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NH病理研究论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静脉血栓形成、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近年来,PNH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个别1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患者多以贫血、出血、血红蛋白尿为首发症状,合并血栓者少见。该病虽为良性克隆性疾病,但起病急骤,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生存质量差,存活期短。因此,深入研究其病理机制,探讨新的治疗思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众所周知,PNH是由于患者造血干细胞中PIG-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膜表面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合成障碍,从而使血细胞膜表面GPI锚连蛋白缺失,如CD55、CD59等,使细胞抵抗补体攻击的能力减弱,导致细胞容易被破坏,发生溶血及全血细胞减少。但目前多种研究已显示PIG-A基因突变本身并不能赋予PNH克隆增殖优势,PNH的发病还需其他因素参与。现就PNH病理机制介绍如下。
1PIG-A基因突变
PIG-A基因编码484个氨基酸的蛋白产物———α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的一个亚基,该酶参与GPI锚连蛋白的合成过程。PNH的PIG-A基因突变是异质性的,突变位点各不相同。目前,已经报道的PIG-A基因突变有100多种,随机发生于整个编码区,没有突变丛集区或热点,第2号外显子是PIG-A基因中最大的一个外显子,发生突变的频率最高,大多数突变形式(约占2/3)为小的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缺失更为常见。我们的课题组对PNH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IG-A基因进行突变形式检测,结果示部分中国PNH患者的突变类型多表现为单个碱基置换,且发生部位均不相同(待发表)。该研究结果支持PIG-A基因突变的高发性和随机性,PIG-A基因突变导致GPI锚连蛋白的减少或缺失,可能赋予PNH细胞一定的生长优势,致PNH克隆扩增。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IG-A基因突变在正常人血细胞中偶尔也可检测到,但只有PNH患者体内的PNH造血干细胞表现出生长优势,克隆性增殖,并最终导致了PNH发病。最近一些研究也提示,健康对照者中大多数PIG-A基因突变发生在集落形成细胞水平,而不是造血干细胞水平,因为集落形成细胞没有自我更新能力,所以在健康对照者中发现的PIG-A基因突变与PNH的病理生理无关联或关联性很低。因此,PNH克隆增殖是PNH发病的必要条件之一,PIG-A基因突变是PNH克隆增殖的前提,然而单纯PIG-A基因突变并不足以致PNH克隆增殖。PNH克隆增殖优势一定还依赖于除PIG-A基因突变之外的其他机制参与。
2免疫逃避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单纯PIG-A基因突变并不导致PNH克隆先天生长优势。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PNH干细胞克隆性增殖,从而导致PNH发病?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假设:PNH患者体内存在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使自身免疫系统选择性地攻击正常造血干细胞,而PNH克隆因缺乏GPI锚连蛋白可逃避该免疫攻击,从而获得生长优势。两因素协同作用才导致PNH发病,这也被称为PNH的双因素发病学说。这一假说得到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1)直接证据:Risitano等研究了PNH患者的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VβCDR3)的序列,发现PNH患者的TCR-VβCDR3与正常人不同,呈偏态非高斯分布,以CD8+T淋巴细胞为甚。基于TCR-VβCDR3可鉴别不同克隆T细胞群的理论,实验结果提示该T细胞群为寡克隆,且其中可能含有异常增殖的T细胞克隆。Mer-chav等将1例PNH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去除T淋巴细胞后,其集落的产率较不去除明显增加(4.5倍),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甾体类药物后,T淋巴细胞对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这些实验提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参与了PNH的发病。(2)间接证据:曾先后有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PNH部分有效的报道,从另一侧面证实了PNH的发病机制中有T细胞免疫的参与。
PNH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那么,PNH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本身是否存在异常?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均已证实PNH患者体内存在PNH克隆型的T淋巴细胞,且存在CD3+CD4+/CD3+CD8+细胞比例倒置、T淋巴细胞基因的异常、T淋巴细胞表面免疫抑制性受体超家族的表达存在异常、T淋巴细胞功能的异常。
本课题组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PNH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倒置,Th1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些变化均以AA-PNH患者更为明显,且与患者血象及骨髓增生情况呈负相关。提示PNH患者T淋巴功能亢进,细胞免疫向Th1方向极化,淋巴因子的分泌失调,可产生过量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造血抑制活性,导致PNH患者造血功能受抑,骨髓衰竭。(2)探讨了GPI-T淋巴细胞和GPI+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果显示PNH患者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GPI-T淋巴细胞,其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PNH克隆占粒系、红系、单核系的比例;其更易出现在AA-PNH患者体内;其占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其CD69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与GPI+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率相似,与患者血象及骨髓增生程度负相关。提示患者GPI+、GPI-T淋巴细胞功能均升高,细胞免疫亢进,这种亢进破坏了患者的造血功能,但与T淋巴细胞的来源无关。
3二次基因突变
PIG-A基因突变和免疫机制介导的骨髓损伤对PNH克隆扩增是必需的,但仅有二者并不足以致PNH发病。PNH克隆在体内获得生存及增殖优势可能与二次基因突变有关。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主要有HMGA2基因突变、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抗凋亡基因(EGR-1基因、TAXREB107基因)、WT1基因及HLA-DR的表达异常与PNH克隆的增殖优势相关。
人类HMGA2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的q15区,又称构建转录因子,调节大量靶基因的转录,该基因在胚胎发生过程中高表达,正常成熟组织中无表达或微量表达。HMGA2还启动间质肿瘤的形成,人类良性间质肿瘤中最常见。HMGA2可通过负性调节ERCC1启动子抑制核苷酸的切除修复途径,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导致基因不稳定。该基因被认为是发生染色体重排的高频靶点之一。PNH克隆属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非肿瘤性增殖,上述研究结果说明HMGA2基因的异位表达和PIG-A基因突变共同参与了PNH克隆增殖,即PNH患者可能存在二次基因突变现象。
HPRT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q26~27区域,编码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参与体内嘌呤核甘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此酶的特异性不强,可将嘌呤类似物6-巯代鸟嘌呤(6-TG)掺入到DNA中而引起细胞死亡。目前应用抗6-TG方法检测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如果培养体系中含有6-TG,在HPRT作用下,6-TG能掺入到新合成的DNA中,阻止DNA半保留复制,导致细胞死亡;而HPRT基因突变的细胞由于不能编码生成HPRT,不影响DNA复制,细胞仍能存活。
EGR-1基因介导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WT1基因编码一种转录因子,可以激活或者抑制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参与多种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过程。既往有研究显示,PNH患者EGR-1基因及WT1基因较正常人呈现高表达水平,且PNH患者WT1基因在BMMNCs的表达与粒系CD16b表达比例呈正相关,说明EGR-1基因和WT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PNH克隆有关,PNH克隆的扩增需要除外PIG-A基因突变之外的其他基因缺陷的参与。本课题组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将PNH患者的CD59-细胞分选出来,检测其EGR-1基因和WT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NH患者GPI缺陷细胞(CD59-细胞)EGR-1基因和WT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一PNH患者的CD59+细胞及正常对照组,且上述两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CD59-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EGR-1基因和WT1基因的表达与PNH克隆增殖相关(待发表)。由此证实除PIG-A基因突变之外,PNH患者EGR-1基因及WT1基因的过度表达对PNH克隆取得增殖优势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核糖体蛋白L6(RPL6)又称Taxreb107,是HTLV-1原癌蛋白Tax应答序列结合蛋白,Tax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编码的转录因子,Taxreb107/RpL6可能通过与Tax的相互作用而调节Tax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目前关于Taxreb107基因的功能还未完全阐明,已明确的是其在促红细胞生成过程的正调控作用。有研究7例PNH中,3例TAXReb107基因呈现过度表达,提示TAXReb107作为一种抗凋亡基因,可能参与了PNHGPI-细胞的凋亡、分化与增殖过程,但由于所研究样本例数有限,具体机制仍须进一步研究。
4抗凋亡机制
凋亡机制在PNH克隆增殖中的作用也是PNH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PNH克隆是否具有抗凋亡优势还存在分歧。有研究发现,在体外无Fas抗体及配体诱导的条件下培养,PNH患者粒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且PNH克隆也具有抵抗TNF-α和IFN-γ等的凋亡诱导作用。
Chen等通过将分选后的PNH患者GPI+CD34+细胞和GPI-CD34+细胞及正常对照组CD34+细胞进行培养,然后测定其凋亡率和Fas的表达,发现PNH患者GPI+CD34+细胞的凋亡率和Fas的表达明显高于GPI-CD34+细胞,而PNH患者GPI-CD3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CD34+细胞都为相似的低水平凋亡率。上述实验结果提示,PNH克隆的扩增优势可能是由于PNH患者的GPI+CD34+细胞对凋亡高度敏感而产生机体对PNH克隆的选择。最近又有研究发现一些抗凋亡基因(humanA1、Hhr23B、Mcl-1、RhoA)在PNH患者有显著的高表达,但这些基因是否降低PNH克隆的凋亡率,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PIG-A基因突变导致GPI-锚连蛋白缺失而引起的血管内溶血机制已十分明了,但何种机制导致PNH克隆的增殖优势目前仍未阐明。目前为止,PNH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新近报道的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通过抑制补体终末阶段的级联放大反应,可有效控制PNH的溶血及其其他症状,但此抗体从根本上保护了PNH克隆的形成,并不能根治PNH。通过对PNH克隆增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可能会探索到减弱PNH患者体内的PNH克隆的有效治疗方法。
第二篇: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法医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的特点、主要死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室1985年
至2003年12月的法医尸体解剖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分析。结果31例存在医
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案例中:(1)围产期死亡26例(83、9%),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后死亡5例
(16.1%);(2)产科出血
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22例(71.0%),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它原因死亡4例(12.9%);(3)乡镇医疗机构17例
(54.8%),地县级医院占7例(23.6%),市级医院占4例(12.9%),其他占3例(9.7%);(4)纠纷产生的原因中疑为误治14例
(45.2%),误诊的9例(29.0%),抢救不及时的7例(22.6%),其他1例(3.2%)。结论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主要发生在围产
期.其次是妊娠早期;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乡镇及县级医疗机构易引起纠纷;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
是误诊、误治和抢救不及时。
【关键词】医疗纠纷;孕产妇死亡;法医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d919.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4-0305—0
4forensic pathological study on maternal death cases involved in medical dissension. sun xing-wang,ya ng zh—ihui,ca0 ling1,yu gi.0-hlza,dong hui.department of forensic pathology,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 luzhou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primary cau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nal death cases involved in medical dissension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revent it.methods 3 1 maternal death cases of legal medical autopsy involved in medical dissension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 of 31 maternal death cases involved in medical dissension:11 26 cases died in perinatal pe—
riod,5 cases died of artificial abortion in the forepart of pregnancy;2)22 cases died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5 cases died of
amniotic fluid embolism,and 4 cases died of other reasons.3)17 cases died in medical institution of town,7 cases died in medical
institution of county,4 cases died in medical institution of city,3 cases died in other medical institution;4)the reasons for medical
dissension:14 cases died of improper treatment,9 cases died of misdiagnosis,7 cases died of lingering salvage,1 ease died of oth—
er reasons.conclusions maternal deaths happen most frequently in perinatal period.secondly in the forepart of pregnancy;the
primary cause of maternal death was obstetric hemorhage; most medical dissensions were caused by town or county medical insti—
tutions;the main reasons for medical dissension were misdiagnosis、improper treatment and lingering salvage.
【key words】medical dissension;maternal dea山;forensic pathological
随
着人们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
断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诉讼案明显增加。正确合理
地调解和处理医疗纠纷已成为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和
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也成为广大
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虽然医疗纠纷在临床各科室
均有发生,但以妇产科和外科多见。[1,21本文就我院法医
学教研室十多年来受理的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
亡法医病理尸检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防范对
策。
材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存在医疗纠纷的31例孕产妇死亡案例均来源于
四川泸州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1985—2003年间受理
当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医疗纠纷法医尸检案
例.每例尸检案例资料完整,死因明确。
二、方法
31例死亡孕产妇均在死后8~64小时内行系统尸
体解剖,并做组织学(he染色)检查及相应的特殊检
查,由3位病理医生观察诊断。制定统一表格,逐项登
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三、纳入标准
严格按医疗纠纷的概念为选择标准,无论死因为
[作者简介】孙兴旺(1965一),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医病理,医疗纠纷鉴定。m-mail:lzsunxw@163.com
· 306 ·
何,不管医疗机构一方有无责任,只要引起了医疗纠
纷并涉及孕产妇死亡的尸检案例均纳入本研究。
结 果
一、年龄与城乡分布
本组3l例死亡孕产妇年龄2l~43岁.平均29.6±
5.2岁,其中21~24岁7例,25~29岁8例,30~34岁ll
例,35岁~39岁4例,40岁以上的1人;均为育龄期妇
女,超过30岁的l6例(51.6%),超过半数。农村人el
2l例(67.7%),城镇人el 10例(32.3%),以农村人el死
亡率较高。
二、死亡与妊娠时间
妊娠早期(停经后第8~l4周)死亡5例(16.1%),围产期(受孕后第37周以后至产后9天)死亡26例
(83.9%)。孕产妇产后50min~9 d死亡20例(其中产
后剖宫产后死亡2例,产后转院途中死亡4例),产程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中死亡5例,待产中死亡l例,人工流产后2~6d死亡
5例。
三、发生纠纷的机构
纠纷发生的医疗机构为地市级医院4例
(12.9%),县级医院7例(23.6%),乡镇医院l7例
(54.8%),其他3例(个体1例,无证行医2例)
(9.7%)。
四、死亡原因构成法医病理尸检结果见表l。3l例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尸检病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死亡22例(71.0%),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
他原因死亡4例(12.9%)。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有
产道严重撕裂伤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子宫破裂、手
术后残端出血、胎盘滞留出血和低位前置胎盘残留
等
表1 31例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病理结果
table 1.the autopsy results of 31 maternal death cases involved in med ical dissension
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见表2。本组3l例
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亡尸检案例中,临床诊断与
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38.7%,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失
血性休克死亡22例,临床诊断符合率40.9%(9/22),误诊率59.1%(13/22),其中内出血8例中仅有l诊断
符合,其余7例诊断失误;因此误诊是导致失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羊水栓塞死亡5例均诊断失误;其
表2 31例死亡孕产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table 2.the result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ignosis and pathyological diagnosis of 31 maternal death cases
他原因死亡4例中有l例诊断失误。
六、纠纷产生的原因
3l例死亡孕产妇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误
诊误治,见表3。怀疑死亡原因为误治所致产生纠纷的l4例(45.2%),其中助产不当6例(19.4%),引产不当
5例(16.1%),手术失误3例(9.7%);怀疑死亡为误诊
所致产生纠纷的9例(29.0%);怀疑死亡为抢救不及
时所致产生纠纷的7例(22.6%);为其他原因的l例
(3.2%)。从以上可见,对各种治疗处理的怀疑明显多
于最终诊断,其中有的表面看来是在治疗过程发生的死亡.但实际上是诊断不明而延误了有效的治疗时机
而造成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表3 31例死亡孕产妇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table 3.the reasons for 31 maternal death cases becoming involved in medical dissension
讨论
处于育龄期的孕产妇一般比较年轻,身体素质较
好,在医疗过程中死亡后易引起纠纷。本组31例死亡
孕产妇,死亡年龄2l~43岁,平均29.6~5.2岁,年龄30
岁以上的16例(51.6%),超过半数。孕产妇死亡产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在孕妇临产前后和要求终止的早期妊娠。本组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案例中,临产前
后死亡26例(83.9%),早期妊娠人工流产后死亡5例
(16.1%)。
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较多。据全国孕产妇死亡
检测协作组1989—1995年检测结果显示[3]:我国死亡
孕产妇主要死因占首位的是产科出血(48.5%),其次
为妊高征(11.8%)、妊娠合并心脏病(8.3%)、羊水栓
塞(5.1%)、产褥感染(4.6%)、妊娠合并心脏病
(8.3%)、其他(17.5%)、不详(0.9%);产科出血的主要
原因为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软
产道损伤、胎盘早剥、子宫内翻、凝血障碍等。本组资
料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22例
(71.o%),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他原因死亡
4例(12.9%)。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有产道严重撕
裂伤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子宫破裂、手术后残端出
血,胎盘滞留出血和低位前置胎盘残留等。这与国内
检测结果有一定出入.最主要的是由于本研究样本涉
及的是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其次可能也与临床诊断和病理尸检诊断结果不可
能完全符合有关。
优良的医疗服务,有赖于对疾病准确的诊断和及
时有效的治疗,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产生医
疗纠纷。及时有效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因此.准
确及时的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临床诊断和病理
诊断客观上总是有一定距离.尽管将尸体解剖和临床
表现结合起来的病理诊断准确可靠,对医学发展起到
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医生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和
各项检查得出临床诊断,且有时病人病情危重,有的检查受到限制,所以不能要求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的诊断完全相符合。据统计资料显示,医疗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医院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
合率多在60%~80%,即使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医学院
校附属医院,二者的符合率也只有80%左右。本组病
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仅38.7% .明显较低.主要
是由于尸检材料多来源于边远农村的医疗纠纷案件。
在我国广大农村,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因素更复杂,不
仅要受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专业医师缺乏、医师临床
经验不足、血液来源困难等诸多与医疗有关的因素限
制,而且还要受交通欠发达、经济条件较差以及思想
观念落后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应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将临床诊断不符合病理诊断的都定为医疗事故。
孕产妇死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临床上,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措施,对有效减
少孕产妇死亡意义重大。从本组资料结果分析看.各
种原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避免和减少导致出血原因的发生,能有效
减少孕产妇死亡,降低死亡率。诊疗中应做到:(1)重
视产前(术前)诊断,治疗前(产前)认真检查病人,做
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应防止只凭借经验诊断,减少
误诊,可以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处置错误。本组资
料中5例人工流产孕妇均未作b超检查而误诊,其
中4例行刮宫和药物人流后又未留观,病人及家属医
学知识欠缺.未能及时发现内出血送往医院抢救,致
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另l例被镇医院的医生误诊为急
性盆腔炎,输液治疗中死亡,未考虑到宫外孕的诊断。
(2)产时认真观察产程,积极处理并发症、合并症;合理控制宫缩强度.防止子宫破裂;有效保护产道,防止
产道严重损伤.减少大出血发生;胎儿娩出后,给予催
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因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本组资料中.有3例因宫口未开全时错误使用大量催
产素致子宫破裂大出血母婴死亡;8例产道严重撕裂
伤致失血性休克,最终死亡。(3)产后密切观察产妇
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特别是产后2小时内,严密观察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因产后出血往往
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尽早发现有无出血,了解出血
量多少,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休克发生,可以有效减少
孕产妇死亡。(4)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一般而
· 308 ·
言.剖宫产死亡率高于阴道产,甚至高达7倍;[4]国内
上海市剖宫产死亡率是阴道产死亡率的2倍左右。is
1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手术质量,做好术前
准备,术中防止扩大创面,彻底、可靠止血,术后要严
密观察.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并妥善处理,也可有效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在诊疗实践中积极防止各个环节
中的差错,可以有效减少孕产妇死亡,有利于减少产
科医疗纠纷的发生。
法医病理学尸检既可查明医疗纠纷的死因,为判
断是否是医疗事故寻找科学证据,又可验证临床诊断
结果,反馈医疗信息,对正确合理地处理医疗纠纷、提
高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尸检(多由患方提出)虽然有上升趋势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总的尸检率仍然很低。故大力宣传
和重视尸检对调解、处理医疗纠纷和提高医疗水平均
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提倡移风易俗,破除迷
信,弘扬科学,做好家属工作,努力提高尸检率。医疗
纠纷尸检案件,专业性、技术性强,责任重大,法医参
与医疗纠纷鉴定.要求检验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
·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能和较高的鉴定水平,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检验工作中要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个
环节,制订严密的尸检方案,防止错检和漏检;做到科
学、公正地鉴定,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科
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骆啸.浅析医疗纠纷增多现象[j】.中国卫生政策,1997,5:23-25
【2】罗斌,林少虎,林俊莲,等.医疗纠纷法医尸解136例分析叨.中国卫
生事业管理.2001,2:91~92
[3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叨.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5~648
【4】lilford pd,vn coeverdell groot ha,moore pj,et a1.the relative
risks of cesareall and vaginal delivery: a detailed analysis to exclude
the efects of medical disorders and pre-existing physiological disturbances
肌.br j obstet gynecol,1990,97:883-892
【5】朱丽萍,周冰华,秦敏,等.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叽.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3):153~156
【6】张益鹄.涉及死亡医疗纠纷的发生一27年医疗纠纷法医尸检回顾研
究之一【j】灌 医学杂志,2000,16i7 74
(收稿:2004—07—15;修回:2005—10-15)
第三篇:病理总结
名解:
1.虎斑心 2.槟榔肝 3.原位癌 4.风湿小体 5.Krukenberg瘤 6.隐性肺癌
7肉芽组织 8.蜂窝织炎 9.粉刺癌 10.肺肉质变 11.结核结节 12.变性 13.绒毛心
14.肿瘤的异型性 15 桥接坏死 16.假小叶
17.噬神经细胞现象 18.栓塞 19.萎缩
20.肿瘤的演进 21.单纯性甲状腺肿 22.癌前病变 23.Aschoff小体
24.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25.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26.化生
27.心力衰竭细胞 28.嗜酸性脓肿 29.革囊胃 30.结核瘤 31.渗出
32.早期肝癌 33.结核球
选择:
1.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2、下列各种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 A.骨骼肌 B.神经节细胞 C.心肌 D.神经胶质细胞 E.软骨
3、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脑动脉 C.肝动脉 D.心冠状动脉 E.以上均不是
4、心衰细胞是由于
A.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 B.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尘埃颗粒
C.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素样坏死物 D.心衰时巨噬细胞的集聚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 B.大叶性肺炎 C.卡他性炎症 D.阿米巴肝脓肿 E.流脑
6、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A.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B.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 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成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成 E.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
7、多核细胞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伤寒 B.结核 C.霍奇金淋巴瘤 D.血吸虫虫卵结节 E.异物肉芽肿
8、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梗死 B.脑梗死 C.肠梗死 D.肾梗死 E.脾梗死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0、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霍奇金淋巴瘤 B.白血病 C.结核瘤 D.Ewing's瘤 E.黑色素瘤
12、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
A.癌肉瘤 B.混合瘤 C.畸胎瘤 D.错构瘤 E.胚胎瘤
13、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E.肾盂积水
14、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的原发部位最可能是
A.乳腺 B.鼻咽部 C.胃 D.甲状腺 E.肝
15、krukenberg氏瘤是指
A.卵巢的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B.卵巢腺癌
C.卵巢粘液性腺囊癌 D.腺癌伴广泛转移
E.卵巢的转移性粘液腺癌
16、肝组织桥接坏死常见于:
A.急性普通性肝炎 B.慢性持续性肝炎 C.慢性活动性肝炎 D.急性重症肝炎 E.亚急性重症肝炎
17、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蚤咬肾和大红肾 C.多发性小脓肿 D.多囊肾 E.固缩肾
18、良恶性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
A.可见胎盘绒毛组织 B.明显的出血坏死 C.侵犯基层 D.发生阴道结节 E.可有远隔脏器转移
19、下列哪项不是乳腺癌的特征:
A.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 B.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C.居女性恶瘤第一位 D.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E.多发于绝经前后
20、关于乙型脑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10岁以下儿童多见
B.多在夏末秋初流行
C.累及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沿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 E.筛状软化灶形成
21、诊断结核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以上均不是
22、伤寒的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是
A.肠道溃疡 B.脾肿大 C.肝肿大 D.腹直肌变性 E.伤寒肉芽肿
23、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A.胆汁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硬化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干线型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24、下列哪项不属于炎性肉芽肿
A.伤寒小结 B.结核结节 C.肺肉质变 D.风湿小结 E.假结核结节
25、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
A.肠阿米巴病 B.肠伤寒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以上都不是
1.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A. 肠阿米巴病
B.肠伤寒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不属于变性的是:()
A.气球样变
B.Russell小体
C.虎斑心 D.蜡样变性
E.Mallory小体
3.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漏出性出血
B.实质细胞增生
C.实质细胞变性
D.间质细胞增生
E.并发血栓形成
4.下列各种细胞中,哪种再生能力最强?()
A.神经节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软骨细胞
D.心肌细胞 E.间皮细胞
5.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7.卫星现象中围绕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小淋巴细胞
8.下列哪种不属于低分化癌?()A.鳞癌Ⅲ级
B.管状腺癌
C.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D.印戒细胞癌
E.硬癌
9.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最主要的病变是:()
A.入球小动脉玻变
B.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C.肾小球周围纤维化、玻变肥大、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11.我国最常见的性病是:()
A.淋病
B.梅毒
C.尖锐湿疣 D.AIDS E.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2.下列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病变的是:()
A.斑块破裂
B.斑块内出血
C.血栓形成 D.室壁瘤 E.动脉瘤
13.最易发生“褐色萎缩”的两种器官是:()
A.肺、脑 B.肺、肝 C.心、肺 D.心、肝 E.心、脑
14.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
D.肾小管
A.二尖瓣 B.主动脉瓣 C.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 D.三尖瓣 E.肺动脉瓣
15.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变质性改变的主要表现是:()
A.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B.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坏死 C.点状坏死 D.溶解性、大片状坏死 E.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
16. 下述所列举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表皮细胞 B.肝细胞 C.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E.骨骼肌细胞
17.下述疾病中不属于真性肿瘤的是:()
A.派杰氏病 B.何杰金病 C.鳞状细胞癌 D.平滑肌瘤 E.室壁瘤
18.肝细胞呈碎片状和桥接坏死主要见于:()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慢性普通型(重度)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酒精性肝炎
19. DIC病人死后解剖时,常可在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见到的血栓是:(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透明血栓
E.以上都不是 20.高血压病最主要的血管病变发生在:()A. 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细动脉
E.以上都不是
21.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特点,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比胃溃疡小,直径多在1cm以内 B.比胃溃疡浅 C.容易穿孔 D.容易癌变 E.大多为椭圆形 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累及的分枝是:()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左冠状动脉旋支C.右冠状动脉主干 D.左冠状动脉主干
E.右冠状动脉旋支
23.继发性肺结核不具备的病变是:()
A 肺尖可有单个或多个病灶
B 新旧病变交替 C原发综合征形成D支气管播散为主
E胸膜常受累 2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特点是:()
A.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膜增厚 E.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26. 下述所列举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表皮细胞 B.肝细胞 C.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E.骨骼肌细胞
27.下述疾病中不属于真性肿瘤的是:()
A.派杰氏病 B.何杰金病 C.鳞状细胞癌 D.平滑肌瘤 E.室壁瘤
28.肝细胞呈碎片状和桥接坏死主要见于:()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慢性普通型(重度)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酒精性肝炎
29. DIC病人死后解剖时,常可在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见到的血栓是:()
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透明血栓
E.以上都不是 30.高血压病最主要的血管病变发生在:()
A.大动脉 B.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细、小动脉 E.以上都不是
1.能诱发大肠癌的肠道寄生虫病是
A蛔虫病
B血吸虫病
C蛲虫病
D钩虫病
E阿米巴病 2.下列属于第一期梅毒病损的是
A梅毒疹
B主动脉瘤
C硬下疳
D树胶肿
E脊髓痨 3.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为
A HPV
B螺旋体
C EB病毒
D支原体
E衣原体 4.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病变的是
A血管炎
B卫星现象
C噬神经细胞现象
D筛状软化灶
E小胶质细胞结节 5.下列那种肿瘤的瘤细胞中可见咖啡豆样核
A无性细胞瘤
B颗粒细胞瘤
C支持-间质细胞瘤
D精原细胞瘤
E胚胎性癌
6.不伴有肾病综合征的是
A脂性肾病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小球肾炎
D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7.关于Burkitti淋巴瘤,以下那一种表述是错误的
A肿瘤常发生于颌骨、颅骨、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
B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C常累及周围淋巴结
D临床过程是高度侵袭性的E部分病人可治愈 8.早期胃癌Ⅱb型是指
A表浅隆起型
B表浅平坦型
C表浅凹陷型
D隆起型
E凹陷型 9.早期食管癌是指
A未发生转移的癌
B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
C局限于黏膜层,不论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
D病变长度小于3cm,未发生淋巴结转移
E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10.引起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变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急性支气管哮喘
C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D肺癌
E肺脓肿 11.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最常见是
A角化性鳞状细胞癌
B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
C高分化癌
D低分化癌
E泡状梭细胞癌 12.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多见于
A基底节
B桥脑
C小脑
D大脑白质
E脑干 13.非炎性肉芽肿的病变是
A Ashoff小结
B伤寒小结
C结核小结
D柑硬化结节
E假结核结节 14.一个病人患有肺动脉大块栓子栓塞,将发生右心衰竭和
A肺淤血
B肺水肿
C肝淤血
D左心室肥大
E左心房肥大 15.下列哪一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骨骼肌
B心肌
C神经节细胞
D软骨
E淋巴组织 多选题
16.哪些炎症性疾病与癌的关系较密切
A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
B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
C肺炎与肺癌
D肾盂肾炎与肾癌
E病毒性肝炎与肝癌
17.下列哪些不是乳头状瘤的特点
A在外耳道、鼻腔及膀胱和眼眶的乳头状瘤易恶变
B表面覆盖的上皮必须为鳞状上皮
C基底膜完整,不向深层浸润
D每个乳头都有中心索
E可形成宽窄不一的蒂 18.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可发生于
A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B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C气性坏疽
D大叶性肺炎
E甲状腺髓样癌
19.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有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乙型脑炎
C结核病
D伤寒
E细菌性痢疾 20.慢性胃溃疡形态特点是
A溃疡通常为单个
B溃疡边缘整齐
C溃疡局限于黏膜
D溃疡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集中
E溃疡直径多小于2cm
1、下列可引起HCG含量升高的情况哪项除外
A.妊娠妇女 B.葡萄胎 C.子宫颈癌 D.绒癌
E.侵袭性葡萄胎
2、引起肾盂肾炎的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大肠杆菌 E.绿脓杆菌
3、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A.干酪样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 D.坏疽 E.脑梗死
4、肾小球肾炎属于何种性质疾病
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 E.变态反应性疾病
5、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A.干酪样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 D.坏疽 E.脑梗死
6、某患者昏迷不醒,曾有乙肝病史,昏迷前一段时间内睾丸萎缩、乳腺发育和蜘蛛痣。则其可能昏迷的原因是 A.中毒性休克 B.中枢神经受损 C.药物中毒
D.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不全 E.以上说法没有对的
7、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鳞状细胞癌 B.腺癌 C.粘液癌 D.腺鳞癌 E.原位癌
8、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主要不同为
A.浸润肌层
B.细胞明显增生和具异型性 C.转移阴道结节 D.有绒毛结构 E.出血坏死
9、某患者长年咳嗽、痰多,则该患者可能患有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癌 C.肺结核 D.肺化脓 E.脓胸
10、某尸检发现,其肺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灰白,质软而缺乏弹性,指压后遗留压痕。则此人死因可能是 A.肺癌 B.肺结核 C.矽肺 D.肺气肿
E.以上都不可能
11、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
A.组织来源 B.外在环境 C.内在因素 D.形成方式 E.以上都不对
1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实质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B.渗出
C.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殖 D.化生
E.纤维素渗出
13、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白细胞 D.中性白细胞 E.巨噬细胞
14、左心衰竭时发生瘀血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脑 E.脾
15、下列哪一病灶不能被机化;
A.坏死灶
B.血栓 C.异物 D.血凝块
E.息肉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肉芽组织成分
A.新生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
C.中性粒细胞 D.胶原纤维
E.巨噬细胞
17、肾病综合征不具有下列哪项特点
A.血尿 B.蛋白尿 C.严重水肿 D.低蛋白血症 E.高脂血症
18、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瓣膜赘生物内含有细菌 B.瓣膜赘生物由白色血栓形成
C.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二尖瓣 D.瓣膜赘生物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E.瓣膜赘生物可发生机化
19、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大红肾
C.颗粒性固缩肾 D.瘢痕肾 E.多囊肾
20、下列哪项不符合二期愈合的特点
A.组织缺损大 B.创缘不齐
C.愈合时间长
D.愈合后形成微痕 E.伤口感染
1.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B. 肠阿米巴病
B.肠伤寒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不属于变性的是:()
A.气球样变
B.Russell小体
C.虎斑心 D.蜡样变性
E.Mallory小体
3.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漏出性出血
B.实质细胞增生
C.实质细胞变性
D.间质细胞增生
E.并发血栓形成 5.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6.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B.肝母细胞瘤
E.软骨母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
7.卫星现象中围绕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小淋巴细胞
8.下列哪种不属于低分化癌?()A.鳞癌Ⅲ级
B.管状腺癌
C.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E.硬癌 D.印戒细胞癌
9.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最主要的病变是:()
A.入球小动脉玻变
B.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C.肾小球周围纤维化、玻变
D.肾小管肥大、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11.我国最常见的性病是:()
A.淋病
B.梅毒
C.尖锐湿疣 D.AIDS E.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2.下列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病变的是:()
A.斑块破裂
B.斑块内出血
C.血栓形成 D.室壁瘤 E.动脉瘤
13.最易发生“褐色萎缩”的两种器官是:()
A.肺、脑 B.肺、肝 C.心、肺 D.心、肝 E.心、脑
14.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
A.二尖瓣 B.主动脉瓣 C.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 D.三尖瓣 E.肺动脉瓣
15.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变质性改变的主要表现是:()
A.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B.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坏死 C.点状坏死 D.溶解性、大片状坏死 E.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
16. 下述所列举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表皮细胞 B.肝细胞 C.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E.骨骼肌细胞
17.下述疾病中不属于真性肿瘤的是:()
A.派杰氏病 B.何杰金病 C.鳞状细胞癌 D.平滑肌瘤 E.室壁瘤
18.肝细胞呈碎片状和桥接坏死主要见于:()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慢性普通型(重度)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酒精性肝炎
19. DIC病人死后解剖时,常可在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见到的血栓是:(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透明血栓
E.以上都不是 20.高血压病最主要的血管病变发生在:()B. 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细动脉
E.以上都不是
21.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特点,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比胃溃疡小,直径多在1cm以内 B.比胃溃疡浅 C.容易穿孔 D.容易癌变 E.大多为椭圆形 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累及的分枝是:()B.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左冠状动脉旋支C.右冠状动脉主干 D.左冠状动脉主干
E.右冠状动脉旋支
23.继发性肺结核不具备的病变是:()
A 肺尖可有单个或多个病灶
B 新旧病变交替 C原发综合征形成D支气管播散为主
E胸膜常受累 2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特点是:()
A.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膜增厚 E.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25.下列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是:()
A 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B 病灶融合发展为肺肉质变 C 病灶直径多在0.5-1cm左右D 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E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为其病变特征 2.咯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
A.充血水肿期 B.红色肝变期 C.灰色肝变期 D.溶解消散期
E.中毒性肺炎
3.某一患有下肢静脉内膜炎的病人,一天突然发生气急,紫绀、休克、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而致猝死,其最可能死因为:
A 脑出血
B 大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 C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 中毒性大叶肺炎 E 脑动脉血栓形成
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特点是:()
A.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膜增厚 E.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7.在我国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疾病是()
A.硅沉着症 B.肺结核 C.支气管扩张症 D.支气管哮喘
E.慢性支气管炎
8.并发肺肉质变最主要的原因是()
A.含铁血黄素沉积
B.细菌毒力过强
C.单核细胞浸润过多
D.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 E.纤维蛋白渗出过多
13.下列四者关系用“→”连续 哪项是正确的:()A 栓塞→淤血→血栓形成→梗死 B 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C 梗死→淤血→栓塞→血栓形成 D 血栓形成→栓塞→淤血→梗死 E.淤血→梗死→血栓形成→栓塞
15.急性重型肝炎最主要的镜下表现是:()
A.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B.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坏死
C.点状坏死 D.溶解性、大片状坏死 E.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 21.关于肠阿米巴病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B.形成烧瓶状的溃疡
C.可经血道播散至肝脏 D.病变以组织的坏死溶解为特征
E.病灶周围炎症反应轻微 23.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坏死多为()A.碎片状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桥接坏死
D.大片坏死
E.点状坏死 24.肾原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细胞癌 25.下述关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由草绿色链球菌侵袭心内膜引起
B.最常侵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C.瓣膜上的赘生物大而脆
D.赘生物中含细菌 E.瓣膜可出现浅溃疡,甚至穿孔
1.下列哪种肿瘤属于恶性肿瘤?
A.畸胎瘤
B.错构瘤
C.精原细胞瘤
D.多形性腺瘤
E.纤维腺瘤
3.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鳞状细胞癌
B.高分化腺癌
C.胶样癌
D.疤痕癌
E.未分化癌
4.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
B.肾
C.肺
D.脑
E.脾
6.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是:
A.癌肿大小不超过2cm
B.局部淋巴结无转移
C.癌肿浸润深达肌层 D.癌肿浸润未超过浆膜层
E.瘤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冠状动脉分支是:
A.右主干动脉
B.左前降支动脉
C.左旋支动脉
D.后降支
E.左主干 9.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A.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B.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 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成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成 E.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 10.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结核病
E.矽肺
11.光镜下区分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病理核分裂象的多少
B.细胞的异型性
C.组织的来源不同 D.实质与间质的分界是否明显
E.细胞膜是否清楚
12.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13.鼻咽癌常发生在:
A.鼻咽后部
B.鼻咽顶部
C.鼻咽侧壁
D.鼻咽前壁
E.鼻咽底部 14.槟榔肝是指:
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1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 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B.壁层上皮细胞
C.脏层上皮细胞 D.系膜细胞
E.以上都不是 16.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17.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通气和散气功能障碍的病变基础是:
A.支气管平滑肌萎
B.支气管软骨萎缩、纤维化
C.支气管管壁钙化 D.粘膜腺体增生
E.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18.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常见?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19.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有:
A.胃体大弯
B.胃窦小弯
C.胃体小弯
D.幽门管
E.胃窦大弯 20.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E.肾盂积水
21.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是:
A.浆液性炎
B.变质性炎
C. 增生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 出血性炎
22.诊断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可见绒毛,其上皮细胞异型性大 B.浸润子宫肌层
C.常出血、坏死,形成暗红色结节 D.常形成广泛转移
E.实质由异型增生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构成。
23.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2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A.硬脑膜中性白细胞浸润
B.蛛网膜下腔有大量单核细胞
C.脑实质内软化灶形成 D.蛛网膜下腔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E.硬脑膜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25.颅内原发性肿瘤最常见的是:
A.脑膜瘤
B.垂体肿瘤
C.神经鞘瘤
D.胶质瘤
E.血管性肿瘤
1.槟榔肝是指()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2.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 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B.肺泡壁增宽
C.切面为暗红色 D.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E.肺内支气管扩张 3.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
B.肾
C.脑
D.心
E.肝
4.下列哪种肿瘤属于恶性肿瘤?
A.畸胎瘤
B.错构瘤
C.精原细胞瘤
D.多形性腺瘤
E.纤维腺瘤 5.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常见?()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6.肿瘤间质的主要意义在于: A.对肿瘤的支持、营养作用
B.与肿瘤的分级有关
C.与肿瘤的分期有关 D.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有
E.与肿瘤的血道转移有关
7.鼻咽癌常发生在:
A.鼻咽后部
B.鼻咽顶部
C.鼻咽侧壁
D.鼻咽前壁
E.鼻咽底部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假膜性炎
C.坏死性炎
D.脓肿
E.出血性炎 9.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A.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 B.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10.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结核病
E.矽肺
11.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12.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A.肿瘤的肉眼形态
B.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的异型性
E.肿瘤的继发改变 13.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足细胞
C.内皮细胞
D.壁层上皮细胞
E.以上均有
14.肺心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肺纤维化 D.肺血管床减少
E.肺动脉高压 15.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E.肾盂积水 16.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17.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通气和散气功能障碍的病变基础是: A.支气管平滑肌萎
B.支气管软骨萎缩、纤维化
C.支气管管壁钙化 D.粘膜腺体增生
E.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18.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A.毛细血管瘤
B.淋巴管瘤
C.乳头状瘤
D.畸胎瘤
E.神经鞘瘤
19.胃癌的发生部位多见于:
A.胃体大弯
B.胃窦小弯
C.胃体小弯
D.幽门管
E.胃窦大弯 20.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甲状腺滤泡增生,以小滤泡为主
B.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C.滤泡腔内胶质浓厚
D.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较多吸收空泡 E.滤泡上皮呈立方或高柱状,并常增生,向滤泡腔内形成乳头状突起 21.关于肠阿米巴病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B.形成烧瓶状的溃疡
C.可经血道播散至肝脏 D.病变以组织的坏死溶解为特征
E.病灶周围炎症反应轻微 22.krukenberg氏瘤是指()A.卵巢的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B.卵巢腺癌
C.卵巢粘液性腺囊癌 D.腺癌伴广泛转移
E.卵巢的转移性粘液腺癌 23.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坏死多为()A.碎片状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桥接坏死
D.大片坏死
E.点状坏死 24.肾原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细胞癌 25.下述关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由草绿色链球菌侵袭心内膜引起
B.最常侵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C.瓣膜上的赘生物大而脆
D.赘生物中含细菌 E.瓣膜可出现浅溃疡,甚至穿孔
1.“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3、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4、槟榔肝是指
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5、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 B.肝、脾及胃肠道 C.脑、肺及胃肠道 D.肾、肺及胃肠道 E.脾、肺及胃肠道
6、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
A.肾盂肾炎 B.菌痢
C.大叶性肺炎 D.阿米巴肝脓肿
E.阑尾炎
7、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
A.急性炎症 B.肉芽组织 C.伤口愈合处
D.慢性炎症 E.化脓性炎症
8、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A.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 B.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症标志
B.慢性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C.淋巴细胞浸润并非总是慢性炎症特征
D.嗜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局部单核细胞增多 E.白细胞的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
A.多见于青少年 B.瘤细胞呈巢状 C.多经血道转移 D.切面呈鱼肉状 E.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11、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的肉眼形态 B.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的异型性 E.肿瘤的继发改变
12、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A.毛细血管瘤 B.淋巴管瘤 C.乳头状瘤 D.畸胎瘤 E.神经鞘瘤
13、高血压病最常侵犯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 B.全身细小动脉 C.全身中、小动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14、60岁男性、胸痛、咳嗽、咯血痰两个月,胸片见右上肺周边一直径为5cm结节状阴影,边缘毛刺状。应首先考虑:
A.肺结核球 B.周围型肺癌 C.团块状矽结节
D.肺脓肿 E.肺肉质
15、早期胃癌最多见的类型是:
A.隆起型 B.表浅型 C.表浅凹陷型 D.表浅坦型 E.凹陷型。
16、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坏死多为
A.碎片状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桥接坏死 D.大片坏死 E.点状坏死
17、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18、下列哪项不是绒癌的特点:
A.大多与妊娠有关.高发年龄为20-30岁 B.瘤组织出血.坏死明显 C.绒毛细小.间质少 D.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E.易经血道转移
19、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B.滤泡腔内胶质浓厚
C.甲状腺滤泡增生,以小滤泡为主
D.滤泡上皮呈立方或高柱状,并常增生,向滤泡腔内形成乳头状突起 E.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 20、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指的是哪一种细胞增生
A.小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淋巴细胞
E.中性白细胞
21、诊断结核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以上均不是
22、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发生蜡样变性
23、血吸虫病的急性虫卵结节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
A.嗜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上皮样细胞
24、大叶性肺炎的肉质变是由于 A.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多 B.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少 C.纤维蛋白原渗出过多 D.红细胞渗出过多 E.红细胞渗出过少
25、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流旋涡形成 C.血流缓慢
D.内膜损伤 E.以上都不是
简答:
1.试述肿瘤的命名原则,并各举一例说明之。(6分)2.试解释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6分)
3.试述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发展及结局(7分)4.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5分)
5.试述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有哪些不同特点?(5分)
6.某患者胸部体检发现右上肺叶有一直径约4cm左右局灶性密度增高阴影,根据你所学病理学知识,试推测患者可能患哪些疾病?(要求写出3 种)其主要病变特点分别是什么
7.试述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6分)8.试述四种肠道疾病溃疡特点(6分)9.病历分析:(12分)患者,男性,58岁。
主诉:突发昏迷伴右上、下肢麻痹一天。
现病史:患者于十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时感头晕,曾有不规则服用降压药史,近三年来劳累后感心悸气促,休息后自行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水肿史。昨天因琐事与邻居争吵时突然昏倒在地,伴右上下肢麻痹及口角歪斜。
体检:体温 37℃,脉搏8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29.3/16kPa(220/120mmHg),神志不清,双侧瞳孔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口角向右偏斜,左侧鼻唇沟变浅,心率86次/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右侧上下肢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CT检查提示左大脑内囊部出血
入院后经降压、止血等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神志一直不清,住院第三天突然呕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继而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心跳呼吸停止死亡。问题:
试述本例的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是什么? 预期本例尸检解剖所见。指出本例的死亡原因。
10.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复合性病变。(本题6分) 11.写出3种主要经血道转移的肿瘤及其病理特点.(本题9分)12.15.渗出性炎症分哪几类?请各举一例。13.简述大叶性肺炎典型病理变化。
14.什么是癌前病变?临床上常见的有哪些?(本题6分)15.什么是肉芽肿性炎?试举三例并描述其镜下特点。(本题9分)16.列表比较良性溃疡(胃溃疡病)与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的区别?(本题6分)
17.试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其并发症。(6分)
18.某某患者,女性,54岁,慢性胃病18年,最近发现腹部包块,消瘦贫血,腹胀,查体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镜检查发现贲门部溃疡与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物质,显微镜下见到印戒状细胞。请做出诊断并试述其病变可能的扩散。(本题9分)
19.试述急性炎症的结局。(6分)
20.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病理知识,举出四种能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并写
出各自溃疡的特点。(9分)
21.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2试以门脉性肝硬化为例,说明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9分)
23.试述慢性胃溃疡的病变及其合并症。(6分)
第四篇:病理技术规范
病理技术工作规范
1.标本的接收、清点制度:
1.1 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面交付组织块,并点清块数,记录签收。有要求特殊
处理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色等)应当面向技术组说明,以便加以特殊处理。
1.2 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进行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水、包埋过程中遗失。
1.3 切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面清点。
1.4 医师在诊断完成后交付档案室时必须当面清点,并作记录。2.制片过程各步骤应注意的事项: 2.1 组织处理
此过程包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直至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片的关键过程,一旦组织
处理有欠缺,往往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2.1.1 制片过程按操作流程进行标本处理 2.1.2 有条件的单位应将大小标本分开固定脱水。
2.1.3 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固定时间:大标本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
小标本不得少于3 小时。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必须流水冲洗;
2.1.4 固定、脱水温度不得高于37℃。2.1.5 包埋用石蜡必须过滤。
2.1.6 试剂必须及时更换。(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2.2 切片
切片是技能含量很高的步骤,同一蜡块,用同一台切片机,同一把刀,不同的操作者
会切出不同质量的片子。
2.2.1 切片刀必须锋利,切片厚度3~5微米。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
2.2.2 组织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玻片的中间。
2.2.3 胃镜、纤支镜、穿刺等小活检组织切片须作非连续性切片,数量不得少于8张。2.3 染色封片注意事项
2.3.1 烤片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高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2.3.2 剂染料必须及时更换。
2.3.3 切片封固前必须经酒精充分脱水,二甲苯透明,湿封。不得用温箱烤干或电吹风吹干
后干燥封片。
2.3.4 盖玻片使用前必须清洗。(真空包装除外)2.2.5 封片时不得有气泡,不得有树胶外溢。2.4 其他
2.4.1 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字迹必须清楚、整齐,且不易褪色,有条件者尽量采用
打印。
2.4.2 制片工作一般应在24~48小时内完成。3.归档:
3.1.1 所有送检单病例均必须进行登记,如用计算机管理的,必须有文字打印材料及资料备份(以光盘刻录为佳)。
3.1.2 在切片进入档案室时必须与医师当面清点,并作记录。3.1.3 切片必须晾干或烘干后,才能归档。归档切片应按序排列。3.1.4 蜡块必须在切面封上蜡后才能入柜。归档蜡块应按序排列,编号标签应朝上,以利查找。
3.1.5 各种档案柜外面应写明年份和编号,以利查找。
3.1.6 各种送检单应及时清点,归类(细胞学检查、冰冻切片、常规切片、会诊切片等)按年份和顺序装订成册入柜。4.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 4.1 更换、配制试剂必须详细登记。4.2 各种染料试剂应选用化学纯以上的级别。
4.3 配好的试剂应盛于磨口瓶内,避光试剂必须用棕色瓶,需冷藏试剂应放置于冰箱内备用。
4.4 瓶签上应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时间。
4.5 各类试剂应进行定期更换,更换的时间应根据标本的多少进行量化。
4.6 废弃试剂建议由专业公司回收。目前应排入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下水道,不得直接排入雨水管中。5.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5.1.显微镜:放置于干燥、少灰的房间,勿暴露在日光中;电光源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必须
先将亮度打到最小,然后关闭电源;目镜上的灰,应该先用吸耳球吹净,再用擦镜纸由内向外擦拭;物镜应用擦镜纸擦拭,如镜头沾到树胶,需先用擦镜纸蘸上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擦镜纸立即将二甲苯擦干。每次用完后需用罩子盖好。定期擦拭。
5.2.切片机:切片时用力均匀,每次用完后将机器清扫干净,然后用松节油擦拭,需要加油的地方加上润滑油。
5.3.自动脱水机(全封闭式):设定好程序,检查液体瓶有无插紧,浸蜡用石蜡必须过滤,每次用完后必须擦拭干净。
5.4.自动脱水机(提蓝式):设定好程序,检查加热部分的水位,检查试剂量是否足够,检查提蓝周围有无大头针外露,以防提蓝卡住。每次用完后必须擦拭干净。
5.5.磨刀机:保持磨石清洁,磨刀角度尽可能不发生改变;当磨石不平整时应及时修正。每次用完后必须擦拭干净。5.6.温箱:定时检查水位。
5.7.冰冻切片机(恒温冷藏式):为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不应经常开关,以24小时恒温(-15℃~-20℃)为佳。夜间应设定自动除霜,并定期停机清洗,以保证冰冻切片机工作窗内清洁和压缩机正常制冷。
第五篇:病理申请单
病理申请单填写项目
医者切磋 2017-12-6 一. 组织病理学检查:送病理科
1.手术名称:如:内镜检查 2.检查项目:
(1).内镜组织活检检查与诊断。(2).支气管镜下活组织检查。
二. 脱落细胞学检查:送病理科
1.填写病理申请单.2.标本:(1).宫颈脱落细胞检查。(2).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3).尿沉渣检查。(4).痰液脱落细胞检查。(5).支气管刷片细胞检查。
3.数量: 1管:胸、腹水: 50-500ml。4.检查方法:脱落细胞学检查。5.送检目的:查恶性肿瘤细胞。6 检查项目: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术。7.取材部位:胸腔、腹腔、下呼吸道、尿道、阴道、宫颈。
8.送检标本:胸水、腹水、痰液、尿液(囊液)、阴道及宫颈分泌物。9.袋数:1袋 10.临床诊断:(1)泌尿道恶性肿瘤(2)肺恶性肿瘤(3)胸膜恶性肿瘤(4)肝恶性肿瘤
附:病理申请单检查方法: 1.脱落细胞学检查 2.组织病理学检查 3.妇科液基细胞学检查
4.阴道分泌物检查 5.骨髓细胞学检查 6.病理会诊检查
三. 骨髓细胞学检查:病理科 1.手术名称: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 2.检查项目:骨髓涂片细胞学检验 四.结果:3天以后报告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