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另一节夏感观摩课的反思
根据培训安排,今天去石家庄44中参观,观摩课巧的很也是《夏感》,对另一节夏感观摩课的反思。
授课教师是一位英俊、儒雅的男教师,有着浑厚的男中音。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采用了余映潮的“板块式”和“主问题”教学法,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分别是:活动一,朗读课文,寻夏之景,师生接力朗读后,学生按“夏是一个_____的夏,你看(你听或你想)”的句式说话;活动二,精读课文,赏析语言,学生用“我喜欢_____,因为这句话”的句式分析展示;活动三,学有所用,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法描写家乡的景色。
听完整节课,不能不佩服教师精心的设计。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和“主问题”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序,使教学思路清晰而富有条理,教学反思《对另一节夏感观摩课的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授课教师可谓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但毕竟前两天石家庄二中那位女教师课堂的微笑还在大家头脑中留有深刻印象,学员们不可能不将这两堂课进行对比。另外也许由于紧张的缘故,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出现了一些小的瑕疵,于是等到最后评课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多赞誉,但评课者大多揪住不放,这节课很是有些“糟”了。
评课的时候,没有安排我,可最后也有上去点评的机会,虽然我有很多想法,但我没有去,因为我的头脑有些乱,一时还理不清楚。在目光期待中,我渴盼授课教师所在学校名师的点评,哪怕如石家庄二中那位主任的三言两语。我更渴盼李珊老师的出现,因为前两日聆听了她真情的讲座,我才记住了这44中学,今天的这节课分明有她讲座时所举案例的影子,我真想听听她对这节课说些什么。但我知道今天她绝对不会出现了,因为从一进门开始我便在努力寻找。李珊老师在讲座时随口说出一句话,说她有很多痛苦,当时我很纳闷,到现在我似乎有些体会了。终究是遗憾,没有专家的点评。
晚上的时候,我又看了看自己对这节课的记录,我突然感觉到这节课与上节课相比,主要差距也许在于教师授课激情的不足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解读的缺失吧。
第二篇:夏感教学反思
《夏感》教学反思
我今天所教的是《夏感》,《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
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就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文的教材是开放的有弹性的,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处理。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题目是“夏感”,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第二步,学习并体会本文精妙的语言
1、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一些修辞方法
2、让学生们了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方法的常识,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我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用了两种修辞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好几句。例如;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③“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④“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我让同学们反复的品读,体会其语言的妙处。说说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最后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学习所得。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掩卷遐思,如果说教学中还有亮点的话,就是我能根据课堂生成内容,解决预设的教学目标,难点有突破。能根据课堂生成进行点拨,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感知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夏是……”的小诗,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积极参与,妙语连珠,有模仿,有创新,效果不错。此外,我简洁的语言,中肯的评价,多样的鼓励,也形成了我教学的独特风格。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遗憾很多,收获也不少。带着这些遗憾和收获,我相信,我会走好我以后的教学之路。
第三篇:夏感教学反思
夏感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直以来,总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渴望能深入教材、钻研教材,从而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苦于精力不够,经常是有心无力。《夏感》这篇文章是新增课文,我还是第一次教,因此,在备课上我下了一翻工夫,总算是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创造。
一、用“句式”引导品读语句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用一个句式引导学生品读语句,感悟内涵。“(文中语句)写出了夏天(景色特点),让人感受到(某种精神)”在这个句式引导下,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不仅读出夏天的景色特点,更能进一步分析夏的精神,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同时还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试想,若没有这样的一个句式引导,学生不容易发言,发言也只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所以,有时侯给学生示例,规范学生答题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深入理解教材,形成见解
语文的教材是开放的有弹性的,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处理。这篇文章备课时,我参考了许多资料,但总觉得教材处理起来不能完整、系统,体现一个梯度并有一个高潮。于是,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这篇文章以赞美夏天为主题,赞美夏天的什么?有两点是明确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启发人的积极奋进的精神。但夏天的那种“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不是更有意义吗?于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分析感悟时,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三、不足及改进方法
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觉得,要能够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并积累经验。当然,不足之处更应该深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最失败的是,课堂预设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以至于有“请君入瓮”之嫌,因此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后的教学还应该多考虑这个方面,今后在教学中我要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第四篇:《夏感》
苦
夏 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七六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河北;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在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天也是好天气
小问题:为什么说“夏天也是好天气”?
作者:素素
整个黄梅季节,都是潮叽叽粘乎乎。暗沉沉的天空,泛出热烘烘的黄光,晃得人头晕目眩。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然后,有一天,“膨” 的一声,天空裂了,太阳迸穿了乌云。夏天,来了。
心,刚刚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许久的叹息,未及发出,便兀自燃烧成一股热浪。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偶有一丝轻风擦过,必是裹挟着沸腾,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
这样的时刻,是一种别样的生活。你的思维、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脱离了往日轨道。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变成了多余。这样的时刻,因为远离世俗,你会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实实在在中难以领略的滋味,听来全不着边际。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女孩,扬起双眉,唱着童音说:我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花裙子。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男孩,昂起头颅,扮作男子汉说:我喜欢不作准备,就扑通一声跳入清凉的水池。
长大了的人,可以有个借口,放下该做的工作。找个通风僻静的地方,架一张竹藤凉椅,半躺半卧双眼微睁,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忆及往昔的风云厮杀,唇边掀起一抹自嘲:何苦来哉?这一声心语,为人生送来几许清爽、几许快慰。
或者随手拈出一本早已翻过几十遍的书,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似看非看之际,会发现一篇美文蓦然亮在你的眼底。风花雪月,世事沧桑,早已熟稔的文字,在这炎热的绝望中,常常会弹出一曲别有风情,生发出人间的妙音真谛。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这样的一处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海滨仲夏夜
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想吧。
夏天的旋律(原文)
杨德祥
立 夏
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春夏之交吗?
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只一夜功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青梅何日变圆的?
不知大麦何日变香的?
不知草莓何日变红的?
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何日露出水面的?
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何日爬上竹篱的?
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
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景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四季歌》的第二段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小 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来了。
小麦穗儿被雪白的奶汁充满了。
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荚儿,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一块块新做的秧田,被稻谷吐出的绿云盖满了。
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把山野的空隙挤满了。
新菖蒲、新茭白、新芦苇,把湖畔江滩的领地占满了。
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挂满了。
忙着吐丝结茧的老蚕,用半透明的蠕动,把簇子上的方格布满了。
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把六角形的梦填满了。
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爬满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
哦,满了。满了。满了。
不过,这仅仅是小满。只是主旋律出现前的一个小小的引子。
真正的华采乐章还在后面!
正像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用日趋丰满的线条,孕育着成熟和丰收!
芒 种
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时节。不用任何人指令,收和种这两把梭子,日夜编着《田野又是青纱帐》的故事。
是梅子黄熟的时节。时断时续、时长时短的雨丝,弹拨着“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绝唱。在阳光疯长的日子里,太阳却显得十分金贵。
是龙舟竞渡的时节。箬叶、芦叶、芭蕉叶裹着一个多角形的传说,千家万户不约而同地祭祀着一个伟大的诗魂。
是艾蒿和菖蒲飘香的时节。被雄黄酒浸泡过的神话,活脱脱地游动着,愈发变得年轻、美貌了。
是栀子花打伞的时节啊,是江鲥上网的时节。
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时节啊,是紫皮大蒜头与红苋菜联姻的时节。
是绿豆糕滴翠的时节啊,是咸鸭蛋冒油的时节。
是诗歌系着五彩丝线,佩着白兰花,蹦着跳着唱着欢度自己节日的时节啊„„
夏 至
日轮,容光焕发地行走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的人,站在夕阳的窗口前,一手送走一年中最长的一个白昼,一手迎来一年中最短的一个夜晚。
夏天的节日,终于来临了!
大蒲扇和大芭蕉扇呼哧一扇,夜空里长满了星座和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拂晓的那层薄膜,是出土的蝉在脱壳时顶破的。当白杨树和老柳树在“知了”的奏鸣曲里摇曳时,我的摇篮也晃动了。
当然,还有满树满树的米色女贞花,那诱人的清香,使我突然变得贪婪起来。
当然,还有满湖满湖微笑的芙蓉花,那动人的姿色,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还有满坡满坡合唱的蝈蝈儿,那迷人的音乐,使我童年的脚印里贮满了留连。
带阳电的云朵与带阴电的云朵,常常会在午后热吻。闪电,是它们的倩影;雷声,是它们的笑语;雨滴,是它们的情泪;彩虹,是它们的后代。
雨后,被打湿的蛙鼓变得脆亮起来。田野的风,飘来阵阵瓜香,飘来三两声看瓜人的民歌小调。
有人说,姑娘和孩子,是夏天里的活的花朵。我还要补充说,老人和小伙也是活的花朵。
小 暑
每根晾衣绳都是一条攀援的藤。
出梅。入伏。它终于紧紧缰住了火辣辣的光环。
于是,每条藤上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挂满了果子。
──沉静的是湖蓝,纯洁的是乳白,高贵的是米黄,活跃的是翠绿,热烈的是大红,典雅的是银灰,庄重的是墨黑„„
在红红绿绿的氛围里,一年一度的瓜赛如期举行了。
每个人都是参赛者。每个人都是评判员。
“苏蜜”来了,“齐园”来了„„
“芝麻酥”来了,“黄金坠”来了,“太阳红”来了„„
路边,随时会亮出一个最高分,也随时会亮出一个最低分。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枫杨树上的云斑天牛,苞谷叶上的青翅刀螂,豇豆架上的虎纹蜻蜓。一串一串的百日红和一束一束的美人蕉,总是开个没完没了。
不仅仅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指甲花也同样如此。
青玉米和韭菜薹来得正是时候,“伏缺”的餐桌上留着它们的席位哩。
只要你对苦瓜、丝瓜和冬瓜有一丝恋情,它们就会给你龟裂的思绪降下一片雨丝。
易旱又易涝的日子啊,有夜来香,也有向日葵。
大 暑
《四季歌》中的最高音。
荷叶托着的那枚晶莹,便是它的高音符。
大写意的一笔。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旋律从这里掀起!
挖马齿苋的小姑娘,收割着后羿射日的传说。
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制造着阴天,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来迟。
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开始变得傲慢起来,头,老是昂得高高的。人们特别关心气象预报了。
曾诅咒过严冬的“蝙蝠衫”,现在坐在冷饮店里品尝着大冰砖,又思念起雪花纷飞的日子来了。
老农说,该冷就要冷,该热就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啊!
乡村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尽情地享受着炎热带来的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一阵嬉笑声飘过,7月还童了!
哦,新稻登场了,棉花挂桃了,莲子应市了,葡萄变紫了„„
“纺织娘”的织布机,夜半开始启动了。蟋蟀们的音乐晚会,悄悄拉开帷幕了。
秋,即将分娩了。夜,不再寂寞„„
注: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8期。
第五篇:初中语文“夏感”教学反思
《夏感》教学反思
十月份,按照教务处和教研室的安排部署,语文组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我们初一教师承担的课文是梁衡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夏感》。作者笔下的夏天不但集中描写的是乡村之夏,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麦浪、高粱、玉米„„这一切告诉学生这不是杏花春雨江南,也不是铁马秋风塞北。教学中,结合相关写景的句子,我以大屏幕显示与之相关图片,图文结合,学生感悟效果较好。
写景抒情散文的授课重点一般在于语言的品味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写景抒情散文正是训练朗读能力的非常适合的文本材料。我是这样做的:教师范读,提出朗读注意点(停顿、重读、语速、情感),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或个别演示,品味完语言再读。在学生预习充分,理解全文内容情感的情况下,这样的朗读训练对一部分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刘丽丽,陈雨晴等)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大部分还不会掌握朗读规律及对朗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上《夏感》这课时,我尝试从文本出发,寻找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朗读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重读及节奏上,要读出夏天那种火热、急促的、美好的氛围,并注意文中感情递进的句子及修饰语。
刚上课,我提出朗读的最终目标——情感,而要读出情感,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
第一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中的重读词语,学生基本能体会到修饰语需要重读,总结出规律——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第二是节奏,学生平时齐读经常拖拉,节奏拖得较慢,不适合读这样“火热”的课文。
所以要练习朗读情感递进的句子,同样给出三个句子:
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自由读,找出需要连读的地方,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能找出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读及节奏的朗读训练。,学生很感兴趣,我采用了全班演读的形式,选了几段精彩段落,效果较好。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体会从写景到抒情以及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存在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学的难点突破上)关于语言:
1.关于叠字的好处;
2.比喻,拟人修辞的好处; 3.根据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
“夏之色”如-------。
“冬之色”如------------------。
仿写的效果较差,我出示了例子:夏之色为热的绿,如密林,如绿叶,蕴含澎湃之情。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当然,这也和本题有一定难度有关系。最后展示描写夏天的诗句供学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