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控管理
我希望接受邮件的人员,通过再次阅读本邮件后,真正掌握我的想法,同时也不要再对成本管控置身事外了(邮件的确比较长,阅读完估计要半个小时)
虽然我不想将各位都成为全才,但我认为,我写出来的应该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也就是各位一定有手段管控的,不希望听到,这个资料是其他部门提供的,如果我提交的数据错了,也是上游部门提交的数据存在问题,这样的言语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先讲讲成本管控这个命题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成本是设计出来的的确,成本是料+工+费料,基于现在的制造水准下,相信具有一定的浪费,即工单超领,组织管控一定是控制超领率,减少这个浪费工,是完成工单所支付的直接人员的劳动报酬,当然工,具有政府保障工资的限制,也有招聘易得性成本,这些均影响直接人员的薪酬,现在的管理一定是双维度的,基于任务下的编制与基于任务下的标准时驱动的编制,我想讲的是,管理者应该可以规划经营期间的直接人员薪酬(小时薪酬),相乘目标生产完工的料号标准时,就是这个料号的直接人工计划成本(工),但实际现场的管理者可以管理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就是这个现场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及管理绩效,当然现场管理者会反复给我们讲各种理由,如员工是计时的,生产线设备OEE的问题,现场人员异动率的问题(熟练程度)等等,将这些理由作为现场管理者与经营管理者谈条件,推卸责任等等,我认为:作为经营管理者,应该事先可以策划好,计划基于料号下的直接人工是多少?以这个作为标杆,更应该作为目标来管理,管理谁呢?管理现场管理者,让现场管理者的思维模式,从编制向薪酬转移,不要只思考我做出来了,要转换到支付规定的薪酬做出来,这个观念转变非常的重要,要素成本工时利用率费,的确费的部门很多,我也想知道,我们每一个部门长,对于本部门是什么属性的费知道否?财务对于费用管理是基于部门归集的,所以我们有制造费用部门,有管理费用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将研发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剥离出来,出现了研发费用部门),有销售费用部门,每一个部门长,一定要对自己部门是什么费用部门弄清楚财务对于费用类别,进行了科目细分,当然这个定义是财务部门事先定义好的,我们都是在执行
制费薪酬:这个是经营管理者设计出来的,如何设计呢?经营管理者基于年度预算及生产体制预算后,再基于经验,输出了制造费用部门的间接人员编制,有这个编制后,HR部门就可以完成制费薪酬的预算,我认为这个预算的置信度应该是高的,财务术语认为这个是可控的固定成本,这样的讲法就是这个成本是可控的,因为这个是经营管理者设计出来的,也是一旦编制确定后,人力资源部门要严格管控,在经营期间,经营管理者要增加编制,HR部门要问问这个下达指令的人员,是生产任务增加了吗?(生产实际超越经营预算了吗?),再做一个记录,这个指令增加编制的人员下达增加编制指令,要写清楚理由,不接受与生产任务实际与预算偏离外的其他理由,否则要到最高经营管理者中进行再次审批,我鼓励经营过程中减编非增编,因为增加编制一定影响制费薪酬的总量,我也看到其他企业管理制费薪酬,将这个当成“变动成本”来管理,即基于单位产值下制费薪酬的占比(百分比)管理法,当然这个是比较激进的管理手法,但话糙理不糙,从成本管理的理论讲是有理的制费折旧:这个也是经营管理者设计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些资产一定是上一个经营周期内添加的,也可能需要在本经营周期内基于需求驱动添加,资产有一个属性,一旦采购了,就需要折旧很多年(按照会计准则制定的,如土地类50年,厂房类20年,设备类10年,模具类5年,软件类3年,等等)一旦采购,未来几年都需要支付这个折旧费用,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对销售人员讲,以产定销,以产是基于产能来要求实现销售,我们在管理维度上为什么总是要统计我们的产能利用率是多少,都是一个道理,要素成本产能利用率
制费水电:这个是变动成本,也是产品成本中一个要素成本,我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权重,实际上这个指标,至少在东莞、宁波、明光三友,生产的产品比较类同,生产模式也类同(基本都是机器生产为主),从管理的维度讲,应该是单位产品(入库)耗用的水电需要具有相近性,实际呢?偏差会比较大,这个一定是浪费,是管理的浪费,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管理者,你会发现,组织内“能耗”大户是谁!当然你认为你的“感觉,直接”的确不敏捷(如丁总的鼻子因为总是发炎,对于嗅觉不敏捷,小阮同志总是讲我缺乏味觉一样),但你一定不能缺乏对能耗这个感觉,你可以对这些设备加装电能表,你就会知道,那些设备(或那类设备)为能耗大户,按照28原理去管控一定会有成效,当然宋总近期讲话中也反复讲到,选择能耗小的设备,三友的空压机一定是能耗大户,我们应要监管,生产单位压缩空气下的耗能,如果设备比较老旧,是否要决策替换(提前完成使命),但我坚信,能耗,决定是策划(策划阶段),决定与采购(采购能耗低的设备),决定与维护(维护的好坏可以降低能耗)等等,对于已经在的设备,经营管理者应专注维护,即需要给这个责任管理者加一个“帽子”去管理,管理的办法是单位产值(数量)的能耗!制费生产辅料、低值易耗、维护费用:这个也是变动成本,我们一定有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基于历史数据来同比改进下管理,(每年给自己一个进步的小目标),这个是经营管理者要不断使用的指挥棒,要用好这个指挥棒
其他制费:其他制费,按照财务科目归集,发生率会比较少(小),办公费,职工培训费,第三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员工福利,差旅费,劳保费,财产保险费等等
总结:
前面讲到料、工、制费,讲到:工时利用率,产能利用率,以产定销,定编定岗,非BOM定额管理,能源管理等等,思维模式的转变(钱的管理,钱的思维,钱的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