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激发幼儿参与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数学游戏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小小蔬菜搬运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幼儿全部为少数民族幼儿,又没有汉语基本,所以为了激发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数学游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3、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难点: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2、3若干,小筐若干,蔬菜图片若干个,磁性黑板一个,音乐
2.幼儿已经认识和学会点数1.2.3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部分
(1).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2).师:猜猜老师手里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环节1—环节2—环节3
环节1—老师出示数字小朋友摆蔬菜
环节2—老师拿蔬菜小朋友举数字
环节3—小朋友之间相互说
3、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在老师的充分准备下大部分幼儿理解了活动的内容,基本达到了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扩展阅读: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第二篇: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
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幼儿全部为少数民族幼儿,又没有汉语基本,所以为了激发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数学游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3、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难点: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1、2、3若干,小筐若干,蔬菜图片若干个,磁性黑板一个,音乐 2.幼儿已经认识和学会点数1.2.3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部分
1.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2.师:猜猜老师手里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环节1—环节2—环节3 环节1—老师出示数字小朋友摆蔬菜
环节2—老师拿蔬菜小朋友举数字
环节3—小朋友之间相互说
3、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在老师的充分准备下大部分幼儿理解了活动的内容,基本达到了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篇:《小小搬运工》教学反思
结合此次创造性活动,我设计了《小小搬运工》这节体育活动,起初对于用大纸箱进行体育游戏还是模棱两可。有次“建筑天地”看到孩子们在用牛奶箱搭建房子,发现它的身上有个神奇的宝贝,就是每个牛奶箱上都有一个手拎的白色搭扣,于是我就决定用牛奶箱做“旅行箱”还是挺合适的。刚开始我给活动的名称是“小小旅行家”,可是当我在试教后发现根据内容又不贴切,最后改名叫“小小搬运工”。
在试教时,原本我开始部分是宝贝们跟着老师一起做热身活动,然后每个宝贝自主选择喜欢的“旅行箱”,一起出发去旅游,然后遇到翻车的大货车,需要帮助,利用手上的“旅行箱” 设计障碍,把它们铺成大小的石块路。最初我设计的情境是突然下雨,用:旅行箱“顶在头上遮雨然后到一旁躲雨,随着太阳出现,把“旅行箱”放在太阳底下晒晒,直接可以把牛奶箱放在地上,铺成不规则的石块路。可是这个情境有点失真,明明是晴天怎么可能一会儿又下雨,显得有点突兀,我也有想过手上贴上太阳和乌云的图片让宝贝们直观了解天气变化又觉得这样准备的道具过多了,变得更加繁琐。最终决定直接以太累为由让宝贝们放下“旅行箱”,可是当我要求宝贝们放下“旅行箱”指引宝贝们到另外一块场地时,有的宝宝会跑过去找到“旅行箱“随身携带,导致我这个石块路障碍设计失败,只得进行部分引导,让孩子们按照我的设计思路进行游戏。当宝贝们过完石块路后,直接来到”货物“身边,自己已经忙着搬运活动,不在意我在一旁的动作指导,而且这些货物宝贝们一眼就能明了怎样去搬运,无需我的多余解释,最后大家一起合作抬着、拉着、搬着货物运上货车,虽然此次只有16人上课,可是准备的“货物”数量显然有些少,没一会儿就搬运结束了,这节课上的运动量太少,没有起到锻炼的作用,那么最后我的结束部分,让宝贝们坐着休息做放松活动显得太牵强。
试教后我把游戏部分改成了:首先想各种办法过石块路,有跳、跨、绕,然后过小河(用牛奶箱链接,简单画上波浪线表示河水),然后把莫斯利安酸奶盒拼成一块草坪,由于盒子本身就是绿色的,没无需再装饰,保留原貌。然后增加货物的数量,让“货车”离货物的距离稍远些,让宝贝们反复多搬运几次,这样既让他们的运动量充足,也让他们能够更加充分的体验游戏的乐趣。最后结束没有热身环节,直接请一名宝贝做货车司机,直接开车离开场地,其他宝贝跟在一旁帮着推,一起合作把货物送到工厂,自然结束。
这节活动下来,宝贝们还是比较开心的,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过障碍,而且学会合作完成任务,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这样的活动不但孩子喜欢,老师组织的也会非常有序。
第四篇:大班数学教案:长长的蔬菜
教学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1、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导入活动)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迁移测量经验。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3、尝试测量蔬菜。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4、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第五篇:幼儿园数学教案:小小文具店
大班数学:小小文具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小文具店
一、设计意图
在《啊哈!小学》的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如课桌的排放、座位的调整,并且每天早上背着小书包上学,晚上背着小书包回家,随时随地地整理小书包等。同时,孩子们带来了小书包后,通过观察、分享、交流,他们认识了各种文具用品,了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动的意图是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交易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
——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
——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
——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
——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