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美术课教案《美人鱼穿新衣》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课教案《美人鱼穿新衣》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初步了解左右对称的装饰方法,引导幼儿能用不同的线条,间隔图案来装饰鱼鳞,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能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并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美人鱼穿新衣》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用不同的线条,间隔图案来装饰鱼鳞。
2、引导幼儿能初步了解左右对称的装饰方法。
3、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能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并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装饰画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一张大美人鱼背景图,教师范画(鱼鳞),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半圆形图画纸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我要看看谁听的最认真哦!”
故事:海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鱼和漂亮的美人鱼,有一天小鱼们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可是它们没有漂亮的裙子,美人鱼姐姐便把自己美丽的鳞片送给了它们,小鱼们变得很漂亮,就开心地去参加舞会了,可是美人鱼姐姐却变得光秃秃的了,你们说,怎么办呀?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图画。
师:“小朋友的这些办法都很好,你们都和美人鱼姐姐一样是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今天,我们不如用自己能干的小手画一些漂亮的鱼鳞送给美人鱼姐姐,你们觉得好吗?”
二、教师出示鱼鳞范画,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师:“小朋友,瞧,我早就准备了一些鱼鳞,看,这些鱼鳞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依次出示三张范画。
师:“这些鱼鳞都是半圆形的,你们再用明亮的小眼睛观察一下这些花纹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这些鱼鳞是用不同的线条,图案间隔来进行装饰的。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请了许多不同的线条宝宝和图案宝宝来排队,还用上了许多漂亮的色彩,把鱼鳞装饰得美美的。”
师:“瞧,美人鱼姐姐知道小朋友们都在热心地帮她想办法,于是就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现在,我要把为美人鱼姐姐装饰好的鳞片给她穿上,你们看看漂亮吗?”教师将鱼鳞图片给美人鱼贴上。
幼儿回答。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美人鱼姐姐也觉得很漂亮,心里可高兴了!可是,你们觉得这样就好了吗?”
师:“对了,还没有穿完呢!我发现小朋友们都已经等不及了,很想马上帮美人鱼姐姐穿上新裙子,别急,瞧,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半圆形的图画纸,待会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装饰的鱼鳞花纹最特别,最美,颜色最鲜艳,好吗?”
师:“美人鱼姐姐的裙子还差那么多美丽的鱼鳞,小朋友们,你们一定愿意用自己能干的双手来帮助美人鱼姐姐穿上新衣服吧,瞧,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半圆形的图画纸,待会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装饰的鱼鳞花纹最特别,最美,颜色最鲜艳,好吗?”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
1、将幼儿作品贴在美人鱼身上,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小朋友们真棒,用你们能干的双手为美人鱼姐姐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相互学习。
3、让幼儿感受集体创作后的喜悦。
【教学反思】
当幼儿将作品全部组合起来,使美人鱼穿上五彩夺目的新装时,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
本文扩展阅读: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第二篇:瓶子穿新衣(大班)-教学教案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在设计活动时,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首先,根据我园“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特色课程的要求,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创造。如:对各种形状不同的瓶子的联想,对装饰材料的组合运用,这些都隐含着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
其次,我也注重我园的基础课程。在技能的传授上老师也开拓思路,把孩子们原有的一些平面装饰技能重新组合运用到立体装饰上。对孩子来说,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飞跃。除了这些还不够,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以及技能的提高,都需要幼儿内在情感的投入。而环境创设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于是我带领幼儿外出参观“饰品自助店”,并在活动室创设了“延中创意室”,让孩子身临其境。大大激发活动兴趣。
在选择材料及材料投放时,注意因材施教。如:为能力较差的孩子,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也能体验成功感。由于了解了每个孩子,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孩子们的作品是成功的、富有创意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重点难点
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第三篇:《蛤蟆大姐穿新衣》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大班的儿歌,诙谐的内容、朗朗上口的语言,我自己对这个教材非常喜欢。根据教材内容,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2.懂得做事要动脑筋,要有主见,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第一个环节用一块布引出课题,让幼儿猜测可以做什么?第二个环节运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习儿歌。第三个环节是幼儿的讨论,通过知道蛤蟆不能带蝴蝶结,而发现蛤蟆没有主见引发的笑话,让幼儿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对这首儿歌内涵的理解还是比较好的,当我问孩子:“你觉得蛤蟆大姐好笑吗?为什么?”很多孩子说:“好笑,因为人家说什么,它就听什么!”问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孩子们也说得头头是道。但当我问孩子:“如果你是蛤蟆,你会用这块布做什么?”很多女孩子说:“蝴蝶结!”这样的回答固然可以,但从合理利用布料的角度来讲,孩子们还是没有动脑筋。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幼儿的学习过程是需要操作才能真正体会、理解的。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给每一组的孩子四种物品的模型,让每一个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对同样大小的布进行裁剪,然后将剩下的布料进行比较,使孩子们进一步明白动脑筋才能做得更好。
第四篇:蛤蟆大姐穿新衣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蛤蟆大姐新衣的变化及相应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
2、感受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对文学作品感兴趣。
3、懂得做事要动脑筋、有主见,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活动准备】
1、《蛤蟆大姐穿新衣》视频(对视频中的个别词的读音或者词汇与文学作品有出入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向幼儿呈现协调的、科学的、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2、蛤蟆、花裙、小兔、穿花袄的田鼠、青蛙、穿裤子的小鹿、小狗、戴蝴蝶结的花猫等儿歌情节图片(根据儿歌内容准备11张图片,分别有穿花裙、花裤、花袄、拿蝴蝶结、大哭的蛤蟆大姐)
3、小花布一块(事先剪成花裙)、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题,直接引出主人公及儿歌。
师:今天我带来了条裙子?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裙子?
师:你们知道这条又新又漂亮的裙子的主人是谁吗?
师:你觉得蛤蟆大姐穿上这条裙子会有什么感受呢?
师:蛤蟆大姐真高兴,穿条花裙新又新。那么在这位蛤蟆大姐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们仔细来听听这首儿歌《蛤蟆大姐穿新衣》。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儿歌诙谐、幽默的风格。
师: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有趣在哪里?
过渡句:蛤蟆大姐的新衣是怎么变成蝴蝶结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儿歌。
2、第二遍完整朗诵,初步感受儿歌的内容,了解花裙的变化过程(教师边朗诵边出示动物图片)
师:蛤蟆大姐的新衣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结:原来蛤蟆大姐最初做了一件花裙,后来又改成了花袄、花裤、最后变成了蝴蝶结呢。
过渡句:那这么漂亮的花裙为什么要改成花袄呢?
3、分段理解,深入理解儿歌情节
第一段:
师:小兔见了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不如”是什么意思?(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师:小兔的建议是:蛤蟆大姐的花裙还是田鼠的花袄漂亮。
师:蛤蟆听了以后它是怎么做的?(幼儿学说儿歌语言)
第二段:
师:这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教师带着对蛤蟆的否定的语气、表情来肯定孩子的答案)
师:青蛙是怎么给意见的?它怎么说、怎么做?(学说)
第三段:
师:蛤蟆大姐又听了青蛙的话,把花袄改成了花花裤,可惜啊!
师:小狗是怎么给意见的?“斜一斜”是怎么样的?
第四段:
师:蛤蟆大姐最终还是将花裤改成了蝴蝶结,那它戴上了吗?为什么?
师:是啊,蛤蟆大姐头顶上光溜溜的,怎么能戴上蝴蝶结呢!真是好笑!
4、幼儿看图谱朗诵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念念儿歌吧。要把蛤蟆大姐好笑的地方念出来。
师:我们把小动物说的话也来表演表演吧。(分角色表演儿歌)
三、情感理解,提炼经验。
师:你喜欢儿歌里的蛤蟆大姐吗?为什么?
师:小朋友平时做事的时候也是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小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自己动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像儿歌里的蛤蟆大姐一样光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附儿歌:
蛤蟆大姐真高兴,穿件衣裙新又新。
小兔见了把头摇:“不如田鼠花花袄”。
花裙改成花花袄,蛤蟆大姐眯眯笑。
青蛙肚子鼓啊鼓:“不如小鹿花花裤”。
第五篇:瓶子穿新衣 教案
瓶子穿新衣
[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重点难点]
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