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14秋)

2019-11-17 05:0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14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14秋)》。

教材分析: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图画纸)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

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

(猜一动物)

谜底——公鸡

师:你们反映可真快,他就是公鸡。

师:(播放生活中鸡的图片)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与“吉”字同音,给我们带来了吉祥与美好的祝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花鸡》一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鸡的造型及特点。

师: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鸡的身体,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鸡头、鸡颈、鸡身、鸡尾、鸡脚五部分组成。(五部分)

师:那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鸡的各部分大致是什么形状?

鸡头是圆形,鸡嘴是三角形,鸡颈大致呈三角形,鸡的身子也大致呈三角形,半圆形的尾巴,长方形的腿和三角形的爪子,我们看鸡冠几乎也是一个半圆。现在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形状去画出大花鸡(师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艺术家在这个基础上是如何变形加工的。

三、观察比较现实中的鸡与艺术作品中的装饰鸡,感受学习其装饰特点。

这是选自韩美林先生百鸡图中的四幅,简单的几笔就可以让鸡的形态如此传神,我们看后三幅,画中的鸡有画很多的羽毛吗?没有,简单的几笔就勾勒了出来。这是动物装饰绘画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叫概括,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保留其主要特点,使其形象简洁明了。我们看第四幅图的鸡脚就用简单的几笔概括了出来,但不失其特征。除了概括,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位画家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进行表现的?

师:看,第一和第三幅图中的鸡脚和现实生活中的鸡有什么不同呢?

生:鸡脚更大更尖了。

师:非常好,这种手法叫什么?

生:夸张。

师:对,在这张画中哪些地方还用了夸张这种手法呢?

生:鸡冠子更大了,第二幅图中鸡的眼睛更大了。

师:非常棒,这幅装饰画除了运用夸张的手法外,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比如第一幅图中的鸡冠子变成了像树叶一样,其他几幅图的鸡冠子像火苗,尾巴变成了像孔雀的羽毛,最后一幅图中的眼睛变成了椭圆。

不论是概括、夸张还是变形,都是在鸡的基本特点上进行的,不是随意的。我们一会在创作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手法。

不同的画家具有不同的作画风格,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幅农民画,它比现实生活中的鸡更神奇更美丽,想看吗?

生:想(大屏幕出示《鸡探石榴》)

师:这张画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美丽。

生:颜色很鲜艳。

师:那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它和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鸡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纷纷举手。

生:鸡的身体上用了花朵做装饰。

师:你很会观察,鸡的身体上装饰了漂亮的花纹,那为什么会用花朵来做装饰呢?

生:这样比较好看,这样显得喜庆、吉祥,呼应了我们的主题。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还有哪些地方进行了纹样装饰处理?看尾巴是怎样进行装饰的?

生:画了像彩虹一样的花纹。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五颜六色,特别像彩虹是吧,还像什么?老师觉得尾巴还有点想柳条,弯弯的,尤其是尾巴尾部尖尖的那一块,可能当时画家还受到了柳叶的启发。因为柳条和鸡尾巴的结构很相似。

师:我们再来看鸡的脖子,装饰了向毛刺一样的花纹,这和鸡脖子上的羽毛非常相似。此外,为了好看,鸡的身体上还有一些圆点点、波浪线条的纯粹性的装饰。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可以灵活地运用。

师:这张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就有很强的装饰性,选用了合适的纹样装饰,颜色搭配十分漂亮。除此之外我们这张画也运用了概括、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谁来说一下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手法。

鸡的身体上没有画很多的羽毛(概括)

鸡冠子更大了,鸡嘴更大更尖了,鸡脚也更大了,尾巴更大更弯了,颜色更漂亮了(夸张)

鸡冠子变成了火苗。鸡的眼睛变成了苹果、花蕾。(变形)

三、欣赏作品中的鸡。

师:鸡是人们乐于表现的形象,除了绘画,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常见。今天我就带来了一些这样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屏幕出示作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好了,我们看了这么多作品,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大显身手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吧。我们先读一下作业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老师这里有两条小建议:

1、希望同学们能够大胆的创作,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要完全模仿书上的作品,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创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来,有自己的新意。

2、我们创作出的是大花鸡,所以要把鸡放在画面主要的位置,构图要饱满。背景可以加,也可以不加,自己选择。

五、评价活动

(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

(3)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评价。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能够运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出色的去装饰一只漂亮的大花鸡,非常的棒。其实除了绘画装饰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撕纸拼贴、毛线粘贴、树叶来拼贴大花鸡,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看地图,我们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更应该把中国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祝我们的祖国吉祥如意。

下载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14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14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大花鸡美术教案大全

    教学内容:冀教版第8册第10课《大花鸡》 授课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学生接着完成作品。)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花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小学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关于鸡的艺术品。 2、绘画工具......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识别公共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类的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并用在自己的校园内,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

    大花鸡教案

    大花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面向学生:小学;学科:小学美术;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于鸡的艺术品;2、绘画工具;教师准备:1、互联网搜索关......

    美术教案 第6课 花的变化

    92美术教案第6课花的变化-3 ------------------ 92美术教案第6课花的变化-2 ------------------ 92美术教案第6课花的变化 ------------------ 花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属于......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

    6、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第1课:巧置换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

    江西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6课

    江西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6课 《巧思妙贴》教学设计 教师:熊芩 设计思路: 本课是围绕奇思妙想、变废为美这一主题的艺术造型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将构思创意和可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