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磁铁的力量11
《磁铁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探究目标:
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开关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磁铁的基本特性。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四)科、技、社、环目标:
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2、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否被磁铁吸引。
3、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大头针“能力”。
4、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5、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离的近,吸得多;离的远,吸得少。
二、教学重点:
通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离的近,吸得多;离的远,吸得少。
三、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
四、教法:实验、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学准备:材料盒、铁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展示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展示游戏,让学生猜想出其中的奥妙。
师:你们真厉害,一下就了其中看出的奥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磁铁的力量。(板书课题)
2.学生谈自己认识什么样的磁铁,引导学生说出“关于磁铁还想知道什么”。
(二)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1.学生认识材料盒中的材料。
2.猜想:磁铁能吸引材料盒中的哪些材料。
3.学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找出材料盒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
4.汇报交流。
5.师生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性,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都是用铁做成的。
师:说明磁铁能吸„„
生:铁。(板书:吸铁)
师:磁铁能吸铁质物体(板书)
(三)设计实验,用实验证明磁铁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
1.猜想:磁铁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
2.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法。
3.汇报展示实验方案。
4.学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看磁铁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边实验边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近,吸得多;相反,距离远,吸得少。(教师适时板书)
(四)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自己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研究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制物体和离被吸物体距离近,吸得多;相反,距离远,吸得少。想一想。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学生交流)
(五)教师总结,结束授课。
第二篇:《磁铁的力量》教案
教学内容:
《磁铁的力量》第一课时,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能隔物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过程小组设实验证明磁铁有磁性。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磁铁、小铁钉、曲别针、大头针、纸、大头针、塑料尺子、硬币、支架、泡沫、纸片、铝合金、塑料、水杯、水、缝衣针。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小魔术:会飞的曲别针 提问:曲别针为什么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学生观察魔术,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教授新知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组织学生对身边的材料、及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并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学生先做猜测,然后再实验,进行验证,边实验边记录。组织全班讨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得出结论:磁铁可以吸引铁质材料,亲
活动二:哪种情况吸得多?
1、既然磁铁可以吸引铁质材料,那么在哪种情况下磁铁的力量最大?吸得最多?
2、组织学生实验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尺子平直不倾斜,看刻度时眼平视直对着数字。
4、全班交流
5、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三:拓展活动隔物吸铁
1、问题:小明的奶奶正在给小明钉扣子,一不小心,把缝衣针掉到了喝水的杯子里,奶奶带上老花镜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你能帮帮老奶奶吗?不沾水能取出磁铁吗?
2、学生做实验,发现隔水能吸铁。那还能隔着哪些物体能吸引铁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来猜猜试试。
3、发现磁铁隔水能吸铁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磁铁的力量
能吸引铁类物体
距离越近磁力越强
隔物吸铁
第三篇:《磁铁的力量》教案
《磁铁的力量》教案
【教材理解】《磁铁的力量》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磁》中的第1。我讲的内容是第一时。通过“曲别针跳舞”导入,设计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哪种情况吸得多”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使学生对磁极有初步了解。通过猜想——探究——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提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并结合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磁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情介绍】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对“磁”为什么会吸引铁制品。他们充满了好奇,渴望通过自己亲自探究,寻求答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初步进行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基本特性、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磁铁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通过实验得出磁铁的磁力与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
【教学难点】分析解决磁力大小与距离物体远近的关系问题
【教学方法】激趣指导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磁铁、钥匙、钉子、纸、大头针、石头、曲别针、塑料尺、剪刀、橡皮、线、支架、铁砂、指南针、泡沫板、水盘、玻璃杯、水等实物。
【时安排】二个时(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舞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看过曲别针跳舞吗?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你们可要仔细看好了。
师表演“能在空中跳舞的曲别针”。提问:这个曲别针跳得怎么样?他为什么会跳舞?
生:这是因为老师拿着磁铁吸它。
师:是这样吗?(师出示磁铁)这些同学真善于观察,真是磁铁在指挥。看来磁铁的本领真大。关于磁铁你还想了解什么?(师板书:磁铁)学生回答。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出示一块普通磁铁。这是我们下常玩的磁铁,其实磁铁的种类有很多,你在下玩过哪些磁铁呢?
生说玩过的磁铁。
师:原来同学们玩过这么多的磁铁,看来磁铁家族真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还真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出示几种常见磁铁。
生描述磁铁的形状,并给磁铁起名字。
师出示磁铁的标准名字。
师:除这几种常见的磁铁之外,还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磁铁。(幻灯片出示)
生看图片。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磁铁,关于磁铁,你还想探索哪些问题呢?
生说。
师记录主要问题。
三、确定问题,深入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上网查资料自己解决,有些问题较复杂,较深奥,以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解决不了。今天是我们学习磁铁的第一,我们先来研究几个较简单的问题,出示幻灯片“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生说。
师:口说无凭,我们怎样来验证?
生:实验。
师介绍实验材料并幻灯片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生实验。
生汇报实验并得出结论。
师纠正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师总结并板书主要结论。
四、自主实验,进一步探究
师:刚才的实验老师也进行了猜想,那么老师也来验证。(磁铁远距离吸引铁钉)唉!老师怎么吸不上来,生:离的太远
师:你认为磁铁离物体远近有关系吗?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回答设计的方案,师引导,可以让学生上台用实验器材演示着说)
师提出实验要求:①要用直尺(要求竖着不能倾斜,然后按1厘米、2厘米、3厘米的要求观察现象)。②放在桌面上的钉子不能堆的太高。③及时记录,讨论分析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开始做实验。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五、拓展
其实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都藏在那些地方?你还能找出来吗?(门、钱包上的扣子、收音机、音箱)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老师给大家看个短片。
六、后延伸
这节同学们不仅大胆猜想,而且积极动手动脑进行实验,现在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回家后动手做一做,小明一不小心,把曲别针掉到了水杯里,你能帮他拿出来吗?但有要求的,一是不许把水倒掉,二是不许任何物体进入水中。
这节我们就到这里,但是对磁铁探索的路还很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会得以解决的!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磁铁的力量
、磁铁吸铁质物品
2、距离近——磁力大
距离远——磁力小
第四篇:磁铁的力量说课稿
《磁铁的力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臧屯乡刘固献中心小学:王占梅
一、说教材
《磁铁的力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磁》中的第1课。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通过“魔术”导入,设计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哪种情况吸得多”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使学生对磁极有初步了解。用游戏比赛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提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对“磁”为什么会吸引铁制品。他们充满了好奇,渴望通过自己亲自探究,寻求答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初步进行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理念
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基本特性、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磁铁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和小组间其他成员合作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运用磁铁游戏得出磁铁的磁力与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
教学难点:在游戏中运用磁铁游戏分析解决磁力大小与距离物体远近的关系问题。
五、说教学用具 为配合本课的教学需要,准备了条形磁体、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教学用具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环节通过魔术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磁铁奇妙的吸引力。我认为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没有用书上的“跳舞曲别针”游戏,而是利用魔术“魔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解开了魔术的真面目——手里有一块磁铁,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本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用这样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刘谦你们认识吗?我可和刘谦差不多,用这样的幽默搞笑的教学语言和新奇有趣的魔术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走入本课的教学——磁铁的力量(板书)<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通过上面的小魔术,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提出关于磁铁的相关问题。认识常见的磁体都有哪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本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爱问问题的科学素养。
1、认识常见磁铁。教师出示三种磁铁:条形磁体、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请学生根据形状试说一说它们的名字。本环节让学生以形状给磁体起名字,使学生对常见磁铁有一定了解,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
2、提出问题:关于磁铁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在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磁铁的相关问题,教师就典型问题做记录。<三>、确定问题,深入探究
1、确定问题是下一步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在这里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选择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从问题的深度和课堂实际出发谈论比较提出的这些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确立问题: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2、本环节我设计了“磁铁找朋友”这个活动替代了单一的实验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放式的自主实验探究。
方法介绍:(1)教师预先搜集整理活动物品(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做成的物品),摆在教室前面的长桌子上。(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在教室里拿磁铁去“找朋友”,边找边记录“那些物品能被磁体吸引”(在找的过程中,除了教室前面的桌子上的物品外,也可以在教室自由走动找其它物品实验)。(3)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也走入学生周围跟学生一起找,提醒学生边找边记录,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讨论交流,提高认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品。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大量具象结论中,总结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制品的概念,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四>、自主实验,进一步探究。
在这里我设计了小猫钓鱼的游戏。充分利用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游戏的特点。学生乐学,从而好学。
1、游戏原理: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2、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在游戏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保持尺子平直,不能倾斜,学会正确使用尺子。
4、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得出科学结论。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谈话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生通过游戏得出结论:距离铁钉盘1厘米吸得最多,3厘米吸得最少。进而总结出: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五>、拓展活动
让学生回家去找磁铁,从而使学生更加深了对磁铁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五篇:磁铁的力量教学设计
14.《磁铁的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2、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3、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弱。
三、实验材料:各种磁铁、塑料盘子、材料袋(大头针、铁钉、自动铅笔、曲别针、橡皮、纸、尺子、硬币)。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熊大是怎么赢了熊二的?生:是吸铁石 师:对,吸铁石。你们都玩过吗?都用它做什么?(生自由回答)吸铁石的科学名字叫——磁铁(板书:磁铁)今天这节课呀,咱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一下磁铁。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师:大家看,这些都是磁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咱们都知道磁铁是有吸引力的,今天我带来了几种物品,请你猜一猜他们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观察材料袋里的物体,先猜测一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生1:磁铁吸大头针,钉子。生2:磁铁吸铁等金属的东西吧。生3:磁铁不能吸自动铅笔。
师:那么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到底谁说得对?为了检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孩子们那你们猜的对吗,光说我可不信。下面咱们就来玩一个游戏:给磁铁找朋友,可以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也可以加一些自己身边的材料,找找看谁是磁铁真正的朋友。既然是游戏,那就要讲究游戏规则,一起看:(幻灯出示实验要求)
(1)、将实验材料从盒子中倒出来,分开摆放整齐(把材料袋中的材料倒出来摆放好,材料袋也是材料的一种);
(2)、拿起磁铁挨个试验;一名记录员负责将信息记录在表一中,谁是磁铁的朋友就在朋友一栏写上能,不是的就在不是朋友的一栏写上不能;
(3)、磁铁非常易碎,用磁铁找朋友时一定要轻拿轻放,拿铁钉时注意安全;(4)、试验完毕后把材料收回盒中放到小组长桌子的右上角,就不能再动了;
同时出示温馨小提示:孩子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是有礼貌的表现呀!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到。各组开始开始实验。(指导实验)师:在刚才的试验中大家为磁铁找到了许多的朋友,先来看看刚才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汇报一下。那刚才的猜测正确吗?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我们仔细观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铁 生:金属
师:有的同学说是金属,铝是金属,铜也是金属,那磁铁能不能吸引他们呢?我这里有根铜线和一根铝线,谁愿意来试试?
生:不能。
师:看来磁铁只能够吸引铁质材料的物体。(板书)
2、活动二 哪种情况吸得多
师:既然磁铁有吸引力,老师这里的磁铁为什么吸不到那位同学的曲别针,生:离得太远。
师:告诉我怎样才能吸住? 生:离近点。
师:看来磁铁磁力大小和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刚才我们也只是猜测,磁铁磁力大小和他们两个之间的距离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咱们还是用实验来验证。
既然是做实验,咱们就要了解实验要求:(幻灯片提醒学生): 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距离越远,吸引力越弱。
三、知识运用及拓展活动
1、师述: 我们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方便我们的生活。昨天就有一位老奶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想请你们给她想一个办法,你们乐意吗?是什么麻烦呢?是老奶奶不小心,将缝衣针掉到了地上,可是老奶奶眼睛花了,怎么也找不到地上的缝衣针,你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奶奶很快找到缝衣针吗?(生:用磁铁)、磁铁的应用
师:磁铁除了可以帮老奶奶找缝衣针外,其实它的用途还非常广泛,一起看(幻灯出示)
师:非常神奇吧!那磁铁还有哪些用途?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就需要同学们细心观察、用心发现。
板书
14、磁 铁 的 力 量
1、磁铁能够吸引铁质材料的物体
2、磁铁离被吸引物体近,吸得多;磁铁离被吸引物体远,吸得少.教学反思
《磁铁的力量》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第14课。本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得以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同时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知识。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着重以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应用六个环节的科学探究学习方法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课开头通过视频导入,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随即介绍磁铁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紧接着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最后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磁铁能吸
引哪些物体”和“磁铁在哪种情况吸得多”两个活动,顺利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较好地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多方面促进了学生主体发展。
存在的问题:教材处理不够大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个别环节处理得有些粗糙。这也正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改进和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