进行了认真的策划,演出主题突出歌颂海安,赞美新区,富有海洋特色的文化内涵。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我们得到了县歌舞团的大力支持,经过精心准备,排出了舞蹈《时刻准备着》,音乐快板《新区喜迎宾客来》和原生态表演唱《黄海船号》等新作品,使专场演出达到演出场面宏大,节目题材独特,演艺水准较高,作品印象较好,社会反响齐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县宣传部安排的《海安风情园展示》、《苏台文化合作论坛》、《海安河豚节》等活动的海滨风情展示,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选送的原生态表演唱《渔船号子》每次都能获得满场掌声;在新区教办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庆“五一”文艺演出;在新区团委、工会的支持下,开展了庆五一、五四棋牌赛;在紫菜协会支持下完成了第三届紫菜节纳凉晚会演出;配合新区经济发展局完成了创建放心消费**新区行文艺演出;组织了读书节读后感征文征集;组织人员积极创作参加县宣传部组织的喜迎十八大大型诗歌朗诵活动等等。
围绕全年工作,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送戏下乡8场,送电影下乡284场,在新区农村工作局、海洋渔业局和社会事业局的支持下,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12次,编办宣传橱窗14期,为敬老院老人送戏2次,协助工会为建莲商砼公司、明芯电子公司等6家企业策划安排文艺活动。另外,还协助政法部门开展了普法宣传周活动,协助安全部门开展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开展老年业余健身运动,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广场舞活动。目前,新区现有民间自发广场舞健身场所4处,吸纳人数近200人。积极支持民间艺人建立群团组织,在已有国立演艺传媒公司、海安渔乡艺术团和美迪民间艺术团的基础上,10月23日在时代公司成立了新时代艺术团。此外,农村农家书屋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区做到村村有农家书屋,藏书均超1200册,村村有兼职图书管理员,均能正常开展活动。
四、日常管理情况
文化站所有服务项目全年开放,工作人员(除周日轮休外)均能按时到岗,挂牌上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服务环境的整洁卫生,服务热情,办事认真。
各位领导,今年来,我区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向先进单位学习,取长补短。面对实际,脚踏实地,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做强事业,尽自己的责任服务社会。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帮助支持,还拜托各位领导一如继往地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将不负重托,确保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二篇:镇文化站汇报材料
2012年熨斗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乡镇文化站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镇文化站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熨斗镇位于石泉县南端,总面积81.84平方公里,距县城50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3752人。
近年来,在省、市、县及有关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镇抢抓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文化站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中心综合文化站一处,农家书屋12个,每个农家书屋藏书8千册以上。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个,远程教育配套设施16套,已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组建秦腔、自乐班等民间艺术组织7个,成人学习计划培训小组2个,2012年共计培训人员达300人次。
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两高一严”。一是高起点规划。把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纳入全镇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真正达到了规划科学、建设合理、利用方便、作用发挥明显的目的。二是高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专业干部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要求管理。成立了镇文化站,确定了5名镇村文化专干,制定出台了《熨斗镇镇村文化站管理细则》,加强了对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确保管理规范、科学、合理,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经常化”。一是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随着近年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全镇绝大部分群众对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闲和晚饭后,大
部分群众都能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体育锻炼娱乐,使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民间活动开展经常化。每逢新春佳节,各村均利用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自发组织一些秦腔、曲子戏、秧歌等精彩节目进行慰问演出,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趣味竞赛活动经常化。在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镇文化站都积极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文化站这一平台开展以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为主的趣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需求。随着我镇经济旅游产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镇已逐步成为县城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心区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集聚区,镇区仍没有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来满足全镇乃至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不高。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资金所限,我镇刘家湾、麦坪、松树、齐建等4个村仍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条件十分有限。三是文化基础薄弱。虽然我镇配有专职文化专干,但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意见建议
出于以上困难和问题,一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有阵地、有资金,有保障。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一些鼓励群众发展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三是希望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第三篇:乡镇文化站建设汇报
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汇报
中共西华镇委员会西华镇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9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乡镇文化站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镇乡镇文化站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西华镇辖13个村1个社区,71个合作社,5个居民小组,24992人,是全县面积和人口第一大镇。
近年来,在省、市、县及有关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镇抢抓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文化站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3月,我镇中心文化站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家单位联合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中心综合文化站一处,农家书屋1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科普活动室1个,培训室15个,展厅1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2套(件),组建秦腔自乐班等民间艺术组织15个。
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两高一严”。一是高起点规划。把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纳入全镇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了建设的盲目
性、随意性和重复性,真正达到了规划科学、建设合理、利用方便、作用发挥明显的目的。二是高标准建设。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每个文化活动中心的科普活动室、群众培训室、作品展室、体育健身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进行科学设计搭配,确保了布局合理,美观适用;在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专业干部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要求管理。成立了镇文化站,确定了15名镇村文化专干,制定出台了《西华镇镇村文化站管理细则》,加强了对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确保管理规范、科学、合理,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经常化”。一是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随着近年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全镇绝大部分群众对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闲和晚饭后,大部分群众都能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体育锻炼娱乐,使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民间活动开展经常化。每逢新春佳节,各村均利用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自发组织一些秦腔、曲子戏、秧歌等精彩节目进行慰问演出,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趣味竞赛活动经常化。在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镇文化站都积极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文化站这一平台开展以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为主的趣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需求。随着县城西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镇已逐步成为县城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心区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集聚区,镇区仍没有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来满足全镇乃至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不高。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资金所限,我镇青林、什民等7个村仍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条件十分有限。三是文化基础薄弱。虽然我镇配有专职文化专干,但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意见建议
出于以上困难和问题,一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有阵地、有资金,有保障。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一些鼓励群众发展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三是希望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第四篇:乡镇文化站建设汇报1
乡文化站建设工作汇报
中共东峡乡委员会东峡乡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9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乡乡乡文化站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乡乡乡文化站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东峡乡辖13个村1个社区,71个合作社,5个居民小组,24992人,是全县面积和人口第一大乡。
近年来,在省、市、县及有关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乡抢抓乡乡文化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文化站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3月,我乡中心文化站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家单位联合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截止目前,全乡共建成中心综合文化站一处,农家书屋1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科普活动室1个,培训室15个,展厅1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2套(件),组建秦腔自乐班等民间艺术组织15个。
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两高一严”。一是高起点规划。把乡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纳入全乡小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真正达到了规划科学、建设合理、利用方便、作用发挥明显的目的。二是高标准建设。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每个文化活动中心的科普活动室、群众培训室、作品展室、体育健身区、休闲娱乐区等功
能区进行科学设计搭配,确保了布局合理,美观适用;在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专业干部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要求管理。成立了乡文化站,确定了15名乡村文化专干,制定出台了《东峡乡乡村文化站管理细则》,加强了对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确保管理规范、科学、合理,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经常化”。一是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随着近年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全乡绝大部分群众对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闲和晚饭后,大部分群众都能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体育锻炼娱乐,使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民间活动开展经常化。每逢新春佳节,各村均利用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自发组织一些秦腔、曲子戏、秧歌等精彩节目进行慰问演出,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趣味竞赛活动经常化。在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乡文化站都积极组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文化站这一平台开展以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为主的趣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文化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需求。随着县城西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乡已逐步成为县城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心区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集聚区,乡区仍没有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来满足全乡乃至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不高。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资金
所限,我乡青林、什民等7个村仍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条件十分有限。三是文化基础薄弱。虽然我乡配有专职文化专干,但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乡乡文化站建设的意见建议
出于以上困难和问题,一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有阵地、有资金,有保障。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一些鼓励群众发展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三是希望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第五篇: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某乡镇文化站在区文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遵照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规范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艺创作;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培养群众崇高思想、美好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人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我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
(一)稳步运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建设以来,文化站得到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建成含有图书阅览室、音响室、多功能活动厅的高标准文化站。
1、组织全镇各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在多功能活动厅开展普法教育,或宣传时事政治。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学习省、市、区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精神。
2、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组织各村文艺人员在多功能活动厅举行舞台文艺汇演,为全镇父老带来欢乐。
3、在各村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形成全镇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管理网,推进各村文体事业健康发展。
(二)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镇综合文化站始终坚持公益性质,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各类适用于农村的先进技术,引导农民群众走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一)团结协调好各方势力,迅速充实内部队伍力量。在组织实施各类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我们就委派专人向区级文体中心专业人员取经学习,学成后指导本镇文艺爱好者开展活动。或者与其他乡镇文体工作人员进行商讨学习,共同进步。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举行重大节日庆典或某些大型活动时,我站针对本次活动确定主题,放宽参与者表演形式、内容。许多乡村民间艺人采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方式会带来别具一格的精彩。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图书室未充分发挥作用,原因有两点:
1、书籍较少,由于资金原因书籍未能及时更新,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2、缺少现代化操作仪器,加重了借阅的难度。若能增加一台扫描仪可大大提高图书的借还效率,保证准确性;将所有书籍录入电子信息库,就能更准确、高效的为读者提供书籍的查询服务。
(二)大量文体活动的开展受制约。由于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均为公益性事业,政府提供的经费有限,不足以保证必备的设施、设备。所以,建议加大政府投入、保证文体事业经费,让农村低收入人群共享文化成果。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还未进入我镇。
四、政策建议
(一)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地提供设备配置、技术指导。
(二)保障基层文体事业工作队伍。大量基层文体事业工作人员凭借兴趣、爱好组织管理民间文体活动,收入偏低甚至没有收入。为保障群文事业健康发展,建议扩充基层群文队伍,为基层群文事业工作人员设岗定编,保证基本活动经费。
(三)保证群文事业全民化,健康发展。鼓励社会各界成立群文事业慈善基金,鼓励各类文体协会提供技术指导,资助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文体事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