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红对本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共5篇)

时间:2019-05-13 04:0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仕红对本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仕红对本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

第一篇:罗仕红对本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金牛湖街道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罗仕红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1500

[摘要] 目的:分析狂犬疫苗“2-1-1”接种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狂犬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本社区内近2年内33例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按照“2-1-1”接种程序(观察组),第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并与既往年份“五针次法”接种程序36例患者(对照组)同步时间段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患者10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48%、27.78%;接种程序完成后15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7%、83.33%。结论:“2-1-1”狂犬疫苗接种程序完全符合药物动力学原理,它能迅速提高机体内血药浓度,并在短期内产生抗体,同时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方便患者。但疫苗接种效果与各患者机体个体差异存在一定的联系,全程接种15d后应加强抗体水平的检测,如抗体阴性患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及强化补种。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动物咬伤;疾病控制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死亡率基本为100%。目前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抗体转阳是达到有效免疫的唯一标志。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受到“五针次法”接种繁琐程序的影响,所以,其药物的依从性不佳,有些患者对该疾病认识不足而不规范接种,甚至不接种。将埋下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疫苗生物工程技术不断提升和完善,疫苗的质量也得到充分的保障。我国于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部分企业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可以采取“2-1-1”免疫程序。这样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疫苗接种的依从性。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10月才陆续采用其接种程序,现笔者有意对该接种程序的效果做一调研,旨在于与老的接种程序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积极推广新程序做基础的数据分析,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实践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6月,金牛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采取“2-1-1”接种狂犬疫苗102例,男性89例,女性13例。年龄在3-78岁之间。Ⅰ级暴露49例,占48.04%;Ⅱ级暴露31例,占30.39%;Ⅲ级暴露22例,占21.57%。其中,对接种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按时进行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资料完整的33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为既往年份“五针次法”按期接种,并接种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按时进行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36例患者,两组患者接种疗效比较不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暴露的级别。

1.2 暴露后处置[3]①伤情评估: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进行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客观的评估。②加强宣教及实行告知义务:告诉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何种处置措施。③按照处置工作规范进行伤口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1.3 疫苗接种 观察组33例患者实施新型狂犬疫苗“2-1-1”接种程序,即受伤当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在第7d和第21d分别再注射一剂。对照组36例患者按照“五针次法”接种程序,即分别于0、3、7、14、28d各注射疫苗1支,共5支。

1.4抗体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疫苗接种后10d和接种程序完成后15d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用毛细采血管采集手指尖末梢血0.3 ml,用狂犬抗体酶联免疫吸附间接法取血清作抗体测[2][1]

定。试剂盒采用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抗体检测试剂盒,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及判断结果,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表1两组患者接种疫苗后不同时段阳性比较(%)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N33 36 阳性 16 10 10d 阴性 17 26 阳性率 48.48 27.78 阳性 32 30 接种程序完成后15d 阴性 1 6 阳性率 96.97 83.33 两组患者接种第10d、接种程序完成后15d的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 讨论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地区,近10多年来,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病死数居全国法定传染病之首,发病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达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但狂犬病是一种可防而不可治的疾病,规范化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唯一有效措施。狂犬病抗体转阳又是有效免疫的唯一标志。然而,狂犬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它必须注射到人体体内产生免疫应答,并达到一定的抗体浓度才能起到免疫作用。换言之,即血清中狂犬病抗体必须为阳性,抗体浓度大于或等于0.5IU/ml才达到免疫水平。传统的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是“五针次法”,治疗程序繁琐,药物依从性差,特别是对于农村老年患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规范化接种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由我国自行研制并生产的人用狂犬疫苗是采取“2-1-1”接种程序,其程序与原程序比较缩短7d。这样,不仅节省了来回两次的交通费、误工费和大量的时间。而且“2-1-1”产生抗体迅速,对就诊时间比较晚、严重咬伤者更加适用。从药物动力学原理上来说,这完全符合药物应用机理,它能迅速提高患者机体内的血药浓度,为患者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转阳提供有利的平台。从本组调研的结果也同样验证上述结论。因此,笔者认为“2-1-1”接种程序取代“五针次法”接种程序是有客观的科学依据。

尽管“2-1-1”接种程序的抗体转阳迅速而概率较高,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患有个别患者接种程序完成后,其还不能获得有效的抗体,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多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是总抗体,不完全代表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水平。国际上公认每毫升血清中中和抗体等于或大于2.5国际单位是机体具有抗狂犬病毒能力的最可靠指标,需要采用能够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本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参加“2-1-1”接种程序完成后15d,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仍为阴性,因此,要继续强化补种,同时也需要积极寻找原因。有文献报道免疫应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的蜕变、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由于我们选择的样本较少,[6][5][4]

对这一观点的真实性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观察。

“2-1-1” 疫苗接种程序的转阳率也非100%的特点,所以,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力度和解释工作,对接种过疫苗的患者不要高枕无忧,应及时检测血清抗体的浓度,对浓度达不到阳性的患者要及时加强接种,以免给狂犬病防治留下隐患。

参考文献

1、刘晓彬,胡萍,王莉。狂犬疫苗接种五针与2-1-1四针免疫程序的对比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4):233-234。

2、余珍东,唐雪敏,卢雅萍,等。狂犬疫苗“2-1-1”免疫接种法讨论[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95。

3、于朝凤,陶书凤,王晓宇。狂犬疫苗接种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2,14(1):26-27。

4、唐浩武。金湖县吕梁镇2008-2011年489例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11):78-79。

5、刘霞,洪波,凌铁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2005-2012年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2(1):24-29。

6、贺艳娇,刘忠明,左小伟。5 针免疫程序与 2-1-1 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效果分析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03):353-354。

下载罗仕红对本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仕红对本社区“2-1-1”狂犬疫苗接种临床应用效果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