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看百家讲坛武则天有感[推荐]

时间:2019-05-13 05: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看百家讲坛武则天有感[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看百家讲坛武则天有感[推荐]》。

第一篇: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看百家讲坛武则天有感[推荐]

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

——看百家讲坛有感

百家讲坛几乎是中国统治史讲坛。中国统治史是一部血淋淋的杀戮史。最近看了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讲武则天,感慨颇深。其中讲到武则天利用以来俊臣、周兴等施行酷吏政治时,给她找了个政局稳定需要的宏观理由。结局自然是为武则天歌功颂德,说政局稳定后,重用狄仁杰位代表的贤臣治国,开辟了对贞观开元承上启下的繁荣局面。

稳定政局,难道除了血腥杀戮和镇压就没有其他的施政方式了吗?

西方有谚:不必发明另一个轮子。理性、民主、协商、对话、妥协——希腊城邦的公民大会、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政权建立形式——费城会议。在2013年的今天,不应盲目肯定专制独裁、血腥杀戮的政治。如此说来,政局不稳就是统治集团大开杀戒的堂皇理由吗?统治集团为什么不检讨自己且让其他集团和组织平等的实质性的监督自己,找出有由于持不同政见者造成的政局不稳的原因?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非一个组织一个集团之天下。为什么不能在共同协商、相互监督中治理国家?难道谁有枪,谁有炮就应该是统治着吗?

第二篇:学《中国服装史》有感

学《中国服装史》有感

早在之前就有关注“汉服”,所以在我领到《中国服装史》这本书时激动万分,很期待《中国服装史》的开课。因为在网上资源有限,我虽查找了很多关于汉服的资料及图片但还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十分期待课程的开始,但与网上不同的是网上普遍讲的“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唐服、衣裳。而书本是按朝代划分书里指的是汉朝的的服饰。所以差别很大,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古典服装的喜爱。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其了解得越多我对其的喜爱也越深,也更加热爱。《春秋左传注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华指我们衣裳美丽,这夏指我们礼仪博大,光照四舍。我国文化渊源长久,服装随着朝代的变迁也不断丰富,出现了曲裾,襦裙,袄裙,褙子等服装。但是相比这么多服装我还是最喜欢曲裾。

最初接触到的古代服装无非是从国民经典大剧《还珠格格》开播开始的,那时嬉皮搞笑有个性的小燕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算是我对“汉服”感兴趣的启蒙老师。长大后由于穿越剧的流行,电视里常播放着各种古装剧并且在网络上也风靡着各种古风言情小说。从那时开始,我才慢慢注意到了古代服装的美丽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深深的被其吸引着。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收集各种古风的画集、歌曲、服装等有关古代的东西。因为对古代服装的朴素大方所吸引,我常流连在百度的汉服贴吧和汉服研习制作吧。常常羡慕着有汉服穿的妹子们,学习别人的制作经验,买好了布,准备动手也制作一件汉服。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动手,因为有点看不懂古代服装的裁剪方式。但现在学了之后发现好像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或许寒假可以尝试下!

我喜欢曲裾雍容典雅,特别喜欢它因缠绕而形成多层叠加的裙摆,显得大方雅致。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但到后来男子曲裾越来越少,由于襦裙的流行,曲裾也退出了潮流。但如今再看曲裾,风韵犹存,美感十足。曲裾的特点是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垂胡袖两绕长曲。一般曲裾作为礼服,必须搭两件中衣、一条中裙和曲裾,效果会成三重衣的效果。也正是三重衣多的效果显得更加古雅大气,让我深深的入迷。

在如今任有许多淘宝商家做的古装服饰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襟襦裙,其次就是我喜欢的曲裾。因为曲裾做工相对对襟襦裙复杂,所耗

布料也更多,价格也比普通的对襟襦裙高得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如梦霓裳的一剪梅系列和入塞系列。一剪梅以白红搭配,白款弥漫着书香气息,又没古朴大方,而红款显得更加活泼年轻。而入塞系列以白配绿,古雅典致、沉稳大方不失浩气,故以出塞为名。当然这两款都是如梦霓裳的当家宝贝,价格自然也不能轻视„„所以喜欢汉服,想入深坑,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仅仅有衣服不够,发饰等也需要付出。所以我选着读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的目的也在此,做自己喜欢的衣服。并开家实体店或网店做做自己喜欢的衣服,让更多人开心的穿上我做的衣服。学习了《中国服装史》使我了解了更多的,掌握了更多。让我觉得更加有信心也觉得在网上开家汉服的网店不是一个梦。所以,学习这门课程我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里面的知识很丰富,我会不断去啃的。复兴汉服不是梦,现在有那么多的同胞们一起组织活动,这周日我也将去参加在大夫山举行的汉服一日游活动,和我的小伙伴们交流畅谈,很开心在大学有这门课程的开设,并且能和这么多的朋友一起分享一起传播汉文化。汉文化博大精深,我相信复兴汉服不是一个梦。

第三篇:读中国宪法史有感

读中国宪法史有感

从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到如今“八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国宪法走过了百年历史。

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让中国人见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以及自己国家的落后,但所谓的认识也仅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阶段,而落后的根本的典章制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清朝政府并为进行变动。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后,人们才从日本立宪而强大的事实中受到了教益,产生了立宪的愿望。1908年颁布了由官僚起草的以君上大权为纲的,具有明显欺骗民意的《宪法大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宪法则成为了各派政治力量争夺的“名器”,以使自己的统治取得“合法性”。期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生效的临时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宪法变迁史简直不堪回首。它以“君权宣言”开始,以破坏宪政的“临时条款”结束,历时41年,期间共出台宪法10部,除破坏宪法的“临时条款”以及政府组织的条款、国民党党治的条款得到实行外,凡涉及真正现代宪政原则的几乎从未兑现。所以,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宪法一天也没有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新中国自己的立宪工作。但实际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搞了一些地方性的宪法,如:1934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但事

实上,这些文件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实现。直到1949年秋,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于9月21日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国策和总任务等。由于当时人民革命战争还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尚未进行,人民群众尚未充分组织起来,所以不具备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的条件,只能以《共同纲领》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准则。因此《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此后,我国先后完成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土地改革以及其他的民主改革运动。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刘少奇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82年的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正确总结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建国后30多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注意吸收了国际上的有益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宪法的某些规定已经同发展了的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加以修改,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我国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20世纪下半叶,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共通过宪法5部(含《共同纲领》),正式的宪法修正案5个,共有10次立宪、修宪行为,平均每五年一次。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共制定宪法2部、通过修宪案5个,平均每3年一次立宪修宪行为,这些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频繁的立宪修宪行为,在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国中是罕见的。

中国宪法的百年变迁显示出了明显的民族特色。20世纪上半叶中国频繁受到外敌入侵和内乱影响,导致立宪、修宪频率过高,有实效的宪法不多,修宪的程序化程度低,政治导向过浓,以上这些原因让中国宪法走过了不安定的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稳定发展,政治经济平稳前进,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宪法将进入一个较为安定的阶段。但仍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作出适当的修改,更有利于国家、人民生活的发展需要。同时,只有监督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才有利于更好发展我国的根本制度、健全法制,才能真正发挥宪法的作用。

第四篇:读《中国毒品史》有感

读《中国毒品史》有感

翻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黑白的罂粟花图,一枝矗立于绿叶丛中,另一株则绽放在岩石峭壁之上„说真的,它们好美,要不是页面右上角的“中国毒品史”五个黑底白字,我是断不会将它们与万恶的毒品联想到一起的。紧接着,则是与鸦片有关的一些老旧图片,看着它们,我仿佛可以捡拾一些零碎的属于中国历史的那段记忆„

可以说,作为一名高中时期学政史出身的学生,对鸦片战争,我还是有所了解的。此战争之所以以鸦片为名,我的理解是,只因一句话“国人因它而堕落,国门因它被打开,国土因它被侵占”,中国人拿它得来的是“东亚病夫”之称,侵略者拿它换回去的则是真金白银、稀世珍宝,自此之后,还引发了殖民者的大举入侵。但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鸦片,这个万恶之果,却是以其卓越的药效进入人们眼帘的,不仅如此,书中所列之毒品,起初,几乎都是以其独到的药用价值才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鸦片源于罂粟,有关其配制的记载有很多,其中,名医李挺的《医学入门》写到:“鸦片一名阿芙蓉,即罂粟花未开时,用针刺十数孔,其津自出,次日以竹刀刮在瓷器内,待积取多了,以纸封固,晒二七日,即成鸦片矣,性急可多用。”对于其药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列较为齐全,根据李时珍的调查和实践,鸦片可以用来治疗泄痢、风瘫、百节病、正头风、痰喘、久咳、劳咳、吐泄、禁口痢、热痛、脐下痛、小肠气、膀胱气、血气痛、胁痛、噎食、女人血崩、血不止、小儿慢脾风等二十余种病痛。知道这些之后,我顿时有些混乱了,原本深信它是万恶之果,可是又不禁发问,它果真就是万恶的吗?说它不是,可当初确是它侵蚀了众多国人的灵魂;说它是,其价值又是真实可见的。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决定去书中寻找答案。

从中我发现了一个自己所知甚少的史实。国人吸食鸦片自古代就有,而非鸦片战争时期才开始的,入侵者的鸦片倾销政策无非是殖民者为殖民中国所出的一步“绝妙的”好棋而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以后又一个八方来朝、国力强盛的封建帝国,四野的朝贡、奇珍的献纳、再加上太平盛世的观念,宫廷中弥漫着奢侈纵欲的风气,鸦片在这种追求享乐的氛围里成了贵族们热衷的 “神品”,连皇帝也莫能例外。知道这些,我突然联想到了当下社会中的“名牌”效应,心想那时候的“神品”何尝不是一种“名牌”呢?21世纪的商家们为

商品销售绞尽脑汁,最为普遍的不过就是各式各样的名牌代言,而代言人则是那些名人明星、专家权威,利用的就是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相比之下,明朝的达官贵人对鸦片极其热衷,将其作为一种高雅耗钱的娱乐,无形之中,有钱者自然步趋; 更加荒诞的是,就连当朝天子(绝佳“代言人”)对此也是欲罢不能,这就更加助长了民众的从众和攀比心理。尽管这是统治阶级始料不及的,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示范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明朝享乐之风愈浓,“神品”之推崇渐甚,而这种“享乐”的特殊性是以其成瘾性为前提的,可明政府非但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抑制鸦片进口(明代时,尽管中国人已懂得从罂粟割浆取鸦片,但主要来源仍采自国外),相反的,于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鸦片首次被列入关税货物的范围,成了政府的财政来源。理所当然的,鸦片贸易自然也就成了国家允许的正当贸易,其“发展”必然是大势所趋。据记载,成化年间(1465-1488年),已有街市上贩卖鸦片,到了正德年间(1506-1522年),在广东、福建沿海,当地富绅地主食用鸦片已屡见不鲜。从此,吃鸦片由贵族而民间、由宫廷而四野,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吃鸦片的阶层。而社会上逐渐形成的“鸦片文化”也给后来帝国主义的鸦片倾销政策打下了基础。

知道此种种史实之后,我想鸦片已经无所谓“恶”了,因为事实告诉我们,当下的社会背景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纵观中国历史上鸦片泛滥时期,无一不政治腐败,政府无能,国情混乱不堪——入侵、殖民、战争。鸦片战争的爆发,追根溯源,首先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给了外敌入侵本国的契机——鸦片倾销政策,借此以打开中国中世纪的大门。过去的种种历历在目,展望当代,毒品依然是人类和谐的一大危害。毒品犯罪日益严重,贩毒案件直线上升,毒品种类呈现多样化,贩毒地区不断扩大,贩毒组织呈现日新月异的集团化、职业化、武装化和国际化趋势。任务之严峻,道路之曲折,不言自明。因此,历史的教训,我们更要谨记,国力强盛才是王道,以防外敌入侵;其次,政治清明必须做好,做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再次,法律保障必不可少,严打违法贩毒、吸毒,以正社会风气。

第五篇:读中国铁路机车史有感

读<<中国铁路机车史>>有感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使用机械动力牵引车辆的营业铁路,是英国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蒸汽机车的应用,使交通运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急速发展,从此开创了世界蒸汽机车铁路运输时代。伴随中国的近代化各种技术也陆续传入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这个时期清政府十分腐朽衰败,濒于覆灭。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自守,拒绝接受现代化。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开始现代化。铁路及其相关技术在此之后传入中国。

从1843到1895年,铁路的修建因清政府的反对而推迟。但是当时地世界强国早已到达了修筑铁路的高潮时期,显然中国铁路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1895到1911年,甲午战争到清政府灭亡中国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用战争扩大其经济利益,所以在中国抢夺修建和控制铁路。1991年前后,全国共建成9300多公里铁路。铁路确实是西方近现代的先进技术,但这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却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进行的,因而这一引进过程本身,对中国人民来讲,也确实是一个屈辱和痛苦的过程。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必须改革发展,奋发图强,强大起来才能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

1912到1927年,是铁路建设的规范时期管理。期间著名京张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统一了中国修筑铁路的技术标准及其他设施的工程标准,为当时中国的铁路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也有能力建设自己的铁路,中华民族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心。1928到1949年,是铁路建设的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到1949年中国共修建29800多公里铁路。

中国第一台机车是1881年英国人设计由中国人制造的“中国火箭”号。1949年之前中国的机车制造能力十分脆弱。1949年之后,中国开始仿制成功了高水平的蒸汽机车。刚开始设计制造落后于人,所以以后才更要努力追赶别人,这样最后才不会受制于人。

内燃机车功率大,能耗低,效率高。它在中国从1925年研制,直到1964年才开始生产东风系列内燃机车,经过多次改进和几代人的努力到2002年共计13700多台。

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2年间,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在牵引性能,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功率和品质上基本满足铁路运输要求,但是也有过很多弯路和失误。与发达国家美国相比,我国的机车设计制造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作为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如既往,不断探索和追求卓越,不断在布满荆棘的设计制造道路上前进,相信总有一天中国设计制造的水平会成为世界领先,创造出本该属于中国人的好成绩。

下载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看百家讲坛武则天有感[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统治史血腥杀戮史看百家讲坛武则天有感[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审判制度史》有感(大全五篇)

    读《中国审判制度史》有感 前言清末民初,中国传统审判制度被扬弃,基本上它是一个失败的历史经验,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传统审判制度就丧失了历史借鉴的意义。梁启超先生曾说:“历史......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第一章有感(合集5篇)

    读近现代美术史第一章有感 11级美史马玉兰作 自郑和西洋下,中国的国际交流走上高潮。自魏晋始,佛学远渡来袭,至明清之际,“天学”盛行。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产生了大规模的触碰......

    读《求索中国 文革前十年史》有感

    人们是正在直登天堂还是直下地狱? ——读《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有感 龙师火帝 肖冬连先生在本书的前言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年代。 这是一个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