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课教案《创意彩泥》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课教案《创意彩泥》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课《创意彩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彩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第二篇:彩泥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小鱼游,游到池塘里》拓展活动——小丑鱼挂饰
第三单元的这组活动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在幼儿对“鱼”的概念了解充分之后,我制定了这节拓展活动,让幼儿明白,不光可以用空心造型来制作,鱼的状态有很多样子的,加上挂钩的出现,更加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一、熟练掌握水滴造型的塑形手法;
二、创造性的运用水滴造型塑造小丑鱼的形态;
三、能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并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重点:小丑鱼制作的方法。
难点:各部位的大小比例、挂钩的运用。
活动准备:黄泥5克、白泥5克、黑泥、紫泥少许、挂饰;海螺湾视频片段(动画,关于小丑鱼的一段视频)、池塘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看看大家,请小朋友们先闭上小眼睛,播放视频,请幼儿观看。引出主人公:小丑鱼。教师与幼儿交谈,培养幼儿对小丑鱼的情感。2,、情节带入
小丑鱼说:“这个池塘真漂亮啊,我好想生活在这里,小朋友们帮帮忙,把我送到这个美丽的池塘里。”激发幼儿制作小丑鱼的兴趣。
3、教师示范课件
小朋友,我就长这个样子(小丑鱼的彩图片),是由水滴形状组成的,出示PPT,带幼儿浏览制作的过程。
二、实践操作
1、模仿与创新
请幼儿模仿范型,自由选取颜色,用水滴造型塑造小丑鱼的形象,鼓励幼儿采用与教师不同的方式运用水滴造型,并告诉幼儿鱼身体部位比例的大小。教师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发现幼儿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2、评价与修正
作品完成后,请幼儿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教师指出作品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幼儿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真是厉害,自己神奇的小手,做出了可爱的小丑鱼,让这个池塘更加美丽、漂亮!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可以多多观察小鱼,找到更多的小鱼做法,做一个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全能宝宝!
活动反思:
这节课幼儿整体状态非常愉快,在轻松的坏境下又体验了动手制作带来的乐趣。
亮点:
1、小丑鱼已动画的形式亮相在小朋友面前,让幼儿深刻记住小丑鱼的形态特征。
2、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状态,尊重幼儿,但是没有让幼儿脱离轨道。
3、情景带入,告诉幼儿为什么要做小丑鱼,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体验自己的重要性。
不足:
1、幼儿分享的时间比较短,不是人人都表述了自己的作品。
2、不是每位幼儿都有一个池塘,只是把幼儿带入到这个情景当中,但是没有给幼儿一个合理的结尾,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小丑鱼放到老师做的这个大池塘当中。
第三篇:中班美术课教学反思
本周中班美术课上的是《镜子中的我》,本来我打算的是人手一份小镜子,想让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五官特征,但是真正到上课之前我考虑到小镜子会影响到小朋友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可能会摔坏了,小朋友的安全也没有保证,我就想带着他们拿着小垫子去舞蹈教室上美术进行写生训练,这样小朋友的注意力比平时都集中很多很多,以前的画画课我都要在黑板上把想要画的形象画出来,让小朋友来模仿,可是舞蹈教室并没有黑板,我也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小朋友的想象力,我们就一起对着镜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彤彤说“我的头长得像草莓”乐乐说“我的头像饼干”源源说“我的眉毛像月牙”„„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丰富,拿起画笔画的时候小朋友们一起听着我的指令,先画头、头发、眼睛、眉毛„„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画得非常好,源源和琪琪有些吃力,我就把他们安排在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身边,这样画得好的小朋友带着画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画,进步得也比较快,本节课上的还比较成功,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的带着他们到新环境下上课,他们也会对美术课充满兴趣与好奇。
第四篇:儿童创意美术教案《七彩金鱼(彩泥)》
斯玛特儿童创意美术教案《七彩金鱼》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儿童创意美术培训班)教学目标:
1、做一只立体的七彩金鱼在池塘里游泳
2、学习初级空间构图
3、学习力学上的支撑与平衡
4、运用综合材料使作品更具综合性和美观性
准备工具:
1、彩泥
2、衬板
3、特制水草
5、黑眼珠
6、金鱼嘴
7、综合材料
8、小扣子
9、鱼线
10、小木棍
教学重点:大理石混合法
教学难点:金鱼悬空的平衡和支撑点
教学步骤:
一、金鱼
1、揉一个蛋形作金鱼的身体
2、揉两个和身体同色圆球作眼泡
3、揉两个白色小圆球压扁作眼白,方法同桃子的做法,按上黑眼珠
4、按上金鱼嘴
5、搓揉多种大理石纹泥,分别搓成长短不一样的橄榄球性并压扁作尾巴
6、做一个圆柱形和四个水滴形压扁,用泥塑刀压出纹路作背鳍和腹鳍
7、将水草安装在一块大的废泥上,使其很牢固
8、把鱼线绑在金鱼的身体上,以水草顶端为轴,利用滑轮原理将金鱼升在半空中,固定鱼线
9、用来绿色彩泥捏水草,立在周围
10、衬板上铺上彩色的大理石纹泥做石子
11、用综合材料作水中装饰。如:小气泡,水草,贝类等
完成作品要求:
1、金鱼平稳悬于空中,鱼线即隐蔽又牢固
2、环境幼儿自由发挥,要有每个幼儿自己的特色
第五篇:中班美术活动《好玩的彩泥》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好玩的彩泥》反思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幼儿泥塑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幼儿对橡皮泥的欢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中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为依据,以儿歌、游戏等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他们也来试试,取了一小团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来回滚动,嘴里还念念有词“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可是他们的五个小手指不会并拢,细长条变不出来。当我将“五个手指并并拢,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诉他们后,大部分小朋友很快变出长条,个别小朋友则还是近似“椭圆形”,但他们也为彩泥的形状有所改变而欢呼、自豪。
《纲要》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个孩子就像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