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拉手》教案(推荐)
《我和你》音乐教案
王芳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
过程与方法:聆听、比较、探究、引领、总结提升。知识与能力:了解同一主题,不同风格奥运歌曲特点;理解《我和你》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会控制好气息,唱准歌曲。
2.理解《我和你》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奥运会是几年举办一次?上一届的奥运会是哪一年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呢?
欣赏历届奥运主题曲
通常像这样的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每届都会有它的主题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ppt)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手拉手》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巴塞罗那》 思考:
同学们,通过聆听你们发现通常奥运会主题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 小结:
1.音乐高亢、热烈、充满激情
2.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和谐、体育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力量。
二 新课学习
1、聆听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场版《我和你》 师:接着我们要一起走近的是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由我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我和你》,和历届奥运歌曲相比,从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但《我和你》又有着它独特的气质,一起静静地聆听吧!(ppt)
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你听完歌曲《我和你》的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小结:《我和你》没有了之前大多数奥运主题曲那样的激情和昂扬,取而代之的是极其简单宁静的旋律;这首歌词曲异常简单、特别朴实、速度舒缓,唱出了家的感觉,极其优美,触动人心。
2、介绍《我和你》创作背景(ppt)
师: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期,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世界近九万首奥运歌曲,其中不乏那种激情热烈,高度符合奥运盛会和体育精神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和乐队专门为北京奥运会精心创作演唱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首词曲极其简单平实的《我和你》从海量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与这首歌相关的三个关键人物吧!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陈其钢 奥运开幕式音乐“总设计”、《我和你》的词曲作者:此前大多数奥运歌曲都是偏激昂和力量的。《我和你》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主题曲,而是为了国旗入场写的,最后有了《我和你》这个旋律之后,整个导演组觉得它非常符合整个开幕式的感觉,就把它作为主题曲的候选曲目。
张艺谋 奥运开幕式的总导演:一个特别的时间我们突然听到了这首歌,当时觉得很美,这首歌很走心,走的很平实。”奥组委用了数年的时间征集了几万首歌曲,但是并没有收到满意的作品。当时许多的作品都是以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为模板而创作的,这和导演组平和、温暖的创作意图并不相符。在主题曲确定的最后时间里,我再次拾回这首歌重听的时候,感觉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合适的了。
小结:奥运歌曲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象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也表达中国人民用宽广的胸怀宽来迎接世界各国到来的人们。
3、音乐范唱
师:接下来请大家听唱一遍《我和你》,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的跟着音乐哼一哼,同时注意每一个换气口和强弱的变化。
4、生试唱第一次(解决音准 提出轻声高位)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加上歌词轻轻地唱一遍。(生试唱)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演唱起来感觉有点难度吗? 师:《我和你》虽然听起来简单,朗朗上口,可想要把它唱好并不容易。但想要把它唱好,气息的控制对于这首歌曲很重要。
(师指导学生如何控制气息,保持声音轻柔平稳。)
5、生试唱第二次(莎版)(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师:相信莎拉•布莱曼的感受对大家的演唱有所帮助,请同学们跟着钢琴的伴奏一起演唱。
三、音乐拓展:
师:关于歌曲《我和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歌曲的原唱其实另有他人,最初作曲家陈其钢选了非常有实力的两位歌坛新秀来演唱,导演张艺谋认为一定要选择知名度很高的歌手,两人还因此大吵了一架,据说原唱的歌声更加轻盈,更加动听,你们想听一听吗?(ppt)
1、演唱常石磊版(更好地控制气息 有表情地演唱)师:大家知道了,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歌的宁静简单的气质,我们的演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里轻盈、柔和,就像天使的声音一样纯净。下面该轮到同学们来演唱了。注意眼睛看老师的手势,控制好气息,有表情的演唱
2、无伴奏演唱(有表情的背唱)
师:通过演唱,同学们肯定都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动人之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站起来,想想此刻我们好像来到宽敞的户外,把心放在天地间,不用钢琴伴奏,就用我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来演绎。
3、师: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处理,歌曲的呈现就会大不相同。
欣赏京剧版和R&B版本的《我和你》
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奥运歌曲,感受奥运歌曲美妙音符诠释的奥运理念和情感,希望大家课后也能多欣赏一些其他奥运歌曲,感受不同作品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不同风格。
第二篇: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
我刚看到这组图片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
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你能找出这些信息,计算出我们要花多少钱吗?(多种方法解答)
2、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计算,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多种方法解答)
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交换率、分配率、结合率)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三、巩固训练。
试一试
练一练 1、2
四、知识整理
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
(教师作总结)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3 思考和收集对学生而言可行的环保行为。
六、板书设计
1解答图示问题(整数)3类比得结论
2解答图示问题(小数)4 练习
第三篇: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学设计
大庄小学 王光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我们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有这么一组数据,(看图片)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
过程要求:
(1)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师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一共要花多少元包含哪两部分。引导学生明白:
(1)3套文具的价钱:12.8×3(2)3本《数学家的故事》7.2×3 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上填上运算符号。
5.9×2.5×0.4= ×(×)
7.8×0.15+2.2×0.15=(+)×0.15 0.2×1.25×5×8=(×)×(×)0.63×99+0.63=(+)×()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6+1.4×3 2.5×0.6-1.8×0.5(8+0.8)×1.25 2.5×2.8×4 0.89×4.8+0.89×5.2 0.25×32+1.25
四、知识整理。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板书设计:
手
拉
手
12.6×3=38.4(元)
12.8×3+7.2×3
(12.8+7.2)×3 7.2×3=21.6(元)
=38.4+21.6
=20×3 38.4+21.6=60(元)
=60(元)
=60(元)我们原来学过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 小数中仍然适用
第四篇:教案 手拉手
《手拉手》 教案
课题《手拉手》 时间一课时 歌曲背景:
《手拉手》是1988年汉城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会歌。由美国作曲家乔吉奥•莫罗伯作曲。莫罗伯生于意大利北部地区,是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的新兴流行音乐与电影音乐作曲家,1983年曾因影片《闪电舞蹈》中的《闪电舞蹈真是妙》一曲而获得第五十六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期间,所作《全力以赴》一曲被评为奥运会正式歌曲。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再次力克数千名应征者的竞争,以《手拉手》一曲荣登榜首,被选为会歌。《手拉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歌中所颂扬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正是奥运的宗旨所在。【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奥运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感受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导入,观察比较,多媒体音响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
三.知识与技能:能有表情地演唱《手拉手》这首歌曲,能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并体会各种演唱形式所起的效果以及作用,体验歌曲旋律进行中以级进与同音反复为主和以跳进为主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表情地,准确完整地学唱《手拉手》。
难点: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所达到的效果,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或MP3配套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图片
这些体育竞赛时的照片让我们想起了什么体育盛会(奥运会)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用他们的汗水创造了金牌总数世界排名第一的辉煌历史。在奥运会期间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它们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词曲之间寄予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憧憬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而最终被定为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是在开幕式上由刘欢,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曲。
播放歌曲《我和你》
师:在你们的心目中,除了《我和你》,什么样的歌曲最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提示:可以从音乐的风格,情绪等方面进行思考)
生:(答略)
小结: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有句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用音乐来表现这样一句格言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节奏性,动力性比较强的进行曲。《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有一首歌曲,与《我和你》的含蓄婉约风格不同,它既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用音乐来唱响,又把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团结友谊公平竞争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历届奥运会传唱最广的主题曲,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它---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Hand in hand》(《手拉手》。这首由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创作的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既有颂歌式的庄严辉煌,又有现代流行音乐鲜明热情的节奏,它几乎超出了体育盛会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作为人类团结友爱和世界和平及友谊的颂歌。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首歌曲吧!播放歌曲《手拉手》
二、学唱歌曲 展示歌谱
1、教师示范,学生跟唱。先学男女领唱部分,唱会之后再学后面合唱部分。(注意:附点节奏的准确性。)
2、按演唱形式划分演唱
师:从刚才的音频中我们可以听到看到,这首歌从头到尾并不是只由一个人唱或者只由全部人一起唱。它包含哪些演唱形式呢? 生:(略)
师:对领唱与合唱。回答得很好。现在同学们就按照领唱与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来尝试演唱这首音乐作品,第一句领唱由男生来完成,第二句的领唱我们请女生来唱,合唱部分全班同学一起唱。
3、旋律进行特点,情感的积累
师:大家刚才在演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在旋律的进行上有什么特点?先看领唱部分,哪位同学看出来了可以主动站起来告诉大家。生:(答略)
师小结:好的,老师来总结一下咱们同学的结论。两句的旋律基本上是重复的,两句的前半句都是在做音阶的上行级进,后半句都是下行级进。(钢琴示范,让学生体会级进的音响)而在级进的时候大家可以发现,总有一个音是保持不动的,叫做同音反复。(钢琴示范同音反复的地方,加深印象)简单归纳一下,领唱部分的旋律特点就是以级进与同音反复为主。按照这样的思路同学们再看合唱的部分,就很容易发现它的旋律进行特点了,谁发现了?
生:旋律在往下走。
师:好的,但是与领唱部分不同的是,它并不是级进的,中间隔了几个音,这叫做跳进。所以合唱部分旋律进行特点就是跳进为主了。(钢琴示范,强调跳进的音响)
不管是跳进还是级进,都始终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开始的时候音阶级进,预示着情感开始慢慢地累积,到达歌曲的高潮时使用跳进来表现心潮之澎湃。
三、课堂小结 这首歌深情地表达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特别是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们,手拉手集合在奥运会旗下,竞技交流、和睦相处、情感交融、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激昂情绪和友好情感。
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奥运会主题曲?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一下!老师也找了几首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听一听感受一下。
《手拉手教学设计》
黑龙镇二中
赵
海
洋
第五篇: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案
刘冬冬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手拉手》。
2、认识新朋友——附点八分音符。
二、教学目标:
1、用轻巧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认识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能唱准确。
3、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四、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投影仪、CD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相识。
一、导入:
师:找呀找呀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儿时的游戏——找朋友。
第二版块——牵手。
二、律动游戏——找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吗?你和我,我和你,我们一起手拉手,大家成了好朋友。今天,不仅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两个小伙伴也成了好朋友呢!他们是谁呢?你们听——
三、学唱歌曲《手拉手》。
(一)节奏训练。
1、完整地欣赏歌曲。
2、师:他们是谁呀?(小豆豆和小妞妞)
3、师:现在老师当小豆豆,你们来做小妞妞。我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请同学们仔细听——
4、师:谁会模仿老师,介绍一下小妞妞?
5、生模仿。(有问题及时纠正。)
6、全班学生齐读。
7、接着介绍第二乐句的歌词。
8、师:最后一句我们大家一起来说,先听老师读一遍。(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手拉手。)
(二)节奏模仿游戏。
1、师: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你们开心吗?现在老师想用动作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
2、师边读词边拍手,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处加上伴奏的节奏。
3、师:你们会模仿吗?
4、生模仿。
5、师:除了拍手这个动作,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
6、用其他的动作试一试。
7、师: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跟音乐按照节奏一起来动一动吧!
8、跟音乐律动。
(三)、学唱歌曲。
a、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2、请同学们用“啦”跟琴模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轻声地唱前半部分的歌词。
4、师生接龙唱。
5、交换再唱。
6、再完整地唱歌曲的前半部分。b、学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1、听歌曲的后半部分,比较一下划线部分的两句旋律是否相同?
2、唱划线部分的歌谱。(两遍)
3、轻声地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并纠正。
4、听老师范唱歌曲后半部分,听一听,有什么变化?
5、介绍力度记号。
6、加上力度记号,试着唱一唱。c、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段。d、唱歌曲的第二段。
e、小豆豆和小妞妞成为了好朋友,你们为他们高兴吗?让我们带着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把一二两段完整地唱一唱。
f、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用怎样的速度演唱比较合适呢? g、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h、我们除了用自己的声音,加快速度,还可以加上我们设计的动作来表达心中快乐心情。
i、让我们跟这音乐再一次动起来吧!
第三版块——珍惜。
四、拓展。
1、在我们的身边,有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曾记得,阳光下,我们手拉手,一起游戏,一同成长,因为我们有一颗纯真的童心。(《郊游》)
2、虽然我们身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手拉手,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有一颗爱心。(《左手右手》)
3、在世界,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因为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拥有同一个梦想。(《我和你》)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有心,我们有爱。珍惜心中的这份友谊,这份爱心。让我们再次拉起手,祝福更美好的明天!(《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