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选择题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14: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选择题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概论》选择题知识点》。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概论》选择题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选择题

 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知识点2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

A、陈独秀B、王稼祥C、毛泽东D、刘少奇

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D)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B、六届四中C、六届五中D、六届六中  知识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知识点4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A C 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E、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 知识点5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五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 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C)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  知识点6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包括(A B C)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E、解放思想

 知识点7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C)

A、新原则B、新秩序C、主题D、新格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徐林丽

 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知识点8 党的十四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知识点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立党为公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立党为公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C)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立党为公 知识点10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知识点11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第一次提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A)A、十六届三中B、十六届四中 C、十六届五中D、十六届六中  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B)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 知识点12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知识点13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A)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联合政府》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  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A)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知识点1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知识点15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说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A)A、认清国情B、认清民情C、认清历史D、认清发展方向 知识点16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在(C)A、古田会议上B、三湾改编时 C、八七会议上D、遵义会议上 知识点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知识点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 B C D)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E、大地主阶级 知识点19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ADE)A、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E、保护民族工商业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B C)A、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知识点20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在的主观条件有(BD)A、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B、共产党领导的正确 C、良好的群众基础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知识点21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ACE)三者之间的关

 A、土地革命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E、根据地建设 知识点22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明确的。知识点23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是(A B C D E)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F、中外合作经济 知识点2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知识点25 邓小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A、社会主义公有制核按劳分配 B、高度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包含(ACE)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知识点26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知识点27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知识点28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知识点29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知识点30 十六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知识点31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知识点3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知识点3

3

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知识点3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知识点3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36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知识点3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的国体是(B)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38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知识点39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C)A、在野党B、执政党C、参政党D、在朝党 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ACE)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知识点40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知识点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知识点42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知识点4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知识点4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知识点45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是(CDE)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E、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知识点4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 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行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D)

 A、《告台湾同胞书》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知识点47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知识点4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是在(C)A、1999年10月1日B、1999年10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D、1999年12月1日 知识点4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知识点50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A)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 知识点51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知识点52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其中,劳动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在“四个尊重”,核心是(A)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知识点53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知识点54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知识点5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知识点56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指的是(A B)A、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B、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D、保持共产主义信念 知识点57

党的建设的关键: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总串整理

毛概总体把握

宏观时间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国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战(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

注:过渡时期(1953~1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毛概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⑵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及如何解决),以及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发展中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等等探索。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⑵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从根本上说,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的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经济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四,国际环境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1、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3、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5、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来的):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直接目标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有力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最广大动力:农民中的贫农。

[注:农民以外的个体劳动者即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①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1949年的《共同纲领》用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⑴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⑵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⑶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对内: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远大目标。

⑷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近代中国的三种政治势力

①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就是这样的政权。由于这个政权代表是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的各阶层人民,因而遭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反对,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②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义不容许;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更重要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力量弱小,并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③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两种中国之命运:⑴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领导下,无论结局如何,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下注定无法成功,也无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成功后中国就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并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

没收官僚资本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没有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总体情况是:

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⑵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

⑶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其标志就是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有提出最低纲领也有提出最高纲领(共产主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的原因: ⑴半殖民地半封建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基本国情。⑵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凶残,人民军队的弱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的原因: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概论习题(选择题)汇总

毛泽东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汇总

第一章」

·P2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P2 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P3 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是(D)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和森 D王稼祥

·P3 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P8 在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A)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

C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D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P8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C)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P9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C)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P9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C)

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P10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正确理论之一是(D)

A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D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P12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C)

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关门主义

·P12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章是(B)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顿党的作风》

·P18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P18 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B)

A一切从原则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P19 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P20 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B)

A政治路线 B群众路线 C思想路线 D组织路线

·P21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从中国实际出发,向外国学习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P24 就毛泽东一生来看,他的功绩和过失的比重是(A)

A功大于过 B过大于功 C功过参半 D有功无过

「第二章」

·P2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P30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D)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P30 在近代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第一个最凶恶的敌人是(B)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P30 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A)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P31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C)

A己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B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C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同封建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P32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P32 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P3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C)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P33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P35-36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P39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D)

A《民众的大联合》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P39 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之一的论著是(D)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P39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P44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B)

A对军队的领导 B对农民的领导

C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D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P4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P44 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P4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C)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C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D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P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人民所有

D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归全民所有

·P50页、第141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分是(C)

A个体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营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P53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任务是(C)

A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C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第三章」

·P54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B)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合法斗争 D议会斗争

·P55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党的主要精力用于(B)

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P55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P55-56 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C)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P55-56 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B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C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D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

·P63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P64-65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P65 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论断的领导人是(A)

A周恩来 B朱德 C王稼祥 D刘少奇

·P67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B)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P68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

A农民(土地)问题 B工人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P7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P71 《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作的一个重大原则修改是(C)

A把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改为归农民 B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的规定

C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地主土地 D改“抽肥补瘦”为“抽多补少”

·P72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B)

A中共闽西一人决议 B五四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P73 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A)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P73 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确定于(C)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P74 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C)

A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P78 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是(D)

A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相结合 B军官和士兵相结合 C军队和地方相结合 D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 ·P80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

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第四章」

·P84 中国革命阵营实现壮大自己、孤立和瓦解敌人而采取的政策是(C)

A加强地方政权建设 B实行军队内部民主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P8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B)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中共一大纲领 D中共二大纲领

·P88 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会议是(B)

A中共五大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大 D毛儿盖会议

·P8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C)

A对待农民问题上 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

C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D对待地主问题上

·P90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B)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农工民主党 D中国民主同盟

·P91 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C)

A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P91 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C)

A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B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新投降主义 D张国焘分裂主义

·P91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D)

A发展人民民主运动 B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残余力量

C进行土地改革 D推翻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反动政权

·P91 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A)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P93 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A)

A党的生命 B完成革命任务的工具

C团结人民的法宝 D对敌斗争的手段

·P94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P96 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D)

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P9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C)

A地方实力派 B开明绅士 C英美派大资产阶级 D汪精卫集团

·P98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D)

A政策和策略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资产阶级问题 D领导权问题

·P98 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党对全国人民和革命阶级的(B)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军事领导

·P100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C)

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P103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方针是(A)

A孤立固势力 B消灭顽固势力

C争取顽固势力 D分化顽固势力

·P105 随着过渡时地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B)

A对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上

B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上

C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上

D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上

·P106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C)

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B大鸣大放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P106 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B)

A根木保证 B必要条件 C依靠力量 D决定因素

·P107 1974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把霸权主义国家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区别开来的理论是(C)

A和平统一理论 B一国两制理论

C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D和平与发展理论

·P109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D)

A新民主主义政党 B各阶级的联盟

C资产阶级政党 D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P109 正式提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文献是(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P110 新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C)

A工农联盟 B民主集中制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P111 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D)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五章」

·P117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A)

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

·P117 1927-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

A工农民主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各抗日阶级的联合专政

·P11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D)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沦》

·P1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是(B)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国防政府 D自治政府

·P122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C)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P123 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著作是(D)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P127 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A)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结合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集中与纪律结合

·P128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C)

A工农民主专政 B工农民族资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P130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B)

A工农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英美式资产阶级专政 D苏联式无产阶级专政

·P125 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委员会制

·P125、13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B)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P125 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委员会制

·P125 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A)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结合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专政与镇压的结合 ·P133—134 中国的基本政党制度是(D)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P134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A)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P13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A)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P134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B)

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P135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C)

A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B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C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D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P138 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D)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P138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是(A)

A内蒙古自治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

「第六章」

·P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C)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P142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P143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B)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P14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A)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P143 在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计划是(A)

A《不要四面出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论人民民主专政》

·P143 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策略方针是(A)

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P143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策略方针是(A)

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P144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P14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C)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P145 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宫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P148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P152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组织起来》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P153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P161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D)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P16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P16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P16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P16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时间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之后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P167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C)

A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 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

「第七章」

·P169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D)

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P169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初主要照搬了(C)

A美国的经验 B日本的经验 C苏联的经验 D西欧的经验

·P170 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A)

A毛泽东 B邓小平C刘少奇 D周恩来

·P170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指出了(D)

A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任务

B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任务

C探索中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任务

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P170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中心思想是(D)

A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突破苏联模式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P170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D)

A统筹兼顾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P173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形象描述是(B)

A百废待兴 B一穷二白 C日新月异 D突飞猛进

·P173—174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P174 毛泽东全面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C)

A《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B《实践论》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矛盾论》

·P17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B)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相一致的 D可以转化的 ·P17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D)

A相适应 B相矛盾 C相一致 D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P175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C)

A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P17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D)

A国家的统一 B人民的团结 C经济的发展 D社会的矛盾

·P177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健全民主和法制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P178 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是(D)

A重工业的发展问题 B轻工业的发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P177 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毛泽东首倡的方针是(B)

A加强团结,共同发展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和平共处,同舟共济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P177 解决我国民族之间矛盾应实行的基本方针是(A)

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B民族融合 C反对大汉族主义 D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P180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B)

A刘少奇 B陈云 C邓子恢 D董必武

·P186 1963年周恩来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D)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P189 中国共产党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D)

A中体西用 B全盘西化 C完全排斥 D洋为中用

「第八章」

·P198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从一开始依照的原则是(C)

A第一国际的原则 B第二国际的原则

C列宁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的建党原则

·P198 中国共产党建党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党一开始就坚持了(C)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

·P198 在中国共产党内把列宁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A)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P199 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B)

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P202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P204 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是(A)

A思想斗争 B路线斗争 C阶级斗争 D群众斗争

·P205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C)

A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严厉打击,积极争取

·P206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P206 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A)

A思想建设 B作风建设 C组织建设 D制度建设

·P208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C)

A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B确立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C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D克服主观主义,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P211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 B群众路线

C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D民主集中制

·P211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D)

A为了加强党内的监督管理 B为了保证党的纪律的严明

C为了消除党内的官僚主义 D为了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

·P212 民主集中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D)

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服从上级 D全党服从中央

·P212 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D)

A集体领导 B分工负责 C调查研究 D群众路线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B)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P213 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A)

A克服主观主义 B克服骄傲自满情绪

C克服宗派主义 D克服官僚主义

·P1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D)

A消灭私有制 B实现共产主义

C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216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会议是(B)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P220 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需要党内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A)

A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 B台港澳同胞对我们的监督

C海外侨胞对我们的监督 D国际友人对我们的监督

·P220 在中共八大上,着重论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接受多方面监督的 领导人是(C)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D陈云

·P222 毛泽东指出,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百年大计的是(A)

A培养接班人 B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C发展先进文化 D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篇:201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见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新民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和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注: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时间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转正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真滴,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更名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应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一包泽东为主要滴啊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逐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吧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五、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哦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正式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场景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反战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人事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看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开个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视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四、三步走战略内容:

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市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八、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2.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凝聚中国力量,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张龙彪 0543-7665267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概论散的知识点

散的知识点

(了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掌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高州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

下载《毛泽东思想概论》选择题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概论》选择题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毛泽东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汇总(5篇)

    「第一章」 ·P2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P2 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①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七大正式将毛泽东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③马......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网院考试复习题 绪 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

    毛泽东思想概论范文合集

    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二、 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2009.9—2010.1学期期末考试应重点复习的主观题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泽东思想概论

    只有“诚”才能有“信”,也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信誉”是诚信的表现,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同样信誉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一个获得消费......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概课感想 班级:生物制药1002班姓名:陶巧丽学号:201018360419 这学期上的毛概课,其内容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的,只是毛概课是以前学过知识的深入,以前学习的理论是毛概课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