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思考并探索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如何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以及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实验材料:
橡皮泥、量杯、注射器、镊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重量、体积、以及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2.会探究自己设计实验如何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课件演示让学生能归纳什么是物体排开的水量和排水量
4、会利用说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提问:回想物体沉浮的实验规律是什么: 直接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
(一)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
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2、思考: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还有哪些条件没有改变?
3、实验探究: 改变橡皮泥的实心形状,它的体积和质量以及沉浮状态有变化吗?
4、教师引导,小组归纳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了,重量、体积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二)、通过实验验如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学生猜想。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沉浮原理。
3、分组实验(分工明确)3小组归纳实验结论: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通过实验数据和课件对比图理解什么是排开的水量?
2.2.学生归纳小结
3.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
4.小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
4.探究提高: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